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少林伤科复方圣愈汤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初步研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圣愈汤挥发油,运用气质联用(GC-MS)方法分析,并运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该复方挥发油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及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圣愈汤挥发油提取不同时段圣愈汤挥发油成分与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圣愈汤挥发油化学成分对DPP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及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结果较之BHT也均优于后者,圣愈汤挥发油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2.
连翘种子油GC-MS分析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C-MS联用技术对连翘种子油成分进行分析,各成分的质谱图与标准谱对照,分离鉴定出63种化合物,其中萜类化合物占70%以上.所鉴定成分的含量占全油的98.91%.主要成分为β-蒎烯(47.78%),其次是β-水芹烯(14.91%)和α-蒎烯(14.02%),另检测出0.76%的含碘化合物和0.55%的含硅化合物等.用DPPH法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结果发现其对有机自由基(DPP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均有显著清除作用,清除率高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3.
提取锦灯笼宿萼与果实中的化学成分,对比研究锦灯笼宿萼和果实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利用95%乙醇分别提取锦灯笼宿萼和果实中的化学成分,再用石油醚进行萃取,利用MS/MS分析石油醚部分主要化学成分并检测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结果用IC_(50)值表示。从锦灯笼宿萼中检测出8个小分子化合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IC_(50)值为3.416 mg·mL~(-1);从果实中检测出10个小分子化合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IC_(50)值为1.711mg·mL~(-1)。锦灯笼宿萼和果实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存在明显差异且果实石油醚部位的抗氧化活性优于宿萼的石油醚部位。  相似文献   

4.
研究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锦灯笼种子油,经皂化和甲酯化,用GC-MS联用法分析和鉴定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从锦灯笼种子油中共检出15种脂肪酸成分,主要是8-十八碳烯酸甲酯(58.40%)、软脂酸甲酯(20.29%)和硬脂酸甲酯(14.60%)。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分别为60.88%和39.12%...  相似文献   

5.
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葱兰花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含量。以维生素C为阳性对照,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挥发油对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和2,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氨盐(ABTS)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鉴定了挥发油中的45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76.61%,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以脂肪酸、萜类及其含氧衍生物、烷烃、醛为主;挥发油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有明显的清除作用,清除效果优于阳性对照,且样品量与清除率呈量效关系。当挥发油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为50%时,挥发油的体积分别为18.55μL和9.52μL。  相似文献   

6.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侧蒿全草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鉴定其中化学成分,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对挥发油体外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进行测试.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测定侧蒿挥发油体外抗氧化活性,以及其对5种供试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侧蒿挥发油共鉴定出37种化学成分,占总含量的76.93%,其中主要成分为石竹烯及其氧化物、桉树脑、樟脑、龙脑、萜品烯-4-醇、大根香叶烯D等.侧蒿挥发油对DPPH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但清除效果弱于维生素C(Vc);侧蒿挥发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黑曲霉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25 mg/mL、8.0 mg/mL、2.0 mg/mL.  相似文献   

