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的此叶敦煌本回鹘文《杂阿含经》残叶,系摘取汉文原文的部分词句直译而成的手稿本,其年代似为元代。从目前已知的回鹘文《杂阿含经》来看,该回鹘文佛经至少有卷子式和贝叶式两种版本。  相似文献   

2.
写本为残卷。根据存有叶码(用回鹘字写在背面的左侧)的残叶来判断,它似为一多达四卷的佛经。在中国的这二叶属第三卷。根据写本的语言特点,我认为该书成书或译成回鹘文在10-11世纪。但根据其字体和正字法特点,此写本则属于较后的13~14世纪。在某些叶的背面左方,用回鹘小字写有abitaki几卷几叶的字样。Abitaki应为汉文“阿弥陀经”的回鹘文拼音。经过与汉文《阿弥陀经》(由著名龟兹人鸠摩罗什于四世纪译成汉文)对照后,证明此书与《阿弥陀经》无关。另外,《阿经》仅有一卷,而此书则有四卷之多。所以它不是《阿经》的译本,而是内容属于阿弥陀佛崇拜的另一著作。Abitaki一名此处仅用做书名代号。1983年我访问敦煌时,曾在敦煌艺术研究所看到一小片回鹘文残片,左方除用回鹘文写有小字abitaki外,旁边尚用红墨写有五个汉字“大白莲社经”。所以我认为此书应为《大白莲社经》的回鹘文译本。  相似文献   

3.
元代蒙古统治者尊崇藏传佛教,封萨迦派高僧为帝师,尊藏传佛教为国教,使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同时,畏兀儿人亦接受了藏传佛教,用回鹘文翻译了许多藏文佛典,将畏兀儿佛教发展到更高的境界。虽然藏传佛教传入畏兀儿人的时间较短,却显示出强大的影响力,对畏兀儿的宗教典籍、语言文字、密宗真言等方面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2019年11月25日,蒙古国总统巴特图勒嘎参加"长生天的文字"2019年度回鹘蒙古文(俗称老蒙文)书法大赛颁奖仪式。他在致辞中强调,依据蒙古国《语言法》规定,自2025年起,蒙古国将并行使用古老的回鹘蒙古文与目前通用的西里尔蒙古文。把恢复使用回鹘蒙古文写入法律条文,并明确实现这一目标的时间节点,是否意味着蒙古国要以回鹘蒙古文取代西里尔蒙古文?蒙古国推行回鹘蒙古文,有何政治和文化的考量?  相似文献   

5.
漠北回鹘改宗摩尼教是其历史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摩尼教早在公元763年以前就已经传入回鹘民间,并得到官方认可,开始公开传播。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回鹘改宗摩尼教的社会条件在此之前尚未成熟。其后,回鹘为了依靠粟特商人发展商业经济,故赋予粟特人所崇之摩尼教以崇高的地位。摩尼教在漠北回鹘国教地位的确立不是一帆风顺的。它在回鹘立足后,曾借回鹘之势盛行于唐地。摩尼教对回鹘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回鹘文《弥勒会见记》是一部以弥勒生平事迹为叙事线索的佛教说唱剧本。本文选取哈密本前三品中的佛教外来词,依照外来词的处理方式将其划分为音译外来词和意译外来词两大类,进而探讨受民族融合、外来宗教的传入等因素影响下外来词的回鹘语化。  相似文献   

7.
论互文文本翻译的可译性限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有互文特征的文本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如何处理好源语信息和目的语信息之间的完整传递,尽量减少文化缺损是每个译者都面临的棘手问题。但是,具有良好双重文化修养的译者只要对互文性的概念与类别、互文文本中文化的可译性限度、译者的能力和任务等方面有详细的了解和体会,正确掌握互文翻译的处理方法,就能够克服互文文本的翻译困难。  相似文献   

8.
太和公主是唐代和蕃回鹘的最后一位皇室公主,曾在回鹘生活二十多年,目睹了回鹘盛衰过程,见证了唐朝与回鹘关系变迁,终因回鹘内乱回到长安。文章以太和公主出嫁回鹘为线索,对太和公主和蕃背景、入蕃生活及和蕃作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正> 回鹘文献语言和突厥碑铭文献语言是一脉相承的。突厥碑铭文献语言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突厥书面语言,也是回鹘人使用最早的书面文学语言。回鹘文献语言则是回鹘人继突厥碑铭文献语言之后使用的书面文学语言。回鹘文献语言对突厥碑铭文献语言既有继承,又有发展。下面从语音、词汇、语法诸方面对回鹘文献语言和突厥碑铭文献语言的差异作一探索。为叙述的简洁,突厥碑铭文献语言简称碑铭语,回鹘文献语言简称文献语。  相似文献   

