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研究砂石厚度和粒径对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的影响,用土柱模拟试验,裸土为参照组(CK),以砂石厚度(5、10、15cm)和粒径(粗砂、中砂、细砂)为影响因子,研究了不同压砂厚度和粒径对土壤水分蒸发和盐分迁移的规律.结果表明:土壤表层压砂可以抑制水分蒸发,抑制蒸发效果与压砂厚度和细砂的质量分数皆呈正相关关系.压砂可有效地抑制土壤盐分表聚,CK盐分上升发生在0~35cm土层,压砂土壤盐分上升主要发生在0~20cm土层,压砂可缩短盐分在土壤中的迁移深度.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压砂对盐分的抑制作用减弱,抑制盐分表聚作用与压砂厚度和细砂的质量分数皆呈正相关关系,当压砂厚度超过10cm后,厚度的增加对抑制盐分表聚作用提高不明显.综合考虑压砂厚度和粒径对抑制水分蒸发和盐分表聚的作用及经济性,率定出10cm厚的细砂粒径级配对黄黏土保水抑盐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聚碳酸酯/超支化不饱和聚酯酰胺(PC/HUPEA)共混物的流动性能及力学性能与组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HUPEA能显著改善聚碳酸酯的流动性,对聚碳酸酯的力学性能也有影响.在0%~1.0%质量分数范围内,共混物拉伸模量和冲击强度随HUPEA的质量分数增加而下降;HUPEA的质量分数为0.43%时,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都有最大值,而屈服强度最小.  相似文献   

3.
SiC颗粒特性对无压熔渗SiCp/Al复合材料热物理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粉末注射成形-无压熔渗相结合技术制备出了电子封装用高体积分数SiCp/Al复合材料. 重点研究了SiC粒径、体积分数以及粒径大小等颗粒特性对所制备复合材料热物理性能的影响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SiCp/Al复合材料的热导率随SiC粒径的增大和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增加;SiC粒径的大小对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CTE)没有显著的影响,而其体积分数对CTE的影响较大. CTE随着SiC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减小,CTE实验值与基于Turner模型的预测值比较接近. 通过对不同粒径的SiC粉末进行级配,可以实现体积分数在53%~68%、CTE(20~100℃)在7.8×10-6~5.4×10-6K-1、热导率在140~190W·m·K-1范围内变化.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由各向异性左手化材料和右手化材料构成的平板结构,利用传输矩阵方法,确定了平板结构的透射率和反射率.通过数值模拟方法,讨论了平板的厚度、组分的体积分数以及入射角对平板结构透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结构厚度一定的情况下,对于不同的入射角,存在一个优化的体积分数,使结构的透射达到最大.同时垂直入时,透射效果最好.结果还显示了当结构的厚度足够小时,结构的透射既不依赖于组分的体积分数,也不依赖于入射角.此时透射率接近于1.表明结构可以实现全透.  相似文献   

5.
利用自行设计开发的扩散火焰燃烧反应器,以四氯化钛为前驱体,通过四氯化钛气相水解法,改变四氯化钛进料速率和中心环氧气含量,合成粒径和晶型组成可控的二氧化钛纳米晶。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球形样品分散性好、粒径分布均匀、晶化完整。以罗丹明B染料在紫外光条件下的降解为模型反应,考察了球形二氧化钛纳米晶的粒径和晶型组成与光催化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晶型组成不变时,晶粒尺寸越小,光催化活性越好;而当晶粒尺寸不变时,随着锐钛矿型质量分数的增加,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活性先增加后降低,锐钛矿型二氧化钛质量分数为0.80时,光催化活性最好。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细骨料对自密实混凝土(self-compacting concrete,SCC)工作性能的影响,基于等效砂浆原理,研究河砂的细度、级配、0.60 mm以下粒径颗粒质量分数和砂率对SCC等效砂浆经时扩展度、含气量和表面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砂率相同时,随河砂细度模数减小,SCC等效砂浆扩展度降低,扩展度经时下降值增加,含气量增大,且含气量的经时下降值变小;河砂中(0, 0.15] mm和(0.15, 0.30] mm粒径颗粒质量分数对等效砂浆的流动性有重要影响;随(0, 0.3] mm的粒径颗粒质量分数增加,等效砂浆黏聚性增强,流动性下降,扩展度经时下降值增加,含气量增加,模拟灌板上表面气泡平均直径和最大直径均减小;通过适当增加(降低)砂率可在一定程度克服河砂细度模数偏大(偏小)对流动性能的影响,但仅改变砂率不能有效提高等效砂浆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热蒸镀法制备了超薄透明银(Ag)电极,将其利用在半透明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研究了超薄Ag透明电极的厚度对半透明有机太阳能电池透射率和光伏性能的影响.测试不同厚度Ag透明电极的透射率发现,当Ag电极厚度由15 nm增加到20 nm时,可见光区的透射率逐渐降低.透明Ag电极的厚度在18 nm时,器件在可见光区的平均透射率...  相似文献   

