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59年1月,身处困境中的钟理和完成小说《原乡人》。有的学者认为其中缺乏一个中心人物,不像一篇小说,并建议他调整后写成一篇散文。钟理和则以结构已定型、难以轻易改易为由,没有对小说作伤筋动骨的修改。未曾料想的是,多年之后,这篇小说中所诉说的原乡情结,已然成了钟理和的精神象征。本文以《原乡人》为载体,来解读钟理和的原乡情结。  相似文献   

2.
从叙事学角度解读《月牙儿》与《阳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月牙儿》和《阳光》是两篇关系十分密切的小说。它们结构相似,内容互补,主题一致。两篇中的主人公经历了相同的行动序列,为了自己的愿望都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并且在滑过了不同的轨迹之后,得到了相同的悲惨结局。两篇作品的内容相互映照、交叉互补。在对主人公悲苦命运寄予极大同情的基础上,两篇作品共同表现了复杂的、多向性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从心理学角度切入,将文学批评与心理学研究相结合,提出《伤逝》是鲁迅悲剧意识的投射,苦闷彷徨的情感成为他创作的动机;鲁迅的内倾型性格决定了他采用小说文体,以含蓄的方式来表现内心世界;与许广平情爱心理的凝聚,直接触发了他创作这篇其全部小说中惟一的恋爱题材作品;《伤逝》中的多元主题,又为鲁迅思想倾向的论释提供了广阔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正> 西奥多·德莱塞(Theodore Herman Albert Dreiser 1871—1945)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文坛上最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一生作品繁多,但因《嘉莉妹妹》而名扬天下。托马斯·哈代(ThomasHardy,1840—1928)也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英国最负盛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写出不少佳作,但因《德伯家的苔丝》名誉海外。《嘉莉妹妹》的创作于1900年完成,《苔丝》于1891年问世。两篇小说产生于不同年代,不同国家作家之手,艺术上各有千秋。现就两篇小说的题材处理,人物塑造,叙述方式,思想倾  相似文献   

5.
汪曾祺在《受戒》这篇小说里不遗余力地用精致绵密的语言描写那地方的乡俗风情,用和蔼、欣赏的态度描绘那地方的爱情是如何的纯真又是如何的甜蜜,那里没有现代都市文化空间里的各种情爱阻力,那里人的爱情就像山上的草自由地发芽,自由地成长。他构建的这种封闭性、虚幻性、抒情性乡野风情和乡野生活方式就是他小说的文化空间,也可以说是他小说的"基地",由此可以很好地理解小说《受戒》的文化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6.
散曲用在小说中,是两种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的结合。据不完全统计,小说《金瓶梅》中所用散曲之多,为中国小说史仅有。这些散曲的运用有得有失,但总的来说,大多滥而别扭。本文主要从小说自身的特点和要求,来探讨《金瓶梅》中散曲运用的成败得失。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张爱玲小说《小团圆》文本的细读,探析其在死亡意识、时间意识、男女情爱以及个人的对于“家”的情感上所显现的焦虑感。  相似文献   

8.
鲁芳 《中国西部科技》2010,(2):86-87,51
伊迪斯·华顿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文坛上一个重要的女性作家。她的大多数小说作品都以美国女性问题为主题,其中《罗马热》是华顿夫人创作生涯后期一篇有关女性婚姻问题的短篇小说,小说反映出华顿夫人的一些现代主义的思想,本文则旨在探索和发掘小说中所体现的这种现代主义主题和特征。  相似文献   

9.
《大业拾遗记》与《隋炀三记》(《海山记》、《开河记》、《迷楼记》)是晚唐时出现的四篇历史题材的传奇小说。这几篇小说以隋炀帝事迹为叙述重点,意在探寻隋朝灭亡的根源。小说不但在内容上有很多相合之处,而且在思想上艺术上也有很多相通之处。这四篇传奇小说以其在艺术上的别有特色和成就,在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史上应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0.
本通过对《岗上世纪》的解读,分析了这部情爱小说在语言上的雅洁、纯净含蓄,结构上的“有意味的形式”,揭示出《岗上世纪》蕴藏着深刻的道德批判、化批判和社会批判。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库切小说《耻》和《慢人》中的老年人形象为例,详细探析在库切小说中所揭示的在现代性语境下老年人的身份困境问题。并根据后殖民理论,指出在现代性语境下所有形式的身份困境问题都可归结为人的主体性问题,即主体与他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其反映到小说中个体老年人形象上,就是老年人在新型的社会结构、家庭结构以及邻里结构中无法实现自我身份认同,从而产生主体性困境,即身份困境。而对于库切作品中的老年形象探究,也必然进一步揭示出作者对于当下现代性语境下所有社会中个体的主体性关系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12.
《情爱笔记》是巴尔加斯·略萨近期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表面看来,作者空前大胆地展现了各种性爱和性错罪,但实则此小说并不是单纯的“情爱”小说,而透示着作者更深层的意图:通过对多种性爱取向的同情和支持,张扬以想像性的、艺术化的“性爱”来抵制现代工业文明对人性和个体性的“物化”与“同化”。  相似文献   

