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广西蒙山陈塘话有声母20个,韵母64个,声调10个。其音系主要特点:声母方面,古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者,不论平声、仄声,绝大多数读为相应的不送气清音;精、清二母分别读t-、t~h-;流、深、臻三摄开口三等见组字读舌叶音t∫-、t∫^h-等。韵母方面,如较整齐地保留了-m、-n、-η、-p、-t、-k韵尾的配对等。声调方面,古平上去入四声按声母的清浊各分为阴阳两类,阴入、阳入再依据韵母元音的长短分为四类,共十个声调。同音字汇收字4400余个。  相似文献   

2.
张洁 《晋中学院学报》2012,29(5):97-99,104
运用历史比较法、实地调查法,对太原方言声母在20世纪中的演变进行分析,探索其演变的轨迹和特点,发现声母发生演变的主要原因是受到了官话方言的强势影响,文读音覆盖白读音,直至白读彻底消失,其主要表现形式为古全浊声母由读不送气音,变成官话方言的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同时声母系统进一步趋于简化.  相似文献   

3.
湖南洞口县山门、醪田话古喻母合口字今有读[m-]声母现象。这些读[m-]声母的古喻母字只出现在山、臻、梗摄的合口呼中,其余各摄的古喻母合口字今都读零声母。从洞口县山门、醪田话古喻母合口字读[m-]声母与读零声母音节的声韵母比较推断,山门、醪田等地古山、臻、梗摄喻母合口字原来声母是零声母、韵母是撮口呼[y]介音韵母,韵母中的[y]介音拢圆摩擦进一步唇化产生了双唇音声母[m-]。  相似文献   

4.
南宁市西乡塘区平田平话有声母20个,韵母66个,声调10个,平田平话是在与普通话、南宁白话、壮语的接触背景下使用的,目前已经处于极濒危的状态。其主要语音特点为:今读塞音、塞擦音的古全浊声母字,不论平仄基本读为不送气声母,例外主要是由字形或声旁相近、训读、语言接触等造成;大部分古微母字读如明母;古精知庄章组字今声母合流;鱼虞两韵有条件地分混;咸摄、深摄部分字韵尾受普通话影响变为-n;大部分曾摄开口三等字和梗摄开口三四等字与臻摄合流;上阴入、下阳入大部分是读书音和有音无字的音节;部分去声字存在阴阳混合现象。  相似文献   

5.
连南县位于广东省西北部,其境内粤语属粤语勾漏片。连南粤语共有声母17个,韵母75个,声调8个。与广府片粤语的代表广州话相比,连南粤语最突出的特点有:古全浊声母清化不送气;拥有内爆音6、d;少量古清母字作[t^h]声母;唇音韵尾消失,古咸山摄、深臻摄今读合韵;古浊上今读绝大多数归阴去调。  相似文献   

6.
中古入声在今衡山前山方言中的归调及演变情况是:绝大多数古清声母入声字、古次浊声母入声字及部分古全浊声母入声字今读入声调;部分古全浊声母入声字和少数古次浊声母入声字因"调值相似"读上声调。此外,还有少数非常用的古入声字今不读入声,归调跟普通话一致。  相似文献   

7.
通城(麦市)知系字的读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位于鄂湘赣交界的通城方言成为方言学界讨论的焦点。其中,对知系字读舌尖塞音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认为是古音的保留,一种认为是中古音以后语音演变的结果。其实,通城话无论是知章组字读塞音,还是章组合口字读k或f声母,都是创新。引起这种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介音的作用。i介音使知章组开口三等由t^-或t^h-声母演变为td声母;知组合口三等字除外,u介音使t^-声母变为td声母,并且韵母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章组合口则变为k声母或f声母。  相似文献   

8.
本文列举的破读字都是金乡话口语里的常用字。这些字大部分是声调变读;小部分是变调兼变声母,主要还是变调;个别的是变调兼变韵母,或者不变调,只变韵母。从这些字的破读情况可以看出字音分化是适应词义引申和词性分化的需要而产生的,这种现象对古今词汇研究和方言研究、音韵研究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苗慧 《长春大学学报》2011,(9):41-42,72
从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方面讨论了铁岭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一些不同之处,如平翘舌不分;舌面塞擦音[t][t‘]和擦音[],送气和不送气音相互混淆;零声母音节前增加声母[n];声母[■]一般由[l]或者[i]所代替;用[iau]代替[ye];省略介音[u];圆唇元音[o]读成[γ]等。声调的区别则体现在调值和变调上。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了壮侗语族语言送气音声母问题,认为壮侗语族语言本无送气音声母,其产生主要是受古汉语的影响,壮侗语族语言的送气音声母是多源的  相似文献   

