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意象 寓意 讽刺——评T.S.艾略特的《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深受意象派的影响,T.S.艾略特在其第一首也是意义深远的《普鲁弗洛克》中尝试运用了意象派的创作技巧。诗中他通过一个充满意象和引喻的典型生活背景以及通过把独白者的所忧所虑和古典作品中一些典范人物的所做所为联系起来,生动地描述了文明社会的生活图景,籍以揭示出两类人物的不同生活态度和追求,从而成功地展示了现代人的毫无意义和空虚的生活,预示了现代文明所必然带来的恶果。  相似文献   

2.
王芳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2):64-65,74
本文在对政治演说词《葛底斯堡演说》进行译前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两译本的比较、分析,从而得出译者只有在全面、深入了解原文,并有针对性地采用相应的翻译手法和策略,才能使译文与原文达到功能上的对等。  相似文献   

3.
爱情是诗歌的永恒主题,开辟中国文学抒情诗先河的《诗经》,其情歌从多方面取材,表现人们在爱情世界里各种各样的爱情心理:在甜蜜幸福的情歌中,歌唱男女间爱恋的甜蜜、赞美婚姻的美满与喜悦,但也不乏有担心焦虑。在忧伤痛苦的情歌中,抒发求而不得、失恋等的忧愁,倾诉相思之苦,咏叹婚姻的不幸。其情真,其事甜与苦,其辞喜与悲,夹杂着欢喜与悲愁的气息。  相似文献   

4.
艾略特重写经典的精英意识决定了《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典故的应用,具体而言,典故同时具有排他性和包涵性;通过今与昔,尊贵与卑琐,秩序与失序等对照展现了一幅现代世界的精神图景,而所谓“情歌”实乃现代人之哀歌矣。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诗歌这座百花园中,《诗经》中的情歌可谓花龄最长,然而,她却永不凋谢。那里无论是情人相会、美丽憧憬、坚贞誓言、新婚燕尔,还是弃妇怨夫、悱恻缠绵、幸福破灭、心灵破碎、虽然都没有摄魂夺魄的怦然心动,可是却让你进入了似真非真、似假非假的境界,让你整个身心融进了真情,化成了一抹淡绿,一丝清风,一缕惬意。这就是《诗经》情歌独特的古朴美所在,这里充满着古朴的情爱美、古朴的直率美、古朴的悲剧美、这里欢快和痛苦交织,幸福和伤感交织,真是愈读愈美、愈品愈美、美不胜收。  相似文献   

6.
按照"信"、"达"、"雅"的翻译要求比较研究译林出版社与中国致公出版社的《红字》译本,可以发现两译本在人物性格刻画及语言风格方面存在着差异。译林出版社的译本做到了形神兼备,做到了信达雅。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民间诗歌的精华之一——《诗经·国风》中的爱情诗与维吾尔族民歌中最脍炙人口的情歌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着极大的差距,但仔细考察之后,我们发现二者在一些特定的内容上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在艺术手段上赋比兴也厂泛运用在维吾尔族情歌中。同时二者在一些具体的细节、表达方式、情感力度等方面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对于这种类似和差异,我们通过文化学、考古学、民族学和文艺理论等角度可以寻找到比较合理的答案和阐释。  相似文献   

8.
在功能翻译理论框架下,“合格”取代了“对等”的翻译标准。杨宪益、戴乃迭翻译的《红楼梦》和霍克斯、闵福德翻译的《红楼梦》,虽然翻译活动的策动者不相同,但由于译者采取了不同的翻译策略,最终达到了各自的翻译目的,取得了理想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9.
借助翻译目的论的分析视角,比较了英国作家王尔德的《夜莺与玫瑰》的两个中文译本。从翻译活动发起人、目的语文本接收者(目标读者)及译者三个角度出发,分析了在不同翻译目的的指导下选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并且结合具体实例介绍了在不同翻译目的指导下译文的风格特点,同时指出不同翻译目的下的译文不能够进行平行对比,没有优劣之分。  相似文献   

