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全一直是隧洞施工的重中之重,合理、有效的支护方式,将成为隧洞施工有否顺利安全的有效保证,该文通过在海南某导流隧洞的施工实践,介绍了一些隧洞施工的支护措施、支护流程、支护工艺等。  相似文献   

2.
通过介绍引黄工程北干线1号隧洞工程1标高外水且涌水量大的地下洞段中超前预注浆施工情况.从超前预注浆施工方案的选择、具体施工工艺和灌浆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对超前预注浆施工在节理裂隙发育透水性强洞段的优越性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万家寨引黄工程北干线1号隧洞概况,分析比较了3种可选方案并最终确定了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4.
为了综合考虑活动时间随机变化、施工机械故障以及塌方、涌水等风险对引水隧洞施工方案优选的影响,实现施工方案的合理选择,提出考虑风险因素影响的引水隧洞施工方案优选方法.该方法建立考虑风险因素影响的隧洞施工方案优化模型;采用Levy飞行自适应混沌粒子群(LFACPSO)优化算法来求解优化模型以获得Pareto方案集,该算法引...  相似文献   

5.
本文总结了隧洞工程开挖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阐述了隧洞工程开挖通过优化施工方案对施工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大盈江水电站(四级)引水隧洞进水口闸门竖井开挖方案的选择以及正导井施工工法,在竖导井施工过程,选择正确的施工程序和施工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应从施工状况以及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  相似文献   

7.
赵国栋 《科技信息》2013,(3):454-454,468
本文在简要介绍了软弱围岩隧洞施工特征及容易产生安全问题地段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预防软弱围岩隧洞施工安全问题的相关技术,期望使施工的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8.
徐晓刚 《科技资讯》2007,(14):232-233
监控量测是隧道新奥法设计和施工的核心。本文介绍监控量测对新奥法水工隧洞施工的指导意义以及对量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相似文献   

9.
TBM掘进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隧洞施工传统钻爆法及TBM法各自的特点,指出TBM法将成为长大隧洞施工的发展方向,介绍了TBM掘进技术的应用现状,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文杰  陈建波 《科技信息》2013,(22):349-349
本文通过工程实例,对小断面隧洞施工过程中通风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论证,解决了施工中通风换气问题,确保了工程的顺利施工,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三导坑先墙后拱法及中导坑辅助法在湖南吉怀高速公路龙子康隧道施工中的应用为例,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围岩级别及地质情况下连拱隧道的施工方法、施工工序、施工注意事项、监控量测等技术问题,为连拱隧道施工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12.
隧道工程中基坑的施工监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开挖长度达1km的广州市黄埔大道隧道工程,尝试使用全站仪进行监测,获得了理想的结果。通过对全站仪变形监测的精度分析,说明使用全站仪进行观测是一种比较合理的监测技术。  相似文献   

