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成都市及其周围地区鸡群中自1992年不半年以来流行的以肾脏病变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及组织学变化观察,病毒分离鉴定,确诊为鸡肾病变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描述了该病1994年3月至1995年2月一年间成都地区的流行情况,研究了该病的免疫预防和发病鸡群的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
绵羊副结核分枝杆菌病是世界流行传染病,该病以顽固性、间歇性拉软粪,渐进性消瘦,贫血为特征。过去,新疆没有该病报道。但近年来,新疆从内地引进小尾寒羊,开始在羊群中发现有该病感染,给新疆的养羊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本研究以新疆某小尾寒羊基地为对象,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症状、病理剖解及组织学观察,并进行了病变部位肠粘膜及淋巴结的细菌学涂片镜检。该羊场于1996年从山东某地引进年龄均在1~2岁的小尾寒羊600余只,以大规模舍饲为主,一个月后,羊只陆续出现间歇性或持续性拉软粪,表面常有灰白色粘液样物附…  相似文献   

3.
免疫鸡群新城疫强毒感染排毒与HI抗体变化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新城疫(ND)强毒感染快速检测试剂盒跟踪监测4个免疫鸡群中的个体ND强毒感染情况,并平行测定HI抗体水平,通过对个体HI抗体的消长与强毒感染及感染后带毒、排毒之间关系的分析,探讨鸡群ND免疫失败的原因和免疫鸡群发生强毒感染流行的机制,结果表明:具有较高HI抗体水平(≥6)的鸡仍能感染强毒,个体感染强毒后一般排毒1-3周,少数鸡有间歇排毒现象,强毒一旦侵入鸡群,很可能长期传染,ND免疫失败主要是饲养管理不善和免疫程序不科学,免疫鸡群发生ND的原因主要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ND强毒。  相似文献   

4.
寄生于蝗虫的厦门卵索线虫(Ovomermisxiamenensis)生活史周期为一年,流行时间为4~10月,但在6~7月感染率为最高。在本种线虫流行区内,单位面积草地上蝗虫虫口数比非流行区明显降低,对蝗虫种群数量有显著的自然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1996年9月下旬起,会理县鹿厂镇星火村的黑山羊陆续发病,至1996年10月上旬,共发病28只,死亡15只.经临床症状观察、尸体剖解和实验室诊断,结合流行病学分析,确诊为羊肠毒血症.通过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控制了该病流行  相似文献   

6.
1991年4月上旬,四川某鸡场对3570只13日龄依莎雏鸡作法氏囊病弱毒疫苗饮水免疫,14日龄时发病死亡9只,到23日龄9天内共死亡814只,病死率达22.8%。对20只送检病死鸡的沙门氏菌分离率为1/20株(5%).但病料人工感染小白鼠试验为阴性,证明非病原菌所致,用病料与新城疫血清(抑制价1:640)作用后接种非免疫健康鸡1组的存活率为75%,直接接种未与新城疫血清作用病料的2组存活率为50%,剖检回归本动物试验自然死亡和人为处死的病鸡发现了较为典型的法氏囊病变,由此认为:法氏囊弱毒疫苗饮水免疫是引起鸡群发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鸡马立克氏病病毒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症的病原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呼吸道病流行病学调查的过程中,在韶关市某养鸡场观察到一群100日龄广西黄肉仔鸡发生了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死亡率达10%.病理解剖学检查可见病鸡有单一或多器官肿瘤病变(4/8)、典型腹膜炎病变(3/8)和肿瘤与腹膜炎病变并存(2/8).在病鸡肿瘤组织切片中可见典型MD病理组织学变化.采用CEF接种方法,从有肿瘤和腹膜炎病鸡的羽髓液中分离到MDV.在病鸡的心、肝、脾等脏器分离到大肠杆菌O78血清型菌株.研究结果表明:HVT疫苗免疫鸡群MDV强毒株和E.coliO78血清型菌株以混合感染形式存在,病鸡出现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临床表现,死亡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在韶关郊区某些鸡场,经常发生体质较好的内鸡和产蛋鸡内脏出血后死亡,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病理剖检,确诊为鸡脂肪肝综合征,通过药物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鸡群死亡率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山羊发病后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病症状和剖解病变,诊断为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选用了长效土霉素和红霉素交替肌肉注射,加强饲养管理,取得了满意疗效。并对假定健康山羊进行预防接种,有效地控制了该病的扩散蔓延。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爱滋病(AIDS)患者在出现巨细胞病毒性(CMV)视网膜病变后的存活情况,著者研究了连续100例AIDS和CMV社网膜病变患者的病历。确定了每位患者诊断为AIDS、CMV视网膜病变和死亡的日期。在1984、5至1987、9期间,被诊断为AIDS的患者从发现CMV视网膜病变到死亡的平均间隔时间为5个月,间隔时间自1981年以来显著延长。但从确诊AIDS至确诊CMV视网膜病变的间隔时间(平均9个月)并没有延长。从初诊时视网膜病变的范围和部位来看,存活时间延长与CMV视网膜病啊变的早期诊断无关系。诊断为CMV视网膜病变后,接受ganciclovir治疗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
鸡新城疫(ND)仍是危害较大的重要传染病,非典型性ND主要在免疫鸡群中发生和流行.发病后的鸡群临床症状不明显,病理变化不典型,表现为轻微的或不明显的呼吸道感染和肠道感染.成年鸡感染NDV产蛋下降并持续若干周;肉仔鸡在接近屠宰前感染NDV会导致大肠杆菌败血症和气囊炎并出现死亡.  相似文献   

