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论文《营造法式初探》的第4篇。第3篇发表于本刊1985年第1期。本篇论述了这部11世纪中国政府制订的建筑预算定额的产生背景、编写体裁、内容取舍、所起效果以及今天研究工作中存在的某些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2.
定向、定平技术在北宋《营造法式》中有专门记载。通过对《营造法式》有关条文的细致解读和分析,复原了定向、定平技术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操作程序,填补了以往研究在操作技术层面上的不足,并澄清了以往研究中的若干错误,有助于了解宋代定向、定平技术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3.
4.
据北宋李诫的《营造法式》记载,宋代"井屋子"全为木构,高八尺,方五尺,由立柱与起脊屋顶两部分组成。四根立柱之间由地栿、井匮板、井口木、木串、额枋连接固定。屋顶由梁、檩、蜀柱、叉子及屋面构成,两侧为搏风板、垂鱼、惹草。但书中未附图,留下缺憾。依据有关文字及形象资料进行复原,可以丰富《营造法式》的相关记载。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营造法式》变速用材制度的涵义以及八等级用材制度的构成形式,推定了变造用材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并指出了它在《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研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考察《现代汉语规范词典》A部字头和词条对《现代汉语词典》的增删可以发现:《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在字头的收录方面更精粹,更规范,更符合现代汉语的用字实际;在词条的收录方面更丰富,更有时代感,更能体现与时俱进的治学精神;是对老一代语言学家精心编纂的《现代汉语词典》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7.
西汉元鼎六年,司马迁奉使巴、蜀以南,亲履今四川西昌、汉源一带,以后根据见闻在《史记》中记载了西南夷。《汉书》大量抄录《史记》相关记载并有所补充。综合汉代及稍后史籍相关零散记雋,对武帝时期雋、昆明的迁徙活动,雋、昆明被西汉、滇国打败,以及武帝开通博南山道路及经营哀牢地区的史实做了细致考证,可知《史记》遗漏了发生在元鼎六年之后西南夷的若干史实,原因是事件发展过程尚未结束,司马迁对情况了解有限;而《汉书》则失栽武帝中后期西南夷的若干史实,主要原因是沿袭《史记》的说法,对相关史实疏于考证。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晋东南地区五代、宋、金时期现存建筑实例的归纳分析,提炼出柱头铺作里跳的形制类型,并以此进行形制类型的排比分期,得到该地区柱头铺作里跳形制分期结论,进而结合宋<营造法式>中关于柱头铺作里跳作法的记录,辅以区域间的形制对比,研究<营造法式>中相关作法记载的区域来源,及其对后世建筑之影响.  相似文献   

9.
米芾《书史》记录了平生闻见的大量真迹法帖,考订探讨了与书法相关的诸多问题,是了解米芾书学思想,研究中国书法史的重要著作。本文对《书史》内容,《书史》与《宝章待访录》的关系,《书史》的成书时间等各方面进行详细考辨。  相似文献   

10.
魏文帝曹丕登位前后,为体现个人的文化造诣,彰显皇家的盛大气象,在其亲自带领下,召集文臣编纂大型类书《皇览》。此书是中国第一部类书,在类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遗憾的是,在长期流传的过程中,原本已经完全失佚,仅留下些残文。关于《皇览》的研究,除了少数学者点到为止,尚未形成深入的专题研究。笔者通过对相关文献的考辨,来揭示本书的编纂过程、参加人员、主要内容、流传情况、失佚程度,以及残文留存出处等问题,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1.
在对《论语》进行注释的一些专著中出现了对古代文化常识错解的现象。从人物、称谓、饮食、事物以及历史五个方面,列举具体实例,进行考辨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在对《论语》进行注释的一些专著中出现了对古代文化常识错解的现象。从人物、称谓、饮食、事物以及历史五个方面,列举具体实例,进行考辨分析。  相似文献   

13.
14.
《列女演义》署名为"东海犹龙子演义",并且序文后钤有一方"龙子犹印"的印鉴,因此学者或直接认定此书就是冯梦龙的作品,或承认此书大部分是冯梦龙所作,即认为现存此书是后人在冯梦龙原作基础上增补而成的。经过考辨,本文否定了冯梦龙编辑《列女演义》的可能性,并提出《列女演义》的演义者和评阅者实为同一个人。经过进一步考证,还认为《列女演义》成书的时间在康熙六年三月至康熙七年八月之间,而长春阁藏板的刻版时间大体为康熙前期。  相似文献   

15.
《野有死麕》诗旨历来解读颇多,主要观点有恶无礼、刺淫奔、述杀礼、赞贞女、叙民风、寄托言等。诗中麕白茅朴樕等名物,反映先民思维观念与先秦风俗礼制,为传达诗旨的重要意象。结合《诗经》编修原则与历史语境,《野有死麕》之诗旨应为恶无礼。  相似文献   

16.
从史书材料、五言诗在汉代创作情况、对锺嵘和刘勰相关观点的辨析、与《古诗十九首》比较等六方面对《文选》所收李陵诗逐一考证,可以得出结论,《文选》所收三首“李陵诗”应当是李陵作。  相似文献   

17.
《与同年诸翰林论文书》作者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诗歌美学史》、《古汉语修辞学资料汇编》、《明文授读》、《明文海》等书在征引或选录《与同年诸翰林论文书》一文时,皆将作者误作徐祯卿,这较早见于《明文海》。实际上,该文系徐显卿所作。  相似文献   

18.
嘹歌是流传于广西百色等地区的民歌,《贼歌》是其中著名的一首。一般来说,民歌的创作具有集体性,即具有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的传承演变过程。《贼歌》也一直被习惯性地认为是在口头传承中慢慢丰富起来的民间口头文学。然而,田野调查得来的种种信息显示,《贼歌》很可能是一部由民间艺人一次性创作完成的作品,在其后的流传中基本保持了它问世时的面貌。这种非常态的民间口头文学形成与传承,与古壮文的运用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9.
“翱翔”,古籍中多数指人的遨游,并非指今之空中飞翔之意。“昭假”,为昭格,假与格古籍中并非全为“至”义,多数用为“告”义。古籍中常见的“昭假”应是“昭告”的意思。此二词之原义,后人多不明,以致误解。  相似文献   

20.
《全宋诗》著录诗人不下九千人,收录诸家诗作,既据传世本集,又参阅大量笔记、方志等文献,因此不可避免会出现重收诗现象。通过《全宋诗》本证《全宋诗》,辅以相关文献比勘,可以举出相对知名的诗人重收诗二十八则45首,并考辨其作者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