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杨金华 《科技信息》2012,(15):26-27
翻译研究发生文化转向之后,在西方女性主义影响下,女性主义译者介入翻译,利用译者主体性这一因素,采用多种翻译策略实现翻译实践,参与社会文化活动。尽管女性主义翻译观受到了批判和质疑,但是其对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影响和意义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2.
公司简介翻译是面对西方受众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信息传播活动。翻译过程中英汉语言冗余度及文化背景的差异容易产生冗余信息。译者应贴近西方受众的信息需求,调整冗余信息,使传输负载与信道容量达到平衡,提高信息传输的准确性与效率。  相似文献   

3.
文学翻译与文化变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本植根于社会历史语境,是社会历史文化的一面镜子,而翻译则是文化身份的再现,受制于源语、译语两种文化之间的权力关系。东西方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影响了文学翻译的文化再现。在西方的叙事话语里,东方被塑造成了一个相对西方而存在的神秘落后、可供驯服的异国他乡。受这一虚构神话的影响,文学翻译中往往展现出一幅歪曲变形的东方形象,这体现了西方强势文化对东方弱势文化的歧视与压制。  相似文献   

4.
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跨语言的转换行为,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翻译与文化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中存在的文化共性与文化个性、文化冲突与文化交流对翻译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英译汉过程中译者需要注意文化因素及中西文化差异,采取相对应的翻译对策,才能准确传达原文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语合二章》是西藏翻译史上的第一部翻译理论文献,也是最重要的一部。文章通过对《语合二章》中藏民族早期文字翻译作品问世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的介绍,简述藏民族早期文字翻译活动开展情况、翻译成果、形成的翻译理论,力图概括、梳理和总结西藏早期的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研究,并与西方古代翻译研究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6.
周小渟 《科技信息》2012,(32):I0103-I0104
作为中国翻译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翻译时期之一,五四运动前后酝酿了许多著名翻译家的诞生,不少著名西方文学也同时被翻译成中文引向大众。本文旨在整理规划西方文学引进中国的相同之处与其在当时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欲以管中窥豹之举,呼吁学术界对五四时期翻译文学更多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近代翻译活动在"西学东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代翻译基本上以甲午为界,从前期的实用技术为主到后来的政治、经济、法律等学术翻译,体现了近代社会变革和社会思潮发展的过程,反映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在后期翻译中,出现一批具有深刻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他们不仅将翻译作为一种学术活动或者是文化传播,而且作为一项思想启蒙、服务政治的社会实践,具有很强的现实目的性,介绍的西方学说理论打破了传统文化一统格局,使近代社会呈现出多元文化的交融和冲突,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从特定时代背景来分析翻译活动,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对翻译规律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荒原》虽然是一部象征主义的代表作品,但是它更加指涉现代西方社会精神荒芜的文化现象,在《荒原》里,神话只是作为一种功能与结构而存在,充满现代性的社会里并没有诞生新的神话,神话已经被消解掉了,《荒原》折射出了现代社会精神世界的荒凉。  相似文献   

9.
李艳 《科技资讯》2014,(1):218-218,220
中国对外交流的活动日益频繁,各种翻译活动和翻译实践也异常活跃,但指导这些翻译活动和实践的多是西方翻译理论,中国并没有真正形成一种有效的、有中国特色的翻译理论体系来指导字母文字和拼音文字两张语言转换的翻译。本文认为翻译应结合国情解决翻译理论的根本问题,建立完整的、有中国特色的翻译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刘春荣 《科技信息》2009,(27):I0176-I0177
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译者的翻译活动的动机,认为译者的翻译活动既有内在动力,又有外在诱因。笔者从译者对文本的选择角度来探求内在动力;从译语文化的社会需要方面来考察外在诱因。内在动力和外在诱因不是孤立起作用的,译者的翻译活动是译者内在需要和社会需要的相互融合、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下半叶开始勃兴的"文化研究"思潮更为关注当代文化中处于权力边缘的文化与话语群体,其批判矛头直指"西方中心主义"与文化霸权主义。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则让中外翻译界更重视意识形态、诗学等因素对译本生成的影响及翻译活动所处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语境等翻译的社会属性。在翻译过程中,不同时期、不同国别、不同身份的译者,从自身及"他者"历史文化出发,在原语和目标语之间进行调适,确立符合其翻译目的的翻译策略与方法。从《论语》英译史及其英译发生的语境来看,《论语》英译大体上经历了从"西方中心主义"向"文化多元化"的历史文化语境转向,从归化以"求同"到异化以"存异"的渐变过程。  相似文献   

