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流路布置对热泵空调中冷凝和蒸发两用换热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研究了顺交叉、逆交叉和NU型三种流路布置对R22热泵空调中冷凝和蒸发两用换热器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作为蒸发器时,NU型的换热量最大,比逆交叉和顺交叉的换热量分别增加了1.5%和3.25%;作为冷凝器时,顺交叉的换热量最大,分别比逆交叉和NU型的换热量增加了7.4%和1.28%;依据蒸发器和冷凝器的换热量之和比较,NU型的最大,顺交叉的次之,逆交叉的最小.因此,NU型是使制冷循环和制热循环效率较高的流路布置.  相似文献   

2.
R22与R410A热泵中蒸发器性能随支路数变化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EVAP-COND软件,模拟对比了在室内换热器中分别采用R22与R410A制冷剂时蒸发器的性能随支路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室内换热器作为蒸发器时,R410A的换热量比R22的要大,换热量之差随支路的增多先减后增,最大差别幅度为19.41%;作为蒸发器时,R410A第1排管的传热温差和传热系数都比R22的要大,而第2排管基本相同,因此R410A和R22蒸发器换热量的差别主要是由第1排管引起的;随支路数的增多,传热温差对蒸发器换热量差别的影响逐渐减弱,而传热系数的影响逐渐增强,制约R410A和R22蒸发器换热量差别的主导因素从传热温差逐渐转变为传热系数.  相似文献   

3.
根据热力学和传热学中换热器性能的基本测试原理,研究开发了空调用套片式换热器综合实验台.该实验台可以在不同工况条件下对不同结构形式的R22和R410A蒸发器及冷凝器的换热性能和阻力性能进行实验.通过对R22冷凝器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实验台自控程度高,实验数据精确可靠.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微通道热泵热水器的结构优化方向,建立包含蒸汽压缩热泵系统模型和水箱传热模型的耦合模型,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比等/变扁管间距形式的系统的水箱温度分布、传热效果和系统性能,并探究在变扁管间距结构形式下初始扁管间距和通道尺寸对系统传热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变扁管间距结构系统的水温在各个特征时刻均高于采用等...  相似文献   

5.
在对翅片管式蒸发器结霜的理论与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计算了不同参数对霜沉降量以及蒸发器传热量的影响.提出了热泵机组化霜优化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换热器传热效率与强化对高温热泵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溶液换热器是高温吸收式热泵的重要部件之一。它的传热效率及其传热强化对提高系统性能,降低热泵系统的设备费和操作费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分析计算了不同传热效率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换热器传热温差与(火用)损及传热效率的关系,提出采用强化传热元件和评价热泵系统性能的关联式。  相似文献   

7.
四通换向阀对家用热泵空调系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四通换向阀对热泵系统的热性能和效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只要热泵系统处于运行状态,该性能影响就一直存在.通过搭建的实验台,测定了家用分体式热泵型空调器中四通换向阀的传热、压降和制冷剂泄漏损失的具体值,得出了相应的特性系数;建立了包括四通换向阀在内的热泵系统稳态仿真模型,并经实验验证.通过实例,定量分析了四通换向阀的各种损失对热泵系统热性能和COP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四通换向阀使家用热泵系统的COP下降了2.5%左右.通过改进四通换向阀的特性,可减少其对热泵性能的影响,有利于热泵系统的节能.  相似文献   

8.
针对电动汽车热泵用平行流车外换热器,通过建立基于制冷剂不均匀分配的分布参数模型,发现单流程和四流程结构的冬夏总体性能较差。单流程布置与二流程布置相比,夏季工况和冬季湿工况的换热能力分别下降25.3%和23.3%,四流程、三流程和二流程布置的换热能力差别不大。四流程布置和三流程布置的制冷剂侧压降分别是二流程布置的2.5~2.8和1.8~2.5倍。系统试验结果表明:在冬夏各工况下,二流程换热器系统的性能系数COP均高于三流程换热器系统,其中在冬季湿工况下,二流程换热器系统的制热量和COP较三流程换热器系统分别提高6.4%和9.4%。与三流程结构相比,二流程结构更适合电动汽车热泵的车外换热器。  相似文献   

