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2 毫秒
1.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从中华文明发展史的角度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从社会主义文明演进历程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社会主义文明新样态;从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表达。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须遵循坚持人民至上、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和坚持守正创新的关键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七个着力”要求,明确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领导力量、方向准则、精神导引、媒介支撑、载体依托、文脉根基和应予具备的全球视域,为在新征程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2.
侯磊 《科技咨询导报》2007,(8):183-183,185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我们的祖先用自身智慧和努力创造出卓越的文化,并对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特别是对周边国家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而韩国就是深受汉文化影响的国家之一。古代的朝鲜借用中国的汉字作为其书写本国日常生活情况的工具,他们不仅借用中国的汉字词汇,同时还借用了中国的汉字成语来表达思想和感情。虽然汉语与韩国语分属不同语言体系①,但是它们却拥有许多相同的词汇。两种语言相互融合逐渐形成了许多在各自语言中具有共同字形的词汇。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共同体里少数民族文明跟汉族文明之间,存在着共生性、互化性和内在的有机性,共同构成一个互动互化的动力学的系统。中原文明领先发展,它所产生的凝聚力、辐射力,加上少数民族的“边缘的活力”这两种力量结合起来.使中华文明生生不息。把握这种“内聚外活”的文化力学结构,才能梳理出中华文明及其文学发展的内在脉络。  相似文献   

4.
在诗学领域,把长江文明引入中华文明发展的总进程中的首功是屈原。屈原丰富、改造、拓展了中华民族精神结构中诗的神经。屈原对江南湖湘间的诗性文明的开拓,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重华情结”与“求女异行”:追求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的融合梦;“九歌”世界:开拓民间智慧进入文人传统的巨大潜能;南音真传:地域文化对于审美形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汉语言文字作为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载体,承续着历史的脉络,彰显着文明的递嬗。汉字经由象形文字等阶段凝练为抽象的符号化形态,呈现出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中和"的审美特质,这其中蕴含的正是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作为记录汉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汉字有着形音义结合的特征,从而不仅具有复杂的表意功能,更能由此察知古往今来广大人民的心声:无论是圣人先贤的微言大义,抑或文人墨客的遣兴抒怀,还是耕读传家的自在坦然,都能从中得以观览。汉字的绵延与发展不仅在传承者心中形成了深刻的文化认同,更由此让个体与家国有了血浓于水的联结。20世纪以来,一些所谓的"文化精英"持民族虚无主义的立场来摈斥汉字,实质上是陷入了西方语言中心论的误区。汉语言文字系于中华文明之根脉,其科学性、艺术性、历史性、民族性和国际性,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是国家根基所在,是民族灵魂所系,永远值得国人守护和弘扬。  相似文献   

6.
太极舞·序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也是世界优秀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焦作地处中原,北依巍巍太行,南濒滔滔黄河,是古代著名的“三河”地区、中华文明的摇篮,也是驰名中外的太极之乡,享有“太极故里”的盛誉.太极拳承载着中国古老而又悠久的历史,记录了中华民族的生活情景和思想历程.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作为一种文化活动和文化现象,作为一种沉淀已久的民族文化心态,它依赖于中国社会历史的整体发展,同时表现出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巨大推动与促进作用.文化永远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血脉和动力,传承与创新是我们面临的永恒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作为世界上唯一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汉字,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认为汉字不仅是汉语的书写符号,更是汉民族思想的载体,它蕴藏着汉民族的审美意识,伦理思想,哲学思想……而且还由此发展出独特的书法艺术,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坚实根基。  相似文献   

8.
“中华”一词是由“中国”与“华夏”二名复合而成,其现代的词义,既可指中国,也可指中华民族。“文明”与“文化”词义相近,但也有区别。中华文明是指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中华文明的概念和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在不断发展和丰富。  相似文献   

9.
中华文明体系价值现的核心可以用“和谐“来概括。以家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生产组织形式,依靠协作性生产进入农耕文明,促进了中国先民和谐价值观的产生;以血缘、氏族为纽带,社会组织进一步发展,治理水患、兴修水利等社会公共工程客观上要求中国形成宗法制国家形式和“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治国理念,和谐思想进一步深化;政治上的“大一统”,经济、文化的交流互补,中华民族的形成既是各民族相互依存、长期融合的结果,也进一步丰富、发展着和谐思想;宇宙万物是大化流行的整体,自然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而且有至善至美的品格,这种有情的宇宙现促进了中华文明“天人合一”、与自然和谐相处价值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出发,阐述了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这一,并进一步说明正是这种独特的文化精神,不仅使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辉煌的文明,而且赋予了中华民族及其所代表的文明最为顽强的生命力,并在新的历史时期展现出了新的内涵与特征。  相似文献   

11.
姚治中 《皖西学院学报》2012,28(3):37-41,88
皋陶(yao)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萌芽时期呈现的文明曙光之一,也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基石之一。皋陶文化不仅是皖西地方的,也是中华全民族的。科学地研究皋陶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需。  相似文献   

