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7年12月29日,北京)名词审定工作平台是互联网思维下对传统名词审定工作方法的创新与延伸,线上平台引入了"课题制""编审分离""逐级审定"等项目管理模式,力争提高名词审定工作效率,为解决新词的定名问题和学科间名词数据协调问题提供了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   

2.
最近不仅在有关电脑网络的专业性刊物上,而且在一般报刊和电视、广播等各种传媒体上,Internet这个词频繁地出现。与此相对应的汉语名称,如国际互联网、互联网、网际网、计算机国际互联网等不下十余种之多,造成学术界和一般读者,特别是各种传媒体的名词用语严重混乱,亟待统一。一、什么是Internet和internetInternet是专指一个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许多规模不等的计算机网络互相联(连)结而成的网络,它是1969年由美国军方的高级研究计划局的阿帕网(ARPANet)发展起来的,其后研究与学术机构纷纷入网。经90年代开始,Internet又进一步向商业化方向发展,而且每年都以成倍的速度在增长和扩展。目前在全球已覆盖五大洲的150多个国家,入网的计算机达千万台,用户上亿个。我国也于1994年正式入网Internet。由于Internet是一个特定网络的专有名称,而不是泛指性的,因此它的第一个字母必须是大写。在英文的网络书中,经常可以看到第一个字母为小写的internet,它实际上是internetwork的简写,是泛指性的,通称为互联网络或互联网。互联网是泛指由多个网络互连而成的计算机网络,它在功能和逻辑上组成一个大型网络。一个internet上的用户可以利用其中的所有设备、程序以获得信息。二、现在流行的关于Internet的汉语名称目前报刊上关于Internet的汉语名称用得较多的是“国际互联网”和“互联网”。已如前述,互联网是泛指性的,对应英文首字母小写的internet最为合适。那么“国际互联网”呢?与“国际”相对应的英文是international,而Internet这个词并不是international network,而是“Inter-+net”因此词本身并不含“国际”之意。“国际”在汉语里是个多义词,常有以下三种含义:1.代表特定的国际组织,如ITU—国际电信联合会,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EC—国际电工委员会等,其中第一个字母I为international(国际)的缩写。2.相对于“国内”,泛指国外(任何国家),如国际电话—国内电话。3.泛指多国性的,如国际会议,国际性活动等。Internet确实是一个国际性的互联网(全球连结,多国应用),将它称为“国际互联网”,是从相对于国内以及多国性的涵义出发。但是“国际互联网”是一个类名。凡跨几个国家的互联网都是国际性的,也都可称为国际互联网,而且现在还有其他跨国的互联网。单在欧洲跨国的网络就有欧盟网(Euronet),欧洲学术与研究网(EARN),欧洲信息网(EIN)等,若我国的计算机网络扩展到几个国家,照样可称为“国际互联网”。因此,“国际互联网”也像“互联网”一样,是一个泛指性名词,而不是专有名词。将Internet定名为“国际互联网”,不仅不符合名词专指性或唯一性的原则,而且也容易造成混淆或误解。这就好像同一区域内有几个人重名一样,若不附加说明,则常会张冠李戴,引起混乱。美国及其他一些国家至今仍直接用Internet一词,而没有在其前面附加International(国际),也没有一个国际组织将其确认为国际互联网。最后,由于计算机网络中有一系列从基础词Internet派生出的词,如将“国际互联网”作为基础词,则汉语复合词名称太长,报刊上若将其简化为“互联网”,则更易引起混淆。三、我们建议的定名由于计算机名词的特殊性,有许多相关语言、软件、工具、网络的名称是利用英文全称中每个词的首字母组合,或是根据创作时的一些背景人物或环境特性而命名,如FORTRAN,BASIC,JAVA等语言或Archie,Jughead,Veronica,Gopher等工具。有些若按全文意译则太长,因此只能保留原文或按音译。对专业人员或具有一般计算机知识的人,见到Internet一词都能理解其涵义,因此在专业性书刊中引用原文也无不可。这就是为什么在中文计算机书刊中往往夹杂不少英文。但在作为普及性的报刊、广播、电视上或在必须全部用中文的政府部门正式文件中,却需要有一个适当的中文名称。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对科技名词术语的审定原则和方法已作了明确规定。即尽可能单义,表达简明、协调一致、易读易记、有科学性和系统性等。对于新出现的科技名词更强调应该尽早给一个符合命名原则的名称。考虑到“国际互联网”及“互联网”存在泛指性,不适合Internet的专指性,我们决定按音义结合的办法将Internet命名为“因特网”,作为统一的推荐名。这里不用“英”而选用“因”,一是符合新华社发布的译音表用字规范,二是避免和已有的Intel(英特尔)公司的网混淆。用“因特网”的优点,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1.是专指的一个特定网络,无二义性;2.简洁,便于派生和构成组合词,如ISP,IAP分别定名为“因特网服务提供者”和“因特网接入提供者”,若定名为“国际互联网”则既无专指性又难于组词,当简化为“互联网”,则更失去专指性,尤易混淆。3.有利于将Internet和internet区分开。前者是专指的因特网,后者为泛指的互联网。4.从以音、义命名的“以太网(Ethernet)”等已被接受并广泛应用的情况来看,若通过报刊、电视等传媒的大力报道、宣传,因特网是可以得到推广和应用的。  相似文献   

3.
