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的今天,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对于民族文化的建设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然而,在大学生文化认知中表现出的低认同、认知弱、盲目化的特征,也深刻地揭示出其文化自信的缺失。从多元文化语境与文化自信的关系入手,以坚持方向引领与培育文化自觉作为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基本原则,并分别从政府引导与高校教育两个维度探寻切实、有效的培育途径。  相似文献   

2.
就业自信是一个人在就业行为或就业心理中对自己的积极感受。就业自信来源于大学生正确的自我认识和对社会的全面了解,更来源于大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竞争能力。提升就业自信要建立积极的就业心态去感受成功,采取心理模拟去体验成功。  相似文献   

3.
采用问卷调查和统计研究方法,以某大学86名大学生为实验对象,通过16周的五禽戏学习,探讨五禽戏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影响.调查量表以文化自信包含的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四方面内容,采用知、情、意、行四个层次来评价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变化.结果表明:五禽戏的学习对提高大学生传统文...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民族的基因和精神血脉,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意义重大。针对当代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信缺失的现状,应从打造优质的新媒体文化教育平台和资源,持续推出优秀的传统文化类节目和文化产品,增设中华传统文化相关课程、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和实效性等方面探索有效对策,培育和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5.
陈珊怡 《海峡科学》2021,(5):67-69,74
世界越深入发展,人类的命运就越紧密联系在一起,各个国家间文化软实力竞争也愈演愈烈.大学生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缺乏对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坚定信念,容易掉入陷阱、盲目崇拜西方文化.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不同时代的人们在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的集中体现,能够指导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社会关系,促进人们崇德向善,在现代...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必须要以传统文化教育与红色革命文化教育为基本出发点,以文化教育为手段促进大学生文化自信生成。  相似文献   

7.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为筑牢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提供了连绵不断的精神动力和理论指引。因此,要依托伟大建党精神,优化思政课教育,拓展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主渠道;要践行伟大建党精神,强化社会实践教育,夯实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实践根基;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加强高品质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认同,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心。  相似文献   

9.
以文化人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策略。以文化人培育大学生文化自觉与自信意义重大。当前高校以文化人培育大学生文化自觉与自信过程中存在由谁来化、用什么文来化、化什么和怎么化等现实困境。需要加强组织领导,高扬先进文化旗帜,关注大学生文化需求动态,创建科学的化人方式与制度等路径,构建以文化人培育大学生文化自觉与自信的良好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10.
11.
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之一,坚定文化自信成为当前新的时代课题.中国博大的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地域文化与文化自信相结合具有时代必然性.地域文化对文化自信的生成机制、文化自信本质特征以及场域转换中的文化自信都有重要的哺育作用.在地域文化视域下,文化自信的实现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导,以文化价值自信为内在灵魂,以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精神标识,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发展契机,以培育文化品牌为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2.
张杰  刘湘宁 《科技咨询导报》2012,(23):227-227,229
作为国家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学生,其国家安全意识的强弱,对国家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探讨提升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策略,对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稳定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治理态势变化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少数民族大学生面临中华民族归属感弱化、意识形态认知离散等现实困境,亟需高校运用“精准思政”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崭新形态进行精准定向、精准定位、精准供给、精准评估,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多元文化教育等整合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框架中,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文化自觉基础上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4.
15.
在文化认同的视域下,文化自信是文化认同的向度和强度体现,蕴含着人的尊严和生命的活力,显示着人与社会精神品格。文化自信的生成由多种力量聚合而成,其中文化的制度性认同构成文化自信的内在约束力,实践性认同是文化自信的依靠力量,而话语性认同则是文化自信的凸显窗口,只有积极地推进制度建设、共有社会实践与语言的表达和交往等文化实践,才能形成自信的社会人格与个体人格,使民族文化的"软实力"充分释放。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理论自信的客体是文化自信的核心客体,中国共产党是核心主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段性特征,决定了我们的文化自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文化自信,判断文化自信与否的标准是是否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过程性特征,决定了我国构建现代文化自信主客体的长期性。  相似文献   

17.
道路自信是中国共产党人多年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经验的理论升华.从当前中国大学生中所存在的“道路不自信”问题入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深刻剖析其中原因,提出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教育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以及优化网络教育环境等举措,以坚定大学生的“道路自信”,培养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可靠践行者.  相似文献   

18.
文化自信是生发自社会有机体内部的自信,是建立在实实在在的实际成就的基础上的。正是因为取得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巨大成就的缘故,正是建立在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合力基础之上,正是立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坚实立场,正是敢于并善于同敌对思想、错误观念作及时的、有效的斗争,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才最终得以树立起来。  相似文献   

19.
推进设计教育创新发展,实现中国由"追赶型设计"到"引领型设计"的转变,是当前高校设计教育的责任与使命。文章以新文科建设为引导,以文化传承、融合创新的设计学科命题,探索文化创新能力培养的内涵建设与实施途径,构建文化引领设计创新的课程体系,推进课程内容改革,搭建实践平台,实现设计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校文化建设在整个意识形态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操的培养、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多元文化视野下指导当代大学生,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和深化对当代大学生实施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任务。本文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探寻现代社会中传统文化传承的脉络,就如何在高校实施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