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卷首语     
本期“文学人类学研究”栏目的主题是“文学人类学与神话历史"。日本学者吉田敦彦著,况铭译的《日本神话与希腊神话间奇妙的类似》,通过对日本最早的文献《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中记述的神话群与希腊神话进行参照与对比,循着这些相距遥远的神话叙事呈现出的奇妙契合,可以对日本神话起源的文化传播线索带来新的思考视角。  相似文献   

2.
卷首语     
本期“文学人类学研究”栏目刊发了三篇文章。叶舒宪《戏剧文学的救灾解难功能——〈俄狄浦斯王〉与(窦娥冤〉对读》旨在探讨传统社会关于灾害和禳灾的神话观念,以希腊和中国的经典戏剧作品《俄狄浦斯王》和《窦娥冤》为例,展开文学人类学的跨文化透视,  相似文献   

3.
卷首语     
本期“文学人类学研究”栏目是“教育部首届文学人类学高级研讨班”学习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现。  相似文献   

4.
卷首语     
本期“文学人类学研究”栏目刊发了5篇文章,分别从女神文明的历史延异、宗教经典的思维与书写、人类学家的思想革新以及当代文学艺术对神话的表述与建构等多向维度来探讨神话的文化内涵与功能。  相似文献   

5.
卷首语     
本期“文学人类学研究”栏目的导言对栏目的宗旨做了明晰的说明。本期的主题为“神话历史”,共刊发4篇文章。其一为(英)卡伦.阿姆斯特朗著、叶舒宪译的《神话的史前史(公元前20000-4000年)》,对神话的定义及不同时代的神话进行了精彩的解读。  相似文献   

6.
卷首语     
“文学人类学研究”栏目本期主题“文化大、小传统的神话编码”,本期的三篇文章分别探讨神话研究的三种媒介载体,或称文化编码方式,即语言文字叙事、图像叙事、物的叙事。米尔恰·伊利亚德(著),王伟、王乐琪(译),叶舒宪(校)《铁器时代的神话》对今日从事神话学跨学科研究提供非常重要的启示,对大、小传统再划分的文化符号理论,具有宝贵的借鉴作用。安琪《神话的图像叙事:明代丽江壁画研究》显示文学人类学研究者如何从图像叙事的神话进入对本土文化的再认识。王宪昭《感悟神话:激活人类文化传统的基因密码——读叶舒宪先生主编“神话学文库”》文章从中国本土文化的神话学建设方面着眼,指出叶舒宪主编的“神话学文库”(第一辑)具有在百年学术史梳理、母题索引数据编码模式的建设性以及在大小传统的划分与文化符码的编码等理论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7.
卷首语     
本期“文学人类学研究”栏目刊发了一组文章:叶舒宪《〈阿凡达〉与卡梅隆的“人类学想像”》、刘慧《〈阿凡达〉:博取东西,再造神话》、王婧《“繁华落尽见真纯”——电影〈阿凡达〉中伊娃原型的神话学解读》,他们透过光艳的视觉冲击和神奇的想像,对电影《阿凡达》进行了深入的人类学解读,体现出极强的学术敏锐。  相似文献   

8.
卷首语     
本期“文学人类学研究”栏目的主题是“神话历史”,共刊发4篇文章。其一为美国伊利诺斯州立大学、芝加哥大学古典学教授南诺·马瑞那托斯的《米诺王权与太阳女神:一种近东文化的共同体》,文章的视角、论述及资料的梳理均可给人诸多教益。叶舒宪《〈宝岛诸神——台湾的神话历史古层〉导言》是对编撰《宝岛诸神——台湾的神话历史古层》的缘由,撰写的过程、框架、内容进行了说明,并列举了参考书目和延伸阅读。  相似文献   

9.
卷首语     
本期“文学人类学研究”栏目的4篇文章都围绕“神话学的变革”这一主题来展开探讨。(德)瓦尔特·伯克特著,唐卉译的《东方智慧文学与创世神——兼谈对古希腊宇宙开创论的影响》把我们的视线拉回到公元前6世纪之前的东方文学,让我们看到在东方文化传统中以细致的知识传递和生动的口头演述为特征的智慧文学与创世神话是古希腊哲学形成的早期基础。  相似文献   

10.
卷首语     
儒学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的重大贡献毋需赘言。本期“文学人类学研究”栏目的主题即是“儒家神话新探”,所刊发的两篇文章,一是叶舒宪《儒家神话的再认识》,一是唐启翠《髓与褴:佩玉践形与儒家神话礼仪》。叶文是从神话概念的反思入手,论述神话和信仰在发生学上的相互依存关系,提示更新现代中国学术中的神话观,使之从民间文学的狭小范围中释放出来,还原为文明发生的原型编码及体现文化基因的神圣叙事。  相似文献   

