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们所说的创新文化主要指,在科技领域最大限度地激励或激发人们进行科技创新的文化。既然这种创新文化的目的是为了推进科技创新,因而创新文化自然要充分体现科学之魂,即科学精神。当然,要使创新文化充分体现科学精神,我们还得首先全面而深刻地理解和把握科学精神。应当看到,当代流行的包括逻辑实证主义科学观、功利主义科学观和后现代主义科学观在内的许多科学观都具有很大的偏颇性和狭隘性,并没有全面而深刻地理解和把握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2.
大学在创新文化环境构建中的使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希腊——西方的人文理想是“自由”,人文形式是“科学”和“理性”,所以科学一开始就是西方的人文,是自由的学问。 近代发展出来的“唯人主义”(人道主义)人文传统可能背离“自由”这个古典的人文理想。近代科学的笛卡尔传统和培根传统分别强调了内在理性和外在经验,但最终共同受制于技术理性。近代科学与人文的分裂在于过分分科的教育体制,但分科化正是技术筹划的必然后果。“唯人主义”和“技术理性”信守共同的时代精神。今天弘扬科学精神,不必在科学与人文相区别的层面上突出科学的特异性,而应该在科学与人文合一的层面上,检讨…  相似文献   

3.
论在教学中传播物理文化和弘扬人文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播科学文化,沟通科学与人文,重塑人文精神,这是当代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物理教学作为传播物理文化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它不仅要传承物理文化的外在特征,还应将蕴涵于其中的人类智慧、创造性和人性的价值内化至学生的心理结构之中,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科学和人文精神的健全的人。本文具体探讨了在物理教学中传播物理文化,弘扬人文精神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实施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以斯诺“两种化”的提出为切入点,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人化和科学化被人为地分裂和对峙的状况认为二并不是天生对立而不可整合,并通过对教育发展史及当前教育体制弊端的考察与分析,认为应该从教育,特别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这一独特的视角,提供一条将人教育和科学教育融合的途径,最终实现两种化的整合。  相似文献   

5.
对于图书馆来说,确立正确的人文理念、展示传播人文精神非常重要。图书馆的人文理念,提倡从“书本位”到“人本位”的转变。因此,要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人文精神才能完善图书馆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各位同志: 今天,2007年辽宁省暨沈阳市科技活动周在这里开幕了。首先我代表中共辽宁省委、省人民政府,向前来参加这次科技活动周开幕式的各位来宾、各位同志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辽宁科技进步,推进辽宁科技普及事业发展的各位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对长期以来为推进我们辽宁科技事业的发展,推进辽宁经济和社会发展、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  相似文献   

7.
关于科学人文主义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是人类进步的双翼,二者的不平衡将使社会无法平稳行进。科学工作者应警惕对人文文化的霸权主义,宽容地理解科学文人对科学负面影响的批评。人文工作者则要警惕对科学文化愚昧无知的妄自尊大,去除狭隘的偏执态度。使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在一种宽松的环境中和谐发展,走向汇流与整合。  相似文献   

8.
编辑者作为文化传播主体,应有文化自觉的理念,并把这种理念外化为自觉的编辑行为。编辑者的文化自觉应凸现在这四个方面:自觉于传播先进文化,弘扬优秀的民族精神;自觉于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自觉于注重与时俱进地进行文化创新;自觉于提高传播对象的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9.
论高校校园创新文化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型大学,建设创新型大学又必须创建具有创新理念和氛围的高校校园创新文化.构建高校校园创新文化,培育具有创新理念的大学精神是核心;营造具有创新氛围的校园文化环境是保证;组织开展创新的校园文化活动是载体;坚持"四个原则"是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0.
谈到科学和文化,许多人会认为二者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它们不仅有较为清晰的界限,而且存在巨大的差异。在这个问题上,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孟建伟教授有着独到的见解:无论从哪个方面看,科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科学有其深刻的文化本性。但由于人们往往更加关注科学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即知识层面的和功利层面的形而下的部分,而忽略了科学中包含的精神内容,即文化层面的形而上的部分,再加上人们通常以为自然科学才是科学,在谈到文化时更多地会想到是人文社科的东西,结果,科学文化的问题通常被大家所忽视。孟教授认为,科学的精髓是文化。当前我们不仅需要强调科学知识的应用和传播,更需要科学文化、科学精神的教育和引导,要让科学的灵魂深深扎根于人们的心灵之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必须加强创新环境建设,发挥文化对于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追求科学文化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梦想”,  相似文献   

11.
建设创新型国家。其要旨是加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的根本转变;使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全社会的普遍行为;最终依靠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庞引巧  张京 《科技资讯》2006,(24):185-185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这些具有鲜明民族性的精神,对于改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当中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有必要更加重视科学文化建设。论述了科学文化建设的3个问题:(1)全面理解科学的社会功能。科学具有繁荣科学、促进发展、培育人才和塑造文明的功能。(2)勇于承担科学家的社会责任。科学家须具备高度的伦理意识和人文修养,自觉担负特殊的社会责任,履行负责任的科研行为。(3)大力弘扬科学精神。科学精神的核心是追求真理,其精髓是崇尚理性,提倡质疑、批判、出新,追求实证和普遍确定性原则。  相似文献   

14.
弘扬科学精神对科学文化的培育具有基础性的支撑作用;是先进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的基础性内容;对于文化建设和文化创新具有基础性的方法论作用;是一项基础性的文化建设事业;对于我国先进文化建设具有重要而紧迫的现实意义,因而是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15.
弘扬科学精神对科学文化的培育具有基础性的支撑作用;是先进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的基础性内容;对于文化建设和文化创新具有基础性的方法论作用;是一项基础性的文化建设事业;对于我国先进文化建设具有重要而紧迫的现实意义,因而是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化则是这个灵魂生长的土壤。化影响着科技的生成、发展与传播.影响着创新的进程和结果。先进生产力的出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总要寻找它的落脚点,而且往往在最适宜的化环境里实现突破。一个社会的化氛围不仅影响科技知识和成果的出现.更会影响到科学知识的传播以及科技成果向现实的转化。  相似文献   

17.
科技进步在当今社会和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科技进步离不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需要创新文化的支持,这是科技创新的空间和软环境。它从制度、观念等方面影响着创新的进程。本文简述了再造中国创新文化原由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对科技创新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科技创新文化的影响,就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构建适宜的科技创新文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必须提高思想认识、优化课程体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通过社会实践强化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此外,应通过搞好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熏陶.  相似文献   

20.
"科技创新文化是科技发展的文化土壤和内在驱动力."[1]科技创新文化的积累和沉淀过程既是推进科技创新的过程.当前我国的科技创新文化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造成科技创新文化的缺失,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以促进和引导科技创新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