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教师的生命意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生命意识.课堂教学中,教师基于对自己的生命自爱,挖掘课程内容潜在的生命之爱,进而影响和唤起学生的生命之爱,进一步解决"活着"、"怎样活着"、"为什么活着"、"怎样活得更好"等一系列生命意识问题,是生命教育的有效实践.  相似文献   

2.
加缪认为,"荒诞"是人与世界唯一本质的联系。在荒诞的世界中,人存在的意义变得虚无。当人们清醒地认识荒诞时,荒诞就开始了。人与世界、社会以及自身的对立和冲突,使人处于绝望和荒诞之中。他主张正视现实中存在的困境,面对荒诞通过反抗去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给世界和人生赋予意义,在强烈的悲剧情景中实现对荒诞的精神上的超越。  相似文献   

3.
余华的小说《活着》展示了顽强的生命信念,主人公福贵以生拒死,用"活着"对抗死亡。同时他的一生也启示我们: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要好好地"活着",活得精彩些。  相似文献   

4.
曹淑娟 《中国西部科技》2010,9(23):89-90,92
《局外人》是加缪荒诞三步曲之一,与他的哲学随笔《西绪弗斯神话》成同构关系。小说透出的是现实世界的荒诞。小说的主人公默尔索是这个荒诞的世界的局外人。本文试图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分析"局外人"之局外并阐释一下它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作为存在主义的代言人之一,加缪的"荒诞哲学"曾在世界范围了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认为,世界是一个荒诞的存在,人虽生活在其中,却如同虚设。对人类来说,要想重构自己的生活意义,首先要敢于正视荒诞的现实,然后面对荒诞作出反抗。人不能无条件地忍耐甚至接受荒诞对自己的消解,只有奋起反抗,才有可能将荒诞彻底摧毁,重构新的人类和世界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6.
昌耀所铸造的诗歌世界是奇异的,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诗歌所呈现的生命意识更为令人深思和引人注目。昌耀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生命意识主要有四方面组成:宿命感、荒诞意识、孤独意识和受难意识。昌耀的生命意识来自于对生命本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中,人们工作和生活的节奏不断加快,竞争也日渐激烈,如果人们不 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就很容易产生身心疲劳感,即人们常说的“活得累”。 心理学家认为,疲倦是人体对外界压力的自然反应,是健康状态已处在警戒 线的信号,机体已经用红灯在警告我们了。例如,情绪紧张焦虑可导致出汗、心悸、 呼吸急促等现象;情感打击会使人感到沮设;劳心的工作会使人感到精疲力竭。这 些不良情绪还会引起内分泌失调、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能量过度耗损,以至使 人无法正常地工作和生活。  相似文献   

8.
<环形废墟>是体现博尔赫斯"时间虚无"与"死亡意识"的一篇重要小说.博尔赫斯受到诺斯替主义和佛教轮回观的影响,在小说中建构了一种"分有"和"倒退追寻"的模式,表达时间的虚无以及在虚无中的荒诞性;在荒诞和虚无中,死亡给生命注入意义和尊严.  相似文献   

9.
萧红带着浓烈的女性悲剧意识和对生命凝重的思考,在《呼兰河传》中塑造了受压迫、受损害的女性形象——团圆媳妇。这个脆弱的生命在强大的传统家庭婆媳矛盾冲突中,在愚昧、冷漠乡民的人性恶的"呵护"与审视下,绝望而凄惨地离开了这个到处充满阴霾的世界。婆婆的长者权威与意志以及"看客"们的本性恶是团圆媳妇生命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10.
真实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内涵。在前现代主义时期,它是指对世界的摹仿、再现;在现代主义时期,它是指心理真实、荒诞真实;在后现代主义时期,真实消失了。  相似文献   

