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中国近代农学的发展--科学家集体传记角度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第一期工程“农学编”所收农学家中237位专家集体传记的分析表明:近代中国农学家群体在出生时段的分布上与科学发展的趋势不合,这与中国社会政治思潮与国家发展战略的转变有关;江苏、浙江出生的农学家所占比例极高,达44%,除与江浙两地人才辈出、近代文化教育发达这一总体趋势相关外,两省农业生产的发达也可能是重要的因素;金陵大学、中央大学农学院对近代中国农学发展影响极大,两校毕业生占总人数的4l%,这与两校自身在人才培养上有独到之处分不开;美国对近代中国农学的发展影响甚巨,留关农学家人数占总留学人数的64%,其他国家在某些学科如日本在养殖与园艺学科上也有重要影响。这些都表明近代中国农业科学的发展是中国国情与中国农业科学专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国情促使科学家们选择具有发展前景的学科,但国情有时又限制了科学家们的选择与努力。  相似文献   

2.
近代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不久就发现了生活在那里的一个"独特的"穆斯林群体,并对其投入了极大的关注和兴趣,开始了解、研究这一群体及其信仰——中国伊斯兰教。他们考证了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整理了中国伊斯兰教文献,在与阿訇和毛拉的接触中也形成了他们对这些中国伊斯兰教宗教职业者的认识。这些共同构建了西方传教士对近代中国伊斯兰教的初步认知。尽管西方传教士了解和研究中国伊斯兰教的直接目的是出于传教,但他们的研究开启了近代西人研究中国伊斯兰教和回族穆斯林的先河。  相似文献   

3.
买办与买办阶层,在近代社会是一个备受争议的群体。以前由于受到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一书的影响,对买办及买办阶层从政治上给予负面评价的较多;近年来不断有人试图从较客观、公正的态度去审视他们,但仍然未充分揭示其本质与内涵,因此本文将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探讨买办的特点,及其与中国近代企业的关系和中国近代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代教会大学在中国的发展并不是一味地进行宗教传播和对西方教育体制进行复制,而是在不断地调整自身定位、办学目标与专业设置等以适应中国的社会历史条件。教会大学中国化的努力,不仅实现了其本身的生存与发展,也在中国高等教育的近代化与人才培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教会大学中国化的特点及其随后产生的影响,旨在正确认识教会大学在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社会慈善家群体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中国社会慈善家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本着人道主义精神与社会责任从事各种救助活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整体进程。  相似文献   

6.
民国早期是中国近现代农业科学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军阀混战、中央政府无力扶持科学教育的困顿历史条件下,留美科学家群体通过与地方势力的合作与相互促进,一方面建设东南大学农科并取得卓著成就,为中国农业科学、生物科学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农学研究强调实用性以应对地方需求,服务东南地区,推动了地方农业和工业的发展。这段历史展现了社会力量推动形成的科学的若干特征,表明了在动荡的军阀时代,中国科学并没有因为中央政权的缺位而停滞,而是与社会力量合作互动,在实现自身发展、完成近代化与体制化的同时满足地方上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我们如果以西方近代科学为标准,通过将中国传统科学结构体系与西方近代科学结构体系对比,不难看出中国传统科学的内部结构存在许多先天缺陷.例如,科学发展的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科学发展缺乏可持续性的支持性要素是中国传统科学落后,中国辉煌的古代科学迟迟难以过渡到近代科学形态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长沙近代新式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最早起源于戊戌维新运动中的绅士阶层分化。1900年的自立军起义是长沙新式知识分子群体形成的标志。20世纪初年,长沙的教育改革为长沙新式知识分子群体增加了新鲜的力量。长沙新式知识分子群体既有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共有的特征,也从其绅士阶层渊源中继承了带有浓厚湖湘文化色彩的精神特征:一为"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的担当精神,二为"劲直勇悍,好胜尚气"的"士气"。这些特征对长沙地区,甚至于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形成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城市农民工成为当代中国社会最引人注目的群体之一。散工是流动人口中的一部分群体。虽然农民工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对象,但散工群体作为外来流动人口中特殊的一部分却被淹没、遮蔽在农民工群体之中,这一群体生活在城市边缘、底层,他们不为人们所熟悉和关注,是被漠视和被淡忘的边缘人群体。但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农村经济和乡镇企业发展的滞后,国有企业下岗人员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劳动力不仅涌人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而大部分流人到他们就近的城市。文章通过对攀枝花市外来流动散工的调查,分析了他们的社会特征与文化适应状况,以期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作为二十世纪中国著名农学家,以养马学和畜牧史研究而闻名学界的朱先煌先生早岁毕业于国立北京农业大学,后东渡日本求学于北海道帝国大学。回国后,短暂任教于国立西北农业专科学校。抗战期间,他投身边区畜牧事业,做出重要贡献。其后辗转于四川省农业改进所畜牧改良场、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等机构。新中国成立后,北上参加中国政协预备会议和中华全国科学会议筹备会议,并受聘执教于华北大学农学院以及其后新组建的北京农业大学。1951年,前往山西农学院畜牧系任教,并担任该校教务长,直至1968年去世。  相似文献   

