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传统数学历史悠久,成就辉煌,即使在明末《几何原本》前六卷(1607)、《同文算指》(1644)等西方几何知识与笔算方法传人中国以后,中国传统数学仍不断吸取西方数学精华以完善自身体系并不断有所发现.清代乾嘉以降的古算复兴所产生的诸多成果以及研究西方传人的新课题所得成果均可说明,中国传统数学以其自  相似文献   

2.
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的欧几里德在对前人积累的数学材料进行加工、整理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编写出千古流传的《几何原本》。两千年来,《原本》一直统治着学校课堂并至今影响着数学家和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在整个西方世界,《原本》仅次于《圣经》,成为再版次数最多,流传最广的著作。16世纪末,《原本》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传入中国,译者之一的徐光启以科学家的博学与慧眼,推崇《原本》为“度数之宗”。认为“此书末译,则地书不可得论”,并主张“举世无一人不当学”。对欧氏几何的教学地位及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然而在数学…  相似文献   

3.
我国数学史上有一部堪与古希腊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相媲美的书,这就是被尊为算经之首的《九章算术》,《九章算术》中第七章“盈不足术”是中国古代数学中独立创造的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杰出算法,而这种算法被西方人称之谓“弦位法”或“双设法”.从实例出发,阐述“盈不足术”与高等代数中“弦位法”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明末《几何原本》、《崇祯历书》等汉译科技典籍将西方正五边、十边形相关知识传入中国,但只有算、法,并未阐述数学原理.清初中算家在接受西方几何学的同时,兼用中国传统几何学中的出入相补原理对其进行研究,发挥中算的构造性特点,将正五边、十边形相关内容中蕴含的数量关系与实在的空间形式相结合,不但将原理阐释清楚,而且获得一些创新性成果.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数学历史悠久,成就辉煌,即使在明末《几何原本》前六卷(16 0 7)、《同文算指》(16 44)等西方几何知识与笔算方法传入中国以后,中国传统数学仍不断吸取西方数学精华以完善自身体系并不断有所发现.清代乾嘉以降的古算复兴所产生的诸多成果以及研究西方传入的新课题所得成果均可说明,中国传统数学以其自身的特质而富有发展的潜力,即使计算数学发达之今日,中国传统数学的若干思想与算法仍然受到数学家的重视.一般认为,中国传统数学的成就集中在算法及其所包含的理论方面.诸如开方术、天元术、四元术、方程术,割圆术、垛积术与招差术、百…  相似文献   

6.
钱丽华 《科技资讯》2007,(1):183-184
《几何原本》不但影响了中西方科学的发展,而且对中西方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数学教育中,可以从《几何原本》的科学价值与文化价值来探索它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7.
用“比较研究”和“影响研究”的模式解读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结论有明显的平面化倾向。而在“文化阐释”的视角中可以发现,王国维在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过程中,灵活运用了各自的相关“因子”构建了自己的体验和解读,王国维照搬叔本华哲学观点的得出是重视文字文本、轻视文化文本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京师同文馆毕业生杨兆鋆(1854-?)的数学成就做出评价。方法历史文献考证和分析。结果杨兆鋆在“平圆容切”方面的工作,是在吸收和消化《几何原本》中相关知识的情况下,以欧氏几何做图方法研究圆之间相切问题的典型代表。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其工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结论杨氏的工作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方数学传入后对当时中国数学界的一些影响。  相似文献   

9.
利玛窦是沟通中西方数学文化的第一人,他对中西数学文化融合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不仅是一位传教士,而且是一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他在韶关传教六年,向瞿太素等国人系统地传播了西方的初等数学、欧氏几何和”非欧几何”等数学知识,井与瞿太素一起尝试翻译了西方数学巨著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第一卷,使韶关成为西方数学系统传入中国大陆最早的地方。他所传播的西方数学精华使沉睡多年的中国传统数学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使明末清初的中国传统数学在经过了两百多年的相互融合之后,逐步走上了现代数学萌芽与发展的道路,也使韶关成为中国现代数学发展史上可以追根溯源的地方之一。  相似文献   

10.
利玛窦是沟通中西数学文化第一人。他对中西教学文化融合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不仅是一住传教士,而且是一住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他在韶关传教6年。向瞿太素等国人系统地传播了西方的初等数学、欧氏几何和“非欧几何”等数学知识,并与瞿太素一起尝试翻译了西方数学巨著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第一卷,使韶关成为西方数学系统传入中国大陆最早的地方。他所传播的西方数学精华使沉睡多年的中国传统数学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使明末清初的中国传统数学在经过了两百多年的发展之后,逐步走上了现代教学萌芽与发展的道路,也使韶关成为中国现代数学发展史上可以追根溯源的地方之一。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欧几里得《几何原本》汉译白话文“几何原木”一词的来源;作图工具限制的数学意义;交圆问题;平行公理是不是第5公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关于花拉子米《代数学》的来源,历来科学史家都持有不同意见.笔者从《代数学》的形式、内容、修辞及方法等方面与古代东、西方的有关论著作了比较,并对各种不同观点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一些初步认识:《代数学》中所讨论的一次和二次方程以及某些运算技巧可能源于巴比伦.花拉子米对第四种二次方程的讨论,使用的“三率法”,对圆周率的计算以及某些术语可以在早期传入阿拉伯的印度典籍中找到出处,而在这些数学知识中有一些可能是远源于中国的(比如“三率法”).花拉子米讨论一元二次方程时所采用的算术解法与几何论证相结合的方法似乎是受希腊人推崇几何学的观念的影响,但经过仔细分析,认为他的几何证明本质上区别于欧几里得的“几何代数”,而与中国古代的“出入相补原理”更相像.通过与丢番图《算术》的比较,发现它对《代数学》没有直接的影响.《代数学》中几何篇章的内容完全是古希伯来人的一部《测量准则》的翻版,而后者中又有大量题材来源于海伦的《度量论》———一部反映了亚历山大后期希腊数学特点的著作.我们认为,在《代数学》中比较突出的反映出东西方数学并存、但以东方数学传统的影响更为突出的特点.事实上,花拉子米可能通晓中东、近东、巴比伦以及古代希腊罗马的科学遗产,他博采众长,非常明智地吸收了东、西方不同数学源泉中的合理因素,从而创造性地完成了他的代数学著作.  相似文献   

