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平凹小说的读者在“贾平凹──贾平凹的小说──贾平凹小说的读者”这一动力过程中,不是被动的接受,他们本身也是主动的,具有推动贾平凹小说创作的功能。在实际的文学创作过程中,读者也创造贾平凹,影响贾平凹的创作。贾平凹的小说创作正是在这种生产和接受的复杂的、交错的、无限的、延续的过程中不断“进化”的。  相似文献   

2.
林耀德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台湾“新人类作家”群中的一员。他以自己敏锐的眼光穿透都市纷繁芫杂的景象,去感知和审视都市及都市化后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挖掘都市化后人类深层的生存本相,表达一种新的都市观。他的散文以其前卫的开创意识及实验精神推动中国都市文学进入一个新的创作阶段。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变革的大潮中,乡土作家贾平凹的价值取向显得无所适从,一方面在他的意识中有对传统化的深深恋也有对落后、保守的不满,另一方面有对现代化的勃勃生机的向往也有对现代化带来的负面价值的不安,两日益明显的矛盾所构成的精神危机使贾平凹陷入无法选择的困惑之中。这种困惑无异影响了贾平凹的创作,对于他的阐释,本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焦虑和冷漠。贾平凹孤独内向的性格是其焦虑感的根源。贾平凹的冷漠是与现实保持情感距离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贾平凹的几部长篇小说来分析他的创作风格的演变,作一个简单的陈述。贾平凹从第一部长篇《商州》到长篇《怀念狼》,逐步体现出由写实到“以实写虚”的转变。这一变化是由作家自己的文化底蕴的积累和文字驾驭能力的增强而逐步完成的,本文着重分析了《浮躁》《高老庄》《怀念狼》三部作品,从中看出贾平凹创作风格转变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作为一位在小说创作上取得了很大成就的重要作家,却与以诗歌见长的“新月派”有着微妙的关系。一方面,“新月派”对他步入文坛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的作品大量发表于“新月派”创办的杂志上;另一方面,他又对所谓的“新月派绅士”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且在他的都市题材作品中,表现出了对城市资产阶级生活的讽刺。  相似文献   

6.
作为当代以地域书写为特点的小说家之一,贾平凹的空间书写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重点。不论是《浮躁》《极花》中的“商州世界”,还是《废都》《暂坐》中的“西京世界”,他的作品总是体现了截然不同的城乡世界,这种独特现象不仅源于贾平凹的商州血缘身份,也来自于他数十年的西安城市生活经历。在其2016年发表的《极花》中仍然延续了一贯的城乡空间书写模式,但同时又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空间特质,这是作为一个有时代敏锐性的作家对城乡关系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7.
贾平凹的小说创作在体式上可以分为“性格”小说、“人物命运”类小说、“写意”小说、“散文化”的长篇小说。“性格”小说,“人物命运”小说以对某一人物性格的充分展现为结构重点,小说的各组织部分从不同的方面塑造这一人物性格而形成整体的组织关系,人物作为小说叙事内容的展开中心而存在,“写意小说”对于古诗文传统有着明显的继承,“散文化”的长篇小说则出现了一种“絮语化”的倾向。每一种体式都体现了他创作思想、文学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熊正良以他的“红土地”和“灰都市”系列小说,书写着底层人物的真实生活困境,展现卑微灵魂的精神向度,凸显人物不幸的婚恋姿态和悲剧人生。他的创作体现了作家对于当下社会世俗中的人生精神状况的忧患之情,言说着他的精神期待和人文情怀。熊正良的小说在艺术审美上的虚实结合主要来自作者创作上的意象选择。  相似文献   

9.
贾平凹走入坛以来,他作品中创造的“商州化”成为引人注目的学潮流。其“商州化”既表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又具强烈的时代气息,有着很深的化底蕴。对其“商州化”中的人物,情节及饱含所民俗学、社会学进行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鹭鸟都市     
距热闹繁华的南昌城不足10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同样热闹繁华的鹭鸟“都市”。这里方圆不足1平方公里,居然栖息着数以10万计的鹭鸟。这里是树的天堂,几百种植物汇聚一处生根、开花、结果;这里是鸟的乐园,除了鹭鸟之外,还有上百种鸟类长年在这里安家、婚配、生子。中国有句古话:“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鹭鸟“都市”的形成,的确出于偶然。3年前,一位名叫余高安的投资者,看中了这里的一处水塘,他认为这里距南昌城只有10公里,在这里建一个植物园,可以成为市区的一处景观。于是他在不足10亩地的水塘处,建了一…  相似文献   

