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气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了甲酯化前后多种非包合产物的吸光度及产物中γ-亚麻酸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非包合产物的紫外吸收值与GLA含量之间呈现正相关,尿素包合过程中的一次非包合产物、二次非包合产物、三次非包合产物和γ-亚麻酸在220~330 nm范围内的紫外吸收趋势是一致的,且随着GLA含量的增加,在230 nm附近的吸光度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不同沸程的标准矿物油油品分别进行红外分光光度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试的比较实验,证明红外、紫外两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存在差异,对一般未知油品,以红外分光光度法所测结果更接近水体中油品的实际含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实验对红外与紫外分光光度测定石油类方法的检验,将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4.
建立3,5-二硝基水杨酸显色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复印纸水解液中还原糖含量鉴别复印纸的方法。最大吸收波长496nm,显色剂用量为2mL,在沸水浴中的显色时间为3min,葡萄糖含量与吸光度的线性关系为:у=1.163C-0.0957,相关系数r=0.9993,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8.5%,相对标准偏差为0.78%,线性范围为0.1~1.0mg/mL。用该方法对16种复印纸样品水解液中还原糖含量进行测定,达到了鉴别复印纸样品的目的,为纸张的种类鉴别提供了一种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八-羟基喹啉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八-羟基喹啉与铊的反应,在λ=223nm处具有最大的紫外吸收.TI(Ⅲ)质量浓度在0~12μg.(25mL)-1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反应具有较好的选择性,除Fe3+、Cu2+、Ag+外大多数离子不干扰测定,采用F-作掩蔽剂能很好消除Fe3+、Cu2+、Ag+的干扰,因此可直接用于一般水样中铊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应用三层ANN_BP网络解析苯和甲苯的吸收光谱 ,不经分离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苯和甲苯 .使用改进的BP算法 ,避免了神经网络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麻痹现象 ,提出了目标向量的简单变换方法及便于网络参数选择的收敛评价函数 .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同时表明 ,苯在 0 - 72 0mg/L和甲苯在 0 - 84 0mg/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  相似文献   

7.
应用三层ANN-BP网络解析苯和甲苯的吸收光谱,不经分离,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苯和甲苯.使用改进的BP算法,避免了神经网络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麻痹现象,提出了目标向量的简单变换方法及便于网络参数选择的收敛评价函数.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同时表明,苯在0-720mg/L和甲苯在0-840 mg/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  相似文献   

8.
采用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邻苯二酚、间苯二酚混合物的含量.通过等吸光点法寻找最佳的波长对,获得了较高的准确度,相对误差小于8.5%.方法体系简单,操作快速.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设计正交实验研究柱色谱法纯化DGLA时工艺参数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柱色谱工艺参数的最优水平为A1B2C1,即硅胶粒度为100~200目,流动相比例为氯仿∶甲醇=90∶ 10,层析次数为一次,即可达到提高纯度和收率的理想效果,而且柱色谱法对于提高含量相对较低的DGLA纯度效果比较明显.可以使含量在90%左右的DGLA最终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10.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叶中咖啡因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开业 《科技信息》2010,(31):I0037-I0037
建立了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叶中咖啡因的方法。茶叶经前处理后,以三氯甲烷为萃取液进行富集,于276.5nm波长下紫外检测,咖啡因在0~30ug/mL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Y=0.456X-0.0019,相关系数为0.9998,方法检出限为为5mg/100g,被测物的加标回收率为96.9%~99.8%。  相似文献   

11.
利用Gaussian优化γ一亚麻酸合成二高一γ一亚麻酸的中间体及终产物结构,从零点能、键长、键角、电荷分布等方面说明它们的稳定性及活性部位。通过比较Gaussian优化所得及实际检测的红外图谱,证明合成工艺的正确性,为合成工艺提供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了用韦氏法测得脂肪酸的碘值与其折射率的线性关系。用最小二乘法处理所得的实验数据证明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线性关系。从而,我们可以通过测定脂肪酸的折射率来代替韦氏法得到脂肪酸的碘值。  相似文献   

13.
通过GC-MS分析10种不同品牌的转基因大豆油和传统普通大豆油中的脂肪酸结构组成,评价基因改性对大豆油脂肪酸营养成分的影响,为人们在转基因的选择上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大豆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最高的是多不饱和脂肪酸C18:2,高达60%。转基因大豆油中的脂肪酸含量与传统普通大豆油无显著性差异。脂肪酸成分的聚类分析显示,10种大豆油交织在一起,无分类现象。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大豆油中的脂肪酸与传统普通大豆油实质等同,食用转基因大豆油能够提供等同的饱和脂肪酸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14.
海蓬子叶片和根膜脂主要由PC、PE、PI、PG、PA、PPG、SL、MGDG和DGDG组成,膜脂脂肪酸由14:0、14:1、16:0、16:1、18:0、18:1、18:2、18:3组成,不同盐度下海蓬子植株中MGDG和DGDG随NaCl浓度增大而减少,磷脂中的PC和PE减少,PA、PI、PG和PPG增多,SL也增多,脂肪酸不饱和指数随NaCl增多而降低,对磷脂和糖脂变化的生理学意义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还原型维生素C在 2 43 8nm下有最大吸收峰 ,在 0~ 45 0 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本研究以Cu2 作催化剂 ,利用溶解氧 ,将在 2 43 8nm处有最大吸收的还原型维生素C选择性的氧化为 2 43 8nm处无吸收峰的氧化型维生素C ,实现了对样品中各种紫外干扰成分的本底校正 ,建立了一种测定果蔬中还原型维生素C的新方法。运用该方法实际测定了草莓、西红柿等样品中的还原型维生素C的含量 ,回收率在 97 6 %~ 1 0 0 8%之间 ,测定结果与荧光法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17.
大麦中蛋白质的经典分析法为凯氏定氮法 ,但操作繁杂费时 ,本文采用碱 (Na OH)浸取可溶性蛋白质 ,经紫外 (2 80 nm )比色 ,并以凯氏法测得结果为依据建立蛋白质含量与吸收值间回归方程 ,使检测方法简便、快速、利于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18.
淡水养殖鱼类的必需脂肪酸需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玮 《江西科学》1993,11(3):190-194
参考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淡水养殖鱼类脂肪酸需求的大量研究资料,对其必需脂肪酸的生理功能、缺乏症及需求量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用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和化学分析等方法,观察了在不同条件下醋酸、乳酸、柠檬酸,酒石酸、EDTA 等几种有机酸对牙釉面的脱矿作用,分析和比较了这些有机酸的化学性质,浓度、作用时间与釉面损伤形态学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以CH3OH-BF3甲酯化、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人体血浆中游离脂肪酸的分析方法。方法简便可靠,回收率高。利用该方法测定了7例血浆中游离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取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