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之江大学作为近代中国13所基督教大学的代表之一,又作为近代浙江唯一一所教会高等教育机构,于1931年7月在中国注册立案。其课程设置的演进轨迹毋庸置疑是教会在华办学传播西方文明道路中的一个缩影,因而成为研究浙江近代高等教育课程设置的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2.
在西学东渐的春风下,中国近代报刊积极关注世界先进科学技术,传播科技知识。1896年3月《万国公报》公布伦琴发现x射线后,近代报刊及时迅速地竞相追踪报道和传播x射线知识,其中包括x射线的用途、x射线技术的发展和X射线的原理及其危害,产生了强大的社会反响。近代报刊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其对x射线知识传播的过程也充分反映出了报刊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中的社会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3.
近代西方教会在华慈善事业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以来,西方各国为了在中国传播基督宗教,先后在各地举办教会医疗、育耍、赈济等多项慈善事业,并获得了较大发展.最初的教会慈善机构一般都为便利传教而设,因此带有浓厚的宗教与殖民色彩;进入民国以后,随着基督教在华的生根,教会慈善事业的宗教色彩逐渐淡化而趋向世俗化.客观而论,其对近代中国社会也有较明显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近代在华外国“法律人“包括近代来华的西方传教士、商人、领事法官和“洋顾问“、“洋幕宾“.他们在华期间译书著书、创办教学机构和文化机构、向政府官员和政府机构“进谏“、参与变法修律、领事审判等活动,传播西方法律文化,推动了在近代中国法制变革和法制转型.  相似文献   

5.
《测候丛谈》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介绍西方气象学的译著。通过对书中名词术语的翻译,并与今日名词术语进行对比,考察《测候丛谈》在中国晚清时期的传播情况,初步分析其对中国气象学教育和气象学知识普及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分析<知新报>的西方科学技术和先进科学思想传播的内容和意义.方法 原始文献考证和分析.结果 <知新报>是清末维新派人士在澳门创办的重要言论报,也是注重科学技术宣传的阵地,它大量传播西方的科学知识和发明创造,特别是介绍了西方的元素周期表,飞机、汽车、三轮车的研制,印刷术的发展,摄影技术的完善和改进,录音、扩音、电传的发明,以及节约能源、优生优育、解决城市交通等方面的先进科学思想.结论 <知新报>是当时发行量最大、传播地区最广的中国报刊,其西方科学技术和先进科学思想的传播促进了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7.
蒸汽机是将蒸汽的能量转换为机械能的动力机械,直接推动了工业革命。对于中国来讲,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主要是西方近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历史。由于蒸汽机对当时西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作用,因而这是较早传播到中国的技术发明之一。中国在近代尝试工业化的进程中,迈出的第一步便是引进西方的蒸汽机技术并仿制蒸汽机,蒸汽机技术传入中国以后,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由于中国当时对西方科学技术缺乏了解,更无从事科学技术的专业人才,加之当时复杂多变的社会背景,蒸汽机技术在中国的传入及蒸汽机的生产经历了相当长的一个时期。  相似文献   

8.
近代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在基础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应用科学)、实验技术、生产技术等层面,其传播主体、方式、途径、载体和效应上有不同的特点,所体现出的科学启迪、技术示范、技术溢出、技术载体等效应也不同。  相似文献   

9.
西方品牌在华广告传播是当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中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拟对西方知名品牌在华广告传播的策略及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揭示其规律性,为中国品牌的国际拓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时务报》的科技报道与科学思想传播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分析《时务报》的科学技术与科学思想传播的内容和意义。方法原始文献考证和分析比较。结果《时务报》是清末维新派人士创办的重要言论报,也是科学技术的宣传阵地,它介绍了西方的无线电、X光机、气球的发展、潜水艇、冶金、军事科学、农业科技等实用技术发明和西方的科研体制、诺贝尔奖、生态保护等科学思想。结论《时务报》的科学技术传播对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推动社会前进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厘清李善兰翻译出版西方天文学著作的主要历程,分析其翻译天文学著作的时代背景和学术背景。通过史料分析,得出李善兰是把近代西方天文学全面地引入我国的第一人,是近代西方天文学传播和研究的奠基人。通过翻译西方天文学著作为中国传统天文学带来了更加理论化和系统化的天文知识,为落后的天文学教育和研究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为中国传统天文学的西化作了铺垫。《谈天》的翻译出版为清末科学教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且影响着后来的科学教育。  相似文献   

