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场舞是广场舞是最初起于中老年人的一种健身舞蹈,开始的时侯是一批中老年人此按照约定的动作在公园或者广场上随着伴奏乐音乐跳动着。然而现在出现了一批排舞,广场舞与排舞之间的区别以及排舞与广场舞之间的推广又是怎样的?该文通过文献法、现实生活中的观察对其两者之间的推广进行了广泛地研究。使大众体育得到更好的健身方式并得到有价值的身体锻炼。  相似文献   

2.
王丹  范毅  李双俊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12):120-122
本文主要是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的方法,对湖北咸宁温泉城区排舞开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和归纳排舞运动在温泉城区存在的不足,针对不足之处对排舞运动的推广提出相应的建议,旨在推动排舞运动在温泉的发展和普及.  相似文献   

3.
排舞最早起源于美国西部乡村民间的交际舞。它是根据一段完整的音乐,以多变的舞步为手段,编排好的一套完整动作。因其不受时间、场地、练习者年龄的限制,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对镇江市推广“健身排舞”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近几年镇江市“健身排舞”得到迅速的推广,当然由于师资、场地设施等的不完善与开展预期目标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发展计划,旨在为镇江市“健身排舞”的健康顺利开展起到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同时也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排舞及其高校推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湘 《科技信息》2009,(34):I0269-I0269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的方法,归纳和总结了排舞的风格、主要特点和价值,分析了排舞融入高校体育的途径,对在高校如何推广排舞提出了建议,旨在推动排舞运动发展,促进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丰富性和时代感。  相似文献   

5.
姚梅花 《科技信息》2012,(14):309-309
排舞是从英文linedance翻译过来的,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就是一种排成一排排跳的舞蹈。这种舞蹈源于美国上世纪70年代西部的乡村舞蹈,也叫牛仔舞。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全球化的普及,排舞也融和了国际上多种流行元素,如牛仔、恰恰、伦巴、爵士、街舞和摇滚等舞步,风格创新,舞步多元,简单易学。排舞现在已经发展到了5000多支舞曲,每一支舞曲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舞码。2008年8月,排舞作为一项新型大众健身项目引入中国,立即风靡全国。不到四年排舞已逐渐在中学开展。我校已走在时尚的前沿。在排舞教学中备感兴奋,深信排舞很快会在中学得到普及和推广。下面就我的一点体会和大家共同商榷。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分别对时尚、受欢迎的排舞运动和少数民族高等院校的特点进行讨论,结果认为排舞是一种自娱性极强的集体舞蹈,其推广价值体现在大众性、健身性、美育性和民族性四大方面;将排舞引入少数民族高等院校,既能充分发挥其强身健体、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和传承民族体育文化的作用,又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情趣,旨在推动少数民族高等院校中排舞的普及和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与文化交流,增强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资料、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具有代表性的高校的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结合排舞的特点,分析排舞在江西省高校开展的可行性,并对排舞运动在高校如何发展提出建议,旨在推动排舞运动在高校的普及与推广。  相似文献   

8.
从排舞的概念入手,对其具有的健身、健心、文化和社会价值进行分析,并针对如何更好地推广排舞,提出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和宣传力度、扩大推广范围、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和完善竞赛规则和体系等策略,为其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潍坊学院学报》2019,(2):51-53
排舞是我国一项型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和阳光体育进校园活动的开展,排舞运动逐渐在各大中小学推广开来,但随着近几年雾霾天气及雨雪天气的增多,增强学生体质已经不能单纯的依靠户外体育运动。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创编出适合学生进行室内锻炼的排舞是眼下最重要的任务。本文通过分析全国排舞运动推广中心分别于2016年和2018年推出的两套室内健身排舞,并分析影响室内排舞创编的成败因素,就如何依据编排原则和室内运动的特点,提出了分析和改进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排舞的特点、功能及高校健美操的特点和作用进行了论述;并结合教学实践,对高校公共体育课中排舞与健美操的融合教学进行研究,提出了排舞与健美操的融合教学更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排舞是当代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舞蹈形式.适合不同人群,尤其是不同年龄段的女性.文章分析了排舞的基本概念与特征,通过比较分析法、年龄分析法以及一定调查实验的基础上,分3个年龄段:少年、青年、中老年,对排舞运动对不同年龄段女性健身效应进行分析归纳,以期促进排舞运动的普及,对女性的身心健康起到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结合排舞的概念、特点与作用,对排舞在荆州市小学开展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发现学校的师资力量雄厚,场地器材充足,同时又有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加上学生充满活力、活泼好动,敢于挑战新事物。因此排舞成为充实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不二之选,对于小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陈琛 《科技咨询导报》2010,(11):152-152
排舞兼具拉丁舞的热情奔放和国标舞的优雅舞姿,集舞蹈、体育、艺术于一体,具有广泛的健身性、娱乐性和大众性。近年来排舞风靡世界,并被引入大学体育课堂。本文就如何在高校公体课程实施排舞教学,对排舞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教法以及排舞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积极地探讨。  相似文献   

14.
于乐 《咸宁学院学报》2013,(11):119-120
伴随着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速,全民健身运动也逐渐登上舞台,在新农村,更是掀起了全民健身的热潮——排舞。本文就以目前社会主义新农村盛行的排舞为落足点,分析了排舞的定义,特点,分类,价值以及起源,并且充分结合排舞在新农村兴起的原因,针对排舞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且提出相关建议,同时展望了排舞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未来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5.
阳光体育背景下排舞进入高校体育教学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体育休闲运动的需求越来越高,排舞作为一项新兴的群众性体育运动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喜爱。针对排舞的主要特点,分析了排舞对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个性发展、团队精神等方面的作用,对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开设排舞项目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芜湖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芜湖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的分布特点、依据相关文件规定应配备的社区体育设施情况、社区体育设施数量缺额情况以及社区健身路径设施状况。结果显示:芜湖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有91%社区集中于居民住宅区内;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的类型分布比较广泛,但不同类型体育设施在芜湖城市社区的分布存在局部的不平衡;体育设施建设的场地面积比较规范,但体育设施的数量严重不足;健身路径对于严重缺失的芜湖城市社区体育设施是较好的补充,但是体彩收益金的返还率过低,健身路径的数量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7.
社区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区文化活动和新的社会体育形态,在我国城市管理和社会体育发展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郑州市城市社区体育开展的状况如何,将会直接影响到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社区文化氛围,同时也影响着社区建设。本文作者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郑州市城市社区体育开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在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目的在为进一步推动郑州市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城市社区体育环境进行研究。以环境学、体育学等为理论依据,构建了城市社区体育环境评价体系,并对河南省12座城市的112个社区管理者和3 240名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数据的统计结果,分析河南省城市社区体育环境的基本状况。  相似文献   

19.
南宁市社区体育发展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问法等,对南宁市25个社区(街道办事处)体育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本世纪以来,尤其是南宁市为迎接“南珠杯”而进行的改革和建设以后,由于市民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城市环境有所改善,市民对健身的认识和了解得到加深,健身意识得到加强,身体状况也明显改善,南宁市社区体育的发展趋势良好.针对南宁市社区体育发展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做出初步分析和提出简单的解决方案,以促进南宁市社区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排舞是近年来被广大群体喜爱的新兴的大众体育舞蹈,在音乐伴随下经过有规律的固定舞步来使身心放松的国际性娱乐健身运动项目。它既具备新颖性、娱乐性、休闲性,又具有浓厚的艺术观赏性,舞步多元、风格多变,在很多国家普及。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健身排舞的健身价值、美学价值、推广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