简讯     
1999年9月3—6日在昆明召开了“地理信息名词”审定会,这次会是1999年8月16—21日在深圳召开的“地理信息名词研讨会”的补充会议。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新词,这次审定对收集的新词进行了逐条细致地审定。委员们克服了会期短、词量大、经费紧等困难,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审定工作中,甚至工作到深夜2点,这种积极认真的工作态度令人敬佩和感动。 (李玉英)
国际术语信息中心主任加林斯基(Christian Galinski)于1999年11月10日下午,拜访了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卢嘉锡先生,并参观访问了全国名词委事务中心。全国名词委副主任潘书祥向加林斯基先生介绍了全国名词委自1985年成立以来所做的工作,顾同新研究员介绍了名词委术语库目前的状况。加林斯基先生对名词委的工作表示赞赏,并向大家介绍了国际术语信息中心在世界各地(主要是欧洲)开展术语学研究、术语应用的情况。他对如何在中国建立类似欧洲的术语网络、如何开拓术语市场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会谈中,双方就如何进行合作等事宜交换了意见。 (邱碧华)  相似文献   

4.
2009年1月14日和2月14日,心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两次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召开审定工作会议。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张侃、中科院心理所所长杨玉芳等近20位心理学家,以及全国科技名词委审定编辑张永涛参加会议。在1月14日召开的会议上,张永涛详细介绍了名词释义中的常见问题,如上下位概念、字数、格式等。与会代表以社会心理学部分词条释义为例,探讨了释义中常见的问题,并于会后按学科分组提交了部分样例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5.
2009年1月14日和2月14日,心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两次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召开审定工作会议。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张侃、中科院心理所所长杨玉芳等近20位心理学家,以及全国科技名词委审定编辑张永涛参加会议。在1月14日召开的会议上,张永涛详细介绍了名词释义中的常见问题,如上下位概念、字数、格式等。与会代表以社会心理学部分词条释义为例,探讨了释义中常见的问题,并于会后按学科分组提交了部分样例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6.
2009年7月22日,建筑学名词审定会预备会在北京中元国际工程公司召开。建筑学名词初稿共分16章,各章词条已汇总至建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本次会议对已上报的术语进行了初步审定,并提出了其中的一些共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2009年7月22日,建筑学名词审定会预备会在北京中元国际工程公司召开。建筑学名词初稿共分16章,各章词条已汇总至建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本次会议对已上报的术语进行了初步审定,并提出了其中的一些共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2009年2月8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学名词审定会在北京召开。中华医学会罗玲副秘书长、名词审定办公室张玉森,全国科技名词委审定室邬江主任、朱彦慧编辑等参加了会议。会上,罗玲副秘书长强调了医学名词审定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医学名词审定工作对推动我国医学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意义。与会专家从3430个词条中挑选了有代表性的词条展开讨论,按照名词委的要求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9.
