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盾构隧道始发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伟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2):295-296,F0003
综合土压平衡盾构隧道施工始发技术在上海地铁二号线施工过程中的应用,介绍了盾构施工始发的技术的组成、关键技术、关键工序及工艺,并提出了常见问题的对策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衡盾泥是近年来隧道盾构施工的辅助新材料,这种新材料可以较好地解决传统泥膜护壁工法中存在的问题.本论述结合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施工的具体情况,从衡盾泥的原理、衡盾泥的稳定性及隔水性试验;衡盾泥的拌制、使用以及施工方法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相关的结论.在衡盾泥的拌制及使用方面的研究内容包括:衡盾泥A、B液的制备及混合、衡盾泥泵送及排渣、土仓分级加压、浆气置换以及压气开仓等;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则包括衡盾泥施工过程中的扩散问题和漏气问题两个方面.研究成果对于多卵石隧道的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内经济和城市建设事业的发展,在城市市区越来越多的采用盾构法建地铁区间隧道和各种公用隧道,回顾盾构技术及其发展历史,介绍国外的一此新型盾构隧道技术,了解国内外盾构技术发展的最新动向。  相似文献   

4.
隧道盾构施工技术是一种适用于现代城市向地下发展的重要施工方法.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盾构法隧道施工技术在我国隧道施工中被广泛应用.该文结合工程实例,简单介绍了隧道盾构施工技术的基本原理的特点和盾构施工技术措施等.  相似文献   

5.
盾构隧道穿越地下管线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上海地铁7号线东明路站~杨高南路站区间隧道穿越原水管工程实例,重点介绍了盾构地铁隧道穿越地下管线施工技术,并提出了各项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6.
上海地区地铁隧道盾构施工地面沉降分析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根据上海地铁明珠线浦东南路站-南浦大桥站区间隧道盾构推进引起的地面沉降的实际观测数据,分析常用的地面沉降槽计算经验公式对于上海地区软土中修建的地铁盾构隧道的适应性,提出了地铁盾构隧道横断面上地表沉降预测公式参数确定方法以及纵断面上地表沉降分布修正计算公式及其参数确定方法。应用结果表明,该计算公式能较好地预测盾构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分布。  相似文献   

7.
王辉 《科技资讯》2014,(3):98-99
盘岭隧道出口段由于断层位置与设计不符,开挖面塌方导致大量的泥砂和水的涌出。为加快施工进度,保证施工安全,采用双层长管棚加超前小导管注浆的方案先行开挖左洞通过断层区,然后在前方通过横向通道同时向后向前开挖右洞,右洞断层区采用全断面帷幕注浆加长管棚的反向施工方案。实践证明,该方案充分利用了双线隧道的优势,既安全顺利地通过了断层破碎带,又将断层施工对工程进度的影响降至最低程度,对类似工程施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大断面盾构隧道施工技术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大龙 《江西科学》2008,26(6):938-941
随着大断面、超大断面盾构隧道的建设,盾构隧道施工过程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结合南京长江隧道泥水平衡式盾构施工,针对大断面盾构隧道施工中的切口水压、盾构掘进速度、同步注浆等施工参数的设定和衬砌管片上浮问题,分析了各种问题的原因、影响因素、导致的危害,并给出了一些相应的施工措施。  相似文献   

9.
水溶性高聚物在盾构隧道注浆材料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羧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和聚丙烯酸钠三种高聚物对掺高效减水剂GCL1—3A的盾构隧道注浆材料泌水、流动度、凝结时间以及水泥净浆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羧甲基纤维素和聚丙烯酸钠对注浆材料都具有良好的保水性,聚乙烯醇在6h后才显示出一定的保水效果。在3%(质量分数)掺量(相对于减水剂用量)下,羧甲基纤维素和聚丙烯酸钠可提高注浆材料的流动度和稳定性。此外,羧甲基纤维素和聚丙烯酸钠具有促凝作用,而聚乙烯醇具有缓凝作用。掺加羧甲基纤维素或聚丙烯酸钠的注浆材料初凝时间均为13h左右,比未掺加高聚物的注浆材料的初凝时间缩短了1h。  相似文献   

