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与国外刑法相比较,我国刑法有关受贿罪刑罚种类的设置不够完善,尤其在剥夺犯罪人再犯的资格和能力、罚金刑等附加刑的设置方面存在一些缺憾,这对惩罚和预防犯罪无疑是不利的。在广泛查阅国外刑法的相关规定和思考后,对受贿罪附加刑刑种的完善提出增设和完善受贿罪资格刑和罚金刑附加刑种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刑种的增设应取决于刑罚目的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现行刑罚体系监禁刑偏重,妨碍了刑罚功能的有效发挥,应在总结我国刑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先进的立法经验,增加非监禁刑刑罚种类,如:社会服务刑,劳动教养刑,并进一步丰富资格刑的种类.  相似文献   

3.
拘役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主刑之一,在刑罚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拘役是刑种由轻到重过渡的一个重要环节,使刑罚体系严密完整。规定拘役刑有利于贯彻罪别相适应原则,我国的拘役刑还体现了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刑事政策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因而构设无法被其他刑种代替。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中国古代刑罚的嬗变及刑罚制度的分析可知,中国古代的刑。罚与观念密不可分。从刑罚的起源来看,刑罚既不是“出于天”,也不是“起于兵”或“源于苗”,更不是由“象刑”演变而来,刑罚只不过是观念的产物,并随着观念的转变而发生变化。髡刑在中国古代之所以被认为比笞刑还重的刑罚,只能从古人对头发的不同观念来解释。而族刑作为极其残酷的刑罚制度,也不过是宗法制度和家族观念的产物,其存在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不论是“秋冬为刑杀”的“顺天行刑”思想还是“灾异赦宥”的行刑思想,都是当时的人们对四季及天象异常的相应观念在行刑制度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5.
传统刑事领域包含两种意义上的“赎”,即制度(或法典)赎刑和权宜之赎。制度赎刑始于《吕刑》,“刑疑赦从罚”是在罪行已彰而刑罚适用方面存有疑问时,以罚当其罪为目的引入的财产性责任方式,它突破了“刑”所固有的局限性。权宜之赎为管子所倡导,是刑罚的变通执行方法。汉文帝刑制改革使得赎刑作为独立刑等的必要性丧失。作为代用刑的“赎”,逐渐融合礼教、等级特权等内容,形成唐以后法典内的代用刑制度。  相似文献   

6.
资格刑作为一类古老的刑种,长期以来在称谓及概念的界定上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本文结合实际,对理论界的诸多观点进行了评析,提出并论证了自己的主张。认为所谓资格刑是指为了预防犯罪而剥夺犯罪人从事某种活动所必需的权利能力或身份的一种较轻的刑罚方法。  相似文献   

7.
慎刑作为21世纪刑罚的价值取向符合时代精神,慎刑是一种理念,一种思维方式,一种价值取向。在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新时代,人的价值、人的发展、人的解放是新时代的主题。沿着慎刑价值取向的思路,在刑罚适用上应当采取刑罚慎重适用和刑罚适度适用原则。倡导刑罚功能实现三个转变:惩罚功能向恢复性功能转变;矫正功能向宽容性功能转变;威慑功能向警性功能转变,使刑罚朝着文明、人道、人权,又不失威严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犯罪激增和刑罚轻缓化的世界趋势,罚金刑在我国刑罚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然而与此同时,执行难问题却严重制约着罚金刑的发展。我国有必要合理借鉴国外相关经验,构建符合我国立法及司法现状的罚金刑易科体系。  相似文献   

9.
社区服务刑由于其轻缓性、社会性、恢复性的特点备受理论界和实务部门的青睐,开始频频出现在各国刑罚制度中。由于我国尚未将社区服务刑作为一种刑罚纳入刑法体系,本文通过结合社区矫正在我国的实践和社区服务刑在各国实行的经验,致力于构建中国特色的社区服务刑制度,以期对社区服务刑制度在中国的设立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赎刑最本源的意思是指犯人缴纳一定数量的财产而赎免其刑罚.它作为一种刑罚替代方式在中国古代源远流长.虽然对赎刑制度存废的争论古已有之,但是赎刑制度在中国古代法的演进过程中确实具有不容忽视的历史意义,其具有的价值光芒仍然值得当代借鉴.为避免赎刑制度造成“贫富异刑”,需要对其进行平等化的改造.  相似文献   

11.
罪刑相适应原则作为体现刑法基本精神内涵的原则,由来已久。但刑罚的正当化根据应是报应刑与目的刑的结合,已经成了现行刑法理论界的主流观念,而此为传统的罪刑相适应原则所不能完全概括,故应在新刑法修订的基础上将其演变为罪责刑相适应原则。通过对"刑事责任"概念的分析,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内涵应为:刑不等于罪,责不等于罪,刑等于责。  相似文献   

12.
经济严打即对经济犯罪实行的严打。在经济严打期间追究的经济犯罪案件增多、判刑从重,经济严打的开展表明严打刑事政策的进一步深化。经济严打与罪刑法定原则的冲突依然尖锐,它违背了罪刑法定禁止处罚不当罚的行为、禁止处罚不均衡的刑罚的刑法价值理念以及正当程序的要求。应该以“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严”取代“严打”,在立法上实现有区别的刑罚配置,把“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纳入法制轨道。  相似文献   

13.
确立量刑基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量刑失衡的问题,以实现刑罚的目的。但是仅靠量刑基准是无法解决量刑失衡的,而且如果只有量刑基准,那量刑基准的指导宣告刑的作用也没有办法发挥。量刑基准需要量刑原则、量刑标准、量刑尺度的辅助才得以发挥量刑基准的作用,所以要建立一个以量刑基准为基础的量刑规则体系。  相似文献   

14.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是西汉初年的法律辑录,较系统地反应了汉初适用刑法的若干原则,其中规定对触犯皇权、群盗犯罪、背反人伦以及官吏违法等犯罪行为予以从重或加重惩处。  相似文献   

15.
发回重审程序性制裁是我国现行刑诉法中唯一具有典型意义的程序性制裁方式,它的确立有着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我国刑事发回重审程序性制裁本质上是法院系统内部在程序上的自我约束机制,因而其在适用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另外,要正确地适用该机制还需厘清立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刑罚史上,由残酷的肉刑到自由刑,又到罚金刑的过渡,是人类迈向文明的表现。我国新《刑法》扩大了罚金刑的适用范围,但同时亦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和对策的探讨,对我国的刑事审判与立法的发展将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是西汉初年的法律辑录,较系统地反应了汉初适用刑法的若干原则,其中规定对触犯皇权、群盗犯罪、背反人伦以及官吏违法等犯罪行为予以从重或加重惩处.  相似文献   

18.
保安处分制度中国化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客观要求,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保安处分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视野下,借鉴国外保安处分制度研究成果和立法经验,我国保安处分制度立法应该包括总则和分则两部分。总则包括保安处分的种类、适用的前提条件、适用原则、程序性规定等;分则应规定各种具体措施,列于总则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