13.
尤多拉·韦尔蒂和凯瑟琳·安·波特同为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人物,两人的作品都真实地反映了美国南方的生活。两人的短篇小说作品《熟路》和《威塞奥尔奶奶的弥留之际》堪称短篇小说的典范。两篇小说用不同的叙事手法刻画了性格坚强,命运多舛的女性,揭示了女性在社会生活中所遭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孙亚超 《科技信息》2007,(24):220-220
纳撒尼尔·霍桑的小说《红字》是美国以及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本文主要通过对小说中的人物、场景以及具有象征意义事物的分析和介绍来阐述象征主义表现手法在这篇作品中所起到的功能和作用。其中主要阐述具有象征意义的红字"A"、珍珠、颜色、刑台、玫瑰丛、流星和树林,以及它们在小说中所起到的功能和作用。进而思考象征手法在小说中的运用,并对它的功能作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鲁迅小说之所以感人,主要由于作者掌握"悲哀的推移"的原则,透过巧妙的组织布局,将小人物一生的悲欢集中浓缩于某个事件或某个象征之中,不仅让读者为之动容,更产生深刻的批判力量。细读《明天》和《祝福》这两篇小说可见,鲁迅始终聚焦在小人物莫大的悲哀上,从容而曲折地叙述人物内心在希望与幻灭之间不断起伏交错,悲哀之感推移变化终至于绝望。另外,从《明天》到《祝福》,亦可看出鲁迅小说创作由简趋繁的发展变化,鲁迅在《祝福》中将知识分子与小人物的题材综合组织起来,既刻画小人物的悲哀,也传达知识分子的困惑与无力感,更为全面而复杂地展现社会文化的困境。这变化显示了鲁迅小说从《吶喊》到《彷徨》的转变,呈现出鲁迅思想焦点转移的轨迹。  相似文献   

16.
吴杨 《科技信息》2007,(15):464
美国作者霍桑的《红字》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篇巨著。本文作者从小说中所展现的爱出发,分析了各主人公之间的爱以及霍桑对各人物所表现出的爱,从而反映了小说中主人公对爱的追求。  相似文献   

17.
我看《明代小说四大奇书》徐朔方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浦安迪教授的力作《明代小说四大奇书》,1987年由该校出版社出版,六年之后沈亨寿先生的汉文译本由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编入季羡林教授主编的《海外中国学丛书》。当我细心阅读作者的原文时,自然回想到我和他在普林...  相似文献   

18.
西尔维亚.普拉斯的自传体小说《钟形罩》总是由于作者难解的自杀之迷和高度的女性意识而受到评论界的关注。然而,成长小说视角下的《钟形罩》使人对二战后美国女性的生存困境产生更为深切的关注与同情。在运用原型批评理论分析小说叙事结构原型及主要人物的原型经验的同时,主人公埃斯特作为一名年轻女性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迷失与磨难、无奈与无望都得到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解读。  相似文献   

19.
《故乡》作为一个窗口,是联结着鲁迅小说审美风格总体的,这风格是凝重的,它不断地超越着生活的直接性,而负载着历史的深蕴。《故乡》在鲁迅的小说中,又是充满了内省性体验的。同时它以沉郁、凝重和白描的体构成“有意味的形式”。在历史的筛选中,这篇小说的价值和审美意味仍在深化着。  相似文献   

20.
廖彦婷 《科技信息》2010,(9):251-252
文体学是一门从语言学角度研究文本的学科。文体学运用于分析文本,能够让人们很好的理解语言。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文体学从很多方面跟语言学有关联。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是分析文体的重要原则。《午餐》这篇小说恰好反映隐藏在文字和对话下面的真实社会。文章通过这些原则分析了《午餐》这篇小说的文体特征。能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