10.
《广西情歌》是一部历史的画卷、歌圩的留影、包办婚姻的档案,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情感,承传了赋、比、兴、夸张、重叠等传统民歌艺术手法,为广西的历史研究、民族研究、民俗研究、民间文学研究、民间语言研究等提供了大量珍贵的历史信息。  相似文献   

11.
靳慧敏 《科技信息》2009,(27):154-155
《简·爱》是一部多年来深受读者喜爱的世界经典名著,祝庆英译的《简·爱》和黄源深译的《简·爱》,两个中译本在语义和文体上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12.
从叙述模式、佛经理论、佛经文学(伏魔经文)、佛家释梦等不同的角度阐释佛经对《伍子胥变文》的一系列影响。在叙述模式上《伍子胥变文》化用佛经故事,佛理"业感缘起"论是阐释《伍子胥变文》的内在线索,佛家"释梦"观在《伍子胥变文》上也有体现,历史故事是表,佛理是里。佛理是《伍子胥变文》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13.
赵为娅 《科技信息》2012,(4):175-175
译文修改,作为永无止境的翻译过程中的一环,是十分重要的;但在国内,关于译文修改的研究还很少见,这或许与译文修改本身的隐蔽性有关。本文首先就"译文修改"进行概述,然后以刘士聪先生对其《风筝》一文的译文所进行的修改为例,分析先生在修改过程中的"发现"和"提高";并结合相关参考资料,进一步阐释译文修改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李艳 《科技信息》2010,(24):I0153-I0154
中国古代诗歌由于其特殊的艺术形式,一直是翻译中的瓶颈。许渊冲先生提出的古代诗歌翻译的"三美"标准,较好地解决了这一困难,成为诗歌翻译普遍遵循的标准。本文通过比较唐诗"春晓"的两种不同英译版本,来进一步阐释"三美"标准。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世界》2003,(4):80-80
  相似文献   

16.
伽达默尔的三大阐释学原则:“视域融合”、“理解的历史性”和“效果历史”对翻译学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研究者以《了不起的盖茨比》两中译本为案例,试图说明以下三点:译者带着“前见”进入翻译活动中,不同的译本是不同译者的“视域”与文本“视域”融合的产物;由于理解具有历史性,不同时代的译本都带上了各自的历史视域;重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语言动态顺应论可从文化的多维度视角阐释《论语》不同时期英译本的差异.在这一理论指导下,通过对辜鸿铭和安乐哲的《论语》两译本进行了对比,认为辜鸿铭是顺应其传播儒家文化并得到西方尊重的目的而采用"归化"策略;安乐哲则是顺应文化平等尊重、相互融合的背景而采用"异化"策略.二者的译介实质都是文化翻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语料库的统计方法,以仓央嘉措的124首情歌为研究对象,确定词汇切分原则,建立了情歌语料库以及藏汉对照分词库,从诗篇包含的词条数量分布、诗句包含的词条数量分布和词汇的频度和频率三方面对《情歌》在语言艺术方面的成就进行了量化研究,也为藏族文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9.
当代美国女作家安妮.普鲁的小说《船讯》描写了失败者奎尔在历经都市到荒野的旅程后,在纽芬兰岛上重拾自我,获得救赎的过程。小说对比了都市和纽芬兰岛不同的生态景象,揭露了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种种危害。借助深层生态学理论,运用奈斯的"格式塔本体论","生态圈平等","自我实现"等主张可揭示出小说中所蕴含的生态思想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的译本研究对推进我国红学史以及翻译史的研究意义重大,然而长期以来其研究方法却比较单一,早已无法满足当今翻译研究的要求,需要引入新的方法来进行突破;语料库是当代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与语言研究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新兴的研究方法,其数据化、客观化的统计分析恰好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本文利用语料库检索工具,从词汇层面的四个方面分别对《红楼梦》的英译本——杨、戴的译本和霍克斯的译本进行比较分析,试图发掘不同译者的用词特征,更加客观地了解译文,体会不同译文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