12.
翻译实践正越来越多地受到各种语用学理论的影响。作为一种独特的文本形式,广告的翻译十分适合采用语用等效翻译。在广告翻译活动中,运用语用翻译策略可以有效地实现广告隐喻翻译的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会语用等效。  相似文献   

13.
西方女性主义的核心理念是差异性伦理,而其差异性伦理又与其性别伦理相辅相戍。西方女性主义译论就建立在这种伦理思想的基础上,其性别伦理视角对翻译研究的意义在于它提高了翻译的地位;指出了翻译准则的先验性;揭示了翻译行为的价值取向,从而弥补了传统翻译观的许多缺陷。但是,翻译伦理与陛别伦理并不等同,西方女性主义译论的性别伦理视角不但造成了翻译理论的泛政治化,而且抛弃了同一性伦理,甚至带有东方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4.
奉天实业学堂的建立与发展折射出人们当时的教育意识和思维活动所表现出的价值取向,以及统治阶级的社会价值取向。只有社会价值和人的价值二眷的对立统一,才能促进教育的和谐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充分体现了英汉两个民族不同的文化心理、价值取向与社会风格,折射出两个民族各自绚丽多姿的文化形态。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对同一动物词产生不同的联想,对同一动物词赋予不同的文化内涵。因此,英、汉两种语言使用和翻译中,应该注意到词汇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道德和伦理是任何交往互动行为的基础,翻译集语际转换、人际交往和跨文化交流于一身,必然带上浓重的伦理色彩。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以宗教传播为目的的翻译活动,清晰地折射出异质文化交流中翻译伦理的诉求的更替。具体表现为交流初期为规避冲突选择"依附"主流伦理思想,而当两种文化渐趋平等时出现对"存质"译文的追求。  相似文献   

17.
胡娟 《科技信息》2010,(35):I0235-I0235,I0254
做好翻译的关键在于对两种文化的掌握程度,词语只有运用在特定的文化中才具有意义,中西方之间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因此,从事商务英语翻译者必须了解掌握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商务活动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还是一种文化交流。商务翻译不同于一般的翻译,译者需具备语言、社会、文化、民俗、市场经济学等多方面的知识,翻译时也须采用新的策略。本文分析了文化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具体影响,并就如何搞好商务英语翻译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广西边疆地区民俗文化具有强烈的地域与社会文化色彩,翻译活动有助于传播壮族及其他少数族裔古老历史及璀璨文化,也是增强边疆地区民族身份认同感的重要途径。然而,民俗文化翻译在边疆民俗文化对外传播中仍是一种派生的语际转换活动,导致标识民族身份的异质性语言文化无法得到较好的彰显与传播,因此采用互补翻译策略既有裨于壮族及其他少数族裔重塑其独特的文化身份,也可促进边疆民俗文化在东西方跨文化交际语境中与他者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9.
翻译理论与语言学等相关学科的结合是现代阶段西方翻译理论的一大特点。语言学中的关联理论虽然没有在西方翻译理论中明确提出,但关联理论思想在西方翻译理论中始终有所体现。雅各布森在符号学框架内从语符问题、翻译的分类、语言差异问题、对等问题等方面探讨了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根本问题,其翻译理论处处渗透了关联理论思想。  相似文献   

20.
文化差异与广告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民族的语言和文化各具其特色,人类要被此交流,必须通过翻译的途径来实现。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的交际活动,其特点同样体现在广告的翻译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