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崇拜最初是对水的崇拜。昙华山彝族俚濮对水的崇拜,最早应该是起源于对水的依赖和恐惧,最原始的功利目的是祈求风调雨顺和人类自身的生殖繁衍,核心内容是对水的种种神秘力量的崇拜,并由此引发的对掌管水(包括雨、雪、冰雹、霜等)的神灵的崇拜。龙神是水神的变异。明、清以后随着汉族大量进入彝区,中原汉族龙崇拜的思想观念对彝族的影响,使彝族水崇拜与龙崇拜结合在一起,加之明清以后彝族地区多数逐渐由旱作转变为稻作农耕,水在稻作生产中的作用更加突出,龙神观念逐渐为彝族民间所接受,转变成为彝族信仰的神灵,产生了各种相关的祭龙求雨的习俗活动,形成了昙华山彝族俚濮复杂多元的水崇拜和龙崇拜民俗体系。  相似文献   

2.
迁徙异地筚路蓝缕的客家人,总是将原乡所崇拜的各路神灵带往新的聚居地继续崇拜,奉为保护神。这些神灵既是他们念祖思乡的心灵慰藉,又是他们求生存图发展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3.
庙会是民众为祈求、酬报神灵而周期性举办的宗教集会。皖西地区的庙会主要有佛教类、道教类、行业神类和其它类四种。本区庙会的内容主要是娱乐赛神和物资交流,具有祈求子嗣的生殖崇拜、祈望超生的灵魂崇拜和祛灾求吉的神灵崇拜信仰功能,以及文化娱乐、经济贸易和社会救济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清代白话公案小说大量描写清官依靠鬼魂告状、神灵托梦、实物暗示指点等种种神秘手段破案。这种超人力因素根据来源和职能,可以大致分为三大类,即由自然崇拜而演化成的自然神,由灵魂崇拜而演化成的人鬼、人神,由社会力量崇拜而演化成的社会神。  相似文献   

5.
泰山崇拜在华夏文化史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有其深远的历史原因.<海经>中的昆仑就是泰山;夏前华夏族活动在泰山周围的山东中南部及其周边地区,创造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的先民是华夏族的祖先.几千年来,上至帝王下至百姓对泰山的封禅祭祀不过是自然崇拜、神灵崇拜、祖先崇拜三位一体的泰山崇拜的一种表现.泰山文化应该定位于"华夏之源,中华神山".  相似文献   

6.
浙南古廊桥与民间信仰活动紧密相结合,民间信仰活动贯穿造桥全过程,廊桥建成后大量与民间信仰密切相关的民俗活动以廊桥为中心展开。浙南古廊桥空间民间信仰神灵崇拜的对象、活动及表现形式都有自身的特点。通过设神龛供神像祭拜,举办各种祭神节等,融入到廊桥实体及与廊桥相关的民俗活动中去,并通过建筑饰物、书画、语言文字等表现出来。古廊桥空间民间信仰在当地社会人们的精神与生活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田野调查基础上,就凉山彝族诞生礼中求子礼、孕期禁忌、出生礼等仪式进行描述和解读,管窥凉山彝族诞生礼所承载的以自然崇拜为基础,神灵崇拜为核心的文化观及所反映的凉山彝族驱邪除秽,禳灾除害,祈福人丁兴旺,家族强盛的思想和愿望。  相似文献   

8.
祖先崇拜是在人类关于灵魂的观念不断复杂化以及灵魂崇拜逐步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对祖先亡灵的崇拜。其主要内容是定时祭享祖先的神灵,祈求祖先神灵佑福祛灾;其要义在于明确和巩固父系的血统,保证宗族、家族和家庭在社会地位、政治权力,物质财富方面的正常继承  相似文献   