7.
采用铝盐显色分光光度法研究了5种鳞毛蕨科植物的总黄酮含量,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所研究的5种鳞毛蕨科植物的总黄酮含量在5 - 8%;狭顶鳞毛蕨的总黄酮含量最多(8.24%),暗鳞鳞毛蕨的总黄酮含量最低(5.01%);5种鳞毛蕨科植物的黄酮提取液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且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的添加量在实验剂量范围内与其抗氧化活性(铁还原力、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ABTS 清除活性)呈正相关. 为鳞毛蕨科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石油醚为溶剂,采用热回流法得到四合木花石油醚提取物,利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共鉴定出24种化合物,其中烷烃类化合物10种、羧酸类化合物5种、酯类化合物3种、萜类化合物3种、甾体类化合物3种,共占样品总量的85.19%.四合木花石油醚提取物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成分是Tetratetracontane(18.08%),其次为Eicosane(15.77%),再次是Nonacosane(13.43%).这些化学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四合木对花期气候和分布区生态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鹧鸪茶精油成分及其体外抗氧化性,为鹧鸪茶的药用价值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精油,GC毛细管柱色谱法进行分析,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其相对含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辅助人工检索鉴定其化学成分。以VC为阳性对照,以ABTS·、DPPH·和·OH的清除作用为指标评价鹧鸪茶精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从鹧鸪茶精油分离出153种,鉴定出68种化学成分,鉴定出的精油化学成分占精油总量的85.427%。鹧鸪茶精油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作用,其对ABTS·、DPPH·和·OH的清除作用的IC50分别为106.471、355.851、73.374μL,且精油样品量与各项抗氧化活性指标呈量效关系。鹧鸪茶精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烃类和有机酸类,鹧鸪茶精油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超声辅助浸提法和索氏提取法三种方式提取藏红花花瓣及雄蕊中的挥发油,用GC-MS分离鉴定成分并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显示共鉴定出化合物49种,水蒸汽蒸馏法、超声辅助浸提法和索氏提取法分别分离鉴定出43、27、21种组分,且共有6种相同成分.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棕榈酸、亚油酸、亚麻酸.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组分中含有如芳樟醇、优葛缕酮、柏木脑等独有成分,且藏红花醛含量可达40.31%,索氏提取法挥发油提取率最高,为6.04%.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表明,水蒸汽提取挥发油在280μg/mL时清除率效果表现最佳为44.17%.还原力测定实验及总抗氧化能力实验中,索氏提取物表现出的抗氧化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1.
以黄酮得率为指标,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了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橘皮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影响;用AB-8型大孔吸附树脂为色谱柱填充料,对橘皮黄酮提取物进行了纯化;以橘皮黄酮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为指标,研究了橘皮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橘皮黄酮的适宜提取工艺是以水为提取溶剂、料液比为1∶38(g/mL)、于99℃浸提2 h,该条件下橘皮黄酮的最大得率为11.028 mg/g;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对橘皮黄酮类化合物的纯化效果明显,纯化后橘皮黄酮的纯度提高了383.312%;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清除率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019和0.557 mg/mL,纯化后橘皮黄酮对DPPH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分别提高了96.185%和65.122%,表明橘皮黄酮是一种良好的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2.
采用冷浸提取法、回流提取法及超声提取法对贡山厚朴皮进行提取,对提取物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含量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回流提取法的多酚提取率最高,为10.2%.利用微生物纸片法、DPPH法以及连苯三酚红褪色光度法对贡山厚朴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性能进行了评估,发现该提取物对活性氧(主要是1O2)有中等强度的清除活性,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有较好的清除活性,其半数清除浓度分别为0.744 mg/m L及1.805 mg/m L.  相似文献   

13.
鸡油菌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用同时蒸馏-萃取方法提取鸡油菌挥发油(得率为1.27%),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鸡油菌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分离并鉴定出了32个组分,占总峰面积的86.79%,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质量分数.挥发油主要成分是1-辛烯-3-醇(33.42%)、2-辛烯-1-醇(17.25%)、棕榈酸(9.19%)、(E)-9-十八碳烯酸(4.82%)、亚油酸(4.56%)、3-辛醇(2.75%)、3-羟基-2-丁酮(2.24%)、己醛(2.03%)、2-环戊烯-1,4-二酮(1.52%)和3-辛酮(1.39%).  相似文献   

14.
 采用顶空液相微萃取法(HS-LPME)与水蒸气蒸馏法(SD)分别提取金盏花中的挥发性成分,经GC-MS分析,通过质谱图计算机辅助谱库检索和人工解析相结合、并参考相关文献进行化合物的定性分析,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HS-LPME法所得挥发油提取物中鉴定出15种化合物,在SD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31种化合物,两者共有成分为14个,其中主要成分均为α-杜松醇,τ-依兰油醇,δ-杜松烯,α-依兰油烯,τ-杜松烯等,且相对含量无显著差异,5个化合物的总含量分别占总挥发油的93.43% (HS-LPME法)和87.18%(SD法)。  相似文献   

