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刺客的一颗子弹使我挑起了总统一职的重担”。这是美国新总统林顿·约翰逊11月27日向国会发表第一篇演说时讲的话。事实正是如此,就在他发表这篇演说的五天前,总统约翰·肯尼迪在南  相似文献   

2.
包光霞 《科技信息》2012,(6):332-333
韩礼德语篇分析的理论框架为众多翻译研究者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他们将语篇分析模式引入翻译研究,取得了较大成果。个案分析显示,语篇翻译模式操作性强,对翻译过程和翻译批评有着广泛的实用价值。当然,这一理论也存在不足,需要完善,若能将语篇翻译的内部系统与更广阔的外部系统如政治、文化语境结合起来,它必将展示更旺盛的生命力。美国竞选总统的演说在美国政治舞台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竞选词时常具有磅礴的气势,令人热血沸腾而为之感动。本文从翰礼德的功能语法出发,用人际功能的理论来对阿德莱·史蒂文森的“竞选总统演说”进行语篇分析。  相似文献   

3.
主要基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分析了美国总统奥巴马关于本拉登之死所作的演说本文。并将话语与社会语境相结合,揭示了语篇背后的意识形态与语篇的相互作用,体现了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在大众语篇尤其是政论演说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从系统功能角度分析奥巴马就职演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菲 《科技信息》2010,(4):171-171,174
美国总统就职演说是新当选总统在就职日向国内外发表的政治演讲的一种。就职演说影响广泛,意义重大,通过此演说,总统宣布自己的政治纲领,来使得公众接受并支持自己的观点。由于它是一种独特而重要的实用文体,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中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为理论框架,以备受人们关注的新当选也是第一位非裔美国总统巴拉克·侯赛因·奥巴马的就职演说为语料,对就职演说的及物性特征,语气情态系统以及主位推进模式进行分析,以期揭示演讲语篇作为一种独立的体裁所具有的区别于其它体裁的功能特征。  相似文献   

5.
无独有偶     
美国新闻处的一位官员预定要在雅典发表一篇纪念本杰明·富兰克林诞生250周年的演说。发布这消息的译文把它说成是本杰明·富兰克林要发表一篇演说了。“富兰克林先生的飞机什么时候到雅典?”雅典的一位报人打电话问美国新闻处。接线员回答说:  相似文献   

6.
国际札记     
听其言而观其行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10月21日启程前往欧洲参加日内瓦四国外长会议以前发表了一篇声明,声明中说:外长会议的目的“是要把日内瓦最高级会议取得的一般协议变为具体协议”,“这是需要真正的和解,需要双方作出一些让步的。美国代表团将本着这种精神行事”。杜勒斯还就外长会议将要讨论的议题表明态度说,美国将设法“寻求德国在一个欧洲安全体系内的重新统一”,美国“将设法推进联合国正在处理的裁军问题”,美国“愿意促进东方和西方间的接触”。不能忘记的是:不过在十一天以前,这同一位美国国务卿在美国退伍军人团年会上发表过另一篇演说。在这篇演说里,杜勒斯攻击和诽谤苏联的和平外交政策,表  相似文献   

7.
从文体分析的角度,通过对语言描写即从语音、词汇、句法及语篇内在结构等角度分析和对文本语篇所选择语言成分的得体性进行分析,探讨了美国前总统布什的朝鲜核试验演说的文体特点。旨在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英语演说文体的敏感,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富布赖特     
今年3月25日,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詹姆斯·威廉·富布赖特在参议院发表了一篇题为《旧的神话和新的现实》的演说,引起了美国统治集团的纷纷议论,成为美国外交政策“大辩论”的中心。在这篇演说中,富有赖特“批评”美国目前的外交政策,在很多重要问题上是以“神话”而不是以“现实”为依据的。他要求美国政府摆脱“旧的神话”,考虑一些“不可想像的想法”,那就是,改变“僵硬”态度而采取“灵活”政策。随着美国总统选举日期的逼近,共和党对民主党的对外政策的攻击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9.
最近以来,美国总统肯尼迪、国务卿腊斯克之流和美国舆论界,正在大肆鼓吹美国对外政策的所谓“总战略”。3月31日,美国“星期六晚邮报”刊载了斯图尔特·艾尔索普报道的同肯尼迪的谈话;4月16日,美国“国务院公报”发表了美国国务院政策计划委员会主席罗斯托的演说:“美国在世界舞台上的战略”(该文摘要见本期“外论介绍”栏——编者)。这两篇讲话对美国当前对外政策的战略轮廓作了全面描绘,值得人们注意。  相似文献   

10.
“杰斐逊演说”(JeffersonLecture)是美国政府为奖励年度最杰出的人文科学成就而设的一项基金,创建于1972年。下面的文章编自2001年“杰斐逊演说”讲演稿,作者是美国著名剧作家阿瑟·米勒,他探讨了电视媒体如何改变了美国的总统大选,并对几位总统的表现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1.
正美国吹响了对华竞争的号角最近,中美关系迎来一轮"心理震荡"。它源自美国总统特朗普2017年12月18日向国会提交的任内首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和2018年1月13日向国会所作上任以来第二个国情咨文演说。在上述报告和演说中,美国首次把中国明确定性为头号的"竞争对手"。特朗普还宣布开启"重建美国文化和经济的新时代",这个"新时代"也是美国不管喜欢与否必须投入的"新的竞争时代"。特朗普政府把美国的安全战略划分为"应对威胁"和"进行竞争"两个层面:"我们面临恐怖主义组织、跨国犯罪网络以及在世界各地传播暴力和邪恶的其他组织"——这是在"威胁"层面;"我们还面临竞争对  相似文献   

