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平理论的伟大作用首先表现在其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而人的因素又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因此,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首先解放人。邓小平理论首先是从思想上拔乱反正,正本清源,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放人的思想,进而在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上进行重大改革,从而达到对全面人的解放。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认为,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评价尺度。这两种尺度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价值取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是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思想,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最终目的,并通过改革开放这一根本途径来促进生产力发展和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社会生产是多元的,社会生产力是人类各种生产能力的整合;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应该是物质生产力、人类自身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的全面协调发展,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也是人的本质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历史。革命和改革是党领导人民在不同阶段解放生产力的两种基本方法。社会主义阶段,我们要牢固确立改革的观念,不断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生产力,做到三个必须: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必须做好提高人的素质的工作;必须大力发展我国的科技事业。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理论与实践必须代代相传。  相似文献   

5.
弱冬性小麦在生产条件基础相同而生态环境条件有异,在冬播与人播生产中表现出迥异的生产力,其差异,是由构成该品种丰产性能的生产力的植物学特性和生物学特性与生态环境条件适应性的一致性。即内因与外因的协调统一与否相关,协调统一则决定丰产性能的生产力就能够充分发挥与体现。  相似文献   

6.
生产力作为人们征服、改造自然的能力,除了传统的“三要素”构成外,还可理解为“两要素”构成,即把生产力理解为人与物的结合,这样能够更准确地说明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首先,生产关系的技术性质-生产的组织、规模等是由不同时期的人与物的结合状况决定的;其次,生产关系的社会性质-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分配等,从根本上说也是由人与物的结合所决定的。劳动者是能动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相对于劳动者来说是被动的。  相似文献   

7.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认为人多好办事与60、70年代毛泽东提出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前后在生产力发展上有着内在的一致性,都是从推进生产力发展的角度进行考量的。建国后,中国人口的急剧增长,关键在于中国社会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与50年代毛泽东人多好办事的思想没有本质的关联,仅仅在客观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跨越”设想蕴含的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思想对于当代后发式国家寻找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出路具有重大启示价值。马克思、恩格斯当时是从俄国公社生产力跨越式发展上来考虑社会制度层面的跨越的。生产力之所以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在于现代世界历史的出现。在当代,后发式国家拥有了世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平台,可以吸收世界先进生产力的文明成果从而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当代中国的当务之息是必须充分利用世界先进生产力来改造自己,从而实现我国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地提出了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伟大战略构想。这一构想是对马克思、恩格斯“跨越”设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现代经济的出现,促进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同时也产生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与失业。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失业可以缓解,但却永远无法消除,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以资本家的钱袋利益为转移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虽然由于生产力水平低,我国还会存在严重的就业问题,但是,只要把就业提高到现代化建设基本问题的高度,确立人是首要生产力的思想,坚定社会主义能够实现充分就业的信心,就一定能够实现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0.
知识经济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发展的终极目标和方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理想。然而,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需要建立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之上。知识经济,作为有别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新的经济形态,将以其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有力推动着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发展,从而为消除人的异化和为人的充分、自由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知识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紧密联系、内在统一的整体。知识经济是“以人为本”的经济,它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类只有提高了自身素质,增强了各方面能力,才能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主体性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生产力发展模式作了一次新的解读,这种解读将人的主体性发展引向全面,在极大提高生产力的同时,必将使人的主体性在和谐的环境中得以健康而全面地提高。  相似文献   

12.
初中《历史与社会》(以下简称《社会》)课程,之所以起名为“历史与社会”,其实是有着深远内涵的。人人都生活在社会中,而且都将为在社会上生存而奋斗。我们的教育目的就是促使一个个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为使人们能在社会上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创造条件,打下基础。而且,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人的素质高低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在的学生就是未来的生产力,他们将来到社会上能否有所作为,有所贡献,教育起重要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唯物史观在社会发展问题上强调.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也就是说在生产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三者关系中,是生产力决定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归根结底,是生产力起决定作用。在对待社会主义问题上,同样强调生产力标准,反对离开生产力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以往的空想社会主义与此相反,它不是从生产力标准出发,而是从抽象的“理性”出发抨击资本主义弊端,  相似文献   

14.
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人本身的主体因素即自身素质的提高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观条件和能动因素。非主体条件主要是: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丰富和谐的社会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充足的自由时间和周围人的发展等。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人们过分强调生产力的客观性,只是从外在于人的单纯的物的方面去理解生产力,因而生产力的发展只被看成是一种外在财富的发展。其实生产力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展示",只是由于分工和私有制的出现,生产力表现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异化,表现为某种异己的物的力量并且扭曲了人的发展。我们相信,只要社会不断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必将打破异化的状态,重新回归为人的本质力量,使人类主体真正获得全面自由发展的解放。  相似文献   

16.
推动社会全面、持续向前发展的动力系统可从宏观上概括为:物质动力系统、精神动力系统、体制动力系统等。如果把发展生产力看作社会主义发展的物质动力,把改革看作社会主义发展的体制动力,那么,精神文明建设就是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可持续发展既要靠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也是为了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在生产力诸要素中,物的要素固然重要,没有物的要素,人的能动性难以发挥,但是,如果没有人的主观能动性,任何物充其量只不过是一堆死物。因此,研究、探讨精神动力系统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贺锐 《山西科技》1996,(2):23-24
权力+智力+财力=现实生产力──加快农业技术进步的思考贺锐发展农业生产,一靠政策,二靠投人。但最根本的还是靠科学技术解决问题。究竟怎样实现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根据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体制现状和多年来的实践,权力十智力十财力的模式,很可能是...  相似文献   

18.
“三个代表”相统一的思想,用充满现代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先进生产力代替物质生产力、表征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理清了社会主义与人的关系,发展了马克思关于人全面发展的理论;从新的历史视角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价值观:“三个代表”的对象互为因果的关系充实了唯物史观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詹木生 《海峡科学》2003,1(1):33-34
本文从生产力存在三方面缺陷一是生产力概念本身的缺陷,一是不理解或不完全正确理解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一是生产力只反映物质财富的增多,却不反映这种增多是否公平、公正、合理,揩出生产力作为评价改革最高目标的标准不合理性.但并不因此否认生产力本身及其发展,而是把生产力作为社会进步的基础.至于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评价改革最高目标的标准无疑是坚持了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20.
叶大建 《海峡科学》2009,(10):87-88
发展生产力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以人为本本质上就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以人为本,就是要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解决民生问题,提升社会主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