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通过提出问题优化思维情境教师在教学中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这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思启于疑,一堂课中,教师巧妙地提出几个恰到好处的问题,诱发学生深思,使学生很好地进入到思维状态之中,并能长久地保持良好的听课情绪,就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提高素质教育。何时间,何处问,问什么,大有学问。这首先要求教师教材熟,知识广,知学情。要在备课上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在讲、练、读、议各个教学环节中,让学生都带着问题去思考,不仅促进他们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一节课上学生始终带着旺盛的精力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一个不争的事实,21世纪需要的就是创新型的人才,我们教师就是要培养创新型的学生,才能真正让学生肩负起未来的重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要把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起来,让他们有学习的渴望;就是要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把学生的思维激活起来,通过教师的激疑、设疑、导疑,促使学生思中有疑、疑中有问、问后有悟、悟后再疑;培养学生自主意识的活跃,把学生的自学劲头鼓动起来,把“要我学”、“教我会”变为“我要学”、“我会学”。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3.
杨振宇先生曾作过这样的对比:中国留学生在美学习时,学习成绩往往比美国的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何以造成这样的差距?杨振宇认为主要是因为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提出问题;而中国教育只注意解答问题,不注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思考。所以,杨振宇向中国科大少年班提出的第一条成功法则就是质疑。学贵有疑。实施素质教育要重视培养质疑问难的能力。这是因为:让学生质疑问难,有利于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师和学生是构成教学的主要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对学生的学起主导作用,教应为学服务。然而在目前很多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没有足够的个体学习自由,没有潜心领会语言文字的时间,被老师的问题所牵引,被动地围绕老师团团转。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发扬全体学生主动精神,自主意识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来组织教学,教学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就能减少,针对性,实效性增强。让学生质疑问难,可引发深入学习的动机,发展思维,增强学习的兴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发...  相似文献   

4.
古人云:“学贵置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现代心理学家则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的。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质疑并非简单的单一作风,它融多项素质培养于一身。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质疑,并积极为学生质疑问难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围绕质疑,展开讨论,把学生的思维由潜伏状态导入活动状态,以激发其想象思维与创造思维。  相似文献   

5.
大教育家孔子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也认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课堂提问与教学的关系。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引导、参与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双边活动,这其中,教师的“主导”起着关键作用。这里的“主导”,很大程度上靠质疑问难来实现,有人认为提问是教师最重要的语言活动,是教师所有教学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6.
黄彩霞 《海峡科学》2016,(4):113-114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疑,能促进学生积极动脑思索、探求。素质教育仅仅让学生会解决问题是远远不够的,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而质疑习惯应从低年级着手培养。要让低年级学生学会质疑问难,主要因素在于老师的引导。该文以文本为依托,充分挖掘文本内涵,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  相似文献   

7.
马雪雁 《科技信息》2012,(21):321-321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讲究教学民主,倡导课堂讨论,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并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他们学会观察、勤于分析,善于思考,做到学生能独立思考。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小学数学如何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热爱数学。  相似文献   

8.
“提出问题是创造发明的源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等等论断都是在强调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出数学问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创设“质疑问难”的情景,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并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9.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开发智力首先要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训练学生思维的方法。为此,我们要把语文课上成思维训练课。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并靠"疑"推动的。可是,农村小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学生不善于质疑问题,不思不疑,或有疑不问,因而教师应善于设疑、导疑、释疑,从而引导学生敢疑、多疑、思疑,通过"疑"为学生思维"点火"、"加油"、"导航"、"铺路",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在教学中,从"设疑、引思","导疑、善思","释疑、学思"等三方面来具体实践"疑思阵阵,收获多多"之理论。  相似文献   

10.
在数学教学中企图让学生避免错误是不必要的,在某些情况下,有意识地让学生“尝试错误”(尝误)可以使学生由误产疑,由疑激思,由思促悟,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1.
李宁 《科技信息》2012,(18):325-325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相似文献   

12.
杨俭 《科技信息》2008,(12):270-270
在计算机信息时代如何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特别是对于已经有一定基础但不能正确对待计算机的高职学生如何进行教学,是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师值得探讨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提出案例教学的方式,将"设疑、引思、延伸"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
高职数学教学中实施学法指导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在质疑问难中进行学法指导,包括创设疑难情景使学生想问、循序渐进使学生善问、去粗取精使学生会问;以教论教、以做促学,进行学法指导;在实践与综合应用中进行学法指导.  相似文献   

14.
王边疆  郑继刚 《科技信息》2009,(36):I0332-I0332
新改革要求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不但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更要从学生学的角度去看数学教学,数学教学应在教学生如何"学"、如何"做"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5.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手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较为普遍,但大多是教师问,学生答,学生的思路往往被教师的问题所牵制。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设计,必须遵循由易到难、生动有趣、无疑设疑、留有余地的原则,同时也需要讲究三方面的技巧:要有角度、有广度、有厚度。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数学思考”成为了数学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之一,也让很多数学教师也认识到了数学学习没有数学思考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根据国内外教育改革的经验,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才会进行思考,才能有所学习,有所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采取灵活多变的设疑方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课堂气氛跌宕起伏,就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何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思考呢?笔者认为:在激趣导入中诱发学生数学思考;在自学探究中激发学生数学思考;在设疑解惑中启发学生数学思考;在反馈展示中引发学生数学思考。  相似文献   

17.
谢刘瑜 《科技信息》2010,(17):221-221
古语有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活动往往从问题开始。对学生来说,问题是引发认知冲突的条件。对教师来说,问题是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手段。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一方面依据于教材,另一方面取源于学生,但很大部分需要教师的再加工——"问题"的设计,下面就本人在新课标理念引导下如何创设数学问题,启迪学生思维,开展有效学习,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8.
问境,即问题情境,就是教师设计一两个中心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情境。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观摩过一些全国特级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也钻研过一些全国著名语文教师的教学案例,发现他们的教学皆善于创设问境,往往一问激起千层浪,使课堂焕发出活力的精彩。  相似文献   

19.
兴趣是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是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关键。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精心设计,努力创设生动而真实的学习探究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充分激发兴趣,才能把有效指导学生落到实处。“学成于思,思源于疑”,精辟地阐述了“疑”“思”对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学生懂得质疑,就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全部过程。实践证明,不断促进质疑,多方启发思考,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如  相似文献   

20.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但有于有些教师对"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应该采用延时评价;注重过程评价"等观点的片面理解,使小学数学学习评价走入了误区,就出现了以下几种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