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本刊开辟“图书推介”栏目为读者提供一隅交流读书发现的空间。欢迎您将读书过程中遇到的新书、好书推荐给大家,各专业专著、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哲学、科学家传记、经典科学著作、科学通俗读物、科学道德等方面的图书均在推荐范围。  相似文献   

2.
王藏  傅苄 《科技智囊》2008,(10):48-51
以前一说到科普,主要是灌输讲解式的科学知识普及,但现在出现了“公众理解科学”、“科学传播”的说法,强调科学家和专家与公众的平等、双向对话。强调交流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的社会作用,强调科普出版物的文化性、娱乐性、时尚性、探奇性、情感、审美、体验性。在这种形势下,科普出版业面对的不仅是科普观念的极大转变,而且在选题和运作方式上,更有着“惊险的一跳”。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中印友好年”,2月24日下午,中国驻印度大使孙玉玺远在印度联线外交部网站,在“外交论坛”就中印关系问题与公众在线交流。本刊选取部分内容刊载于此。——编者手记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科学发现的“前面”知识和科学发现的“背后”知识趵概念,指明“背后”知识就是科学家的科学思维,是科学发现的思维原因;阐述了科学发现和科学思维的关系,以及探索科学发现的“背后”知识的意义;论述了科学思维形成的途径;捐出科学家的科学思维结构一般由以下四要素组成:即自然图景、科学图景、研究方法和高尚情操。  相似文献   

5.
本刊开辟“图书推介”栏目为读者提供一隅交流读书发现的空间。欢迎您将读书过程中遇到的新书、好书推荐给大家,各专业专著、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哲学、科学家传记、经典科学著作、科学通俗读物、科学道德等方面的图书均在推荐范围。推荐语不求全面,只求精辟,请用您最一针见血的高见来点评手中的图书。长度在100字以内的推荐语我们将考虑优先刊登。  相似文献   

6.
为了推动中国科研领域,特别是女性科学工作者科研事业的可持续发展,2004年,欧莱雅(中国)携手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正式在中国设立“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让“为投身于科学的女性”计划在中国得到了延伸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刊开辟“图书推介”栏目为读者提供一隅交流读书发现的空间。欢迎您将读书过程中遇到的新书、好书推荐给大家,各专业专著、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哲学、科学家传记、经典科学著作、科学通俗读物、科学道德等方面的图书均在推荐范围。推荐语不求全面,只求精辟,请用您最一针见血的高见来点评手中的图书。长度在100字以内的推荐语我们将考虑优先刊登。  相似文献   

8.
五四先哲对科学的多维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时期国人对科学的认识水平相当悬殊。一方面 ,有些人乃至饱学之士对科学本身的了解是相当无知或肤浅的 ,“知科学为何物者 ,尚如凤毛麟角”。他们或视科学为奇制实业 ,或视科学为戏法和文章上的一个特别题目。就是略知一二的承学之士 ,也把科学看得太低了、太粗了、太呆子、太窄了、太势利了、太俗了。连大名鼎鼎的玄学派代表人物张君励 ,也误以为科学是机械的、物质的、向外的、形而下的。与此相对照的是 ,五四先哲(我在这里意指五四时期先知先觉的中国知识分子) ,尤其是在西方接受教育且具有广阔视野的科学家和文化人(以中国科学社…  相似文献   

9.
中国(深圳)国际生活博览会(简称“科博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科博会”将全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资源节约、资源友好、文明生产、科学生活为主题。通过展示国内外节能、环保、智能家居产品和新技术。为企业提供交流、合  相似文献   

10.
文化播报     
《世界知识》2020,(1):76-77
天津外国语大学举办国别和区域研究系列活动,国别和区域研究是天津外国语大学(以下简称“天外”)重点建设的特色学科群之一。近日,天外与天津国际友好联络会、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成功举办国别和区域研究系列活动。2019年12月6日上午,“新中国外交70年·大使圆桌会议”在天外举行,外交部前副部长、外交学院前院长,中国前驻埃及等国大使杨福昌等18位前驻外大使参加。他们围绕自身外交经历、新中国70年来与世界关系的发展变七、当前国际形势及中国应对之策等议题展开探讨与交流。  相似文献   