11.
竺可桢教授是中国近代科学地理学的先驱与奠基人。他早年留学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农学院,毕业后又转入美国哈佛大学地学系学习气象学,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他认为中国以农立国,万事以农为本。农业与气象关系极为密切。主张地理学应主要为农业服务。创办东南大学地学系。建立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出任浙江大学校长。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其代表性著作有《中国近代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等三百篇。为发展我国地理学、气象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作为二十世纪中国著名农学家,以养马学和畜牧史研究而闻名学界的朱先煌先生早岁毕业于国立北京农业大学,后东渡日本求学于北海道帝国大学。回国后,短暂任教于国立西北农业专科学校。抗战期间,他投身边区畜牧事业,做出重要贡献。其后辗转于四川省农业改进所畜牧改良场、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等机构。新中国成立后,北上参加中国政协预备会议和中华全国科学会议筹备会议,并受聘执教于华北大学农学院以及其后新组建的北京农业大学。1951年,前往山西农学院畜牧系任教,并担任该校教务长,直至1968年去世。  相似文献   

13.
北洋大学是我国建立最早的大学,自诞生之日起,矿冶系就移植了西方大学学术研究的功能,并设立我国第一个工科研究所,开我国工程学科研究之先河。矿冶系师生的科学研究不仅早,而且方式多样,他们组织学会、成立研究所、创办报刊,努力推进科研事业,促进了中国科技近代化。矿冶系取得丰硕科研成果,是我国近代大学科学研究的典范。  相似文献   

14.
华中大学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有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在诸多方面开创了中国历史的先河,曾对推动中国近代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的历史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简要介绍了华中大学创造的六个“中国第一”,以期彰显其近代教育的社会价值。我们重提华中大学史话,意在呼吁高等教育职能的回归。  相似文献   

15.
北洋大学是我国建立最早的大学,自诞生之日起,矿冶系就移植了西方大学学术研究的功能,并设立我国第一个工科研究所,开我国工程学科研究之先河。矿冶系师生的科学研究不仅早,而且方式多样,他们组织学会、成立研究所、创办报刊,努力推进科研事业,促进了中国科技近代化。矿冶系取得丰硕科研成果,是我国近代大学科学研究的典范。  相似文献   

16.
《氾胜之书》是中国古代农学经典著作之一,据传为西汉农学家兼农官氾胜之所著,记载了北方旱地农作物栽培的原则、技术和种类。此书唐宋之前一直有记载,但宋之后此书散佚,后经人整理才编辑成册,流传至今。《氾胜之书》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继承与发展,详细记载了当时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纺织工业形成发展于19世纪后半期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旧中国工业生产的主要部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近代纺织工业发展的历史就是大工业化纺织生产在中国诞生和形成的历史。探讨中国近代纺织工业发展的原因、特征,对中国纺织工业历史地位的正确认识是近代纺织历史研究不可或缺的,同时,对中国近代纺织工业地位的正确认识,对我们今天的工业现代化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魏建中 《科技信息》2012,(7):377-377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在大学中出现了贫困生群体,为了保证他们能够顺利的完成学业,政府、学校、及社会提供了大量的贫困资助。本文针对在大学生贫困资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到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综合性大学中,艺术类(体、音、美)学生是一群有着独特思维特征、群体个性的英语学习者,他们英语基础极其薄弱,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一直处于边缘和弱势的地位,却未能引起多数英语教学工作者的重视,导致在很多高校,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已经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如何摆脱这样的窘境,为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大学文化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润物细无声”,它塑造并浸润着作为其主体的大学生。而且这种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无声的,也是恒久的。“化作春泥更护花”,大学生作为大学中的一特殊群体。他们是大学文化的传播者、建设者和光大者,他们的精神风貌浓缩了大学文化的精华,他们身上折射的是一所大学的精神、品位和内涵。“人面桃花相映红”,两者的发展是相互辉映、辩证发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