15.
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萃取吉首市郊区4个采样点的大戟科植物假奓包叶的种子油,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种子油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4个采样点的假奓包叶种子油提取率平均为22.71%,种子油的脂肪酸成分分别为8,7,5, 4种;各采样点植物假奓包叶的种子油共有的、相对含量较高的脂肪酸成分为亚麻酸(52.38%)、亚油酸(28.18%)、硬脂酸(13.30%)和棕榈酸(5.78%),其总量占总脂肪酸的99.47%.  相似文献   

16.
苯并咪唑衍生物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化合物,在医药学中应用广泛.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羟基会有助于提高其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但是在传统合成路线上,对于羟基等易氧化基团需在合成过程中先对羟基进行保护.采用一步合成实现了多羟基取代的1,2-二取代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对合成出的1,2-二取代苯并咪唑类化合物进行了抗自由基活性研究.在ABTS、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中,多羟基取代的1,2-二取代苯并咪唑都显示出了较好的活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铝盐显色分光光度法研究了5种鳞毛蕨科植物的总黄酮含量,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研究的5种鳞毛蕨科植物的总黄酮含量在5%~8%;狭顶鳞毛蕨的总黄酮含量最多(8.24%),其次是半岛鳞毛蕨(6.53%)和戟叶耳蕨(5.2%),变异鳞毛蕨(5.01%)和暗鳞鳞毛蕨(5.01%)的总黄酮含量最低;5种鳞毛蕨科植物的黄酮提取液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且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的添加量在实验剂量范围内与其抗氧化活性(铁还原力、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ABTS+清除活性)呈正相关.为鳞毛蕨科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萃取吉首市郊区4个采样点的大戟科植物假奓包叶的种子油,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种子油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4个采样点的假奓包叶种子油提取率平均为22.71%,种子油的脂肪酸成分分别为8,7,5, 4种;各采样点植物假奓包叶的种子油共有的、相对含量较高的脂肪酸成分为亚麻酸(52.38%)、亚油酸(28.18%)、硬脂酸(13.30%)和棕榈酸(5.78%),其总量占总脂肪酸的99.47%.  相似文献   

19.
采用有机溶剂萃取和多种色谱技术从林下种植的草珊瑚药材中分离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化学成分,再根据其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并采用体外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抗氧化模型进行化学成分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首次从草珊瑚药材中分离到2个黄酮类化合物cilicicone B(1)和β,2,3',4,4',6-六羟基-α-(α-L-吡喃鼠李糖基)-二氢查耳酮(2),经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表明化合物1和2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化合物1能清除DPPH的质量值为4.16,化合物2的ρIC50值为2.15.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研究藏药塞北紫堇提取物中的脂溶性化学成分.方法选用乙醇冷浸法提取.提取物经酸溶解,调节至碱性后用石油醚萃取,浓缩后得塞北紫堇脂溶性成分.经GC-MS联用技术对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采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脂溶性成分的含量.结果共鉴定出38个挥发性成分,化合物类型为甾醇类、甾酮类、多不饱和脂肪酸类、脂肪酸酯类、有机胺类、酰胺类及含氧杂环类化合物.结论塞北紫堇提取物脂溶性主要成分为棕榈酸,棕榈酸乙酯,9,12,15-十八烷三烯酸甲酯,二十烷,亚油酸乙酯,二氢猕猴桃内酯,6,7-二甲氧基-1(3H)-异苯并呋喃酮,亚油酸甲酯,9,12,15-十八碳三烯酸,十七烷酸-14-甲基-甲酯,豆甾-7-烯-3-醇.实验结果为了解塞北紫堇的物质基础和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