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突发性石油水污染的应急水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性石油水污染事件,以石油类在水体中的存在形式、进入水厂污染原水中油微粒的赋存状态为切入点,研究了常规混凝沉淀和粉末活性炭吸附技术对石油类的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突发性石油泄露时,石油类在水体中主要以漂浮油形式存在;在进厂污染原水中,油微粒主要以黏附态赋存,所占比例在60%以上;水厂常规混凝工艺可处理的石油类最大质量浓度为0.13mg/L;粉末活性炭对石油类的快速吸附时间为10 min,在粉末活性炭投加量为30 mg/L时,石油类的最大可处理质量浓度为2.1~2.6 mg/L.  相似文献   

2.
通过试验,研究了分析用粉末活性炭处理水中微量石油类的影响因素及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聚合氯化铝(PAC)作混凝剂条件下,粉末活性炭投加量大于75mg/L,可使处理水中石油类含量达到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3.
臭氧-活性炭工艺处理油田轻度污染地下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及臭氧-活性炭组合工艺的实验研究,探讨了利用臭氧-活性炭工艺处理石油类污染物轻度污染的地下水的可行性.研究发现,臭氧氧化能去除地下水中的部分石油类污染物(30%)和高锰酸盐指数(<10%);单独使用活性炭吸附对石油类污染物和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效果有限,在空床停留5~60 min条件下,去除率分别约为14%,8%;在正交实验获得的最佳实验条件下,臭氧-活性炭组合工艺可以使地下水中的石油类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达到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GB5749-2006).结果证明,臭氧-活性炭工艺是处理石油类污染物轻度污染地下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改性活性炭对污水厂尾水深度处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尾水,研究改性活性炭吸附对其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用硝酸对粉末活性炭进行改性处理,以聚合氯化铝为混凝剂,对原水进行预处理。对活性炭改性前后进行表征,研究其对水体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讨论改性活性炭投加量、pH值、吸附时间等因素对改性活性炭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改性后各水质指标的去除率均有显著提高。改性活性炭的最佳投加量、pH、吸附时间分别为1.0g/L、7、300min。水质指标TCOD、DCOD、NH3-N、TP的去除率分别可达80.7%、71.7%、66.4%、90.3%。  相似文献   

5.
最近 ,俄罗斯专家开发出一些种新型吸附剂 ,可用来清除泄漏至土壤和水体中的石油。新型吸附剂成粉末状 ,其主要成分为含有铁、钴、镊的石墨。将其播撒到石油污染物表面后 ,吸附剂粉末可大面积地吸附油污。由于该粉末中含有铁等成分。因此可用磁体材料吸住带有油污的吸附剂粉末 ,将其收回。如此反复使用这种吸附剂 ,便可快速清除石油污染物俄开发出新型油污吸附剂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生物粉末活性炭与超滤组合工艺膜污染物质特性,在工艺稳定运行条件下,分别对受污染膜丝表面泥饼层、水洗后的受污染膜丝、生物粉末活性炭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生物粉末活性炭可以有效的延缓膜表面泥饼层的形成,缓解膜污染;水洗后的受污染膜丝孔内有机污染物较少,而且是小分子有机污染物;还得出含有-OH伸缩振动基团和CO伸缩振动基团的污染物是造成膜污染的主要有机污染物质.  相似文献   

7.
模拟实际原水输水管道,构建了长距离管道生物化学反应器,研究了粉末活性炭对管道中污染物的强化去除作用.结果表明: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率随粉末活性炭投加量的增加而提高;当反应时间为8 h,粉末活性炭投加量为17 mg/L时,COD_(Mn),TOC,DOC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1.2%,45.9%,56.5%和70.6%,分别比未加粉末活性炭时提高了34.5%,34.8%,42.1%和57.0%;而粉末活性炭对藻类和氨氮的去除效果不明显.同时,微囊藻毒素-LR、六氯苯和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1.1%,42.1%和49.0%,提高了49.3%,31.4%和31.2%.粉末活性炭能够有效抑制消毒副产物的生成.因此,针对污染较严重的水源水或遇到突发污染事故时,向管道内投加粉末活性炭能有效促进污染物的去除.  相似文献   

8.
文章综述了活性炭、沸石、各种黏土矿和碳纳米管等多孔物质作为吸附剂处理水体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并对将来吸附材料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9.
TiO2光催化降解水体中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近十多年来多种不同抗生素在水体中的光催化降解行为,从水体中的抗生素的光催化降解环境影响因素,降解中间产物和降解途径,光催化降解动力学,光催化降解机理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展望了光催化降解水体中的抗生素类污染物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0.
利用活性炭滤柱处理黄河水中石油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引黄太原城市给水中黄河原水石油类含量偏高的情况,设计了利用活性炭滤柱动态吸附处理的方案.首先利用混凝沉淀处理黄河原水,然后进行动态活性炭吸附试验,得出推荐的活性炭滤层厚度应>100cm,吸附过滤莳间可达10h~15h,出水石油类浓度满足Ⅲ类地面水标准.  相似文献   

11.
BAC-SBR反应器处理ABS凝聚干燥工段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物活性炭序批式反应器(BAC-SBR)处理ABS凝聚干燥工段废水,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及红外光谱等技术检测分析废水处理过程中有机污染物的变化,并重点研究分析了该废水中的有毒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在BAC-SBR反应器中的降解过程。研究结果表明BAC-SBR反应器处理该废水的过程主要包括活性炭吸附、活性炭的生物再生及生物再生完成3个阶段;经过180 min的处理,废水的COD和TOC去除率均能达到85%以上;并且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检测分析可知该反应器能够高效地降解转化废水中的芳香类及有机腈类有毒有害污染物。  相似文献   

