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州地区陆相泥盆系石炭系界线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对广州市西北郊沙水岗至金钱岭剖面的研究表明,沙水岗一带的地层连续,露头良好,含丰富的动、植物化石。按岩性特征将其划分为上泥盆统沙水岗组和下石炭统龙江组;依其植物化石特征划分出晚泥盆世晚期斜方薄皮木(Leptophloeum rhombicum)一奇异亚磷木(Suble pidodnero mirable)一轮状钩蕨(Hamatophyton verticillatum)组合带,以及早石碳世早期针羊齿(Rhodeopteridium)一奇异亚磷木(Sublepidodendron mirable)一无锡始鳞木(Eolepidodendron wusihense)组合带。以较充分的证据,提出并论述了广州地区的陆相泥盆系-石碳系界线。  相似文献   

2.
广州西北郊上泥盆统植物化石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所描述的植物化石是分别在广州西北郊龙尾岗、大沙村、沙水岗和牛岗等处发现的。早在1930年哈安姆曾对这一地区的地质进行初步调查,并认为这一地区的地层的地质时代为二叠纪。笔者在1958年把这些地层改属于中石炭世。其后,各部门的地质队亦继续在这一地区进行调查研究,并分别提出泥盆纪、泥盆石炭纪和早石炭世等地质时代。由于均未发现化石,上述的各种地质时代仅是推论而已。直到1962年,这一地区的地层所含的化石才被中山大学地质地理系的学生发现。这一地区所产的植物化石相当丰富。但动物化石则较少,而且保存不完全,在地层时代的鉴定上不起什么作用。本文描述的植物化石有下列属种: Leptophloeum rhombicum Dawson Cyclostigma kiltorkense Haughton Sublepidodendron mirabile(Nathorst) ef. Sublepidodendron mirabile(Nathorst) Lepidodendron sp. nov. Lepidostrobus sp. nov. Lepidophyllum sp. Sphenopteris sp. 在这些植物化石中,Leptophloeum rhombicum和Cyclostigma kiltorkense是晚泥盆世的标准化石。Sublepidodendron mirabile的时代由早泥盆世到晚石炭世。它们是我国晚泥盆世陆相地层最常见的植物化石。因此含这些植物化石的地层可以和中国其他地区含同样化石的地层相比较。现在成问题的是沙水岗和牛岗等地质剖面。这些剖面含Lepidodendron, Lepidostrobus,Lepidophyllum和Sphenopteris。如果单从植物化石来考虑,这些剖面的地质时代应属于早石炭世。但有两种情况值得注意:(1)和龙尾岗和大沙村的剖面一样,它们的岩性亦以红色岩层为主;(2)从地理位置上看,它们的层位和产Leptophloeum rhombicum的龙尾岗的孰高孰低不易判断。因此现将沙水岗和牛岗等剖面暂定为泥盆石炭纪。  相似文献   

3.
在研究或调查我国泥盆系地层时,常常习惯地把鹗头贝(Strin■phalus)作为中泥盆统上部的标准化石,而把弓石燕(Cyrtospirifer)作为上泥盆统下部的标准化石;前者和西欧吉微特阶(Givetian Stage)相比,后者则和西欧弗拉斯阶(Frash-ian Stage)相当。而且还传统地把弓石燕的出现,作为晚泥盆世的开始。但是,在实际上,我国有些地方,在上泥盆统首次出现弓石燕的地层之下,到中泥  相似文献   

4.
推覆体的泥盆系地层生物繁盛,门类众多,下、中泥盆统有丰富的腕足类,次为珊瑚、双壳类、三叶虫和角石;中、上泥盆统碳酸盐地层中发育大全牙形石,特别是Palmatolepis极为丰富。经分析研究划分出11个化石带和化石组合,聚类分析谱系图表现出来的10个化石组合与它吻合,可进行区域对比。在此基础上,对泥盆系的地层单元及下、中,土泥盆统之间的界线进行了划分,对化石特征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5.
鄂西地区的长阳组长期划归下石炭统底部,所含Siphonodella levis带被认为是杜内期最底部的牙形刺化石带之一。根据新发现的牙形刺Icroides sp.,Polygnathus brevis,腕足类Cyrtospirifer sp.Schchertella gelaohoensis,和双壳类Buchiola sp.等化石现将该组改划为上泥盆统法门阶,与湖南中部的邵东组、孟公坳组、贵州者王组、革老河组等对比。牙形刺化石Sipho-nodella levis是法门晚期—杜内早期均有分布的种。  相似文献   

