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五大连池治疗保健机理及五大连池保健旅游基地开发等方面研究,探讨医学院校研究生五大连池社会实践保健旅游基地开发与建设的战略设想。 相似文献
2.
陈国新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8(7):80-83
在研究生不断扩招的情况下,如何加强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训练,保证培养质量,特别是避免学位论文的闭门造车甚至抄袭?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专业,在长期的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注重研究生社会调查实践和科研能力培养.研究生学位论文达到较高质量,两篇博士学位论文在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双双获得云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硕士生学位论文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取得较好成绩.在教育部2004年9月进行的民族学一级学科评估中,云南大学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3.
研究生培养模式科学与否,可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工科研究生教育所关注的重要方面,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多学科复合型人才,是社会对工科研究生的基本要求。基于我校工科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实践和存在问题,在吸取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工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点,以期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美国、英国、新加坡的大学数学教育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分析,得出,国外大学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重视案例教学和专题研究的教学.进而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数学教育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思路:继续发挥基础知识教学扎实的优势,密切联系我国数学教育改革的实际,注重开展案例研究和专题研究,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具有一定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5.
6.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建立和完善社会实践活动的运行模式,是当前高校从事社会实践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课题.高校应主动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改变以往主题式的社会实践模式,加强校内外的投入,建立活动社会化,教学课程化,考核评估化的新型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模式,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8.
9.
将专业特点和企业现场技术需求相结合,提出了校企联合指导采矿工程学科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并通过制定定期协同工作模式、规范过程管理、构建理论创新环境等管理制度,使培养模式具有可操作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11.
12.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企业渴求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并重的人才背景下,高校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性日益增加。高校学生的社会实践对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成为大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途径。然而,我国高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还存在者较多问题。因此,如何扩大社会实践的主体范围,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形成长期有效的社会实践激励机制,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下,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究。 相似文献
13.
陈艳兰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2,1(5):54-56
本对大理学院走联合办学之路开展研究生教育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就新形势下如何针对学院实际拓宽合作领域、加强联合、以内涵求发展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4.
社会实践是构建学生完整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有效途径。立足高职院校社会实践现状,从畜牧兽医专业角度出发,根据其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提出“分层技能递进式”社会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5.
针对广西环境类人才需求现状和学科特色优势,以研究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以培养理论型、思维型、创新型、实践型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通过打破学科界限、发挥学科交叉优势,加强科研合作互动和强化科研服务功能,构建研究生校外科研实践基地。以基地为平台,整合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优势资源,培养"好学、好思、好动、好用"的四好人才,使研究生具备宽广、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多元思维能力,较强的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的真本领。 相似文献
16.
构建一套全新的适合时代要求和学生发展需要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需要考虑到每个环节,如:综合社会因素、专业特点、人员条件等不同角度。本文通过对现行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的分析以及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认识,提出了在社会实践工作中应遵循的主要原则,并结合实际提出了针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有效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7.
18.
19.
开展研究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激发研究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使其素质全面提高的一种途径。本文就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前期预备工作,活动的具体内容和任务以及完成后的工作总结等方面展开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新组织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些年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日益蓬勃发展,但其组织模式还不能适应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发展要求。文章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提出从组织机构、参与主体、指导教师及评价体系四方面着手,构建更为科学、合理、有效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