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炎与浙西词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宋杭州著名词人张炎,是清代初年浙西词派尊奉的宗师之一,浙派的奠基者和主要代表朱彝尊自己讲得很清楚:“不师秦七,不师黄九,倚新声、玉田差近。”(《解珮令》自题词集)又说:“吾最爱姜、史、君亦厌辛、刘。”(《水调歌头》送钮玉樵宰项城)姜是姜夔,史指史达祖。姜夔是南宋婉约派词人最杰出的代表,也是张炎极力推崇的前辈词人,他们的身世、思想及创作风格都极其相似。张炎不仅称赞“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白石词“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而且在创作实践上也刻意摹仿姜夔的作品。凌廷堪《词诘》卷三说:“白石老仙去后,只有玉田与之并立。  相似文献   

2.
晏几道是北宋著名的小令词人,在他的《小山词》中使用了非常丰富的色彩字目良,尤其是“红”与“绿”,这些色彩词的使用不仅仅是客观的事物再现,更多的是和词人的主观情绪相联系,特别是在表现词人的悲苦和凄凉情绪方面,因此,研究词中的色彩艺术,可以更好地了解晏几道的内心世界,以及他在词中的情感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3.
柳永是两宋时期最为著名的词人,他的词被人们广泛传诵,甚至形成了“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空前盛况,但是与此同时,他也是最具争议性的词人之一,因为他的词具有雅和俗两种截然相反的风格。本文将分别分析柳永“俗词”和“雅词”各自的特征,探讨柳永词形成雅和俗两种风格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高观国是南宋中期一位杰出的词人,有词集《竹屋痴语》存世。其现存词作的题材主要有恋情词、咏怀词、咏物词和贺寿词四大类型。这些词作有的抒发词人羁旅之思,感叹身世坎坷,有的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可谓内容异常广泛。高观国亦大量创作咏物词,一切细微之物似乎均能入词歌咏,他的咏物之作不仅数量多,且风格独具特色,自立面目,对咏物词的发展贡献颇著。从艺术风格层面看,竹屋词承传姜白石词风,甚至有意模仿其词的艺术风格,喜用"冷""寒""冰"等字,善于营造阴冷沉寂的意境;受"骚雅词派"的硬派,在创作中喜欢化用典故,且用典呈现重复性的特点;同时对景物刻画细致入微,善于将情感注入意象之中。高观国是姜夔所开创的"骚雅词派"的羽翼与重要代表词人,在对白石词承传与模仿的基础上,对艺术手法和风格进行了创新,是南宋词坛上的重要词人。  相似文献   

5.
南宋词人姜夔的词在清代的命运可谓非比寻常,先由浙西词派的推尊,形成“家白石而户玉田”的盛况。而后的常州词派则对其大加贬斥。郑文焯是常州词派后期“变革型”的一位词人,他变革的其中一点就是学习姜夔的词。其词无论从题材内容,还是艺术特色,均可见对姜夔词的接受之迹。  相似文献   

6.
李清照的《词论》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第一篇词学专论,是词学研究的重要文献。立足《词论》文本予以探讨,它是词发展的概述和对词人的品评,实际上首次提出了词学研究极其重要的两个问题:词与诗的关系和词的特质问题。基于音律规范来区分诗文和词,词在文体中“别是一家”,指出“以诗为词”和“以文为词”都会损害词的“本色”。基于内容方面的特点,社会重大题材适合入诗,而儿女私情琐事适合入词。把词从诗余的附庸地位独立出来,自立门户。这符合文学自身发展规律,也是宋词走向成熟的标志。这一切决定了《词论》在词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7.
辛弃疾在文学创作上的主要成就是词。流传至今的有六百二十多首,宋代词人中作品数量以他为最多。他的词内容非常广泛,而以爱国词篇为主,但山水词、农村词也不少。就农村词而言,有人统计约四十多首。这些词,题材丰富多彩,风格清新明快,都是他以前的词人所无法比拟的。这固然是由于他才华过人,学识渊博,但和他长期居于农村,接近农民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8.
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家,他在诗、词、散文诸方面展现的丰富、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独特而又全面的艺术风格,代表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且尤以词的成就最高。他在《东坡乐府》中保存下来的三百多首词,已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苏词的出现,标志着词这一新型文学样式,于柳永之后,再来了一次更新、更彻底的历史变革。苏轼以前的词人,他们的认识局限于“词为诗余”,乃文人末技,不过佐歌  相似文献   