11.
卷首语     
本期“文学人类学研究”的栏目主题是“神话历史”,共刊发4篇文章。Lisa Raphals著,胡建升、周黎译的《古代占卜比较研究的中国视野》谈了占卜的分类,对20世纪希腊的占卜、古典文学和社会科学进行了阐述,论述了占卜理论的中国视野,由对中国和希腊材料的比较进而对人文进行了讨论。林炳僖《韩国神话历史初探》认为,神话与历史并非相互对立,而是不断互补转化。  相似文献   

12.
卷首语     
本期“文学人类学研究”栏目主题是神话历史与四重证据法,共刊发了4篇文章。叶舒宪《珥蛇与珥玉:玉耳饰起源的神话背景——四重证据法的玉文化发生研究》通过对珥玉礼俗与珥蛇神话的相关性探索,运用四重证据法,为玉文化发生研究提供神话学的理论解释。唐启翠《神话与仪式:礼制探源新视野——兼论儒家神话再发现的可能与必要》认为,  相似文献   

13.
卷首语     
本期“文学人类学研究”栏目刊发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文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开题论证会全程记录稿。其中的回顾、展望、批评、讨论与思辨,闪耀着这一日日蓬勃的学科的光辉,有着学术史的意义!从这一记录,我们将能得到极大的收益。  相似文献   

14.
卷首语     
本期“文学人类学”栏目以“神话观念决定论”为主题。神话观念是人类独有的文化现象。伴随着人类文化从大传统向文字书写小传统的演进,神话观念的变革体现出如此的总体趋势,即从虔诚的大传统神话观念信仰者,走向大传统神话的驱魅,以及小传统新神话观念的再造和编码。叶舒宪《神话观念决定论刍议》,R.B.奥尼安斯著、王蓓译《〈欧洲思想起源〉导论》和瓦尔特·伯克特著、吴玉萍、宋琦译的《从狩猎到献祭:希腊葬礼仪式剖析》等4篇文章,通过集中探索中西思想史的神话观念源头案例。  相似文献   

15.
卷首语     
本期“文学人类学研究"主题是“文化文本多级编码论”,倡导用一种打通的视野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化文本的多元编码。叶舒宪《中国文化的编码与解码自觉——序〈中国灯谜年鉴〉》将谜语(灯谜)视为图像之谜和文字之谜以后出现的三级编码,谜语创作和解谜此种符号编码和解码的自觉意识,对于重新解释文字记述小传统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柳倩月《古代中国的文化编码自觉——以〈周易〉为例》指出《周易》“卦爻象”作为文化编码和解码的关键,主要遵循“立象尽意”的思维原理,它确立并强化了中国文化的“象”思维特征。赵周宽《N级编码理论与挖不透的表象之墙》指出突破表象主义深度模式对文化表述语法的尝试是N级编码理论创新性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6.
卷首语     
本期“文学人类学研究”栏目主题“上古西玉东翰玉石之路山西道考泰”。作为西部玉石资源进入中原的终点,有一新一老两条路线,即史前期的水陆黄河道与商周以来的陆路雁门关道。后者体现于《穆天子传》的叙事,视为文学而未被学界重视。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上海交大联合考察小组两次对“玉石之路山西道”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发挥文学人类学的大传统理论和四重证据的新研究方法,希望通过新材料和新观点的发现来揭示出玉石神话驱动的华夏文明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17.
卷首语     
“文学人类学研究”栏目中,叶舒宪《人类学与文学的互惠——小议列维一斯特劳斯在中国的传播》体现了他对人类学与文学关系的有趣而深刻的思考。张玉《关于“四重证据法”之学术考察——从国学到文学人类学》是对叶舒宪先生“四重证据法”的再评述。张丽红《打开一个新的世界的钥匙——评叶舒宪先生的〈文学人类学教程〉》是一篇书评,其将叶舒宪先生《文学人类学教程》比做一把打开新的世界的钥匙,认为它使人们看到了文学研究的未来景观。  相似文献   

18.
卷首语     
本期“文学人类学研究”栏目主题为“文化大传统研究”,是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所引发的热烈讨论的成果。叶舒宪《文化大传统研究及其意义》一文重新界定大小传统,指出人类学家雷德菲尔德的大小传统的划分带有殖民主义/精英主义的偏见,文章以反思人类学的立场对此进行批判和改造,显现出人类学转向后的学术范式的革新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卷首语     
本期叶舒宪先生主持的“文学人类学研究”栏目主题是“文学人类学:理念与方法”,共刊发四篇文章。叶舒宪《文学人类学的学术伦理》指出的是,文学人类学不只是研究文学的跨学科方法,也是一种指向未来的文学理念。  相似文献   

20.
卷首语     
转眼一年过去,又是五月。我们不是政治经济杂志,我们也不刊登社会新闻,但是在这里,我们还是要跟许许多多的媒体一样,对一年前的那场灾难表示纪念,对地震中的死难同胞遥寄一份哀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