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创新型县(市)建设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举措。文章总结分析了桐城市围绕"科技支撑产业发展"的建设主题,在产业创新发展、创新要素集聚、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政策环境完善等方面取得的成效,研究和剖析了桐城市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推进产业发展转型升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为桐城市创新型县(市)建设乃至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一、"十三五"期间科技工作回顾"十三五"期间,桐城市紧紧围绕创新强市目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化推进企业创新、产业创新、技术创新,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积极引进创新资源,搭建创新平台,集聚创新团队,优化创新环境,构建创新体系,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硕果累累.桐城市先后被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科普示范市,成功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市),获批建设全省首批创新型县(市).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桐城市积极抢抓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战略机遇,以创新促转型、以转型促发展,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根本转变,有力催生县域经济发展新动能,极大地推动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对县域经济的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凸显。桐城市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科普示范市、省知识产权强县(市)示范市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淮北市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城市转型发展主题,聚焦园区、产业、企业和项目,着力推进企业主体、创新载体和产学研一体建设,加速科技改革创新,大力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大力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和创新动力。抓科技型企业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速。2014年,淮北市启动实施科技型、高新型、创新型企业培育工作,深入开展科技帮扶企业活动,积极宣传创新型省份  相似文献   

5.
刘标  宋琦 《安徽科技》2021,(11):11-13
"十三五"以来,天长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科教兴市、人才强市三大战略,积极推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同时不断拓展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天长模式",大力引入创新资源,实现产学研由单一项目合作向研发转化、科技孵化、成果产业化全链条合作转变,加快天长市创新型城市建设,推进全市高质量发展.经过"十三五"期间的快速发展,天长市的科技创新水平取得了显著的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大大增强,县域创新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为"十四五"期间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天长市连续7年位列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市、省首批创新型县(市)等.2020年,全市拥有省级以上创新研发平台68家;高新技术企业163家,占全市规上企业三分之一;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95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51.8%;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23%;企业吸纳技术合同额超10亿元,年登记省级科技成果45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6件.  相似文献   

6.
《杭州科技》2012,(5):35-38
近年来,杭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方针,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着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同时,在多年的发展中也形成了杭州的特色和优势,如以民营经济为主的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初步确立;以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企业的路径基本形成;科技金融  相似文献   

7.
<正>2018年以来,柯城区坚定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深入实施"两创强区、两美富民"战略,紧扣"26县发展实绩考核""双倍增"科技考核任务,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不断完善创新平台体系,加快引进优质创新资源,为推动衢州市委"1433"战略体系落地建设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8.
桐城市位于皖西大别山东麓,是桐城派的故乡,安徽历史文化名城。1996年撤县设市,现辖18个镇、4个乡,总面积1644平方公里,人口75万人。得益于该市大力实施“科技兴市”工作和科技管理卓有成效,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等殊荣,经济发展已连续多年位居安徽经济实力强县(市)前列。一、科技进步与科技管理对推动桐城市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多年来,桐城市政府坚持以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为主线,强化科技管理手段,创新科技管理思路,全面落实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为实现桐城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科技进步优化了市域产业、产品结构,加快了产业集群的演化与升级桐城市乡镇企业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形成机械制造、印刷包装等六大产业集群,对桐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整体看,这些产业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中家庭作坊式企业不少,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为提高区域竞争力,桐城市提出“科教兴市”战略,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到2005年,全市三次产业比调整到22.6∶46.6∶30.8,工业比重大大提高,技术密集型产业和产品得到长足发展,全市涌现出了鸿...  相似文献   

9.
王辉 《今日科技》2022,(9):36-37
<正>自列入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建设名单以来,长兴县聚焦效益品质、聚力改革创新,加快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赶超发展,交出国家创新型县建设高分答卷。日前,科技部发布《关于公布首批创新型县(市)验收通过名单的通知》,长兴县高分通过验收。该县自纳入创建以来,聚焦“科技支撑产业发展”主题,实施人才强县创新强县首位战略,主动拉高标杆,奋勇探索实践,在创新机制上大胆改、充分试,创新氛围日益浓厚,创新红利不断释放,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县第30位、全国创新百强县第12位、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第9位,逐渐走出一条创新驱动、人才支撑的共富新路。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芜湖市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为抓手,科技创新对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进一步显现。芜湖市入选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城市,芜湖大学科技园被批准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芜湖市被命名为安徽省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市知识产权局荣获全国知识产权系统人才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830亿元,增加值680亿元,同比增长  相似文献   