9.
10.
制冷空调冷凝热回收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利用空调冷凝热为研究出发点,以海信公司KFR-60LW/BP改装而来的试验台为例.在不同冷却水流量下的制冷剂温度,冷却水进出冷凝器的温度,不同冷却水流量下冷水的温度以及不同冷却水流量下压缩机输入的功率,并对这些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当冷却水流量为116L/h时,出冷凝器的冷却水温度为52.5℃,当冷却水流量从200L/h变化到600L/h时,其综合性能系数从5.51提高到7.04.  相似文献   

11.
新型板翅式冷凝蒸发器的传热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1m长的新型板翅式单元作为工业用冷凝蒸发器的结构单元,对此单元试样进行了冷凝与沸腾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热流密度达到6000W/m2时,其总的传热温差仅为1.1K,比通常结构的冷凝蒸发器的传热温差减小0.3~0.8K.根据单元试样的试验结果,选用优化结构尺寸,设计制造了用于150m3/h制氧机的新型板翅式冷凝蒸发器正式产品,对其进行了工业性试验.测试结果表明:传热系数达到754W/(m2K),与原有产品相比,其重量减轻了36%,体积减小了40%.  相似文献   

12.
熊康明  徐刚  顾震 《江西科学》2004,22(1):22-26
研究了三用干燥热泵表面式蒸发器模拟计算过程。须特别注意的是:不同运行状态时蒸发器析湿系数不同;蒸发器最佳翅片表面温度的确定方法及结构计算合理性判定等。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具有自动除污功能的干式壳管式污水换热器.从制冷系统热动力学的理论出发,结合两相流理论,建立了干式壳管式污水蒸发器分布参数数学模型.首次采用两侧流体相互迭代与单侧流体单向求解相结合的方式对模型进行编程求解.通过污水热泵实验台的实验数据同模拟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学模型与求解方法的准确性.模拟结果表明,蒸发...  相似文献   

14.
基于平行流冷凝器换热和压降的理论计算方法、拉丁超立方实验设计方法;多项式响应面模型以及惯性因子改进和模式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提出一种车用平行流冷凝器流程扁管数分配的优化设计方法;并采用该方法对某平行流冷凝器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在设计工况下,优化后的冷凝器换热量较原始模型提高了3. 6%,冷媒压降降低了21. 4%。在非设计工况下,优化后的平行流冷凝器换热量较优化前分别提升了4. 5%和5. 3%,冷媒压降分别降低了19. 7%和18. 5%。  相似文献   

15.
使用热洋,对蒸发操作中余热物流采用开式循环系统,直接压缩以提高其热值,加以回收利用,作为蒸发热源,运用热力学分析,讨论其致热系数及节能效益。  相似文献   

16.
在概述热泵技术的分类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阐述了土壤热泵技术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蒸发式冷凝器的换热模型与解析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热力学和传热学理论,建立了带有预冷盘管的蒸发式冷凝器传递过程的微分方程组,得到了冷凝盘管外冷却水温度和冷却空气焓值沿冷凝器高度方向分布的解析表达式,结果不仅可以用于常规蒸发式冷凝器的设计,而且还为蒸发式冷凝器的仿真和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最后分析了氨用蒸发式冷凝器的工程实例,用来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吸收式热泵技术已开始在电厂得到实际应用,这种技术具有经济性、可靠性、污染少等诸多优点。大同煤矿集团大唐热电有限公司利用热泵机组进行乏汽回收,该工程采用了全新的设计理念,提高了热泵系统回收热量的能力,大幅度降低了机组供热期的煤耗。对该工程的设计和实际试运情况进行讨论,对节能效果进行计算、比较、分析,肯定了热泵机组节能效果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为热泵机组进一步合理设计及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地温的变化,研究了水泥水化热对地埋管周围地温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现场实测地埋管换热能力以及数值模拟研究了地埋管周围地温变化对地埋管夏季工况换热效果的影响.对上海自然博物馆地埋管系统的研究表明:在地源热泵投入使用时,地下室底板以下约10m处的地温受水泥水化热影响最大,距离地下连续墙2.85m处地温的平均升高为2.2℃;地埋管夏季工况的换热量随初始地温的升高而线性减小,地埋管周围地温每升高1℃,将使地埋管夏季工况的换热量减小5%以上;地源热泵系统由夏季工况作为首次投入使用时应对距离地下连续墙13m以内地埋管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换热系统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