11.
王公  杨舰 《中国科技史杂志》2023,(4):481-492+478
“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民族的危机和社会的需求,清华大学开始了战时特种研究的探索。经过多次计划和调整,清华大学先后成立了农业、航空、无线电、金属和国情普查五个特种研究所。这些研究所的出现,首先是科学家群体科学报国的意愿和自下而上组织,而后也得到了国民政府注意和支持。这些研究所通过与政府部门及地方厂矿企业合作,展开的一系列工作直接支援了前方战场和大后方建设的需要。这段历史是中国科学家以科学服务抗战需要的伟大业绩,也是中国科学家以科学为武器参与到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的实证。此外,抗战时期中国的这种政府和科学家之间上下结合的协作,是科技欠发达国家科技动员的典型代表,也是对以往只关注自上而下科技动员的补充。  相似文献   

12.
一、什么是科学帅才玻尔和贝尔纳,都是多才多艺的物理学家,为什么玻尔领导了一个哥本哈根,而贝尔纳却领导不好一个“由三个人组成的实验室”?奥本海默和林德曼,都是有名的科学政治家,为什么奥本海默成功地领导了“曼哈顿工程”,而林德曼的“轰炸计划”,却使邱吉尔在政治舞台上闹出笑话? 科学史家D.普赖斯曾经把科学家分为两类:一种人“善于同人打交道”,一种人“善于同物打交道”。前者就是“科学帅才”,后者则为“科学将才”。朗道、贝尔纳等人是第一流的科学家,但是,就组织才能来看,他们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将才;真正的科学帅才是奥本海默和费米等人。众所周知,量子力学是物理学上第一次集体创作。尽管玻尔没有发表过一篇对量子力学有决定性影响的文章,但是,玻尔作为量子物理学家,他比其他任何一个物理学家都更有资格被人称为量子物  相似文献   

13.
全面认识科学的价值及其时代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8世纪,一位贵夫人在参观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实验室时曾问道:“您做的这些工作有什么用?”富兰克林反问道:“新生的婴儿有什么用?”现在看来,这位贵夫人无意中涉及到了当时人们普遍不解的一个重大问题——科学的价值,而富兰克林的回答则代表了近代科学诞生之初多数科学家对科学价值的认识。近代科学诞生之初并没有显示出重大的实用价值。近代科学家们基本认为,科学是有关自然、社会和意识的系统而合理性的知识体系,科学研究的本质体现在发现新现象、提出新问题、创造新知识、建树新的理论和方法,其价值首先体现在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与合…  相似文献   