6.
小龙塘剖面位于云南省施甸县摆榔乡南东处,地层划分上属于藏滇地层大区东部的保山地层分区,施甸地层小区,奥陶-石炭世沉积普遍发育。剖面测制为一套开阔台地相(潮下带)碳酸盐岩沉积,岩层产状稳定,属单斜地层。与前人在该剖面上所划大寨门组、香山组从岩性上有所不同。根据建组剖面及区域对比,推测小龙塘地区晚泥盆-早石炭世沉积被姚关断裂及湾甸河断裂断蚀。据此,对小龙塘上泥盆统大寨门组和下石炭统香山组进行重新厘定,为1∶50 000湾甸坝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论述西藏日土县以北拉竹龙-双陷大坂地区,新发现比较完整的中、晚泥盆世和早石炭世地层。根据化石和岩性特征,把该区中、上泥盆统划分为中泥盆统的三岔口组、万泉河组,上泥盆统的邦达组、拉竹龙组;下石炭统划分为月牙湖组、双陷大坂组。上述各组除拉竹龙组外,均为新建组名。三岔口组、万泉河组、邦达错组和拉竹龙组的层位,分别与应堂阶、东岗岭阶、余田桥阶和锡矿山阶相当,而月牙湖组和双陷大坂组的层位,则分别与岩关阶和大塘阶相当。  相似文献   

8.
四川灌县九甸坪剖面横切龙门山的懒板凳飞来峰。文章根据岩石特征、古生物特征对该剖面进行了岩石地层单位的划分,从中识别出下泥盆统甘溪组、上泥盆统茅坝组及下石炭统总长沟组,并与邻区相应地层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9.
礼县铨水锑矿位于秦岭褶皱系礼县-柞水冒地槽褶皱带西段中部弧形构造转折部位,出露地层为中泥盆统鱼池坝组(D2y)和下泥盆统魏家磨组(D1wj),岩性以泥炭质、钙质板岩、石英砂岩及中厚层灰岩为主,锑矿体严格受区域构造F1两侧的平行次级构造控制。围岩蚀变以硅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为主。辉锑矿与黄铁矿以粒状、松散状、浸染状、斑杂状出现,硅化常与辉锑矿化共生。断裂构造、中泥盆统地层及热液活动是控制矿床形成的基本条件,NW向次级构造蚀变带及区内化探异常发育部位是找矿有利地段。初步评价认为该锑矿成矿条件优越、化探异常发育、地表和浅部延伸稳定,具有较好的潜力,对西秦岭地区锑矿勘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疆南天山库车河地区山着二叠-三叠系的连续剖面,剖面中地层界线清楚,化石较为丰富。在上二叠统比尤勒包谷孜群中发现了安加拉大陆晚二叠世植物群的典型代表“Callipteris”zeilleri和俄罗斯库滋涅茨克煤田上二叠统顶部的特有种Yavoskya mungatica。而下三叠统俄霍布拉克群的植物化石具明显的中生代面貌。因此,库车河地区海西期花岗岩之上覆盖着晚二叠世晚期地层,它与下三叠统俄霍布拉克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句容县崙山地层新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崙山是我国研究地层最早的地区之一,是长江下游下奥陶统崙山组的命名地,也是宁镇地区重要的下古生界出露地区。我们到崙山工作(1976)之前,已知最老的地层为上寒武统观音台组。通过两年的工作,地质系师生发现了重要的三叶虫等化石及葡萄状等牛物沉积结构,证实崙山还有更老的下寒武统和上震旦统存在,并且作了如下划分:  相似文献   

12.
皖南龙潭组为一含煤地层,分布很广,可采煤层1—3层.在此含煤地层中产有丰富的植物化石,其保存完好、种属繁多,且产出的层位也较稳定.关于皖南龙潭组植物群及其时代的问题,至今很少人作过系统的论述,1980年,李星学、姚兆奇和冯少南等同志撰文论述到此问题.笔者近几年在皖南采集了龙潭组一些植物化石,进行了整理和初步分析.本文着重叙述了皖南龙潭组植物群的特征,并对其所属时代提出了粗浅的看法,以供人们进一步研究中国南部二叠纪含煤地层尤其是研究华南二叠纪植物群特征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一、地质概况北疆富铁矿带位于阿尔太山山脉南缘山前地带。东起青河,向 NW 方向延经富蕴、阿勒太、布尔津、哈巴河县。国境内矿带长约420公里,宽25公里。阿—蒙铁矿带位于北疆富铁矿带的中段。蒙矿在东,阿矿在西、两区为一岩基状花岗岩岩体所隔。区内出露主要地层为下泥盆统的海相火山岩和中泥盆统的陆源碎屑岩,上泥盆统仅在测区外围零星分布。测区内的中泥盆统之上局部复盖有第三纪灰色砂砾岩。从建造分析,可划分为石英角斑岩—碳酸盐建造(包括 D_(1k)、D_(2a)~1)和复理石建造两大类(包括(D_(2a)~2)~(-4))。经变质后,形成各种变火山碎屑岩,变流纹岩、变火山熔岩、大理岩以及石英云母片岩和角闪斜长片岩为主的各类片岩。(其中兰晶石片岩、十字石片岩、红柱石片岩等从地质产状分析,应与动力变质和热接触变质作用有关)、板岩、变质泥砂岩等。  相似文献   