11.
通往“大气散文”的桥梁──试评贾平凹散文的地域性特色赖闽辉,陈玉龙在小说家的盛名之下,贾平凹的散文仍能与之同辕共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这在新时期文坛确属罕见。贾平凹是位自我意识很强的作家,这不仅使其散文极富特色,而且决定了其散文风格转变的必然性。贾...  相似文献   

12.
贾平凹自幼生长于商洛农村,有着孤独、痛苦的童年,这对他的小说创作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的小说始终流淌着一股依恋故乡、钟情女性的感情激流.  相似文献   

13.
黄春明,被人们誉为“爱土地的人”。他为海峡两岸的文学宝库写下了一篇篇具有文化意义和文化品格的小说,这在台湾文学发展史上,乃至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上都写下了重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14.
试论鸳鸯蝴蝶派作品中的"民间"话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鸳鸯蝴蝶派的文学创作,不仅是一种商品文化市场制造出来的都市文化,还包含了具有顽强生命力,呈现芜杂性、流动性、消解性的“民间”话语。两者的融合使该派羸得了巨大的读者市场,又随着时代发展而走向衰亡。这预示着中国都市文学发展的曲折艰难。  相似文献   

15.
比兴是我国传统诗论的核心,但在《文心雕龙》的体系中,它并不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比兴》篇中的比兴是与章句、对偶、夸饰、用事等并列的文章技巧,刘勰承汉人之余绪,把它解释为比喻。当然,兴又不同于一般的比喻,它体现着古人一种抽象程度较低的思维方式,因而有自己的特殊性。但在《比兴》篇以外,“兴”字的用例则隐含着汉魏以来的一种新兴的文学艺术观念,即认识到了文艺创作与表达中情感的形象性,代表着古代文学理论中近似于“形象思维”的初步思想。《比兴》篇多沿汉人成说,而又有所发明的,主要是关于比。他把《诗经》中的比…  相似文献   

16.
施卫东  黄玉彬 《小学科技》2009,(4):F0004-F0004
“我们是新时代的红领巾,我们是现代都市小农夫。”这是上海市宝山区虎林路小学的同学们的宣言。原来,为改变当下青少年“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的现状,作为一所上海市科技特色学校,虎林路小学结合自身的特色和区域优势,在全校开展了“现代都市小农夫”系列科普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7.
《怀念狼》是一部内容诡异的长篇小说。本文通过分折认为,在小说中贾平凹借助狼与猎人的传奇性故事表现了作者“万物有灵”的思想,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失去对立面,生命失去自然界的挑战后生命力衰退的疑虑。小说的叙事方式是传统的,而内容则体现了贾平凹先锋性的方面:放弃经验,演绎观念。  相似文献   

18.
伴随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推进,空间的迁移和空间关系的改变成为一种趋势。城市空间作为一种普遍的生活场景显示其日常性,更使都市空间和文化选择达成“共谋”,催发着生存境遇、生存哲学的生成。  相似文献   

19.
“文明人类”的灵魂告白──海派小说的主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明人类”的灵魂告白──海派小说的主题研究吴福辉我把人的主题看作是海派小说的另一基本主题,而且是涵盖、渗透性最强的主题。都市主题中理所当然活动着城市人与乡下人,两性主题离不开女人和男人。文学本身就是为人的,也是人为的。但是,在我已经论及过都市和两性...  相似文献   

20.
一个北方都市的清晨,一位洒水车司机缓缓地开着车,在洒水的音乐声里,为黎明的大街沐浴。从反光镜里,他奇怪地发现,一个男孩蹬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总是不紧不慢地跟着他,如同一个甩不掉的影子。走过几条街口,他终于忍不住好奇心,猛地跳下车,拦住了满眼慌乱的男孩,厉声问道:“你到底想干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