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研究地堑状断层组影响下采动诱发应力场偏转规律,以淮南矿区刘庄煤矿地堑状F19断层组为研究对象,模拟分析了地堑状断层组附近采动主应力方向偏转情况,研究了主应力方向与断层面剪应力及剪应力增量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工作面回采时采场围岩内的主应力方向发生偏转,偏转方向趋向垂直断层面;断层面内主应力与断层上盘、下盘主应力偏转相比,断层面内主应力方向偏转角度相对较大,最大偏转角度达到27°25′35″;当主应力方向与断层面交角在45°左右时,断层所受的剪应力增量最小,剪应力相对较大;地堑状F19断层组附近主应力偏转方向趋向垂直断层面,断层面所受剪应力和剪应力增量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逆断层附近易于发生煤岩动力灾害的力学机制,构建了由构造应力为主导的圆弧形断层面简化力学模型,得到了构造应力以及由其引起附加垂直应力的分布规律,进而建立了断层上盘逆冲滑动临界角度的数学模型。研究表明:水平构造应力与附加垂直应力随着断层倾角的增大而增大,当断层倾角接近90°时,附加垂直应力突然增大且其值数倍高于水平构造应力;基于逆断层滑动的力学分析,理论计算了煤层沿断层逆冲滑动的临界角度,这将对煤岩动力灾害的危险性预测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断层转折褶皱Suppe模型角度关系的深入分析,提出一种应用圆周和三角形来进行褶皱变形的几何图解方法,论证了该几何作图方法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分别就实际应用中4种主要常见情况,即已知半翼间角γ和断层切层角θ、已知半翼间角γ和前翼倾角β、已知断层切层角θ和前翼倾角β以及已知断层切层角θ和断层转折角φ情况下的几何构图方法...  相似文献   

4.
按照由刘与郑于1991年所叙述的以直接测量高角区衍射峰为基础的新技术:ameasure=〔-cot(2θ1/2)〕(2θ2-2θ1)/2(t2-t1),这里的θ与θ分别为温度t1与t2时所测得的布拉格角,本文逐项地介绍了新技术的实施步骤与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粉末衍射线积分强度公式中的角因数(1+cos22θ)/(sin2θcosθ),只适用于对衍射线积分强度的修正,并指出目前国内外文献中都用(1+cos22θ)/(sin2θcosθ)修正衍射线的线形是错误的。论文中导出了修正衍射线线形时适用的角因数(1+cos22θ)/sin2θ。并比较了两个函数的形状,及它们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基于塑性极限分析的运动单元法(kinematical element method)提出一种边坡稳定状况快速辨识方法.研究岩土体参数组合(坡高H、黏聚力c、内摩擦角φ和重度γ)与安全系数F和滑动面位置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绘制边坡稳定分析图,求解不需要任何迭代,可快速求解安全系数和滑动面位置.根据边坡稳定分析图,提出一种新的参数反演方法.结果表明,无量纲参数λ=c/(γH tanφ)控制着滑动面位置和F/tanφ.λ不变,则滑动面位置和F/tanφ保持不变;λ越大,边坡失稳模式由浅层破坏变为深层破坏,滑动面坡顶滑出点离坡肩越来越远.当λ>0.2时,λ与F/tanφ符合线性关系,可用拟合公式快速计算安全系数.根据原始边坡形态和滑动面坡顶滑出点离坡肩的距离,即可快速反算滑带岩土体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  相似文献   