12.
创刊于1915年的《观象丛报》是我国最早的天文学和气象学专业期刊,旨在传播和普及天文学和气象学知识.运用文献考证和分析方法,对《观象丛报》发表的与西方天文学有关的论文内容进行研究,指出其内容涉及天文学史、日月交食、行星运动、彗星、陨石以及天文教育等方面,这些论文对传播和普及西方天文学知识、促进我国近代天文学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张汝京 《华东科技》2008,(10):56-57
中国古代创新的理论缺失 15世纪以前,中国的科学技术远远领先于西方,中国有影响人类历史的四大发明,中国在四大科学:数学、农学、医学、天文学方面,在建筑、纺织以及陶瓷技术上也遥遥领先于西方,但是为何近代科学没有诞生在中国?首先是由于中国传统科学的弱点,中国传统科学零散,没有理论化和系统化的经验知识,缺乏形式逻辑体系和系统试验,从直觉上认识自然,知其然不知起所以然.  相似文献   

14.
17世纪的西方,亚里士多德式的地震学说仍是主流,这些知识通过耶稣会士龙华民的《地震解》、高一志的《空际格致》和南怀仁的《坤舆图说》等著作传入中国.为追溯《地震解》的知识渊源和写作缘由,在介绍西方早期地震知识这一背景之后,详论《地震解》的成书过程和所涉人物的关系,认为其内容多来自评注亚里士多德《气象学》的著作.为分析西方地震知识在华传播和流变过程,对《地震解》、《空际格致》和《坤舆图说》进行了比较研究,辨析了它们的异同,厘清其文本关系,认为从《地震解》到《坤舆图说》是一个简化的过程,对造物主的描述逐渐减少,更重视对现象的解释.最后以《天经或问》等著作为例,阐述西方地震知识入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明清西方力学在中国的传播模式揭示了西方力学知识及其传播者、受众等传播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在明晰中西力学发展进程的基础上,研究明清传教士及士大夫对中西力学的会通;通过梳理明清受众对西方力学的评价,进一步分析出其注重实用价值、忽视理论的认知倾向;这一倾向在入清后更为显著,反映出明清西方力学在中国传播模式的转变,体现出反馈机制的建立对西方力学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基督教自产生、发展约六个世纪后便与中国开始了接触。历史上,基督教曾四度入华,先后经历了唐、元、明末清初以及近代初期四个传播时段。  相似文献   

17.
陈炽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教育思想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主张学校教育,推广农学、普及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知识,重视商业教育、以求富强,提倡女子教育。  相似文献   

18.
《农学报》与其农业基础科学在中国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重新认识晚清<农学报>传播农业基础科学的重大意义,论证中西两大农学知识体系碰撞融合过程中,西方自然科学对中国传统农学知识体系的革命性改造.方法 采用传播统计和原始期刊文献分析考证.结果 <农学报>传入的西方农业基础科学,主要包括农业经济学、农业物理学、农业化学、农业气象学、农业生物学、土壤学、肥料学等,其中农业化学、农业气象学、农业经济学是其他期刊所没有的新知识.结论 <农学报>经由日本系统引进现代自然科学武装起来的西方现代农学知识体系.注入中国传统农学体系全新的知识元素,从而形成了古代与近代中国农学的分水岭.这不仅在媒介形态的特殊样式上,而且在农学知识的传播总量和体系的完整性上,实现了空前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近代史上,日本紧跟西方列强,通过条约或其它借口,强行向中国派驻军队,设置军警和特务机关.日本向中国派驻军队滥觞于中日<马关条约>,之后驻军逐步形成规模.通过分析日本在华驻军起源、驻军规模及其活动情况,揭示其对华侵略的历史轨迹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20.
西方传教士对中国近代图书事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西方传教士在中国近代从事的图书活动,主要包括建立出版机构、编译西书、办刊物;创办图书馆,加强藏书建设;传播西方图书馆学思想和管理理念,进行开架借阏等读者服务工作。他们的思想和活动对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