2009年2月18日,第二届电子学名词审定工作筹备会在中国电子学会学术科技交流中心召开。中国电子学会沙踪教授、刘汝林秘书长、林润华副秘书长、学术科技交流中心董凯虹副主任等电子学专家,全国科技名词委刘青副主任、审定室邬江主任和赵伟编辑等参加会议,会议由林润华副秘书长主持。沙踪教授被推荐担任第二届电子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他在会上系统总结并充分肯定了第一版电子学名词的审定工作,并对第二版电子学名词的审定工作提出了总体意见和要求。中国电子学会刘汝林秘书长介绍了中国电子学会有关电子学名词审定的前期准备工作情况,表示中国电子学会高度重视电子学名词审定工作,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 2009年12月24日,计算机名词审定委员会在中科院计算所召开第一次审定工作会议。计算机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陆汝钤院士,副主任刘群、陈左宁,委员邵维忠、罗晓沛、石纯一等,以及全国科技名词委张永涛编辑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11.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化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于1998年1月中旬召开了无机化学名词组扩大会议,会议根据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1997年8月27日决定对101—109号元素英文名称重新命名的意见,审定了相应的中文命名。参加会议的有化学...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 2009年12月24日,计算机名词审定委员会在中科院计算所召开第一次审定工作会议。计算机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陆汝钤院士,副主任刘群、陈左宁,委员邵维忠、罗晓沛、石纯一等,以及全国科技名词委张永涛编辑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13.
一 第二届科学技术史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的意义 2007年1月15日,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共同努力下,“第二届科学技术史名词审定委员会”正式成立。自1988年第一届科学技术史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以来,海内外学术界关于中国科技史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国内外交流空前活跃。2005年7月“第廿二届国际科学史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科技史的研究进一步走向国外。在全球科学史研究和学术交流日渐频繁的大背景下,如何进一步认识、规范和推广科技史名词术语,建立中国自己的科技史名词体系,便迫切地摆在了中国学者和相关机构的面前。第二届科学技术史名词审定委员会将在第一届委员会工作成就的基础上,改进以往之不足,尽快形成一个稳定、行之有效且高效率的编辑机制和渠道,填补我国科技史名词的空白,展现中国古代辉煌的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4.
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名词第二次名词审定工作会议于2008年5月30日在北京举行。杨秉辉、陈博文、李曼春等专家学者,中华医学会名词审定办公室张玉森、全国科技名词委审定编辑朱彦慧等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5.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于1997年7月18日在北京召开了科技新词发布会,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全国名词委新词工作开展情况及发布第一批推荐使用的信息科学新词,出席这次会议的有: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孙俊人、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张效祥、中国通信学会理事长宋直元和参加新词审定工作的吴鸿适教授、张伟研究员、过介堃研究员、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王宏高级工程师。会议邀请了国家科委、新闻出版署等有关部门领导和北京四十余家新闻单位的记者。中央电视台在电视新闻中对会议作了专门报道。会议由全国名词委副主任潘书祥同志主持。潘书祥同志介绍了全国名词委新词定名工作的情况,他说:全国名词委成立十二年来,已按学科建立了51个学科的名词审定分委员会,约有1700多位一流的专家、学者参加了这项工作,共审定公布了近40个学科的名词。为进一步适应我国科技发展新形势,全国名词委自去年开始开展科技新词的定名工作,采用机动灵活的组织形式及时审定和公布试用近年出现的一些科技新词,计划成熟一批公布试用一批,这次公布的信息科学方面的新词,就是采用这种形式经过专家反复研讨、协商最后确定的,希望新闻出版界的同志们在宣传、推广全国名词委审定公布的规范词上给予大力支持。全国名词委信息科学新词组副组长张伟研究员代表名词委发布了第一批推荐的十七条新词,这批新词是由电子学会、计算机学会、通信学会三方专家联合,选择当前使用频繁,应用较混乱的词作为这次的重点,广泛征求专家的意见,并召开了四次会议讨论,最后确定的定名。随后,吴鸿适教授介绍了这批新词中的重点词Internet的定名经过:Internet这个词在报刊、电视、广播等各种媒体上频繁出现,而与之对应的中文名称不下十余种,如国际互联网、互联网、全球互联网、英特网、交互网,国际计算机互联网等等,在学术界和读者中造成了混乱。