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今旅行者都将阿里作为寻访西藏的极西目的地,也许他们并不知晓阿里还是西藏岩画发现最早、数量最多的地区.早在20世纪之初,就有一些热衷于亚洲探险的西方人士在那片荒凉如"月球景观"的高寒之地发现过众多岩画.1900年,斯文·赫定在《亚洲腹地旅行记》里记述了"雕刻着几个拿弓的猎夫追赶着羚羊"的图像.1907年,奥古斯特?弗兰克发表了他对阿里和拉达克地区岩画的临摹手稿.  相似文献   

2.
“验历”是中国古代天文历法改革中重要环节之一。验历的内容从汉代使用日月天象扩展到唐宋时代使用五星天象,这不但反映了历法技术上的进步,而且也揭示了五星占与历法的互动关系。通过对10世纪末宋代《乾象历》验历过程中使用的汉以来的五星天象的考证和分析,说明中国古代的五星占不仅仅具有星占学上的意义,而且具有历法上的意义,五星天象观测成为促进历法改革的重要的技术上的因素。研究表明,古代的五星天象记录绝大多数是可靠的,是当时的实际观测描述。出于政治目的而伪造“荧惑守心”和“五星会聚”的情况当是特例。另外,中国古代历法改革,既是科学活动,又是国家政治活动。历法及其天象推算技术(如五星天象),总是在这种技术与政治、国家与科学的张力中得以进展,并受到制约。  相似文献   

3.
左江岩画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的文明遗迹,对其展现的科技进行归纳整理,发现壮族在战国至汉代期间的科技呈现出融合于宗教活动中、偏重于实用技术两个显著特质。其形成的原因在于该时期内左江流域古人有较强自治权、以农耕为主要谋生方式、生活于封闭而脆弱的环境。  相似文献   

4.
古代黑子记录的面积归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典籍中“大如X”形式的黑子记录是古人对黑子面积大小的一种估测,可利用古人目视观测天象时天球模型对其描述进行量化。文章按照视觉生理学原理,利用统计方法,并参照扁平天穹归算模型,对古籍中95条黑子“大如X”记录的17种比体进行了面积和实际大小的归算。  相似文献   

5.
古代目视天象记录中的尺度之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古代以“丈、尺、寸”为单位的天象记录以及“大如X”形式(取象比类)的记录是成系统的,可统称为古代天象记录的“尺度体系”。古人裸眼目视观测天象时亦有天球模型,通过天球模型的建立,按1尺=1度的换算标准,可以确定“丈、尺、寸”天象记录的几何意义,并对“大如X”形式的记录进行尺度或亮度的量化,最后将两种记录统一在一个系统中。通过对尺寸系统起源的分析,认为古人裸眼目视观测时的天球半径约为13米上下。另从人本心理行为渊源、天文馆天象厅的半径、航海牵星术等多方面进行了论证。人裸眼目视观测天象时有共同的视错觉现象,形成系统误差,此误差是将天穹视为扁平状造成的。在不同的天空照度与气象条件下,其扁平程度有所不同,可引入“视扁度角”概念加以量化。为对视觉误差进行校正,求出了各种状况下(昼、夜、阴、晴、有月、无月)裸眼观测时天体视高度、视长度与其真实尺度的校正归算法。  相似文献   

6.
古代"荧惑守心"记录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天文学中,“荧惑守心”被认为是最险恶的天象之一。黄一农的研究显示,历史记载的大多数事例均为伪造。文章找到更多的记录,进行了更加详细的考证。尽管荧惑守心记录的错误率高于其他类型的天象记录,但许多错误的记录,能够找出流传错误的痕迹。同时,故意写错时间的事例也是存在的。至于凭空伪造天象而适应人事,还缺少证据。  相似文献   

7.
爱尔 《科学大观园》2012,(13):62-64
今年6月6日上演罕见"金星凌日"天象,下次"金星凌日"将等105年:科学争议——今年6月6日天空中上演了罕见的"金星凌日"天象,当时金星和太阳、地球排成了一条直线,地球上的观测者可以看到一颗"黑痣"(金星)缓缓划过太阳的脸庞,而下一次"金星凌日"天象将等到2117年。虽然金星的大小和地球最接近,它的直径为7521英里,仅比地球小5%,但金星表面温度却高达480摄氏度,大气压  相似文献   

8.
星占、事应与伪造天象—以“荧惑守心”为例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本文以“荧惑守心”此一被视为大凶的天象为例,尝试深入探讨我国古天文的星占特质。发现历代文献中的23次荧惑守心纪录,竟然有17次均不曾发生,而在另一方面,自西汉以来实际应发生的近40次荧惑守心天象中,却多未见文字记载。文中并试探了星占书中占辞随时代演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刘慧 《科学大观园》2006,(14):75-76
北京天文馆天象厅,当来自英国的著名天文学家、英国密尔顿凯恩斯大学教授J·贝尔女士出现在天文馆穹顶的天象厅时,立即迎来了天文迷们的热烈掌声。在热烈的掌声中,J·贝尔女士开始了她关于“人体是由恒星物质组成的?”科普演讲。  相似文献   

10.
天文,巫咸,灵台—天文星占与古代中国的政治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古代中国的天文星占之学,外史方向上的研究在国内至今仍大体呈空白状态。本文选择了三个向来不太为人注意的切入点,尝试对古代天文星占之学与政治观念之间的关系及有关背景作初步接触。一、天文“天文”一词,较早见于《易·彖·贲》:“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其意本指“天象”,此为古代中国“天文”一词的传统含义之一。早期文献中作“天象”解之例甚多,这  相似文献   