13.
浅埋大跨度隧道管棚支护进洞三维有限差分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隧道施工“新奥法”的日趋成熟,超前大管棚支护是隧道施工中穿越软弱破碎围岩的一种有效的加固施工方法.本文在对管棚法在大跨度极浅埋破碎地层隧道开挖中的加固机理研究的基础上,以某大跨度隧道为例,利用三维有限差分法对隧道开挖后的受力、变形情况进行模拟,分别分析了有无管棚预加固措施对拱顶沉降的影响并与实测拱顶沉降值进行比较,得出管棚能显著抑制破碎围岩地层的变形及拱顶沉降,减少隧道初期支护的变形和受力,保证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4.
TBM在进行大纵坡隧道上坡施工时的掘进推力控制不当,易造成管片错台、上浮甚至结构失稳等问题,因而研究大纵坡隧道TBM掘进推力对管片结构的力学响应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本文以重庆轨道交通9号线刘家台始发井~鲤鱼池站区间坡度为3.9%的复合式TBM隧道施工为例,采用基于荷载-结构法的隧道纵向梁-弹簧模型和数值模拟法,分析了复合式TBM在大纵坡隧道掘进过程中不均匀千斤顶推力作用下产生的附加作用力特征,探究了管片结构在附加作用力影响下内力分布规律及其变形的薄弱区域,以及管片结构变形甚至破坏的表征,从而寻求具体控制TBM施工掘进推力的有效措施。研究成果可为规范大纵坡隧道TBM施工中的推力分区和选值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成都-贵阳高速铁路高坡隧道施工中出现较长段落煤系地层软质岩大变形病害,给隧道施工造成极大困难。设计单位针对此段变形病害段开展了岩样取样分析、地质分析、整治设计及工程处理,确保了高坡隧道施工顺利进行。系统介绍了隧道区域地质环境、变形病害段的特征及工程整治措施,分析认为变形段病害产生是由于地应力作用、软质岩强度低、围岩膨胀性、地下水、群洞效应等综合原因所致,提出了软质岩具有缓慢蠕变的时效性,应重视深埋隧道地应力、岩石强度的研究,加强深埋段软质岩初期支护是有效防止变形病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针对抽放回采工作面瓦斯,沿回风顺槽施工尾巷有困难,或者切眼对接过程中不利于回顺钻孔搭接等存在的问题,采用工作面附近第三方巷道(皮带巷、运输行人巷、回风巷等)向采空区打导入钻孔,使采空区的瓦斯经导入钻孔导入第三方巷道,形成一种三方导入的抽放方法,能够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同时也为沿运顺施工尾巷能否达到预期抽放效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TBM是我国隧道掘进开挖的首选良好设备,但对隧道地质条件较为敏感。受当前勘察技术局限性、施工线路较长的影响,经常会出现施工中所遇到的地质岩性与先前勘察结果不一致、且在同一隧洞存在着不同年代、不同岩性、同时伴随着不同地质构造等不良地质现象,这就给TBM施工带来了极大困难和挑战。对TBM如何顺利通过不良地质洞段并采取有效的支护手段进行探讨,进而为弥补勘察设计结果的缺陷,保证施工顺利进行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二重管无收缩双液注浆技术(WSS)是浅埋暗挖含水砂层隧道施工中的一种有效的预加固技术。文章研究了该技术在浅埋含水砂层隧道开挖中的加固机理,以广州地铁5号线珠江新城至猎德段隧道为例,利用三维有限差分软件对隧道开挖后的变形情况及塑性区进行模拟,分析了有无预加固措施对拱顶地面沉降的影响,认为二重管无收缩双液注浆技术能有效地控制含水砂层围岩的变形和地表沉降,减少隧道初期支护的变形和受力,以保证施工的安全;同时,也进一步论证了有限差分程序FLAC 3D在实际隧道工程分析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TBM隧洞施工速度快、工序繁多、连续性强的特点,提出应用循环网络技术进行计算机施工过程模拟,实现资源优化和快速指导施工。以大伙房输水工程为例,通过对Robbins掘进机的基本参数分析,建立了长距离TBM隧洞施工循环网络模型,经对洞内运料子系统相关参数的仿真计算,分析出采用两辆运料机车,3600m岔口间距的方案较初设方案缩短工期1.2月,提高施工效率10.9%,节约费用149.71万元。表明该模型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可起到快速指导施工、提高工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由于双线隧道存在复杂的耦合作用,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规律极为复杂,所以准确计算地表沉降较为困难。本文基于Peck公式和Chapman修正参数,考虑先行隧道的施工影响和双线隧道的相对位置关系,通过参数的经验量化,建立了双线隧道地表沉降的计算公式。此外,依托苏州市轨道交通S1号线工程,讨论公式在不同土层中的适用性及参数取值范围,在此基础上采用PLAXIS 3D有限元软件对双线隧道盾构施工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软土地层中进行盾构施工,应用本文修正公式计算得到的地表沉降值与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结果均较为吻合。修正公式考虑了双线隧道的位置信息,可以定量反映隧道埋深和双线隧道间距对地表沉降的影响。该研究可为软土地区双线隧道盾构施工沉降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