9.
强桑 《西藏大学学报》2010,(Z1):113-116
六长寿图是象征健康长寿、静谧和平、怡享天年的藏传佛教符号,体现了藏民信仰中的自然崇拜、神灵崇拜等观念,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融洽无间、怡享天年的思想。文章主要对六长寿图的渊源、发展过程及其象征意义和伦理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科技潮》2002,(Z1)
研究社会学的学者们认为,宗教是一种以对超自然、超人间的力量或神灵之信仰与崇拜为核心的社会意识,是通过特定的组织制度和行为活动来体现这种意识的社会体系。世界上的宗教林林总总,难以详尽,但影响最大的当数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始自基督教又分化为三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石头崇拜是一种常见的社会行为。这种行为表现了国人潜在的依赖自然、崇拜生育、敬仰神灵、迷信巫术、向往永恒、注重修身和坚守个性的社会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2.
石洞口傩神庙位于石洞口村。近年来,石洞口村民面临城市化、现代化的转变。而石洞口村民的傩神崇拜在这个过程中将承担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始兴隘子为客家聚居地,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陆续复了部分神庙,尚未为外界所知,其神明崇拜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于客家学、民俗学、民间宗教和民族文化交融研究都具有相当价值。  相似文献   

14.
汉族民间信仰中的祖先崇拜、神灵崇拜、占卜风水、禁忌习俗等各个方面都展现出功利性的特点。造成这个特点的原因有:中国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农民文化素质偏低,民众心理的失衡,汉族地区宗教的宽容性等。  相似文献   

15.
<正>"既开放又保守"是日本人给世人的印象。原因在于,日本作为一个岛国长期独立于大陆发展、不时受到外来文化冲击的经历,构建了日本"神道为根本、儒道佛从之、兼及基督"的民族心理底蕴。神道教是大和文化的的底色与核心,其主要特点是:万物有灵、神灵崇拜、天照独大、世俗色彩。"万物有灵、神灵崇拜"普遍存在于各早期人类社群,现在依然广泛存在于全球许多地区。日本的特殊之处在于:第一,"万物"的内涵特别广泛,既包括太阳、月亮、海洋、野生动植物等自然事物,也包括死去的所有人物,无论好坏。因此传说中日本神灵的数量多达80万、800万乃至1500万。第二,太阳、月亮、海洋三者地位突出,月读命代表月  相似文献   

16.
民间舞蹈是体育学、艺术学、民俗学等多个学科研究的母题,而民间信仰是许多民间舞蹈的重要精神支撑。本文对流传于桂东南客家聚居区的民间舞蹈与民间信仰进行调查整理,为桂东南客家民间舞蹈的保护传承提供依据,为扩充当地学校的体育、舞蹈等教学资源提供参考资料。研究认为:在桂东南客家聚居区流传的民间舞蹈有舞龙、舞狮、舞麒麟、舞春牛、跳禾楼、采茶舞、竹马舞、跳傀僮、打杯舞等,桂东南客家信仰有神灵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圣贤崇拜等;民间信仰是解读客家民间舞蹈内在精神的钥匙;客家民间舞蹈需要外界的包容,也需要客家人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7.
历代繁盛的祭祀活动给泰山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产,其中神庙是最重要的一部分,而这些神庙中有一部分修建了用以祭祀娱神的剧场建筑即神庙剧场.本文对泰山神庙剧场之建筑结构、演出习俗进行了概括性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火崇拜”初探张丽霞在远古时代,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的低下,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有限,人们对世界上的许多现象无法解释,因而对自然界一些事物产生了崇拜。其中,火,是原始人类对自然力崇拜的主要对象之一。把火当成一种法力无边的神灵,并形成相应的崇拜仪式,就叫火...  相似文献   

19.
布依族葬礼中唱孝与闲白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意涵,唱孝的民族文化意涵为:一是对传统文化的形象概括与有效传承;二是祖先崇拜与图腾崇拜的完美再现;三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而闲白则表示:对神灵的敬畏与期盼、对祖先的崇拜与赞美、对巫鬼的膜拜与祈求。祖先崇拜、巫鬼崇拜、自然崇拜构成了布依族原始崇拜的主要表现形式,民歌与白话充当了这种文化传承的有效载体。随着文化的融合和主流文化的扩展,文化的多元发展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20.
了解当代大学生信仰结构;通过随机抽样对兰州大学2005级不同专业317名在校本科生进行关于大学生精神信仰的调查,数据用统计软件11.0分析;表明文科学生在宗教信仰、神灵崇拜、政治信仰上均值高于理科和医学类学生,医学类学生在国家主义信仰、生命信仰、金钱崇拜上均值高于理科和文科学生,文科学生在家庭崇拜上均值高于理科和医学类学生,文科、理科、医学类学生在民族信仰、家族信仰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