10.
盾构下穿地铁运营隧道沉降规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确保盾构安全顺利地下穿地铁运营隧道,避免下穿过程中引起运营隧道过量沉降,影响既有线运营安全,以北京地铁14号线阜通西站~望京站盾构区间隧道下穿地铁15号线运营隧道为工程背景,对左右线盾构2次下穿15号线运营隧道施工过程和沉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在分析右线盾构首次下穿地铁运营隧道结构沉降规律的基础上,制定了左线盾构二次下穿运营隧道的施工参数和相关控制措施,确保了二次下穿运营隧道结构沉降控制在-3 mm以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设定较高的土压力,采用盾体上的径向注浆孔向盾体和土体之间的空隙注入填充物,提高同步注浆浆液质量和及时进行二次补浆等措施能够有效减小运营隧道结构沉降;盾构施工引起15号线运营隧道的横向沉降范围与施工参数基本无关,左右线穿越有明显的叠加效应,叠加区域内,横向沉降显著影响区域在0~4 D;在不采取超前预加固措施的基础上,仅通过合理设定盾构施工参数和隧道内采取相关措施,能够将15号线隧道结构沉降控制在-3 mm以内。研究结果具有较强的工程实用价值,特别是对盾构下穿运营隧道施工方案的制定具有较强参考价值,也可为国内外类似盾构下穿既有线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主要介绍了隧道锚喷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具体工艺步骤。  相似文献   

12.
1Overview FenghuoshanTunnelProjectwasakeycontrol projectinQinghai TibetRailwayconstruction.It wasarailwaytunnelofthehighestelevationintheworldwithrailheadlevel4905mandtotallength1338m.Table1Railwaytunnelofhighaltitudeintheworld TunnelnameGuanjiaotunnelYangbajingtunnelKunlunshantunnelJialiertunnelFenghuoshantunnel Sealevelelevation m36984313450046804905NationalityChinaChinaChinaPeruChina Constructiondecade19782003200218932002TheFenghuoshanwasstyled“lifeforbidden zone”.Itsannualaverag…  相似文献   

13.
盾构法隧道的位移反分析及其工程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盾构法隧道中将衬砌周围由于盾尾空隙的闭合、注心充填作用和盾构推进对周围地层的扰动等形成的特殊圈层概化为具有平均意义的等代层,其参数一般可根据土质条件选取,但不易准确,在有实测地层位移资料时,用位移反分析法可较准确地获取等代层的参数,根据循构法隧道的施工特点,选择等代层的厚度和弹性模量作为反分析参数,这样既简化了反分析的过程,又使反分析结果的意义更为明确,实例分析表明,本文所采用的直接反分析方法是有效的、可靠的,反分析所获得的等代层参可较好地用于模拟盾构法隧道施工时地层位移随开挖面推进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4.
赵青  刘媛媛  张卫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41(8):1310-1313,1319
基于单位反馈控制结构,提出了离散域中对于时滞反向响应过程的直接设计新方法.该方法分析了反向响应系统控制器输出的振铃问题,给出期望闭环传递函数,并由此推出数字控制器的结构;通过分析设计参数,给出控制器单一调节参数的整定规则和获得更好控制器输出的参数选取方法.通过对一高阶的时滞反向响应过程进行仿真实验比较,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法在抑制振铃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乌鞘岭特长隧道斜井施工通风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乌鞘岭特长隧道斜井施工通风为例,从施工环境、风量计算、风机选型、风向与风压控制等方面系统阐述了隧道施工通风技术。  相似文献   

16.
溪洛渡水电站导流洞工程规模居世界前列,其右岸导流洞闸门竖井开挖断面尺寸大、工期紧张、施工干扰大,充分利用竖井断面大、作业面宽的特点,采用了类似于洞外边坡开挖支护的方法开挖支护施工,使工期提前1.5个月,实现了竖井开挖快速施工.对右岸导流洞闸门竖井的开挖快速施工技术进行的分析和总结,可供其他类似工程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利用特征多项式给出了求矩阵的加权Moore-Penrose逆和Drazin逆的一种计算方法,推广了文献[2]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朱建国 《山西科技》2010,(6):59-59,61
从设计及施工两个方面,结合国内目前隧道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降低隧道工程造价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以紫荆山隧道为例,阐述光面爆破在隧道施工中的设计过程及其钻爆施工的要点,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0.
本文建立了一个解线性椭圆微分算子特征方程(1)的新方法——逆幂伽略金法。论证了逆幂伽略金法不劣于 sloan 方法。还得到了一个附产品:工程师用带原点位移的逆幂法(简称反迭代法)解(1)的有限元特征方程时,靠经验确定反迭代次数。本文定理3从理论上确定了初始近似的精度和反迭代次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