13.
对《传习录》可以进行多种解读,王阳明在书中对“经”的阐释,从本质上看是一种以“心学”为核心的伦理批评。结合《传习录》的文本具体分析后可以发现,王阳明采取的策略:以从“心学”入手的伦理评价作为解读策略,以经书为本、心学为体作为言说策略。  相似文献   

14.
从《九章算术》开方术的两个关键词“等、超”的训诂入手,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代数化与几何化两种开方思想,结论是,它们在算理上都无懈可击,但代数化方案更贴近《九章算术》开方米原意,刘徽对开方过程的理解则是几何化的.几何化方案有悖原本意旨的理由是,它对于“超”的理解似无法从古汉语中。找到根据。  相似文献   

15.
关于花拉子米《代数学》的来源,历来科学史家都持有不同意见.笔者从《代数学》的形式、内容、修辞及方法等方面与古代东、西方的有关论著作了比较,并对各种不同观点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一些初步认识:《代数学》中所讨论的一次和二次方程以及某些运算技巧可能源于巴比伦.花拉子米对第四种二次方程的讨论,使用的“三率法”.对圆周率的计算以及某些术语可以在旱期传入阿拉伯的印度典籍中找到出处,而在这些数学知识中有一些可能是远源于中国的(比如“三率法”).花拉子米讨论一元二次方程时所采用的算术解法与几何论证相结合的方法似乎是受希腊人推崇几何学的观念的影响,但经过仔细分析,认为他的几何证明本质上区别于欧几里得的“几何代数”,而与中国古代的“出入相补原理”更相像.通过与丢番图《算术》的比较,发现它对《代数学》没有直接的影响.《代数学》中几何篇章的内容完全是古希伯来人的一部《测量准则》的翻版,而后者中又有大量题材来源于海伦的《度量论》——一部反映了亚历山大后期希腊数学特点的著作.我们认为,在《代数学》中比较突出的反映出东西方数学并存、但以东方数学传统的影响更为突出的特点.事实上,花拉子米可能通晓中东、近东、巴比伦以及古代希腊罗马的科学遗产,他博采众长,非常明智地吸收了东、西方不同数学源泉中的合理因素,从而创造性地完成了他的代数学著作.  相似文献   

16.
运用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与现象学的“现象学还原”理论对《红楼梦》中的“钟”进行新的阐释,同时借鉴海德格尔批评凡·高《农鞋》的方法,对“钟”进行“个体直观”和“本质直观”的解析。指出“陌生化和现象学还原”能够唤回“物”作为“物”的真实感受,激活现代人原本生动的感受力,提供了解析《红楼梦》的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在古汉语中,常有这样一种前置宾语的句式:(1)“鲁颂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周公方且膺之。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孟子·腾文公上》)(2)“苟偃令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左传·襄公十四)》(3)“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左传·隐公三年》)(4)“寡君其及恐,敢与知鲁国之难?”(《左传·昭公三十一年》)  相似文献   

18.
阳蓉 《科技咨询导报》2007,(18):108-109
京派小说的代表作家沈从文主张文学应远离政治,《边城》便是代表。在《边城》里,作者只是,呈现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也就是告诉我们不应用政治眼光去解读作品,而应基于作品本身,即“文本解读”。  相似文献   

19.
李氏恒等式:李善兰在级数求和方面的研究成果.李善兰(1811—1882),号秋纫,字壬叔,浙江海宁人;清末数学家,任北京同文馆总教习.他撰写了数学专著《则古昔斋算学》,计13种24卷,翻译了《几何原本》、《代数学》、《代微积拾级》、《圆锥曲线说》等数学著作.他不仅向中国学者介绍了  相似文献   

20.
正在《几何原本》煌煌13卷中,内容的分布大体是这样的:第1~4卷主要为平面几何,但间杂了数的理论—比如第2卷给出了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等,并求解了若干代数方程;第5~6卷为比例理论及相似理论,但同样间杂了数的理论,且关于数有很深刻的洞见;第7~9卷以对数学分支的现代分类观之,是对几何与数的相对比例的逆转——转入了以数为主的数论范畴,其中包括了对素数有无穷多个(第9卷命题20)等重要命题的证明;第10卷延续了以数为主的局部"主旋律",对"不可公度量"(即无理数)做了详细讨论;第11~13卷重返几何,但由平面走向立体,以对包括"柏拉图正多面体"在内的诸多立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