12.
白腐真菌降解石油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白腐真菌降解环境中的石油类污染物,是当前应用前景最好的石油污染物处理方法,多种因素同时制约着石油类污染物的生物降解.为了研究白腐真菌在水溶液中降解石油的影响因素,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了温度、pH、石油的浓度、白腐真菌接种量、摇床转速等因素对白腐真菌在水溶液中降解石油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考察活性炭对水中甲硫醚的吸附特性,选用3种表面性质相差很大的粉末活性炭,并利用X射线能谱、Boehm滴定法测定分析活性炭颗粒的元素组成及表面官能团含量,结合其性能参数探讨了活性炭吸附甲硫醚的吸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粉末活性炭对水中甲硫醚的吸附速度较快,一般在30 min左右就可达到约80%的吸附容量;各种粉末活性炭对...  相似文献   

14.
采用活性炭粉末为模板负载活性氧化铝制备改性电极,以亚甲基蓝为目标污染物研究电极的电催化性能,考察了电解质浓度、电解电压、亚甲基蓝初始浓度对亚甲基蓝降解率的影响,初步探讨了电化学降解染料废水的机理,并对活性炭负载活性氧化铝电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将金属氧化物填充至活性炭粉末的孔洞结构中,金属氧化物由不规则的微观形貌变为规整致密的正方体,说明活性炭为负载金属氧化物提供了模板,为提高阳极材料的稳定性与电降解效率提供了可能。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改性阳极对亚甲基蓝、番红花红T、溴百里香酚蓝、溴甲酚绿及混合染料废水均表现出较好的降解效果,脱色率均达到80%以上。采用碘量法与比色法验证了电化学降解过程中产生的H_2O_2与OH·,降解过程中生成H_2O_2浓度为8.4×10~(-6)mol/L。  相似文献   

15.
设计生活污水与酸性矿山废水混合处理实验,重点考察混合水体水质变化特征及混合体系中污染物的分布,以研究生活污水与酸性矿山废水混合后,其对硫酸盐还原菌生长的影响,并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化粪池水与酸性矿山废水混合后能去除水体中50%以上的Fe、Zn、Cu、Cd和Ni,提供充足的有机碳源等,这些可以为硫酸盐还原菌提供更适宜的生长环境。由于污染物间的吸附作用,仍有部分污染物不能沉降,以悬浮物形态存在于水体中。  相似文献   

16.
粉末活性炭处理原水中溶解性机物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模拟试验的方法,考察混凝剂与粉末活性炭(PAC)投加去除姚江原水溶解性有机物(DOC)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表征活性炭吸附性能的碘值与亚甲基兰值与有机物去除效果无显著相关性;混凝处理主要去除的是分子质量1×104~3×104u区段的有机物,而粉末活性炭处理其他区段的有机物效果较好,尤其是分子质量小于1×104u区段,去除率均在40%以上;混凝处理分子质量小于3×103u区段的有机物效果较差,几乎全部依赖粉末活性炭去除,该区段质量分数占姚江原水的70%,这是处理姚江原水时粉末活性炭投加量相对较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微波辐射稻草浆蒸煮黑液处理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以颗粒活性炭和CuO为催化剂条件下,微波辐射对稻草浆蒸煮黑液的处理的效果,考察了CuO与活性炭总量、比例,微波辐射功率,微波辐射时间等对黑液处理效果的影响.得出以活性炭CuO为吸附催化剂在微波辐射条件下对稻草浆蒸煮黑液的处理效果非常理想.同时对微波辐射处理的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黑液中的木质素等有机污染物被氧化分解的过程是活性炭CuO吸附降解和微波诱导催化氧化协同作用的结果.该方法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处理时间短,反应彻底,无二次污染物产生等优点,可用于处理含有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造纸废水.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大庆油田的原油与土壤特点,通过室内土柱模拟,研究了石油类有机污染物对油田土壤环境的污染状况.实验结果表明,虽然石油类污染物是从地表逐渐向下迁移,但在模拟的6年内污染物的最大迁移深度约为25~30cm,而且大于90%的污染物主要分布于10 cm以上的土壤中,另外,石油类有机污染物在大庆市典型黑钙土中的相对迁移能力与正构烷烃的分子量及芳香烃的环数成反比.研究证实,大庆市典型土壤对石油类有机污染物具有很强的吸附截留能力,绝大部分污染物被截留在土壤表层,因此大庆油田土壤石油污染的防治重点应放在浅层土壤中.  相似文献   

19.
结合近几年来国内发生的一些重大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件,分析粉末活性炭在应急处理中广谱性、安全性和稳定性的特点,肯定了粉末活性炭在应急处理中的重要作用.它能有效去除臭、味、色度、氯化有机物、农药、天然有机物及人工合成有机物,投加方式简单,处理成本低,去除效率高.还可与其他混凝剂、助凝剂以及其他工艺联合使用,几乎没有副产物产生,保障了供水的安全可靠.提出建立一个关于突发性污染事件的数据库,再有相同或类似事件发生时可提供有效的参考,并提出完善法规、加强检测,及时正确的分析污染物种类和污染程度,为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应急决策与指挥提供重要依据,起到技术支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石油污染物在浅层孔隙介质中的吸附与迁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天津浅层孔隙含水介质对石油类污染物的吸附特征和油类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运动规律,利用宝坻和大港地区两个钻孔岩芯配制7个土样,以柴油类比石油,进行了室内静态吸附实验与动态淋滤实验,结果表明:(1)该地区浅部不同岩性地层对石油类污染物的吸附模式符合线性等温吸附模式,(2)石油类污染物在淡水区含水层中迁移10m需要700d,在咸水区含水层中迁移10m。需要500d,个别地点石油的超标不会造成大面积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