10.
回鹘文《弥勒会见记》是近年出土的用古代维吾尔语写成的重要佛教文献之一。关于本书的文体是剧本抑或是唱本或一般佛经故事,是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争论的问题。本文发表了作者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乌古斯传》(oguz-nam)是流传在古代维吾尔人民中间的一部散文体英雄史诗。它于13-14世纪在新疆吐鲁番地区用回鹘文(古代维吾尔文)写成。对其语言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篇论文主要研究《乌古斯传》文献语言名词格、人称范畴与各个时期-突厥语时期、回鹘语时期、察哈台语时期和现代维吾尔语时期语言中名词的格、人称范畴进行比较分析,并总结出《乌古斯传》语言名词格、人称范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佛经翻译发展史上,从最初的汉译佛经开始,就出现了文与质的区别和论争。文与质不仅是翻译方法或风格的分歧,更是在译入语的操纵下,译者如何选择文或质的翻译策略,然而文与质的相别相争最终在玄奘新译中实现了相合相融。研究中国佛经翻译史上文与质,对中国当代的翻译理论和实践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赵国春 《咸宁学院学报》2012,(11):108+123-108,123
文学研究会在外国儿童文学的翻译引进方面曾取得较大的成就,丰富并影响了中国儿童文学的创作及发展。文研会在儿童文学翻译的选材、翻译方法及语言风格方面具有自身独特之处,体现出文研会“艺术为人生”的宗旨。在翻译目的的统领儿童文学翻译标准可根据需要适当作出功利性的改变,以满足儿童需要及时代期许。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上,敦煌位于丝路要冲被称为“华戎所交-都会”的,在河西走廊有着相对优越的自然条件,吸引着诸多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迁居于此,各民族之间的融和与战争造就了敦煌乃至整个河西民族的大规模迁徙移动,回鹘即为其一,在敦煌石窟中存有众多回鹘民族的图像资料.本文拟结合敦煌壁画中回鹘服饰的图像资料和当前学者之研究,对这一民族在敦煌及周边地区的活动状况及试做探讨.  相似文献   

15.
翻译是在语言、文本、文化和思维等多层面展开的一项具有互文性质的语言转换活动.译者必须让译文通过译语文化背景与译文读者的认知图式形成最大互文性,在此原则指导下,本文从宏观层面(语篇层面的体裁互文性)探讨了互文性对文学翻译的影响和价值.并将文学翻译中的体裁互文性的不同互文场在中英文化中进行比较,对语篇翻译调整进行探讨.作为译者,既要充分认识到翻译中的互文现象,又要采取适当的策略传递互文契合.  相似文献   

16.
赵亚军 《科技信息》2009,(16):101-101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利用源语的互文阅读储备追踪互文线索,正确解读原作中所蕴涵的社会文化信息,完成对原文文本的“完成”和“阐释”。同时利用积年累月所建构的译语文化知识和阅读经验,深入到译语世界中去搜索信息,使读者产生共鸣和相应的互文联想。  相似文献   

17.
汉语–新蒙古文命名实体翻译在跨汉语–新蒙古文信息处理中具有重要意义,而直接使用机器翻译的方法不能达到满意的结果。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从汉语–新蒙古文平行语料中自动抽取汉语–新蒙古文命名实体翻译对的方法。该方法只需对汉语端进行命名实体标注;然后基于双语HMM词对齐结果,利用滑动窗口的方法抽取所有候选命名实体翻译对;最后基于融合5种特征的最大熵模型,对所有候选翻译单位进行过滤,选取与汉语端命名实体相对应的置信度最高的新蒙古文命名实体翻译单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优于基于HMM的方法,在对齐模型只是部分准确的情况下,也获得较高准确率的汉语–新蒙古文命名实体翻译对。  相似文献   

18.
《乌古斯传》是13-14世纪在新疆吐鲁番地区用回鹘文(古代维吾尔文)写成的一部散文体英雄史诗。对其语言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篇论文主要研究《乌古斯传》文献语言名词的单数和复数形式、此文献中出现的名词数范畴的比较分析以及复数形式的特殊用法等。  相似文献   

19.
社会符号学翻译法是一门比较科学、全面的翻译方法,其在商品说明书翻译中的应用,可以为说明书译本的规范化提供依据。好的说明书翻译应与源文文本在功能上相似,在指称、言内、语用意义上相符。从社会符号学角度来探讨英文商品说明书的翻译策略,不仅能准确传达原文的产品信息,而且可使译文更容易被接受。  相似文献   

20.
安史之乱中,回鹘汗国倾其全部兵力,助唐平定了叛乱,为大唐江山社稷立下了再造之功,回鹘的这一军事援助行动是有深刻的历史根源的,它是唐回友好关系的继续和发展,通过此次平叛,唐回关系更加密切,开创了新的邦交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