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傣族是一个有着深厚宗教文化底蕴的民族,在原始宗教和佛教的共同影响下发展至今。在傣族传统文化中,生态环境思想占有重要地位。在傣族生态环境思想的形成过程中,原始宗教和佛教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对其内容的构建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宗教色彩浓厚是傣族生态环境思想最显著的特点。宗教中诸如"万物有灵"、"万物一体"及"众生平等"等观念可以说是傣族生态环境思想形成的一个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2.
制陶是人类普遍的造物活动,云南的一些少数民族至今还保留了较为原始的制陶工具及制陶方法,这对复原中国古代的制陶技术及研究制陶工艺发展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海南省哈方言、润方言、赛方言、美孚方言等黎族地区的制陶技术是黎族人民长时间段的生活实践中留下来的文明印痕,是海南岛黎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黎族制陶技术历史久远,海南三亚、陵水一带即有拍印几何印纹的陶器遗存,从目前考古发掘材料来看,海南的陶器至少有长达六千多年的历史。目前留存至今日的黎族原始制陶技艺,堪称中国古代原始制陶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4.
作为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跨湖桥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及其与它同一类型的下孙遗址,在器物形态及其组合、制陶技术、彩陶风格等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相对独立性,文化内涵迥异于附近地区发现的同时期的河姆渡文化和马家浜文化,可明确为浙江境内一个新型的、独立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即跨湖桥文化。跨湖桥文化的命名,有助于加深对浙江省境内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类型及其相互间关系问题的认识,有助于认识当时的生态环境,有助于加强对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交流的探讨,有助于进一步开展的田野考古工作。  相似文献   

5.
贺州市桂岭镇兴德村自乾隆年间开始制陶,至今已有200多年,始终薪火不绝,且还保留着原始而罕见的制陶技艺——泥条盘筑法与泥片模制法,是研究广西原始陶器的重要样本.通过田野调查,深入访谈了相关技艺传承人,并结合文献资料,论述了兴德村传统制陶技艺的工艺流程、制陶工具、器型与用途,从工艺、历史、社会意义三方面分析了该技术的独特...  相似文献   

6.
对靖西凌准村旧窑屯传统制陶工艺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发现凌准土陶以自然含砂的黏土为原料,其制作工艺融合了轮制法和盘筑法两种方式,所生产的特色器物有金罐(葬具)、蒸馏器、饭甑等.龙窑结构十分独特,前部的坡度高达50°,后部逐渐平缓.整体而言,凌准土陶十分原始,工艺、炉窑和产品都极具特色.关于凌准土陶的民族学和科技史调查为了解...  相似文献   

7.
刘茜 《科技信息》2010,(16):270-270
距离我们现在五千年的文明,上起新石器时代,下至清末,8000年中国陶瓷史,讲述世界艺术史上一段土与火的神话。陶瓷是随着史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而出现的。制陶的发明与人类开始定居生活以及与火的使用有着密切的关系。陶瓷器的文化演变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原始指纹画的发现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公认的指纹技术的发源地,对指纹的认识与运用已有数千年历史。中华指纹术是古代文明史、科技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十分独特而又重要的影响。但指纹术具体产生于我国古代何时何地,它的源头在哪里,一直是个谜。新石器时代原始指纹画的发现和确认,将中华指纹术向前推进了二千多年,为最终解决这一历史悬案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它证明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孕育了中华指纹术。  相似文献   

9.
西藏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出土,主要见于昌都卡若遗址,拉萨曲贡遗址,山南贡嘎遗址,琼结邦嘎遗址,林芝红星、居木遗址等,最具代表性的是前两个遗址。陶器造型与那一时期的生活习俗紧密相关,卡若化与锄耕农业及猎狩生活联系密切。陶器的装饰艺术主要表现在刻纹、堆纹、压纹、磨光花上。制陶工艺包括对原料选择加工、成型与装饰、烧制方面。西藏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业受生产力的制约,落后于同一时期内地出土的许多新石器时代的化。它体现了西藏氏族部落社会的化风格,有强烈的高原特色。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文物工作者在发掘古遗址或古墓葬的工作中,发现有大量的纺轮,特别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址内纺轮的发现最为集中。如:河姆渡遗址在第一次发掘中就出土了对件纺轮;大汉口出土了引件纺轮;庙底沟仰韶文化出土了85件纺轮;东张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336件纺轮;蒲城店也发掘出了上百件纺轮等等。目前,我国最早的纺轮是在中原地区裴里岗文化表沟遗址和河北磁山遗址内发现的。以上出土的纺轮质地多种多样,不仅有陶质的,也有石质的和木制的,甚至还有骨质的;从形制上看有扁圆形的,算珠形的,截头形的等等;在重量上也有较大区别,…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给出水力机械中多个部件联合作用时轴对称流动的计算方法.该方法可以在同时计及转轮、转轮前后部件、轴面流道形状及工况变化等因素的条件下,给出机器内的流场特性.其中转轮前的流场特性,即轴面速度和环量分布作为整个流场中的一部分被解出.避免了转轮计算中来流特性给定时的不确定性,从而保证了转轮流场计算的准确性.这对于转轮前具有导叶、诱导轮或其它叶片式部件等情况下的计算有重要意义.计算以理想流体的欧拉方程和叶轮机械计算的准三元法为基础.方程利用有限单元法求解.给出了算例及其与试验结果的比较.  相似文献   