11.
张双庆、万波先生认为“辫”字赣方言读阴平不送气不合理,主要理由是所列赣中西部地区方言中的全浊上声字无有一个读阴平不送气,由此断定它另有反切来源:清声母帮母。本文认为“辫”字只有一个来源:浊声母并母,并且认为两位先生的材料和推断不够真实。“辫”读阴平不送气的原因是受普通话影响,方言的语音变化具有层次性。  相似文献   

12.
徐建 《皖西学院学报》2010,26(4):136-138
太湖方言属赣方言怀岳片。古全浊仄声字在太湖方言中的今读存在三个历史层次:古江淮官话残留的底层,赣方言语音层,与普通话、江淮官话接触形成的语音层。  相似文献   

13.
张双庆、万波先生认为“辫”字赣方言读阴平不送气不合理,主要理由是所列赣中西部地区方言中的全浊上声字无有一个读阴平不送气,由此断定它另有反切来源:清声母帮母。本文认为“辫”字只有一个来源:浊声母并母,并且认为两位先生的材料和推断不够真实。“辫”读阴平不送气的原因是受普通话影响,方言的语音变化具有层次性。  相似文献   

14.
杭州方言有声母二十七个,零声母在内。有韵母四十五个,声化韵母【l】在内。有七个声调。从下一页开始,列出声母表、韵母表、声调表、声韵配合简表。 说明 声母表 杭州方言里【n】【l】都有,较为常见的是分读,也有混读情况,随人而  相似文献   

15.
乐清方言的声母有29个,具备了吴语方言的一个重要特征,即浊声母和清声母的对立。韵母30个,没有入声韵和鼻化韵。声调有8个,入声不是短促调,已变为舒声,是先降后升的曲折调。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有关壮侗语同源词进行比较分析,认为早期壮侗语里有送气音声母,共同壮侗语分化后,一些语言的送气音声母较早地弱化以至消失了。  相似文献   

17.
“音形码”分为声码和形码,声码为汉字的声母和韵母;形码为汉字首部和尾部的最小字或笔画的声母(仅有个别例外),汉字的左上部为首部右下部为尾部。  相似文献   

18.
《蒲圻话·普通话字音对应表》,是一本帮助蒲圻人学习北京音的教学资料,也是一本帮助研究者了解薄圻音的参考资料。它把方言研究跟推广普通话如此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确实是一项具有创新意义与实用价值的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成果。 全书以蒲圻话的韵母为纲,分别按声母和声调的顺序,制成44个表,把同韵母的字集中起来,分量在有关的格子里。同在一横行的字,声母相同;同在一竖行的字,声调相同;同在一个格子的字,声、韵、  相似文献   

19.
由于汉语方言发展的复杂性,山东武城方言日母字今音呈现出多层次的复杂面貌.日母儿类字[ι]、[( )]共存;非儿类字以今洪、细为条件,分化为[l-]、[Φ-]两种语音形式.经过分析,我们认为非儿类字是移民和文教传习造成的韵母洪、细的叠置和声母[l-]、[Φ](j-)的叠置;儿类字的[ι]、[( )-]与非儿类字的[l-]、[j-]分别对应,分别是文读和白读.在非儿类字的讨论中,我们看到了条件音变的局限性,以及韵母的文白异读可以导致声母的不同读法.  相似文献   

20.
布依语中的中古汉语借词主要来自桂北平话,因时间跨度较长,可以分为前后两个层次.中古汉语借词从声母方面来说,前期与上古汉语相去不远,还有上古汉语的残留,如舌头舌上不分;知、章组字有别,但照系、精组字合流读龈腭擦音(C).韵母方面,中古前期果摄字已经读-a,遇摄字的主元音高化为-Lu,三、四等字主元音有别.声调方面,中古早期汉语借词与布依语一样四声八调的格局已形成,后期虽然发生了声母的浊音清化,但调类系统没有变,继续保持单数调表清音、双数调表浊音来源的格局.汉借词的调值与各地布依语方音调值一致,出现较多的地域差异,但调类对应一致性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