12.
快速控制兔瘟流行的做法与体会陈爱平广东省计划生育研究所兔瘟又名病毒性出血症,一九八四年在江苏省首次发生,并造成大批家兔死亡。一九八六年兔瘟传入广东省,并在每年春节前后在兔场内大量流行。兔瘟流行特点是:传播迅速,三个月以上怀孕母兔感染率最高,死亡率常在...  相似文献   

13.
禽流感是国际上公认的难以防治的鸡传染病之一,在世界各国的家禽和野禽中都有疫情出现,病毒侵入鸡群后,可出现30%~100%的死亡率,对养禽业的发展危害极大.通过对该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病毒的分离与鉴定、血清学检测,能够对该病进行准确的诊断,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消灭疫情,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14.
对四川某市近年流行的鸭病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解剐,病原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及防治试验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确认该地区流行的鸭病,主要是由臭鼻克雷伯氏菌感染引起,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为继发感或混染合感染。在药敏试验基础上,选用卡那霉素5000U/ml或庆大霉素5000—10000U/ml滴眼,对眼炎治愈率达91.2%;全身感染的鸡群用喹乙醇按5-25mg/kg体重的剂量拌料饲喂一周,疫情得到控制,种鸭群使用预防剂量的土霉素或喹乙醇拌料饲喂连用一个月,结合种蛋的熏蒸消毒,死胚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利用新城疫(ND)强毒感染快速检测试剂盒跟踪监测4个免疫鸡群中的个体ND强毒感染情况,并平行测定HI抗体水平,通过对个体HI抗体的消长与强毒感染及感染后带毒、排毒之间关系的分析,探讨鸡群ND免疫失败的原因和免疫鸡群发生强毒感染流行的机制. 结果表明:具有较高HI抗体水平(≥6)的鸡仍能感染强毒,个体感染强毒后一般排毒1~3周,少数鸡有间歇排毒现象;强毒一旦侵入鸡群,很可能长期传染. ND免疫失败主要是饲养管理不善和免疫程序不科学;免疫鸡群发生ND的原因主要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ND强毒.  相似文献   

16.
SPF鸡的饲养与鸡场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PF鸡是指生长在屏障系统或隔离器中,无国际、国内(尤其是国内)流行的鸡主要传染性病原,具有良好生长和繁殖性能的鸡群,其所产种蛋称为SPF蛋。  相似文献   

17.
在鸡群免疫过程中,针对防疫人员的业务素质,疫苗质量的好坏,能否正确选择疫苗,严格规范操作以及被免疫鸡群的营养状况、健康状况等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养鸡场免疫失败的原因,并提出了防制对策。  相似文献   

18.
根据1986年─1995年孙吴县疫情及流行病学资料,综合分析病毒性肝炎的流行情况,并探索其防治措施,旨在指导防病工作,降低肝炎的发病率。1、发病情况孙吴县1986──1995年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总的看,1990年以前呈上升趋势,以后呈逐渐下降趋势,其发病率如表1。2、流行特点只年来,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共出现一次大高峰;持续三年。1988年至1990年,发病率最高1989年为210.44/十万,以后逐年下降。一年四季均有肝炎病人发生,我县每年发病高峰月份为7—iZ月份,儿童发病占全年病例的38石96-73.5%,平均为54.29oh。我县肝炎发病一般呈…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1970~1997年9月接诊的各种畜禽病例(448例)进行分析,提出了秦皇岛、唐山等地一些疫病流行特点和防治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程进展的相关因素.方法:参考美国糖尿病协会眼底分期标准,记录病史、眼底分期,观察发病性别、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24小时尿白蛋白排除率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并给予相应治疗,每6个月随访一次,连续随访3年,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情况.结果:治疗前增生组的血压、血脂、糖化蛋白、24小时尿白蛋白排除率明显高于非增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正常,连续随访3年,非增生组部分微血管瘤消退,有3例非增生组发展为增生组,增生组未见玻璃体积血及其他并发症.结论: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应注意对血压、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24小时尿白蛋白排除率等指标的检测,早期积极对症治疗可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