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体育与老年人社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宇洋 《科技资讯》2006,(9):132-132
体育活动对人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力产生良好影响,对延缓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调整其心理状态及其社会角色的转变等具有独特作用。本文通过探讨体育对老年人社会化所起的作用,旨在提倡体育终身化,使老年人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相似文献   

2.
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正由传统的功能护理向以心身整体护理为中心的护理转变。护理心理学是护理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兴应用学科,她伴随着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而逐渐发展并完善。心理护理是责任制护理的内容之一,除满足病人的生理、生活上的需要外,还必须对病人的心理、家庭、社会的反应进行了解、观察和分析研究。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职责之一是施行药疗。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的护理模式的影响,护理人员往往比较重视药物的作用、剂量、给药途径、配伍禁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指导和术中护理在宫腔镜手术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30例宫腔镜下(TURP)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实施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心理护理组采取给予患者人文关怀、舒展紧张情绪的心理护理模式,对照组则按传统的常规护理.结果:经实施心理护理的病人,心理负担减轻,精神放松,焦虑和恐惧程度下降.同时增强了对疼痛的耐受性,积极主动的配合麻醉和手术.结论:将心理护理措施运用到术中配合与护理中,病人从肆弹、心理上获得了满足感和安全感.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为手术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丁秀花 《甘肃科技》2010,26(2):170-171,180
手术作为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手段,能使患者产生一系列心理反应,甚至心理障碍,而这些心理障碍可导致一系列的心理、生理变化从而影响手术效果和产生并发症。因此,医务人员应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的消极心理反应程度,使患者顺利度过手术难关,取得最佳手术效果。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对60例手术患者进行观察,并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5.
妇女更年期是一个必经的生理过渡时期,是子宫肿瘤的好发年龄。更年期妇女情绪不稳定,此期因心理、生理、工作环境、家庭、人际和性生理等各种变化易出现各种心态变化,故做好此期手术前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以下是作者对若干例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心理问题:手术前对是否要手术治疗犹豫不决,存在着绝经后月经没有了,肿瘤就消退下去的侥幸心理,但又怕不做手术肿瘤会越来越大,病情会加重,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担心手术后性功能改变,影响夫妻生活;手术后体形改变,性别改变;体力难以恢复;疾病的性质为恶性;手术疼痛,伤口感染,是否会出现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如何做好围手术期病人的整体护理。方法:分别通过术前术中术后的心理护理使病人减轻紧张恐惧感。术前因人而异有针对性的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开导和解释工作,告诉病人实行手术的必要性和大致的手术方法。结果:病人能以最佳的心理和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增强对手术的耐受性,手术中能较好地与医护人员配合使手术顺利完成。结论:通过对围手术期病人的整体护理使病人能安静、顺利的接受和配合手术,使手术麻醉安全性增加。  相似文献   

7.
震灾后不同群体的心理应激与危机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震灾害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几乎能使每个人都产生弥漫性的痛苦,并产生一系列的情绪、生理、认知、行为异常等应激反应。严重者还会罹患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不同的群体在震灾中所承受的心理创伤是不同的。针对不同的群体有措施的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并配合药物治疗,可减轻灾后的不良心理应激反应,促进灾后的心理康复和社会适应。  相似文献   

8.
王鹏 《科技信息》2007,(19):216
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有此胃癌病人在术前较长一段时间内处于相对平稳状态.未发现腹膜转移及肝转移.而在术后较短时间内发生了腹膜转移、肝转移.因此.有此病人对手术有所担心.经常向我提出这样的问题:手术能不能伤"元气"?手术能不能将癌"切飞了"?人们的这种担心不无道理.所谓"元气"可以理解为机体的免疫力.一个肿瘤在人体内发生、发展过程中.始终受到机体免疫力的限制.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接受一个手术的打击后.就可能改变机体与肿瘤的比势.破坏了机体的免疫屏障.即伤了"元气".而使癌症复发、转移.另一方面.由于术中不注意无瘤操作技术.使癌细胞脱落造成腹膜播种.癌细胞沿血_道、淋巴道扩散成了肝转移、淋巴结转移等.所谓"切飞了".大部分外科医生的无菌观念已经形成.而无瘤观念淡薄.对于恶性肿瘤的手术.无瘤观念比无菌观念更为重要.因为无菌观念不强造成的是局部感染.可以采用某此措施加以控制.而无瘤观念不强.将造成复发、转移.危及病人的生命.当然.作为一名外科医生两者都应高度重视.在实践操作中兼顾两者尚有一定的矛盾.如胃癌手术中应尽快将病变切除.消化道重建在最后进行.可能就会产生无菌的无瘤术的矛盾.下面以胃癌手术为例.谈谈胃癌手术过程中无瘤操作的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人工流产对于手术病人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应激.它通过心理的恐惧和生理的创伤直接影响病人的正常心理活动,并由此对手术的康复产生影响,甚至于决定手术的成败.因此,如何减轻病人对手术的恐惧,以便较好地适应手术,使手术的负性刺激在生理、心理两方面达到最低限度,是护理工作者提高护理质量,做好身心整体护理的必要步骤.我们利用心理疗法,即通过调整产妇的心理环境达到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将临床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孙秀华 《科技信息》2011,(33):I0373-I0373
老年人是特殊的弱势群体,存在着许多具体的困难,社会角色的转变、身体生理的变化、生活内容的调整,都给老年人的心理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因此,需要社会、企业和离退休工作人员的关心爱护,帮助他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 ,心身疾病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据粗略统计 ,在综合性医院初诊病人分类中 ,略高于 1 / 3的病人是躯体疾病 ,不足 1 / 3的病人是心理生理疾病 ,其余 1 / 3是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躯体疾病即心理生理疾病 (又称心身疾病 ) [1] 。心身疾病是指一组与心理和社会因素密切相关 ,但以躯体症状为主的疾病。其发病主要是由社会心理因素剌激后产生应激反应 ,使人的机体产生一系列的变化 ,特别是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变化 ,造成心血管、胃肠、内分泌和肌肉等组织、器官的功能性或病理性改变。如果这种社…  相似文献   