9.
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和“以诗为词”的词学观念,“以诗为词”构成了苏词的本质特征。这一特征真正成熟是其密州词。密州词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一、名篇佳作迭出;二、基于密州词作,他提出了词“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和“以诗为词”的词学观念。密州时期其“以诗为词”的创作已经非常自觉、成熟,成为黄州词论的先期实践,为此后苏轼词呈现出“自是一家”的面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密州词是他改革词体迈出的至关重要的一步,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刘克庄是南宋后期著名词人,目前对后村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他的爱国时政词,对其词风则基本定性为豪放排宕。通过对刘克庄花卉鸟兽词咏物词中“物”、“我”关系以及“我”的感情的分析,说明后村词艺术风格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作为婉约词史的代表词人,晏几道和秦观的词作风格在具有相似性的同时,又具有各自时代影响下的不同特色。因此通过将两人放在由“花间词风”向“以诗为词”转变的词史转折中来进行比较,可以揭示出受此影响的婉约词创作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2.
苏词打破了诗词之间的界限,体现出词体不断向传统诗歌靠拢的趋势:题材上实现诗词合流,风格上诗词界限不断消弭,文本与音乐不断疏离,在功能上体现出由娱情向述志的转变,创作观念上诗词渐可等量齐观,技法上进一步向诗歌领域借鉴,这就是苏轼“以诗为词”的主要内容。苏轼之后词的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以诗为词”的创作方式,由“要非本色”逐渐为后来词人接受。  相似文献   

13.
侯跃 《科技信息》2009,(4):64-65
在清词“中兴”的时代,涌现出许多流传于后世的词作,也成就了此时代的一批词人。在清初独成一家的词人纳兰性德,他继承了南唐后主李煜和北宋晏几道的词风,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格调。在纳兰词中,“情”字贯穿始终,成为词的灵魂。本文在纳兰性德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变化的背后,感受纳兰词中的真情真意。  相似文献   

14.
小山是北宋小令派词人的重要代表。在他所撰250余首词中,涉及“酒”、“醉”或与此相关的有112首。本拟从他的身世、性情、交往等方面探讨个中原因。  相似文献   

15.
晏几道是北宋著名的小令词人,他的《小山词》情感真挚,感人肺腑,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作为一位“古之伤心人”(冯煦语),他的词中有很深的“悲苦”情结。从真情、深情、和长情三个角度来分析,他词的这种悲苦现象不但和他的经历、性格有关,而且更是他自己的选择,他甘愿在情感的痛苦品味中,感受真实的自我价值存在。  相似文献   

16.
北宋初期江西词人在宋词上体现的审美情趣主要表现为:晏殊雍容华贵的气度;欧阳修深沉浑厚的词境:晏几道温雅清丽的语言。他们的这种语言风格在宋词的发展史上起着美学上的定型作用。由于他们坚持诗庄词媚、选择南唐词风和偶然的以诗为词,发展了“婉约为正宗”的美学观,开启了宋词的雅化之路和豪放风格,界定了后期词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7.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烩炙人口的佳句。词人用“黄花”来比喻思妇憔悴的面容和神情,显得清新脱俗,十分传神。然而,在李清照的词中,用得最多的颜色词不是“黄”,也不是“绿”,而是“红”。在《李清照词赏析》(李汉超主编)收集的52首词中,直接用了“红”字的就有十一首,还不包括未用“红”字却包含此意的。可见词人格外偏爱红色。那么,“红”究竟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情怀,在词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习惯上,人们都喜欢用“红”来象征喜庆,象征顺利,无论是新婚大喜还是新春佳节,人们都以披红  相似文献   

18.
晏几道是北宋著名的小令词人,他的《小山词》情感真挚,感人肺腑,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作为一位“古之伤心人”(冯煦语),他的词中有很深的“悲苦”情结.从真情、深情、和长情三个角度来分析,他词的这种悲苦现象不但和他的经历、性格有关,而且更是他自己的选择,他甘愿在情感的痛苦品味中,感受真实的自我价值存在.  相似文献   

19.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并在多方面取得开创性成就的词人。他大量创作慢词,扩大了词的容量;他从都市生活,山川自然中摄取题材,拓宽了词的视野,丰富了词的内容:他以“实说”体式重新确定了叙述视角和抒情模式;另外,他采纳市井新声,以口语俚词入词,开启了写通俗白话词的先河。  相似文献   

20.
自元好问《论诗》绝句中对秦观发出“始知渠是女郎诗”的说法后,前人对秦观的诗颇有贬意,以为过于柔弱。本文通过对秦观七绝诗的评析,认为苏轼“以诗入词”受到赞扬,扩大了词的境界,而秦观“以词入诗”亦未尝不可,在宋诗中独树一帜,丰富了宋诗的艺术风格。故此文一反传统习见,借评价秦观七绝诗的同时,对其“以词入诗”从积极的意义上进行了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