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奏记以公府为对象,作为上行文的郑重性略次于奏笺。《文选》“奏记”类唯选阮籍《诣蒋公》一篇,为辞太尉蒋济之征辟而作。李善注引《晋书》以“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论其辞征之由,几成定论。其时司马氏与曹氏集团的斗争尚未表面化,阮籍辞征和对司马集团的政治态度无关,纯属个人服膺老庄处世观念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郑笺》训诂主要是字词句的训释,这是学者研究《郑笺》的重点,但《郑笺》也涉及整体内容的训释,关于这点历代学者没有涉及。从分析篇章结构、补释文题主旨、说明史实典故、解释名物制度看《郑笺》整体内容的训释,《郑笺》从总体上进行了科学的整体的关照与把握,这对后世注释之学是极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3.
《文心雕龙.谐隐》篇是《文心雕龙》文体论论有韵之文的最后一篇,刘勰以专篇的形式给予了谐辞、隐语应有的地位。在谐隐之风颇为盛行的魏晋南北朝,刘勰在注意并认同它们的基础上,详细介绍并分析了谐辞与隐语这两种文体。由此,我们可以窥见刘勰对民间文学持有的态度,这关涉到《谐隐》篇的意义问题,从而也从客观上突显出《谐隐》篇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4.
《世说新语》一书,已传世较久,舛误疑点不少,校释工作难以做到尽善尽美。先哲与时贤在词语的校勘考释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成绩斐然。李天华先生所撰《世说新语新校》一书就颇有创获,但书中仍有若干笺疏,值得进行商兑。  相似文献   

5.
徐震堮先生《世说新语校笺》一书(中华书局84年版,下简称《校笺》),精见迭多,功力很深,读后获益不浅。但千虑一失,在所难免,笔者在拜读的过程中也发现书中的校点有不当之处,谨记于此,向徐先生和读者请教。一、标点之属1)《文学》一○四:“孟昶为刘牢之主薄。”刘注:“《续晋阳秋》曰:‘牢之字道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部影响深远的文学选集,萧统《文选》及其序言涵括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体观念的三种主要思考方向,即:追本溯源、分类细化、专门化,因而在这一时期的文体发展进程中很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7.
《文选》文体研究一直是《文选》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其种类繁多,一直也是争议较多的一个领域。本文对20世纪30年代以来《文选》文体研究状况加以分析与总结,并对现有研究成果作一梳理与分析,希望对《文选》文体学研究起一些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象《文选》一类“采挺孔翠”的总集,往往在编撰的第一时间,便可确定其相当部分的篇目;而就编纂实质性层面言,当其篇日选好并加以分类及对若干作品作些技术上的处理后,便告完成。明此,将《文选》与《类苑》《艺文类聚》《文心雕龙》《翰林》《古文辞类甚》等比观,可以推定:昭明太子凭一己之力,完全可以编撰《文选》;且就一般情形言,有二到三年的时间便够了。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编撰是书的难度与其工作量,均被人们想当然地“放大”了。  相似文献   

9.
苏轼认为《文选》“编次无法” ,指摘其在文体分类方面的失误 ,但萧统在《文选序》中已然明言其法分体次文之法 ,且对后世颇有影响 ;又说《文选》“去取失当” ,萧统文章衰弱 ,识见短浅。其实《文选》的文体分类、篇章去取是有自身价值的 ,萧统的衡文识见是拔群超俗的  相似文献   

10.
有论者提出黄周星为《西游证道书》独家“笺评”的说法,中华书局据之将其书名先后改为《西游记——黄周星定本西游证道书》与《西游记》的举措,都是有违于《西游记》版本演变史的历史真实的.因为《西游证道书》笺评中的“憺漪子”不是黄周星,《西游证道书》中的点评人也不是黄周星,《西游证道书》的书名更不是《西游记》.  相似文献   