11.
历史典籍中"日珥"记载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理、分析了中国历史典籍中关于“珥”、“日珥”的记载,通过对其含义以及现代“日珥”、“幻日”名称起源的考证,论述了古代所谓天象“珥”的记载为大气光象——幻日等。现代术语“日珥”是对古代术语的转义借用,历史典籍中的“珥”记载皆非太阳日珥。  相似文献   

12.
阿来 《科学大观园》2005,(24):21-22
史前岩画留下不解谜团——不久前澳洲曾发现了一处石器时代的岩画,上面画的是奇形怪状的生物。考古学家称它们为人和动物的杂种,并且认为,这些岩画是古代“画家”的写生画。它们同人类是邻居的奇谈怪论震惊了世界。悉尼澳大利亚博物馆研究波尔·塔孔岩画的专家和剑桥大学的人类学家克里斯托弗·奇彭代尔都认为,文明初期有过包括半人半马在内的杂种,它们完全有可能是原始人的邻居。他们在澳大利亚和南非不仅发现了32000多年前的兽头人,还有人头兽的岩画,而且对这些奇怪的岩画进行了世界上首次最详细的研究。科学家们仔细研究了人类祖先的近5000幅岩画,并对其出现的频率和所画杂种的类型加以系统整理,还断定它们的年龄,最后得出“远古时候还确确实实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占星术注重天象与人事的关系,历代天文志中载有大量的天象与"事应"记录,构成了占星术的"经验数据"。本文以《晋书·天文志》"史传事验"为例,探讨在中国古代占星术中天象与人事如何关联,也就是说人事如何成为天象的"事应"或"事验"。本文主要探讨天象与"事应"的时间关联性,即天象与事应在时间上的前后相继关系。通过对"史传事验"中记录的500余条天象和事应的时间进行考证,并就其时间差值进行统计分析,以揭示中国古代占星术中天象与事应在时间关联上的特征以及影响这种关联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的异常天象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异常天象在中国古代受到高度重视,是历代天文观测的一项重要内容。象人类对所有事物的认识一样,中国古代对异常天象的认识也是以最初自发的直觉认识为开端,形成异常天象的概念,在阴阳说、五行说、元气说等关于自然的理论形成以后,对异常天象的解释随之产生。此外,按照占星术理解异常天象是中国古代异常天象观的一个重要侧面。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专家最新研究表明,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专门观测天象的天文台,最早的天文台建于夏代,时间约为公元前2033年至公元前1.562年间,居世界领先地位。而且,元代(公元1271年至1368年)曾经在北京建立的司天台,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天文台。据武汉电视台援引专家研究结论称,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专门观测天象的天文台,相传夏代叫“清台”,商代(约公元前16世纪至前11世纪)时称“神台”,周代(约公元前11世纪至前770年)称“灵台”。周文王时期的灵台筑在都城丰邑的西郊,现陕西西安市西南,台高2丈,周围420步。春秋时诸侯造的天文台称“观台”。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至前221年)以前的天文台仅是一个较四周略高的高台,以圭表和原始的浑仪观测日影、月亮的盈亏和星星的位置。到了汉朝(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在长安和洛阳都建有灵台。东汉时在河南偃师建的一座灵台高约20米,台基约50米见方,顶部为观测天象的场  相似文献   

16.
文章依据殷末和西周的天象记录,推定了武王伐纣年和西周诸王年代。根据“五星合聚”、“岁在鹑火”及“月相干支”的记载,得出天文受命元年是公元前1058年,伐纣之年为元前1046年。把“天再旦”现象解释为发生在郑州地方的日食的“懿王元年”算出是公元前903年,但公元前925年也有成为“懿王元年”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对《魏书·天象志》中的天象记录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太安至皇兴13年间(457-469)的连续62条可以计算验证的天象记录中,有59条记录的年份都恰好提前了一年.这可能是魏志抄宋志而于年代比对发生错误,也可能是北魏纪年本身的错误.  相似文献   

18.
从地球自转长期变化参数分布范围、古代文献中的反例、场景复原中的限制条件来看,"天再旦"日食说难以成立。受宗周礼乐文化影响,天、日、月、星等不单纯为天象,也常与世间重要人事变化相联系,多带有政治象征意义,"天再旦于郑"也不例外。从"旦"、"天"释义、先秦古诗《卿云歌》中以天象比人事的象征手法、郑地宫殿的修建时间及历史意义来看,"天再旦于郑"的原始含义与日食无关,而是懿王继共王之后,西周王位第二次在郑地宫殿交接的象征性说法。  相似文献   

19.
《宋史·天文志》天象记录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用现代天文计算方法全部检验的基础上,按照原文的分类统计和分析《宋史·天文志》各种天象记录的数量和特征.统计中将所有天象记录分为可计算检验和不可计算检验两大类,并计算了各种记录的错误率,大多数错误记录可以考出其原貌.搜索了天文志以外的宋代天象记录.  相似文献   

20.
天体物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研究宇宙空间中各种物质的物理状态、化学成分及演化的学科。同其他学科一样,它也是按照“实践—理论—实践……”的形式而逐步发展的。在这里,第一步的实践是天象的观测。积累了相当多的观测事实之后,人们通过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上升到理论的认识,而理论还需要再回到实践中去,由实践来加以检验,正确的理论就为尔后的实践所证实;理论的真理性不完全的,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而纠正其不完全性;错误的理论,需要经过实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