8.
利用复折射率及传输矩阵理论,研究了光子晶体的吸收对对称性一维三元光子晶体能带及透射峰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反射波中,禁带的反射率随消光系数的增加而迅速降低,当k增加到0.005时,禁带边缘模糊,不存在明显的禁带;在透射波中,随着消光系数的增大,禁带边缘逐渐模糊,当k增加为0.003时,透射率降为0.35;光子晶体的消光系数对禁带内透射峰的透射率有着明显的影响,当k为0.001时,透射率下降到0.15,随着消光系数的增加,透射峰的半峰全宽随之增加,但对透射峰的中心波长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分散聚合法制备单分散交联PMMA微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分散聚合的方法在甲醇中制备了含交联剂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的PMMA微球,讨论了聚合过程中的引发剂、稳定剂、溶剂体系和EGDM的浓度等因素对微球的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 结果表明:交联剂质量分数增加会使微球的粒径变小,多分散指数先变小然后增大;引发剂的质量分数的增加会使微球的粒径增大,但粒径分布变宽;增加稳定剂的质量分数会使微球粒径和粒径分布均变窄;溶剂体系对微球的影响相对复杂,并不呈现一定规律性.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冰浆存储过程中冰晶粒径演化的影响因素及其规律,运用群体平衡模型,并通过数学变换,将模型中数量守恒方程转换为质量守恒方程,进而对冰浆存储过程中冰晶粒径分布及演化的影响因素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着重分析添加剂种类与质量分数、含冰率、耗损率等因素对冰晶粒径分布密度及冰晶平均粒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添加剂质量分数下,乙二醇和乙醇比氯压钠对抑制冰晶粒径增长的效果好。对于同一种类添加剂,减少添加剂质量分数会降低冰晶粒径增长的速度;含冰率越低,冰浆溶液中冰晶粒径增长速度越慢,而降低含冰率会导致冰浆的蓄能密度下降;耗损率越高,冰浆溶液中冰晶粒径增长速度越慢,增大耗损率会改善冰浆流动性但会增加冰浆制冷的能耗。研究成果为冰浆存储与应用过程中冰晶粒径的控制与预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水解法制备壳-核式SiO2/TiO2复合颗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钛酸丁酯、正硅酸乙酯为原料采用水解法制备了单分散的SiO2/TiO2复合微粒;运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原子力显微镜(AFM)、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等测试方法对所得复合微粒进行了表征.AFM和TEM的观察结果表明,SiO2/TiO2复合粒子呈核一壳结构,内核粒径约130nm、表面SiO2包覆层厚度约30nm.XRD分析表明复合微粒内核为锐钛矿型二氧化钛,表面包覆层为非晶态SiO2.此外紫外-可见吸收谱表明该复合微粒具有优良的紫外屏蔽和可见透过的光学特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微细钛粉的层火灾危险性,采用标准热板测试装置和自制的粉尘层火蔓延实验装置,研究了微米和纳米钛粉尘层最低着火温度和火蔓延速率变化规律,并验证了热爆炸理论模型和粉尘层火蔓延速率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钛粉尘层最低着火温度随粒径减小而降低,33μm钛粉和60~80nm钛粉的粉尘层最小着火温度分别为>400℃和230℃,与Thomas模型计算结果基本吻合;钛粉的层火灾危险性受粒径影响较大,实验测得微米和纳米钛粉的粉尘层火蔓延速率分别为13.60和500.57mm/s,均大于理论模型计算结果.研究结果对微细钛粉的层火灾安全评价和工业防火防爆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利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和能谱分析等方法对两种不同Ti含量的铁素体基Ti--Mo微合金钢中析出相的尺寸、分布特征、析出规律和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钢中绝大多数析出相为超细碳化物,尺寸小于10 nm,析出相尺寸呈正态分布.随着Ti质量分数由0.072%增到0.092%,析出粒子平均尺寸增大,分布峰值向粒子尺寸增大的方向移动.Ti--Mo微合金钢具有栅格状的相间析出方式,栅格间距受冷速的影响较大,晶内和靠近晶界处的栅格间距不同.能谱分析发现,不同尺寸的粒子Mo含量不同,较大颗粒(50 nm左右)析出相中不含Mo,小颗粒(20 nm)中碳化物是Ti和Mo的复合析出相,且随着粒子尺寸的减小,成分中Mo所占比重增大.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田口法的钒钛磁铁矿热压块抗压强度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田口法探索了影响钒钛磁铁矿热压块抗压强度的重要因子,并通过信噪比分析计算各因子对抗压强度的贡献率,最终给出钒钛磁铁矿热压块的最佳制备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热压温度、配碳比、煤粉粒度三个影响因素中,煤粉粒度对抗压强度的影响程度最大,其贡献率达到了79.99%,温度和配碳比二者的贡献率分别为15%和3.63%.优化后钒钛磁铁矿热压块的制备参数为热压温度300℃、煤粉粒度75μm、配碳比1.8.在优化后的参数下进行验证实验,得到的钒钛矿热压块的平均抗压强度达到1 152.1 N.  相似文献   