12.
王华林 《科技信息》2010,(29):184-184
"四两拨千斤"是太极拳实战中顺势借力的一种形象化艺术性的比喻,顺势借力是符合力学中合力、重心、杠杆、惯性等基本原理的。它不是虚无缥缈、高深莫测的神技。它是中华武术"尚巧善变"最重要特色的体现,是千万太极拳爱好者持之以恒,努力奋斗的目标。只有明确了太极拳中力的运用,且勤加练习,"四两"拨动"千斤"就能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3.
我国瓷器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代,它是由制陶技术发展而来的。据考古发现,商周时出现了“釉陶”或青釉器皿,如尊、碗、瓶、罐等,兼有陶和瓷的特点,被人们称为“原始瓷器”。  相似文献   

14.
我国历史悠久,科学文化源远流长。新石期时代中期(距今约6000—7000年前),随着制陶技术的产生,人们制成了一些生活用具,诸如陶瓶、陶钵、和陶罐等。这些出土的陶器,丰富了人们对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的认识,证实了先民已具备一定的科学实践知识。仰韶文化遗址之——西安半坡村出土的一种小口尖底瓶(《西安半坡报告》4654号,见图1),可以说是有陶文化的一棵明珠。近年来,一些科学史文献对小口尖底瓶已有专门论述,在阅读这些文章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论述新石器时代原始陶器的造型特点,阐述了原始陶器的造型体现着实用性和美观性的完美结合,并对现代陶器设计也起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隐晶质石墨的提纯工艺中焙烧动力学方程.分析了焙烧时间、焙烧温度及矿样原始尺寸对焙烧过程中脱硅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硅是最难脱除的杂质,其主要赋存物相为高岭石、石英和云母;采用碱焙烧法以及氢氟酸法相结合的工艺可以使脱硅率达到80%以上;采用酸浸加压等强化措施后,最终得到的石墨纯度可达99.56%;碱焙烧过程的活化能为40.694 kJ/mol;降低了原矿平均粒度,提高了焙烧温度;添加矿化剂有助于提高脱硅效率.  相似文献   

17.
广西宾阳县邹圩镇下窑村制陶技艺历史悠久,其制陶原料包括采自本地的黄白色和红色陶土、天然土釉红珠土以及白色化妆土;成型方法有拉坯成型和模制成型两种,使用的主要工具有陶轮、泥弓、抵手和陶拍等;烧制陶器的窑炉分为龙窑和阶梯窑两种,阶梯窑烧成温度超过1200℃,最高可达1300℃以上。调查认为,宾阳下窑村制陶技艺具有原始性、多样性和民族性等文化特性,应加强对其制陶历史、工艺和文化的挖掘与整理,助力非遗传承与保护,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西双版纳傣族的传统社会中,原始宗教禁忌是一种集体表象。安章是傣族村寨的宗教师,由他所主持的禁忌禳解仪式,具有抚慰村民焦虑情绪,整合人际关系等功能。披拨会实施放鬼害人的黑巫术,实为瘴疠之气的替罪羊。安章与披拨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存在条件,与自然环境中的生态适应和宗教禁忌相关。  相似文献   

19.
章哈是一种流传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及普洱市江城、孟连、景谷等地傣族村寨,与傣族毗邻而居的布朗族村寨中的傣族传统的曲艺说唱形式。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当代傣族章哈的演出形式、音乐特点等方面在保持传统仪式的同时又有了新的变化,演出形式保持了演出前的仪式、演出的形式和演出过程中观众的应和等传统方式,而表演涉及的题材则更具有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20.
巫山大溪文化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原始社会文化遗存,既提供了大量大溪原始人物质生存方式与状态的铁证,还隐含着不少原始先民精神生活状态的特殊意涵。巫山大溪原始社会的考古文物中,以鱼随葬的特殊形式承载着文明时代早期原始宗教意识和巫术的文化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