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词鉴赏历来是高中生的弱项,提高学生诗词鉴赏能力的有效方式有三种:一是理性审美,二是比较审美,三是想象审美。三者之中,最重要也最有效的方式是想象审美。在诗词鉴赏中,针对不同的作品灵活运用这几种方式,对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语文综合能力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陆伟伟 《科技信息》2009,(30):I0117-I0118
近几年来,江苏高考《考试说明》中对古典诗词鉴赏这一考点的考试要求一直是两个方面:一是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 二是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而在这两个方面中,鉴赏诗歌的语言是关键,因为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都要通过语言这个载体表现出来。经过六年的独立命题,江苏卷考查古典诗词鉴赏题型趋向稳定,命题趋于成熟,形成了鲜明的特点,所以还是有规律可循的。笔者就古典诗词鉴赏中鉴赏作品的语言这一问题谈谈高考复习思路。  相似文献   

3.
文学鉴赏的过程,是读者对作品深入感受和品评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高与升华的过程,只有将入书和出书达到和谐统一,才能真正实现文学鉴赏。  相似文献   

4.
朱熹在对“五经”的解读研究中总结出的以“虚静”为鉴赏前的心理状态,以摒弃“前见”、直面本为鉴赏应有的态度,以反复讽诵涵咏为鉴赏的基本方法,以“感发”和“兴起”为鉴赏的效果和目的的鉴赏理论,虽其对象是儒家经典,但亦与学作品的接受鉴赏相通,且颇为系统而有特色,对于研究中国学的接受、鉴赏理论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惊险小说是拥有众多读者的复杂作品类别.本文诠释了该类作品的分类和源流,并对如何鉴赏和阅读做出分析和指导.  相似文献   

6.
本文谈古代文学教学的心得体会。一是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运用美的形象、美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仅是提高古代文学教学效果的有效办法,而且是对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发扬光大,是造就社会主义新人的需要。二是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途径:加强对作品意境的分析、鉴赏,培养学生分析、鉴赏作品的能力,激发学生的联想、想象,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重视揭示作家、作品的美好情操、情蕴,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7.
上博简《孔子诗论》对《诗经》的解说注意体会作品所蕴含的内在情感,注意阐发论者所获得的审美感悟,注意揭示诗篇所展现的风俗民性。这些显示出《孔子诗论》已具有文学鉴赏的某些属性。但同时,和先秦其它论著中鉴赏《诗经》的论述一样,《孔子诗论》对《诗经》审美、文化价值的把握又是直觉性的和不自觉的,因此它们都只能算是文学鉴赏的萌芽。《孔子诗论》是这些处于萌芽状态的文学鉴赏的典范。  相似文献   

8.
刘金凤 《科技信息》2007,(35):253-253,256
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导入法是教师在鉴赏主体——学生与鉴赏客体——作品之间架起的桥梁,是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整体把握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的引线。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本文就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学导入法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9.
古典诗歌的鉴赏,大体经过还原、深化、超越三层境界。还原重在通过意象组合及其关系读懂诗意;深化重在作品比较、历代点评的辨析中深化诗意;超越则重在读懂深化的基础上创生诗意。三种境界拾阶而上,逐层递升。而鉴赏境界的提高,又与读者的学养和鉴赏实践有莫大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论述张竹坡的《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所包含的小说鉴赏理论思想:(一)鉴赏的任务:通作者之意,开览者之心,(二)鉴赏者应具备的条件:会看,会理解作者的苦心,深谙笔墨耕耘之苦辛,会从艺术上领会,理解作品;(三)鉴赏的过程:想象、体验与再创造:(四)鉴赏的结果:娱我。张竹坡在上述四个方面对中国小说鉴赏理论有了新的认识与突破。  相似文献   