根据全国名词委对科技名词术语的审定原则和方法,如术语的单义性、简明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等,广泛征求了各方专家的意见,最后确定为“因特网”,它有以下优点:1.专指一个特定网络、无二义性;2.简洁、便于派生和构成复合词;3.有利于将Internet(因特网)与internet(互联网)区分开;4.便于推广和应用。吴鸿适教授强调了我们的定名过程是十分严谨、审慎的,参考了大量文献和资料,并经过几上几下的讨论和修改,相信其会得到大多数科技工作者的认可。发布会上,电子、计算机、通信三个学会的理事长分别发表了讲话。孙俊人理事长说:全国名词委审定公布的名词是经过专家反复讨论确定的,具有很高的权威性。但如果仅依靠全国名词委及各位专家定名,没有新闻媒体的宣传,就不能将所定的名词推广开。希望新闻媒体对名词工作给予更大的支持,协助全国名词委推广公布的名词。报刊可发挥自身的优势,多组织采访或开辟一个专栏、或刊登一些文章,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使用这些新名词,这样才能达到新词定名的目的。电子学会将全力支持全国名词委的工作,为名词的推广工作尽一点力量。张效祥理事长说:这次由三个学会联合审定信息科学新名词的做法是一个创举,很适合这三个学科发展越来越密切的形势,我们非常支持这项工作。“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由此可见名词工作的重要性。计算机学会十分重视名词工作,在第一批计算机名词审定公布后,现已着手第二批名词的审定,同时积极配合全国名词委组织新名词的审定工作。定名是困难的,推广更困难。要广开途径,加大宣传力度,请新闻界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等方式向社会宣传这些新名词;在科技界的期刊、图书中也要推广、使用这些新名词;同时应多与港、台开展名词的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宋直元理事长说:通信学会全面支持全国名词委的各项活动,这些活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在信息科学技术发展较快,不断有新名词出现。尽快对这些新名词进行审定、定名,跟上学科发展的步伐,使科技人员、广大群众之间的信息及时、充分的交流,有很重要的意义。今天发布的新词能否被使用,要依靠传媒来传播和推广使用。全国名词委对新名词采取审定、推荐、公布的工作方式很有创新精神,我非常赞成这种做法。在新词出现时,给予系统、准确的概念和定名并加以推广,对科技事业的发展很重要,对科技普及将发挥极大作用。新闻出版署高永清司长也发表了讲话,他说:“名词的统一,标志着科技发展的水平,这些名词的命名,是经过反复讨论确定的,出版界应率先使用,杂志、刊物应广泛推广。感谢全国名词委及各位专家和新闻界的同志们对名词统一所做的工作。”发布会上,各新闻单位的记者提出了很多感兴趣的问题,各位专家均给予满意的答复,整个发布会是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术语》2004,6(2):10-10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化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根据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2003年8月16日对第110号元素正式确定的英文名称,于2003年12月组织无机化学名词组和放射化学名词组及有关专家讨论了110号元素的中文名称的定名问题并提出建议,后在有关期刊上广泛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审定了110号元素的中文名称.其定名使用的汉字已征得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同意,现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批准予以公布使用.  相似文献   

17.
当代人际交往的网络化方式与人格的多元化趋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前,国际互联网在全球兴起并日益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之中,正在改变着世界和人类本身。本文认为,国际互联网对人类个体的主要作用之一,是形成了网络化的交往方式,并且将个体地多元文化之中,由此使个体的人格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2013年3月10日,全国科技名词委肠内肠外营养第五次名词审定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由蒋朱明教授主持。全国科技名词委审定与研究室主任邬江、中华医学会名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张玉森教授、协和医院和北京医院于康等著名医学专家,以及责任编辑邱碧华参加了讨论会。讨论会逐条全面审定了肠内肠外营养名词,各位专家畅所欲言交换了意见,  相似文献   

19.
1996年 5月 ,全国科技名词委召开了《汉语天文学名词国际讨论会》 ,本文是当时的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卞毓麟先生在会上的报告。鉴于文中所述的基本思想和总结的注释方法等经验 ,对其他学科名词的审定与注释工作有较好的借鉴作用。特照刊如下  相似文献   

20.
2008年12月22日,世界历史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召开,社科院副院长、全国科技名词委副主任武寅,全国科技名词委专职副主任刘青,原副主任潘书祥,审定室主任邬江,世界历史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吴恩远,学部委员廖学盛等30多位专家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