12.
眼外伤患者的心理护理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睛是人体感知外界事物的主要器官,接受信息占83%。当发生眼外伤时,便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绝望等心理反应,时抬疗极为不利。因此护士在积极配合医生采取治疗措施及常规护理的同时;还应针对心理反应及时采取护理对策,使患者尽快恢复身心健康。下面将护理措施及体会介绍如下:1心理反应1.1焦虑、恐惧心理:患者因外伤致突然视力障碍伴剧烈疼痛,急诊收入院后大部分即进行清创缝合,有的甚至需进行眼球摘除,使患者产生极大的精神压力,产生焦虑恐惧心理。(1)患病性焦虑:患者对疾病的一种心理应激的反应。…  相似文献   

13.
恶性肿瘤切除手术对于病人是一种治疗手段,同时在术前病人会出现一种较强的心理刺激,严重地影响着病人在手术过程中和术后的康复。手术危险性较大,术后效果不佳,肿瘤发生迅速较移,体质消耗快,并发症较多甚至危急生命。我们对123例患恶性肿瘤切除术的病人进行了术前心理应激反应观察及其护理。1 术前应激反应观察 在123例病人中,其中男性81例,女性42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24岁。肺部恶性肿瘤32例。胃部恶性肿瘤36例,乳腺恶性肿瘤48例,直肠恶性肿瘤4例,膀胱恶性肿瘤3例。心理应激程度女性大于男性,年龄大强于年龄小的,胃、肺部的恶性肿瘤大于其它部位肿瘤的病人,反应明显者98例。 术前应激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病人出现焦虑、失望、担心、思维乱易激怒,注意力不集中,慌张或恐惧,坐卧不安,睡眠障碍,食欲不振或出现反常行为等。我们针对病人术前  相似文献   

14.
通过术前访视的实施,使病人对手术和麻醉有一定的认识,做好必要的身心准备,达到接受手术的最佳生理、心理状态,并提高了手术室护士的业务素质,为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叶青 《海峡科学》2015,(4):43+47
护理实践发现,手术病人易出现恐惧、焦虑、忧郁、悲观等不良心理,这些心理特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手术的成功,因此如何通过术前心理护理手段,有效解除这些不利于治疗的心理状态,将对手术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张周建 《科技信息》2010,(25):382-382
1 病人术前的心理与心理护理 无论手术何等重要,也不论手术大小,对病人都是较强的紧张刺激。病人意识到了这种紧张刺激,就会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有的临上手术台时还可出现四肢发凉、发抖、意识域狭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确定手术病人术前给予心理护理对精神因素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中、下腹部择期手术病人,年龄20——50岁。每组40例,Ⅰ组术前一天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与病人进行面对面的交谈,让病人讲出列手术中的顾虑与想法,与此同时,测量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Ⅱ组对照组,术前不与病人交谈,只测生命体征。结果:通过术前一天列病人进行心理护理的病人.进入手术室后.心态平稳,情绪稳定,既无恐惧感,又无陌生感,病人入手术室时测血压、脉搏、呼吸与术前所测的生命体征基本相同。Ⅱ组血压、脉搏、呼吸明显升高.两组P(0 05,有显著意义。术前给予病人心理护理,明显使病人情绪稳定,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对田径运动训练中恢复性训练积极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径运动训练中,运动员机体的各种机能在一定运动结束后,将不能保持一定特定水平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即产生疲劳.通过采用恢复性训练,采用有效的恢复措施,使运动员机体内能量物质分解后更好地合成,促进运动员机体的迅速得到充分的恢复和提高.文章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从生理、心理、运动技术学习三个方面阐述了恢复性训练在田径运动训练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观察心理护理在创伤骨科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及疼痛的影响,确定心理护理对创伤患者康复的重要意义。将2012年7月~2013年7月在本院创伤骨二科收治入院的患者160例分成2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一般治疗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一般治疗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采用Zung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手术前、后的不良心理反应及疼痛等情况进行评定。观察患者生活状态的变化,定期做量表评估。2组患者术后12h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入院时,实验组分值较对照组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VAS评分在术后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实验组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抑郁症状明显减轻,量表评估结果改善。心理护理可以改善患者不良心理反应和疼痛,可以提高创伤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20.
畏惧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对阅读理解的影响 由张厚粲主编的《心理学》指出:心理性压力是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会带来负面反应。同时,会产生一种畏惧心理。畏惧心理就是一种心理性压力所引起的。学生在进行阅读理解时所产生心理性压力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引起的:1.学生对阅读理解缺乏兴趣,阅读中没有体验到快乐情绪,从而产生厌倦和焦虑、畏惧心理。[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