14.
十万大山地区下-中泥盆统白云岩成岩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十万大山地区下-中泥盆统白云岩为研究对象,在白云岩层序地层划分、白云岩或白云石成因类型认识的基础上,探索了白云岩成因类型发育与层序地层的关系,建立了区内下-中泥盆统层序地层框架内的白云石化作用模式,即高水位体系域晚期发育蒸发泵和渗透回流白云石化作用模式,Ⅰ型层序不整合界面期间发育大气水-海水混合白云石化作用模式;进一步探索了此种背景下,受层序和白云石化作用的控制,白云岩储层的发育分布特征,对于指导油气勘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贵州长顺睦化泥盆——石炭系界线层型候选剖面是世界上泥盆——石炭系界线层型剖面各种因素最佳的候选剖面。如被选或国际泥盆——石炭系界线层型剖面,不仅具有学术意义、而具有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系统地描述了该区实测的两条泥盆系剖面,并首次报导了六层含菊石的层位。根据所产的菊石讨论了保山地区泥盆系的划分,新建了中泥盆统的松林沟组,并将该区的泥盆系与国内外进行了对比。由于该区可能缺失了晚泥盆世法门阶和早石炭世杜内阶下部地层,表明该区晚泥盆世晚期和早石炭世初期经历了一段不太长的上升剥蚀阶段。本文最后还描述了滇西保山地区泥盆纪的菊石化石,计八个属六个种,其中Koenenites属系国内初次报导,三个为新种。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小海子剖面是盆地石炭系出露最全最好的地区,对该剖面的研究将有助于解析该套地层.根据野外观察、室内分析,认为小海子剖面上泥盆统-石炭系主要为一套浅海相沉积体,下部主要发育浪控碎屑滨岸,中部为开阔台地、潟湖、局限台地等混积环境,上部为一套厚层的蒸发台地环境膏岩,顶部则呈现出混积的局限台地特征.结合盆地地层展布和构造演化,认为小海子剖面上泥盆系-上石炭统沉积自下而上可分为碎屑岩、混积、膏岩、混积四个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8.
郑怀远  李延安 《甘肃科技》2006,22(12):92-95
沙沟金矿位于西成铅锌等多金属成矿带东段,赋存于中泥盆统西汉水组第六岩性段第三层第一亚层的石英岩中。矿床受地层、岩性、构造等因素的控制。通过对沙沟金矿成矿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总结了找矿标志,指出了进一步找矿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卫宁北山金场子金矿位于构造活动带与稳定地块的过渡转换部位,矿化热液蚀变明显,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金多金属矿最具找矿潜力的地区之一。通过对金场子矿区金多金属成矿关键控矿因素和成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东西(EW)向和北东(NE)向构造是该区主要控矿构造;金场子金矿体主要赋存在下石炭统前黑山组、臭牛沟组和上泥盆统中宁组,其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层;位于黄石坡沟-金场子背斜两翼地层中的EW向断裂与NE向断裂交汇部位是该区最佳的找矿部位。  相似文献   

20.
一、概述分布在阿勒太地区北西向狭长带上的火山岩系中的铁矿床,其成因可能是不尽相同的。而本文仅只论述其中阿巴宫地段的磷灰石—磁铁矿床的成因。该矿床在阿尔太下泥盆统的火山岩系中产出。火山岩为石英角斑岩、火山熔岩和凝灰岩等,以及大理岩、石英云母片岩等变质岩。而且,后期岩浆活动频繁,发育酸性与基岩脉岩,以及浅成侵入体(微花岗岩)。该地区岩层直立,片理发育、折皱断裂均甚强烈。构造线方向趋向一致,为290~310°。岩石的区域变质一般为绿片岩相、个别可达角闪岩相。据观察,这阿勒太狭长成矿带实际上是在区域变质的基础上,再迭加热力变质和动力变质的一个带。这个带在阿巴宫宽约2Km。带的东北边为花岗岩体,南西为中上泥盆统地层出露区,而中上泥盆统地层为浅变质的板岩、千枚岩所组成。且岩浆岩和火山岩均不发育,岩层产状平缓。以此同前者成矿带成为鲜明的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