7.
 结合元宝山露天矿工程实例,基于细观力学方法和强度折减理论,应用RFPA-SRM对比模拟了有无断层作用下,顺倾软岩边坡失稳的动态过程,分析了边坡的稳定性,研究了断层对边坡失稳的影响机理。由结果分析得出:考虑断层时,Fs=1.099>1,边坡稳定,不考虑断层时,Fs=1.176,稳定系数增加0.077;边坡失稳破坏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经历了裂隙的发生、扩展和贯通阶段,后形成滑动面,发生滑坡,同时存在拉张和剪切两种破坏方式;断层存在导致的应力状态改变和自身的强度特性是使滑坡模式和稳定性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利用杜、赵等人的半经典开轨道理论方法,我们研究激光的极化方向对氢负离子在电场和金属面附近的电子通量分布和干涉图样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固定氢负离子到金属面的距离,保持电场强度和偏振角θL不变,改变方位角φL大小对电子通量分布的影响不明显.相反保持方位角φL不变,改变偏振角θL,电子通量分布和震荡幅度变化明显,即偏振角θL比方位角φL对电子通量分布的影响更重要.此研究有助于理解负离子在外场和表面附近的电子通量问题,可以为将来实验研究负离子的光剥离显微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地应力随深度呈线性增长,在深部高应力将成为常态。随着深度的增大地质结构复杂性增加。断层、小裂缝、节理裂隙广泛发育。为了探索断层对地应力的影响及其发生机制,本文在7个超千米钻孔中进行了水压致裂地应力测试,定量确定了断层上下盘、断层间、断层端部、断层交汇处及断层远场的应力。研究了断层位置和属性对应力大小和方向的影响。通过三维数值模拟,阐明了断层附近应力的非均质性,解释了断层对地应力积聚和分异的影响。受区域构造及断层作用影响,地应力大小、方向以及状态在不同位置发生显著的分异。在断层附近,地应力的集中程度和方向变化随断层位置而发生差异;在离断层较远处,地应力大小和方向与区域构造应力一致。利用历史地震动矢量对震源机制解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断层属性和位置将对应力分异产生显著影响。应力分异由强到弱依次为断层间、断层交汇处、下盘、断层端部及上盘,而方向变化强弱依次为下盘、断层间、断层端部、断层交汇处和上盘,揭示了断层诱发应力累积和方向转变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0.
利用矿相显微镜和与之配套使用的微型加载装置,对预制裂纹脆性材料的断裂特性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在单轴及双轴应力作用下K1-K1的变化关系:K1/Klc=8.67×10^-7(K1/Klc)^2-0.84K1/K1c+1.94×10^4和K1/K1c=1.56×10^-6(K1/K1c)^2-2.95K1/K1c+4.70×10^6,并与理论结果进行了对比,此外还得出了开裂角θ与裂纹倾角β的关系:θ=6  相似文献   

11.
软件故障诊断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软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软件出现故障可能造成严重危害。但是,目前尚未明确提出软件故障诊断的概念,缺乏对软件故障诊断的系统深入研究。当前硬件系统故障诊断的研究和实践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分析软件故障产生的原因和软件失效机理,介绍各种硬件系统故障诊断技术,并对软件故障诊断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基于故障字典法的雷达故障诊断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雷达故障诊断中被测电路单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采用故障模式分类的方法。根据电路结构及特点建立故障字典,确定测前故障集,并采用基于故障事例推理的诊断方法,进行故障诊断,并给出了应用实例。该方法大大减少了测试时间和测后分析计算量,加快实时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从桥接故障的两个特点出发,提出了一种快速盲测法,该法弥补了伪穷举法的不足。它既适用于组合逻辑电路、又适用于时序逻辑电路的短路故障测试。在6K型电力机车微机控制箱的测试与故障诊断过程中的成功应用,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过错理论是大陆法系侵权法的核心理论,过错不仅是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也是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我国的侵权法理论继承了这一传统。过错理论的分野在于过错的性质和判断标准,分别发展成主观过错说与客观过错说,理论分歧导致了立法差异。但是,从诉讼证明的视角看,对过错无论采客观说还是采主观说,最终都是从致害人行为的角度考察,主观过错的证明比客观过错的证明只是多了一个转换步骤而已,并没有实质性区别,从而形成了主观过错与客观过错在理论上存在巨大差异,而在司法实践中却又趋同与融合的现象,同时也造成了立法与司法的错位,其实质是:主观过错的证明不具有司法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一次性软件测试中软件故障暴露率与检测的故障数和故障排除效率之间的关系,给出了三角形模糊数算术运算下组件软件故障暴露率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
模拟电路故障定数的理论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模拟电路的故障定数问题,这是作者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在最近20年的故障诊断研究中,涉及到故障定位和故障定值,本文首先指出,故障定数、故障定痊和故障定值三者乃是整个故障诊断的三个主题,并给出了模拟电路故障定数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三次编程的方法对SRAM到FPGA中连线资源模型的单故障进行检测与定位,在给定的故障模型下,三次编程并施加文中所给测试向量集T后,可使单故障的故障覆盖率达100%,对线段(Segment)的stuckat故障,开路故障,桥接故障可定位到线段。  相似文献   

18.
模拟电路的故障激励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是对模拟电路故障诊断的一项理论研究,文中提出了故障激励诊,把模拟电路的故障等效为电路中的激励,可以有效地解决故障诊断问题,还提出了故障激励的基本形成及其数学表达式,以及若干故障诊断的定理,提示了模拟电路中故障诊断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9.
生产过程故障诊断方法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顾了过程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历史,对已形成的故障诊断方法分三类进行了总结,特别对近年来形成的基于数据分析的方法进行了分析,最后指出了过程故障诊断技术现存的问题,同时指明了故障的预报方法、辨识方法、诊断系统的鲁棒性和非线性研究以及大型、实用故障系统的构建将是该领域研究中近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煤矿生产单位命名的正断层的真正含义,分析了井田大量出现正断层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