11.
当前,科技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科技创新已成为创新型经济的核心.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和《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创新强市战略,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若干意见》(市委[2012]18号)都明确指出:要发挥科技创新在推动全市科学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率先走出具有杭州特色、依靠创新驱动加快科学发展的新路,并特别提到,要坚持工业化与信息化"两轮驱动",坚持"创新强市"与"实业兴市"融合互动,加快推进"科技西进",促进各类创新资源向五县(市)延伸,增强五县(市)创新驱动发展的活力.  相似文献   

12.
"十三五"期间,肥西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全市科学发展主战场、全省科学发展排头兵、全国科学发展模范县"总目标,聚焦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持续优化"双创"环境,加速涌现出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县域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科技创新体系初具雏形,成功入选首批省级创新型县(市),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十四五"时期迈进国家级创新型县(市)行列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宿州市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经济总量不断增大,发展质量不断提高,科技创新有力支撑了全市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一、创新驱动,成效斐然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2014年,宿州市高新技术企业比上年新增12家,增幅46.2%,全市高新技术企业  相似文献   

14.
《合肥科技》2006,(4):9-9
为深入贯彻实施市委、市政府“工业立市”发展战略,推动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推进科技企业快速做大傲强,4月13日,合肥市科技局举办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培训班”。全市部分科技型企业的主要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和科技局机关、民营科技园、大学园管理办公室共160多人参加了培训。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肥西县抢抓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合肥国家创新型试点市、皖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一系列政策机遇,大力实施"科技支撑、创新驱动"战略,着力深化产学研合作,打造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2014年,肥西县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65家,创新型企业达46家,各级研发中心47家,专利及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均居全省前列,实现高新技  相似文献   

16.
钱峰 《安徽科技》2015,(5):15-16
<正>2014年,天长市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促转型升级,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全市科技水平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一、突出重点,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2014年,天长市制定了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育、壮大全市创新型企业。一是积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5家企业获得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3家企业通过了复审,目前全市高新  相似文献   

17.
<正>一、科技企业培育基本情况科技部门重点培育以下四类科技型企业。⒈创新型试点(示范)企业。它具有规模较大、持续创新能力强、行业带动性明显、创新发展战略明确等特征,是企业自主创新的标兵。2008年起,杭州市开展创新型试点(示范)企业培育和认定工作。全市现有国家级创新型企业4家,创新型试点企业7家;省级创新型示范企  相似文献   

18.
倪玉平 《安徽科技》2016,(12):16-18
正近年来,铜陵市深入贯彻国家、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步伐,高举创新大旗,汇聚创新力量,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开创了铜陵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新局面,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支撑铜陵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产业转型成效明显。"十二五"期间,全市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0家,高新技术企业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达48.9%,居全省第1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由  相似文献   

19.
<正>以高水平推进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为引领,桐乡不断加快生态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着力构建全面创新、全域创新、全员创新的发展新格局。近年来,桐乡市坚持把创新摆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1+3+1+X”(“数字经济”+“新材料、新制造、新时尚”+“现代服务业”+“未来产业”)主导产业,持续承接世界互联网大会红利,努力打造乌镇品牌,不断优化创新生态,深入引导企业从个体创新向产业整体创新转变,高水平推进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久久为功提升全域“创新浓度”,  相似文献   

20.
<正>高新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推进阜阳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途径,是阜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工业强市战略的必然选择。2014年,阜阳市通过采取加强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队伍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使高新技术产业迈入了跨越式发展的轨道,高新技术产业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逐步凸显。2014年1-9月,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和完成增加值分别达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