11.
加缪的经典小说<局外人>刻画了一个生活在现代所谓理性社会中极为普通的人物默尔索的看似荒谬的悲剧性一生.通过采用丰富的写作手法诸如第一人称内聚焦型叙事视角、自由直接引语、不同叙事时距及叙事时态等,加缪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冷漠、悲剧性的局外人形象.这些叙事手法不仅有助于故事的构建,而且有助于默尔索的个性塑造及小说主题的强化.从...  相似文献   

12.
余华的先锋作品,交织着一个暴力和恶的世界:笼罩着无际的死亡阴霾,以及一股股发霉的死亡气息。《兄弟》这部小说,无论是在"文革"这段禁欲的时代,还是现代这个纵欲的时代,都以荒诞式的手法,描述了兄弟相残的惨烈人性异化。文章主要从荒诞的审美范畴、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等方面来探讨小说《兄弟》中的人物——李光头和宋钢的性格塑造。  相似文献   

13.
"黑色幽默"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文学中最重要的文学流派之一。而约瑟夫.海勒证明,他作为小说家的主要才能就是制造语言的混乱,他是胡搅蛮缠、东拉西扯的大师,是诡辩、悖论、强辞夺理的大师,他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全力以赴地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在那个非理性的世界上,一个人只有靠着他以语言制造混乱的能力才能确认他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奇点定理"证明过程中存在的时间概念、数理逻辑和前提条件等方面的悖谬,在逐次解析的基础上,符合逻辑地论证了奇点定理证明的有关时间开始与终结的结论是不能成立的:因为既然不存在脱离物质的时间,也就不存在脱离物质的时间的开始与终结,所以"奇点"也就不能看作时间的开始与终结,"奇点定理"更不能证明时间的开始与终结.因此,只有物质的存在与非存在才能看作时间的开始与终结,也只有物质的存在与非存在才能表述(或证明)其时间的开始与终结.这就是本文要表达的时间观点.  相似文献   

15.
克尔凯郭尔能够为今人所知首先要归功于存在主义先驱的称号。他以文学的和心理学的非哲学方式为存在主义贡献了诸如生存选择自由忧惧虚无眩晕等重要概念和术语,其开创性的工作在海德格尔、萨特和加缪的作品中得到了批判性的接纳和回应。只是,克尔凯郭尔是19世纪的自由作家和思想家,他有自己关心和忧虑的问题,他的作品揭示出的内涵要远远大于存在主义先驱的称号。这一点提醒我们,在理解克尔凯郭尔与存在主义的关系问题之时需持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16.
田耳的小说通过书写现代工业文明对乡土的碾压、乡土失序状态和荒诞的生存境遇,展现了一个诗意溃散的当代乡土世界,深入解剖了转型时期边地社会的内在肌理,刷新了我们对边地乡土的文学想象。在此意义上,田耳丰富了乡土写作的当代经验。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的散文创作成就非常突出。在动荡的时代大背景下,多种原因形成了她作品中始终挥之不去的出世的孤独漂浮感和生命的虚无幻灭感——"苍凉";同时,她的散文又以一种执着的现世精神沉浸感知着市民生活的点滴意趣,去还原人的真实本性。两者互为映衬,形成了张爱玲散文的独特风景。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前与抗战时期,被称为中国通的日本人长野朗写了许多介绍当时的中国、评论中日之间各种问题的论著。在他的对华观中不乏一些良好的思想要素,但也蕴涵了许多不健康的思想因素。譬如,他在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三省问题上,存在着不少的偏见与荒谬之处。长野朗“满洲占有论”的主要目的在于,政治上为日本占领东北制造理论依据,经济上替日本筹划掠夺东北的自然资源;他的“中日共存设想”狭隘霸道,充满着侵略扩张的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19.
美国小说家厄内斯特·海明威的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给我们展现了一个虚无的、荒诞的、非理性的世界。本文从作者所经历的时代背景、作者当时所受的文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其作品中反映的主题等方面剖析了《永别了,武器》中的存在主义思想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