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五四”新文学运动放到民国社会的大背景中考察,就不难发现,它是应时应运而生,并随着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相应变化的。以往的研究主要从思想与文化方面切入,强调的也多是这两方面的价值重估。本文侧重从社会角度对新文学运动加以观照,着重分析其在文学“神话”与社会现实之间一以贯通的时代特征,并简单分析其历史成因与时代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人身体最下端的部位——“足”在神话思维中与生命形式,与人类对神形象的描绘以及生殖等方面的问题紧密相关,一直影响至今,成为人们日用而不自知的存在。N级神话编码理论作为一种具有丰厚性和实用性的理论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解开“足一.神”的符码之网。  相似文献   

3.
“N级编码系统理论”是叶舒宪教授继“四重证据法”和“大、小传统”之后的又一理论创新,其以派生关系的大小为线索,将“无文字时代的文物与图像”、“文字”、“古代经典”……“当代创作”等若干级文化编码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理论系统。而贯穿于各级编码之闻的主脉,是他一直以来的研究重心——神话原型。此理论突出强调了文化大传统视野之下的考古实物及其图像的奠基性符号编码意义。同时,此理论体系也能为当代的文学创作和文化生产提供一定的指导与启发。文章在梳理这个理论系统脉络的同时,还对之提出另一种可能的排列和理解方式。  相似文献   

4.
钱冠连的专著《语言:人类最后的家园》发展和加深了我们对语言本质的认识.钱氏“家园论”形成的原因在于楚文化的影响,深厚的语言功底,时代的磨练与机遇;其形成过程可以概括为四个主要阶段:思想准备-理论准备-方法准备-实际写作.  相似文献   

5.
关于冠礼举行时间,历来是礼学研究中关键而聚讼难已的问题。文章以“再生”神话的知识、视野和四重证据法,在世界范围成年礼举行时节、象征意义与庆祝宇宙重生的庆春仪式的象征性认同关系的通观下,结合中国以庆春仪式实践报本反始的“再生”神话,和新出《日书》文献,重新考察了《夏小正》“二月冠子取妇”的记载,尝试对中国冠礼原初行礼日期及其仪式象征进行新的探讨,试图提供一种化解纷争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魏琼瑶 《科技信息》2009,(5):202-202
孔子作为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大贡献与影响的人物,对于“斯文”价值的理解与认识,对于文化生存发展问题的看法,他为继承和传播斯文而努力不懈的精神,都很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鉴于当下来自人类学、神话学界和考古学界在文明探源研究中不约而同地呼唤神仪式、精神信仰等"软"视角对考古素材和人文阐释会通互释的关注及研究实践,笔者以《礼记.月令》中的仪式叙事为例,尝试探讨作为神话编码的"以初为常"这一认知与实践如何规约着仪式叙事与考古"物语"的程式化叙事,从而找到考古文化遗迹、文本文献与神话仪式叙事对接以互证互释的内在依据。  相似文献   

8.
叶舒宪主编的"神话学文库"(第一辑)共17册,致力于中国本土文化的神话学建设,在百年学术史梳理、母题索引数据编码模式的建立等方面为神话资料学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进行了大小传统的划分与文化符码的编码等理论创新,为引领中国神话学发展、拓展中国深化研究开拓了新视野。  相似文献   

9.
人文学科,尤其是文学中的知识,均无法像自然科学那样构成真理,这与我国大学目前极力追求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形成内在冲突,也致使其中的文学教育越来越趋向于工具性,尤其是在文艺学学科的教学中。改进这一情形不是仅在学科内部做技术性调整,而是在理念方面凸显高等教育的通识教育性,处理好“思想”与“知识”的悖论,立足于文学教育,尝试某些可把学生带入问题、思维训练和审美实践的教学模式,如本文所谈的“文本阅读”式教学。  相似文献   

10.
“洪水之娲 ”曾给史前时代的先民带来过深重的灾难,但“治水英雄”与“治水神话”也被后世的子孙 们传扬了几千年。立足于考古发现与文献资料重新论证了“洪水神话”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1.
在对知识“碎片”的内涵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分析了独立学院学生所需要的知识“碎片”,并分析了其表现形式:校园知识“碎片”、社会知识“碎片”和网络知识“碎片”。为了帮助独立学院学生获得相应的知识“碎片”,本文构建了第一校园、社会课堂校园和网络校园等三个校园平台。学生通过第一校园的课堂、宿舍、社团组织,第二校园的家庭、企业和政府,第三校园的互联网、手机网和电视网,他们能够获得对其终身有用的各类知识“碎片”。  相似文献   