12.
汉字是承传使用至今最古老的文字,由汉字书写而发展起来的书法,成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是一门独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艺术。汉字书法不仅传递文字信息,更包孕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理想,反映着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内涵。书法的学习与承传,不仅是艺术与技艺的学习,而且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是一种“巨伞型”的复合结构,具有56条伞骨,撑开来荫蔽八万里,拢起来一柱擎天。它的动力系统具有中原动力和边缘活力互动的特征,没有中原文化的凝聚力和辐射力,多元文化板块的碰撞就可能元气耗散;没有边缘活力,中原的凝聚和辐射就会在单线运动中自我停滞、僵化。为什么中华文明五千年不曾中断?很重要一个原因是,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的相互推移和交融。因为有了长江的阻隔,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时汉族一些大家族迁移到长江流域,使得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快速发展。游牧民族滞留在中原逐渐地被汉化,这就形成了南北的“太极推移”,你推过来,我推过去,汉文化与游牧民族文化愈来愈深地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南北太极”推移的过程中,巴蜀是一个重要的“太极眼”。西南中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后花园,是太极推移冲击波的接纳体,有储存文化活化石的功能。中原周边的少数民族在主体民族扩张和南北太极推移冲击波的作用下,携带着自身的文化行李和沿途拿来的文化成品,迁徙到大西南区域。古老的文化成品沉积下来,与百越百濮的土著风俗相调适、相融合,形成了渊源极古、形态极异的文化遗存。如彝族、白族作为村社保护神的土主崇拜依然盛行,叙述神话与民族迁徙的《苗族古歌》广泛传唱,等等。少数民族对于中华民族文化有“三维推进”之功,值得我们以极大的责任感加以深度的认识和发掘。  相似文献   

14.
汉字是世界上现存的唯一的一种经历几千年的发展变化,至今仍在使用的表意体系的文字。它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结晶和载体,不仅仅记录了中华民族的物质生产、生活和精神风貌,而且在字里行间影缩着历史的瞬间。男性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社会地位在汉字构意中有较明显的体现。本文通过分析“姓”、“男”、“夫”、“父”、“君”、“士”、“祖”等字形构意,结合民俗史料,探讨古代男子在社会中的地位变迁及其在生产、家庭婚姻生活、政治领域、人们思想观念上的地位状况,试图让人们能更全面地了解古代男子社会生存状态,从文字中挖掘出更多的中华民族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经过百年征程的接续奋斗,成功探索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现代文明、中华文明、社会主义文明建构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明逻辑。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价值追求取代了西方以资本为逻辑的现代化价值理念,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上超越了资本主义文明的发展逻辑。中国式现代化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突破了西方“历史终结论”“普世价值论”和“文明冲突论”,具有广泛而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汉语文化鼻赋值的溯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汉语的鼻语汇对鼻子的文化赋值,引发了对汉语形成过程中对鼻子文化赋值的探讨。考察揭示了汉语进化过程中“鼻”的本字“自”的衍生和分裂及其发展,揭示了汉字的构字语境和现代汉语鼻语汇背后所反映的汉民族心理:兼有“鼻”与“自己”二义之古字“自”,曾经或有刚强桀骜之义,但在“枪打出头鸟”和“柔弱胜刚强”汉文化历史发展进程中,此义渐渐淡去,鼻这个五官中之至刚至突出者,到了现代汉语中逐渐演变成至弱者。汉语发展过程中对鼻的文化赋值的脱胎换骨大转变,在无意识的层面上体现了《老子》“守弱曰强”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三星堆考古发现,揭示了殷商时期古蜀青铜文明的辉煌。三星堆出土的众多青铜造像,具有鲜明的古蜀地域文化特色,说明古蜀王国在社会结构、礼仪制度、崇尚观念等诸多方面,都与黄河流域殷商王朝不同,在满天星斗多源一统的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进程中写下了神奇的一页。古蜀与中原有着长期的交往,保持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在不失主体的文化交流中吸纳融汇了许多外来文化因素。三星堆青铜文明对西南夷与滇文化,都产生过相当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晋南黄河根祖文化旅游开发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山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源于黄河的黄河根祖文化是山西最独特的文化,也是中华文明的主根系,而晋南是这种文化的核心区,晋南黄河根祖文化旅游是山西三大旅游品牌之一.本文用比较等方法分析了晋南黄河根祖文化旅游开发的重要性、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9.
卷首语     
从亚特兰蒂斯大陆文明到两河流域文明,从爱琴文明到华夏文明,文明一直影响和延续在这颗蓝色的星球,激荡和渗透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到“和而不同”,从“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到“五讲四美三热爱”,二千年前的中国文明一直影响着当今的文化,贯穿在创新与发展中.可以这样说,中华文明的每一次复兴都在全世界形成了巨大的“蝴蝶效应”.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5 000多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凝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命脉,同时也是沟通海峡两岸同胞心灵的最好桥梁,是海峡两岸青年的共同价值守望。大学作为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依托,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弘扬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大学要自觉地承担起这个现实的责任和历史的使命。海峡两岸高校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和相互合作,在今后的共同努力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