11.
从文学年代学角度看,建安十三年、建安十七年均是建安文学发展和转变的重要年份,文人心态、文学创作的题材内容和风格前后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建安十三年文人齐集邺城,建安文学开始进入创作繁荣期,建安十七年阮瑀之死对建安文人的心灵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建安文人的心态由乐转悲;表现在文学题材上便是大量以寡妇为描写对象的哀悼之作的产生,由此拓展了建安文学的创作题材;文学风格上则是哀感之心大于雄深之气,伤生之意多于哀世之情,使建安文学展现出多元化的风格倾向,在建安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初平年间,袁术与孙坚联手控制荆州南阳郡与豫州。此后他们在面临战略进攻方向的选择时,决定进攻荆州,但孙坚在此役中阵亡。当时袁术、孙坚本可选择进攻兖州刘岱,如获胜能抑制曹操的兴起,以后还可与公孙瓒夹击袁绍。初平四年,袁术进攻兖州属于时机选择有误,结果他被曹操大败,退往扬州。此后他又犯了一系列战略性错误:派孙策平定江东;未对与曹操争兖州的吕布、张邈提供援助,不迎汉献帝而自己企图僭号。在与占据徐州的吕布交战失败后不久,他进攻陈国又遭曹操反击而损失颇重。袁术在面临重大战略选择时屡屡失误,最终导致其败亡。  相似文献   

13.
况周颐编有词选《粤西词见》,是广西词有总集之始,在广西词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且词选名为“词见”有两重含义,除了看见之外,还含有对广西词史和词人的见解之意,况周颐编选粤西词人词作,是用《粤西词见》来追溯临桂词派兴盛的原因,向世人展示地方词学实绩,传播粤西词人词作。此词选本大致上先按词人时代、辈分顺序,其中又约略再按科甲、仕宦之先后,诸生、布衣等编次,闺秀列于最后,体例有致。这是继承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的编排体例,但是坚持了况周颐自己的选词标准。  相似文献   

14.
西蜀词人一方面把温庭筠词作为主要模仿对象,另一方面也颇多对韦庄清雅之气及对男性自我爱情心态表露的学习。除此之外,《花间集》诸家词人在创作中也经常互相借鉴和吸取,主要表现在意象和语辞的使用上,以及基于二者相似性上的场景描写以及抒情内涵上的模仿。  相似文献   

15.
(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摘要]《古文观止》是清初科举政策影响下产生的蒙学教材,《古文辞类纂》则是在乾嘉时期骈文复兴的背景下为提倡古文“正统”而产生的。基于两书选文情况判断,《古文观止》与《古文辞类纂》的文体分类相似,但姚鼐所编《古文辞类纂》在分类上比《古文观止》更为详细。就写作背景与目的来看,《古文观止》为迎合统治者需要,选文的文风偏向于典雅醇正,选入少量骈文,为八股文写作服务;《古文辞类纂》则是姚鼐用来宣扬自己的文统、道统,借古文彰显自己的主张的。基于吴楚材、吴调侯与姚鼐对道统的不同理解,《古文观止》以选文体现纲常伦理,而《古文辞类纂》则不对六经文章妄加评议,实际上均是推崇程朱理学的体现。二书的成书时代影响编者的编选目的,这是导致两种古文选本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本文考察《歧路灯》中带"叫"字的兼语结构,分析几种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17.
《七志》、《七录》是我国古代魏晋南北朝时期目录学家王俭、阮孝绪编撰的两部重要目录学著作,也是古典目录学史上的私家开端之作。它们上承《七略》体制,又有创新。二书的分类精神、目录体系以及丰富的史料为后世完善四分法和史志目录所借鉴吸取。通过对王、阮简介及二书的比较研究,进一步凸显出《七志》、《七录》在古典目录学史上的文化贡献。  相似文献   

18.
姜涛的《“新诗集”与中国新诗的发生》突破了文学史研究原有的“范式”,绕开了从观念到观念、从文本到文本的叙述模式,不仅显示出文学史写作观念上的变化,也体现了文学史叙述策略上的探索,从而体现了“开放问题”的研究格局。  相似文献   

19.
类书起源很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唐代修撰类书,始于建国之初,大抵是出于帝王之愿,试图把所有的知识进行分类便于提纲挈领地学习,因而唐代还有不少文人学士所编的类书就因循这样的法则。敦煌本《兔园策府》也是其中之一,它的白文本在唐宋间十分流行,《兔园策府》成书时间在《初学记》前,因而偶句之体例不是自徐坚始,很有可能始自《兔园策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