14.
新年刚过,编辑部便接到来自中国驻印度使馆李名刚参赞的电话,商谈在“中印友好年”到来之际,由驻印使馆在《世界知识》上开设一个介绍印度的专栏,这是一个不错的想法。此后,两地之间热线电话不断、电子邮件往来频繁。终于双方商定,从这期开始,《世界知识》在“外交”板块中开设“印度写真”专栏,主要由中国在印度的外交官、学者、记者及其他爱好写作并致力于中印友好交流的各界人士撰写他们在印度的见闻和思考。此专栏是在孙玉玺大使的大力倡导下问世的,而且他还在百忙中为专栏撰写了首篇文章《大使眼中的加尔各答》。——编者手记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上半叶是中国近代科学发展的重要时期,一些著名科学家来中国讲学、访问、工作,对中国科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远方来的播火者——20世纪上半叶世界著名科学家入华记》通过研究个案,从史料和文化角度记述了20世纪20—30年代来中国的数理学科及相关技术领域的世界著名科学家在中国的学术活动.该书主要依据这些世界著名科学技术专家来中国期间,中国各种报刊的报道、介绍和评论文章,以及这些科学家的传记和档案等资料.从国家图书馆、国家第二历史档案馆和一些大学档案馆的报纸、档案中,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厘清了他们来中国的缘起、在中国的行程、学术活动内容及组织,以及他们与中国学术界的交往等.20世纪上半叶来中国的20余位科学巨匠,他们来自不同国家,既有理论科学家,又有技术应用和实验科学家.他们都是在各自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人物.其中不乏诺贝尔奖获得者、科研机构负责人、知名大学校长、主任、教授等.这些大师的到来不仅受到中国科学界和教育界的重视,而且政府部门、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也都表现出一定的热情.该书希望从这一角度丰富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展示这个时期的中外科学技术传播和交流.本文对该书所述内容做一初步解读.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英国著名科学家、 中国科技史开拓者、中国科学院外籍院 士李约瑟博士的百年诞辰,为纪念与缅 怀这位对中国古代文明一往情深的世 纪巨人,浦东华夏社会发展研究院李约 瑟文献中心、上海科技开发交流中心等 20余家科研、高校、文博及出版单位联 合发起的“纪念李约瑟博士百年诞辰暨 中国科技发展研讨会”于8月29日- 31日在沪杏科技图书馆举行。李约瑟 博士的生前友好王应睐院士、胡道静院 士、刘祖慰教授及著名植物生理学家殷 宏章教授的亲属等60余人出席会议。 与会代表指出,李约瑟博士既是一 位著名的科学家,又是一位杰出的人文 主义者,在世界近现代科学史上,虽然 出现过像牛顿、爱因斯坦那样伟大的科 学家,但很难找到像他那样横跨自然科 学与人文科学两大领域,对人类文明产 生如此重大影响的伟大学者。李约瑟博 士是中国人民和科学家雪中送炭的老朋友,无论是战火纷飞的抗战岁月,还是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数十年来,他为中国古代文明、为蒸蒸日上的新中国以及英中两国人民的友好事业奔走操劳,贡献一生。 李约瑟博士以其半个多世纪的精力撰写了第一部《中国科学技术史》,该书以无数雄辩事实证明了中国古代对人类的重大贡献,为近代科学的最终确立建立殊勋。为此,他不但有力地批判了“欧洲中  相似文献   

17.
她先后成功破解了应用广泛的HASH函数MD5和SHA-1.震惊了整个国际密码学界。她在2006年度先后被国家授予陈嘉庚科学奖、“求是杰出科学家奖”和被誉为女性诺贝尔奖的“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她就是山东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小云,一位外表普通却充满自信的中国女性。  相似文献   

18.
《创新科技》2005,(1):5-5
中科院院士沈文庆日前在一个公开场合表示,“封官”做法使中国没科学大师。过早给科研人员委以“官职”制约了中国科学大师的诞生。他说,现在科技界“封官”的做法已经形成惯例,青年科学家一出成果就立即被委以各种“管理重任”,很多具有世界科学大师潜质的年轻人过早被埋没了。  相似文献   

19.
"图书推介"栏目专门介绍新近出版的学术专著以及涉及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技哲学、工程理论、科学人文、科学家传记、经典科学著作、科学通俗读物、科学道德等方面的图书,为读者提供优秀图书信息、搭建交流读书心得平台。  相似文献   

20.
100多年前,美国科学家亨利·奥古斯特·罗兰发表了“为纯科学呼吁”一文,成为“美国科学之独立宣言”。100多年过去了,《科技导报》重刊此文,意在引起我国科学界对目前存在的许多问题的重视。纯科学的发展为美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纯科学的地位在中国何以确立?这个问题的解决,当务之急就是要消除对科学与技术的理解存在着的观念上的误区。观念上的误区导致落后的科技管理体制上的顺理成章,正是纯科学在中国发展的最大障碍。破除传统的技术发展观,警惕科学退化为技术的可能,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国的纯科学研究,是为纯科学谋求中国发展的要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