12.
王送军 《科技信息》2013,(19):245-246
Halliday建构系统功能语法的目的之一是为语篇分析提供理论框架。本文拟从韩礼德的三大语言纯理功能入手,分析美国总统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以期证明系统功能语法在英文演说文体分析中的可操作性及可应用性;同时本文讨论了系统功能语法在外语教学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关于《克林顿离职演讲》的人际意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波 《科技信息》2009,(30):127-127
本文从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人际功能角度对克林顿的离职演讲语篇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揭示演讲文体的意义及其语言体现。通过克林顿离职演说的分析,它的人际意义侧重在语气、情态、人称等各种手段的体现。演讲语篇人际意义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深刻理解克林顿离职演讲的内容和意义。本论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框架,系统地分析了英语公众演说中人际功能的实现和应用。本研究旨在通过总结人际功能元素的特点,提出一个在人际层面上增强演说力度和提高演说技能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美国总统布什提出建立所谓“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已有好几个月了,但其具体内容一直没有更多论及。今年6月18日,即欧安会首次外长会议召开前夕,美国国务卿贝克在柏林阿斯彭学会发表了一篇重要的外交政策演说,题目叫做“从温哥华到海参崴的欧洲一大西洋联合”。从这篇政策声明中可以看出美国政府关于建立世界新秩序的主导思想。  相似文献   

15.
尽管美国不要和平而要战争的行径已经非常明显,但是杜勒斯却恬不知恥地为美国的侵略罪行强辩。二月十六日他在外交政策协会发表了一篇关于美国外交政策的演说,竭力掩饰美国所奉行的实力政策的侵略性和好战性。杜勒斯把侵略者的美国说成大慈大悲。他颠倒黑白地说美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使美国人民能够和平地享受自  相似文献   

16.
演讲语篇有区别于其他语篇的特征,即独特的现实性、艺术性和鼓励性。美国就职演说在美国政治舞台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演说词不仅具有磅礴激昂的气势,而且常常令人热血沸腾并为之感动。本文以韩礼德的功能语法为出发点,用人际功能理论对乔治·W·布什的“就职演说”进行语篇分析,探讨该演说振奋人心、团结民心的缘由。  相似文献   

17.
我們在本卷中开辟了‘世界的回声’一欄,有系统的介绍各国论坛上的重要諭文,以及反映各国的舆论。目下在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中最值得我們注意的问题,是美日談判,因此,在读者开始相见的这一期中,我们就有關这一方面的选择了三篇论文:‘论美国的远东政策’,‘美国煤油和日本’及‘美国国務部的安撫政客’。第一篇是论的美国远东政策的转变,或美国安抚政策的扬弃,原文载于‘新群众’週刊。第二篇是论的美国煤油日本的关系,以及美国压迫日本的武器,原文载于‘亞细亞’月刊八月號但是美国的安抚政策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且美国国務部中的安撫主義者却大有人在,自然,其中也有極力反對安抚政策的,这就是第三篇所論的题材,原文載于七月二十八日出版的‘新共和’週刊。  相似文献   

18.
修辞立其诚     
吴宏毅 《世界博览》2011,(15):83-83
演说的力量有多大?公共演说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古有西塞罗和德谟克里特,今有马丁·路德·金和奥巴马,古往今来,演说的大师不少,演说的威力也很可观。凯撒用他的演说鼓舞士兵,建立了罗马帝国;希特勒用他的演说煽动民众,毁灭了第三帝国。《论语》云:“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确有道理,语词的力量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9.
自德蘇戰爭在六月二十二日爆發以后,当晚英国首相邱吉尔便发表了一篇重要演说,表示了英国援蘇的態度,同時英国也掀起了援蘇的高潮,不過,英国内部就在这个时候依然主張反蘇 甚至进行反蘇的,也还有人在,自然,無论如何,他们是無能为力的。在这里,本文是值得我們參考的一篇短的報告。原文载於本年七月八日出版的“新羣众”週刊。  相似文献   

20.
今年4、5月间,美国副总统尼克松访问了南美八个国家;7月间,艾森豪威尔总统的弟弟密尔顿·艾森豪威尔到中美洲各国去访问;最近,国务卿杜勒斯在中近东形势正紧张的关头,又抽身去巴西进行了三天的访问。这一系列的忙碌活动,表明了美国对拉丁美洲包藏祸心,而杜勒斯的巴西之行,更突出地暴露了美国怀有迫切的不可告人的目的。在“间接侵略”的幌子后面杜勒斯在里约热内卢发表了一篇演说,其中强调所谓“共产主义的威胁”和“问接侵略”的危险性来进行恫吓。杜勒斯说:“间接侵略和为外国利益而煽起内战的技巧已经达到了完善的地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