12.
白芳 《南昌高专学报》2011,26(6):98-99,102
“交际与语言知识并重”教学模式是将语言知识输入和交际教学结合起来的一种综合教学模式。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外语教学现状,分析了“交际与语言知识并重”教学模式与其它教学模式的差异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指出这种教学模式符合当今中国的教学需要和教学实际,是符合新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三个代表”思想是江泽民同志在时代更替、形势剧变的关键时刻 ,站在历史制高点 ,对党的性质、根本宗旨和历史使命作出的新的科学概括。内涵丰富 ,思想深刻 ,意义重大。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 ,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客观要求。落实“三个代表”思想要求 ,是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的根本保证 ,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的具体体现。我们必须把“三个代表”作为完成新时期历史使命加强党建的首要任务和行动纲领 ,联系学校实际解决主要问题 ,将“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德鲁克知识管理思想,阐述了德鲁克知识管理思想核心——知识管理的二要素,提出了完善知识管理的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段俊平 《科技智囊》2012,(12):76-78
中外专家给企业文化定义的很多,但无论怎么定义,企业文化也脱离不了习惯和氛围这几个字。企业文化的实质其实就是一群人聚在一个组织内由于环境、经历、行为、感觉和思维的共同性长时间的形成了共同的习惯和氛围,从而达成了共同的核心价值及彼此的共同理解及共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中越跨境民族的民间文化场域中,“竹生人”神话母题发生了衍化:“竹”作为“死而复生”所依托的神圣空间,与“瓮”、“棺”等构成了一个象征系统,呈现出由人类起源——英雄诞生——英雄死而复生的演变轨迹。由此,可以追溯越南民族文化中的骆越族群的文化渊源及其精神生长,还能观照当今中越跨境民族的生存与信仰。可见,骆越文化传统的神话叙事是中越跨境民族文化传承与创生的重要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7.
1902年前后,国人从日本译介了为数不少的史学著作,对“文明”和“历史”的理解拓展到美术、哲学、法律、宗教、风俗等领域,神话学与历史学同源联袂而生。此时,“神话”一词并没经过太多的本土过滤和反思,没有可能去面对“语力怪神”现象,更没有机会去统摄中国本土的神圣叙事。此后,受西学范式影响,神话学与历史学分裂,遂成为被史学家排斥、被文学家接纳的民间文学内容。基于反思传统与反思现代的双向动力,当下亟需重新面对中国“神话”与“历史”,将之作为进入本土文化传统和文明基因的重要门径,以此引导对中国文化做追本溯源式的全盘理解,对中国历史叙事和现代神话学做批判性整合思考。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基于国家倡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背景下,阐述了以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为代表的我国民俗体育文化遗产在走向旅游产业化中对"家园生态"的影响:文化生态与自然生态双重危机并存的局面。在分析主要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协调好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政府主导力量,制定科学的民俗旅游生态发展规划;健全法律法规保护民俗旅游生态环境等,从而为我国民俗体育文化传承和民俗旅游健康发展提供相应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现代修辞学的“得体”观,体现出语言表达对社会文化背景(即大语境)的关注。其实,任何一种修辞观的出现都不应是孤立的,它既是当代社会文化背景下对语辞修饰的要求.同时又与传统的修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联系的依据就在于文化的传承性以及由此形成的文化心理的积淀。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诗三百》所代表的“和美中正,适度中节”的精神是最具典型意义的。考察吕叔湘先生对“适度”与“恰当”原则的论述,我们可以感受到这种文化精神的积淀。  相似文献   

20.
作为同一神话传说"白蛇传"的"神话重述",李碧华的《青蛇》与李锐的《人间》在依据原神话题材的基础上做了突破性的尝试。重述过程就是再创作的过程,重述作品也必然带有重述者对现实生活的当下思考。《青蛇》与《人间》对"白蛇传"的演绎是不同的,但两部作品都充满了对自由与秩序的困惑,也正是这一困惑决定了人物的前途命运以及文本的内蕴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