15.
利用最低着火温度测试仪,研究碳酸钙、氯化钾、氢氧化铝、磷酸二氢铵等惰性粉体含量和粒径对钛粉尘云着火温度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相同实验条件下,惰性粉体对钛粉尘云着火温度的抑制效果由强到弱为磷酸二氢铵、氢氧化铝、氯化钾、碳酸钙;在0~50%的含量范围内,惰性粉体对钛粉尘云的着火温度抑制效果随着含量的增加而变强;惰性粉体的粒径越小,对钛粉尘云着火温度的抑制效果越强。  相似文献   

16.
以碳酸钙为载体,利用机械力化学法在其表面包覆钛白粉,制备一种新型的复合填料.通过吸油值、遮盖力、粒径等参数和傅里叶变换光谱、扫描电镜等方法对复合填料样品进行表征,并对复合填料的特性及其对纸页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碳酸钙在包覆后颗粒粒径增大,与钛白粉之间有化学键的生成,两者结合强度很好;复合填料的遮盖力和吸油值...  相似文献   

17.
TiO2薄膜的光催化特性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低压利用四异丙醇钛水解法制备了TiO2薄膜,将TiO2固定化并尽可能保留其尺寸效应,联系制膜条件和膜的表性,研究了TiO2薄膜的光催化活性,利用Raman,XRD,AFM和UVvis等手段探讨了不同膜厚,晶型,衬底对膜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衬底温度的升高,TiO2由非晶型转变为锐钛矿,光催化活性提高,随着TiO2薄膜厚度的增加,催化活性降低,在玻片,Si,SnO2,Al为基片所制TiO2薄膜中,以Al为基片的TiO2薄膜的光催化活性最好。  相似文献   

18.
刚性陶瓷过滤元件的过滤机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根据空气动力学捕集理论,研究了陶瓷过滤器的过滤机理,计算了刚性陶瓷过滤器的过滤流动,分析了影响过滤效率的重要因素,提出了满足过滤效率要求的“最小厚度”概念,为陶瓷过滤器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刚性陶瓷过滤元件的过滤中,当靶的尺寸较小(如20μm)时,对于10μm以下的颗粒,拦截和惯性碰撞对过滤所起的作用相当;对于大于10μm的颗粒,拦截比惯性碰撞所起的作用要大得多。当靶的尺寸较大(如80μm)时, 对于很小的颗粒(5μm以下),拦截和惯性碰撞过对过滤所起的作用相当,而对于稍大的颗粒,拦截 始终起主要作用。在给定的流动速度下,随着颗粒尺寸的增加和靶尺寸的减小,实际分级最小厚度减小。  相似文献   

19.
采用夹杂物原貌分析、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氧氮分析等手段系统分析了 IF 钢铸坯全厚度方向的洁净度变化及夹杂物分布规律.铸坯厚度方向全氧(T. O)和 N 质量分数平均值均为17×10-6.内、外弧表层1/16内 T. O、N 均高于平均值5%~10%,存在夹杂物聚集带;内弧1/4至外弧1/4区域 T. O、N 水平低于平均值5%~10%;表层1/16至1/4区域接近平均水平.共统计夹杂物963个,夹杂物平均粒径5.7μm,<5μm 占60%, < 10μm 占90%;Al2 O3夹杂主要存在表层5 mm 内,尺寸在2~10μm;TiN- Al2 O3和 TiN 粒子主要在距离表层5 ~ 80 mm,尺寸随深度增加而增大;TiN- TiS 和 TiS 夹杂主要在距离表面80~130 mm,尺寸1~5μm.从铸坯表层到中心主要夹杂物的分布依次是 Al2 O3、Al2 O3- TiN、TiN、TiN- TiS、TiS 和 MnS.  相似文献   

20.
硫酸氧钛水解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硫酸法钛白工业生产的水解工艺为基础 ,提出了一个影响水解产物偏钛酸粒度及其分布的新因素———加热延迟时间 .通过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探讨了F(mH2 SO4 /mTiO2 )值、铁钛比 (mFe/mTiO2 )、水解液初始钛浓度等因素 ,尤其是加热延迟时间 ,对水解产物偏钛酸粒度的影响 .在水解 1h和 2h后 ,各因素对偏钛酸粒度大小的影响从大到小的顺序分别是 :铁钛比、水解液初始钛浓度、F值、加热延迟时间、熟化时间 ;水解液初始钛浓度、铁钛比、F值、熟化时间、加热延迟时间 .对偏钛酸粒度分布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为水解液初始钛浓度和加热延迟时间 .在粒度分布比较集中的条件下得到了水解的最优化条件 :水解液初始钛浓度 ,1 95mol/L ;F值 ,2 10 ;铁钛质量比 ,0 4 ;加热延迟时间 ,10min ;熟化时间 ,30min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