11.
宋琪 《科技信息》2007,(25):159-159
文学评论是对文学作品所进行的分析、评价和鉴赏。阅读鉴赏是文学评论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可一提到文学评论写作,情形往往是:第一,指导作文:第二,阅读作品;第三,学生写作。在这三部曲中,可以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似乎为了写文学评论才去读文学作品。其实,从严格意义上讲,不应该是为了要写文学评论而去读文学作品,而应该是在阅读作品过程中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对作品经过了一个感受、体验、分析、鉴别的过程才写文章介绍、分析、评论。加强对学生文学评论的写作与指导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我认为指导学生文学评论的写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文艺鉴赏是世界、作家、作品、鉴赏者四要素的有机统一,是鉴赏者和作品、作家条件充分下的双向交流。上品文艺鉴赏,既需要鉴赏者一定期待视野下的再创造,也需要文艺作品具有审美、认识和文化功能,还需要营造鉴赏者“被创造”所必须的“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氛围和良好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3.
王靖 《科技资讯》2014,12(19):203-203
近些年,国内语文课程的改革仍在不断进行,人们越来越重视提高学生文学鉴赏水平,但是在培养学生文学鉴赏水平的过程中存在各种弊端,这些弊端的存在势必会对学生鉴赏产生不小的影响,比如,学生对读书兴趣不大,不知道读书的意义,也不知道怎么读书,对书籍的选择也产生一定的错误认知等等。这就要求教师去诱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正确的引导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本文主要针对上述这些问题来进行逐一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唯物辩证法观点对刘勰的批评鉴赏方法──"六观"说作了深入细致的阐释。认为刘勰"六观"说是一种对文章体制、风格、情志与辞采、继承与创新、文风、引事引言及音律等进行多侧面多角度立体透视的充满辩证法意味的批评鉴赏方法,它对我们当今建构全面完整的批评理论和客观全面地评价作家作品,仍有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许宜平 《科技信息》2013,(13):246-246,269
传统文言文教学以字词句段的翻译和古汉语语法知识为教学重点,不少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沿用此法,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不能培养学生整体鉴赏、把握作品能力,不能引导学生把握中国文学发展脉络,影响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本文从作品鉴赏等三个方面,给出了高职大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几点建议,以期提升大学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16.
陈巍 《咸宁学院学报》2005,25(2):154-155
这里所说的鉴赏,主要指文学鉴赏,即读者为了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对文学作品所进行的带有创造性的感知、想象、体验、理解和评价活动。鉴赏主体凭借自己的审美经验、生活感受、知识积累和文学修养,发掘、领悟文学作品的内在意韵和艺术表现,在对作品的感知中获得美的享受。在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它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培养审美能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并能提高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诗歌鉴赏既具有文学鉴赏的基本特点,同时,由诗的本质所决定,又具有自己的特殊规律。下面,笔者针对诗歌的特性谈谈诗歌鉴赏中应注意的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17.
音乐鉴赏教学作为对大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高度重视。但是,当前高校音乐鉴赏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对此,应明确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目标、更新改进教学内容、借鉴先进的教学方法、改善教学设施和营造深厚音乐氛围,以提高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文学鉴赏是实现文学作品所呈现的人生体验、价值追求的重要手段。格式塔心理学派提出的整体性、同构性、直觉性原则为我们从鉴赏角度理解文本意象的构成、走入作品设置的美的境地,提供了某种启示,并由此形成了文学鉴赏的“格式塔”效应。  相似文献   

19.
“知人论世”在诗歌鉴赏中是有其科学性的,它可以打开鉴赏者的思路,帮助鉴赏者找到探幽抉微的窗口。不过,“知人论世”说在实际运用中,如果把握不好,也会引发或是忽视作品本体研究或是将诗歌与历史混同或是对作品强加轩轾的弊病,从而丧失其科学性。并且,“知人论世”的方法也并非每诗必用。  相似文献   

20.
刘辛颖 《科技资讯》2006,(29):138-138
古诗鉴赏考察的是一种较高的综合能力,而这种能力的提高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储备。鉴赏古代诗歌应该做好哪些方面的知识储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