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筑给我斟酒,两眼炯炯发光.他今日异常话多,我只得和他应酬. "心宁(筑的儿子)他还好?" "还好,他挺想爷爷的." "怎么不带他回来?" "我也叫他来,可他受不了地球的气候.上次来了,回去后生了一身的疹子." "是吗?以后不要带他来了." 我将一杯酒饮干,发觉筑正窥视我的脸色. "父亲",他终于开始在椅子上不安地扭动起来."我有件事想问您." "讲吧",我疑惑地打量着他. "我是开飞船的,这些年来,跑遍了大大小小的星系.跟您在地球上不同,我可是见多识广.但至今为止,尚有一事不明了,常萦绕心头,这次特向您请教."  相似文献   

2.
老人与企鹅     
正巴西的一位老人救下了一只濒死的企鹅,然后将它放归大海。没想到,此后的每一年,企鹅都会不远万里回来看他,与他亲密相处几个月后再离开。"我就像爱自己的孩子那样爱着企鹅,我相信它也爱我。"老人说。这样一个原以为只存在于童话里的故事,却在现实世界中真实地发生了。  相似文献   

3.
尼尔转过身来,看着我问道,"你是搞地球物理的.现在人类对于地球的内部,到底知道些什么?" "你是说直接接触到的,还是通过仪器探测到的?"我问他. "先说直接接触到的吧!"尼尔慢慢地走了回来,坐到了沙发上. "苏联的时候,"我扶着他坐好,递给他一杯茶,"在北冰洋沿岸的科拉半岛,打过一口超深井,打到12000米,用了22年,到1983年才完成,那是世界上最深的井.也就是说,人类到目前为止,直接深入地面以下最深的距离,只有12000米!而且只能看到和摸到从那里取上来的物质,还没有办法直接钻到那里去看看."  相似文献   

4.
"杨医生,当你读到这封微弱低沉但发自心底的呼唤‘救命"的信时,不知你能否理解一位少年心灵上的苦恼,能否帮他解脱. 事情是这样的,最近半年来,我与父亲不和的程度已经达到了极点.16岁的我,已有了辨别是非的能力,可他一见我就说些讽刺、挖苦,有时还是大骂我的话,我只要一进家门就要挨骂.有时我不吭声,他也要说些让我无法承受的话.我反复检查自己是什么原因让他生气,但我没有找到,有时我坐下来心平气和地问他为何这样对我,他便说‘你说话生硬,让人听了不顺’.  相似文献   

5.
五月下旬,一个清凉的早晨,缅因州蒙特岛家中的电话响个不停,把我从花园里叫了回来.打电话的是我的丈夫鲍勃,那时他正在附近的小屋里干木匠活. 他说:“南,带着孩子们到这儿来,有样东西给你们看看.”那样“东西”是一只小海豹,一个毛茸茸的小肉球,它的身体靠着海边的一块突出的岩石,在不停地颤抖着.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我的第一直觉是要让它安静下来.鲍勃和我决定,先给州里的鱼类及野生动物协会打电话.  相似文献   

6.
我是一名临床药师,最近那个让我头疼的病人又回来住院了.他是一位大学老师,我叫他李老师.他这次住院是因为视力急剧下降,而视力下降源自于糖尿病.李老师的糖尿病症状很严重,以至于从他身边走过,你就能闻到一股烂水果味儿,这是他不好好吃药导致的.本着对患者负责的职业操守,主管医生让我再跟他聊一聊,希望能够让他接受胰岛素注射.  相似文献   

7.
没马桶了     
两位精神病人a君和b君同时康复,主治医生对他们说:"如果你们中一个犯病了,另一个就要马上把他送回医院。"突然一天,医生的电话响了起来,原来是a君:"不得了了,b君从早上开始就趴在我家的厕所里,非说他是我的马桶!""那快把他送回来!"a君沉默片刻":那我不就没马桶了吗?"  相似文献   

8.
关于两头蛇,有一个古老传说,传说中的主人公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孙叔敖。孙叔敖小时候听人说,有一种两头蛇,只要遇见,就得死。有一天,他哭着回来,对他母亲说:"妈妈,我活不成了,不能给您养老了!"妈妈问:"是怎么回事?"他说:"我真的看见两头蛇了。"妈妈问:"两头蛇在哪里?"他说:"我认为它是个害人的东西,让别人看见了也要死,我就用锄头把它打死,埋在土里了。"他妈妈高兴地说:"好,好!你不要怕,蛇没有咬你,怎么会死呢?再说,你除了一条害虫,做了件好事,不仅无祸,还会有福呢!"  相似文献   

9.
<正>我不耐烦地合上我仅有的一台破破烂烂的笔记本电脑,摸出口袋里那支跟随我多年的笔,找出几张发黄的纸,尽量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一点。也许,我现在要写的将是人类最后的文字。刚从我的朋友王一文那里传来的消息:人类的终极梦想即将实现了——永生,或者永灭。王一文是我多年的故友,好像从我记事起他就存在于我的记忆里。然而岁月把我们推到了两个不同的地方,他成为了走在这个时代最前端的人,而我一  相似文献   

10.
如果说母亲的绣花围裙给法拉第留下的记忆是温馨的味道,甚至在朦胧中开启了他对女性的美好向往,那么,父亲的那条传说中的虎皮围裙又给他留下了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法拉第不止一次想过,但奇怪的是,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他竟一辈子都没有想明白. 父亲是个铁匠,和别的铁匠不同,父亲有一条虎皮围裙,每当父亲系上这条围裙,就意味着父亲要露出精壮铁骨,叮叮当当地打铁去了.法拉第总幻想着能像父亲那样围上这条围裙.一次,他终于忍不住了,趁父亲上厕所的工夫,把围裙从墙上取了下来,但还没等他笨手笨脚地将围裙系好,父亲就回来了.父亲望了望门外,压低声音,冲他吼道:"记住,只要老子还有一口气,你就不能碰这该死的围裙.儿子,你可不能像老子我这样没出息啊……"  相似文献   

11.
折衷鹦鹉的“男宠” 生物学家罗布·海因松及他的同事林赛一进入森林,就好像走上了一条平坦大路一样,脚步越发利落起来,令我惊讶叹服不已.我一路趔趄着,勉强跟随得上他们的脚步.  相似文献   

12.
2000年12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下文公布了全国第三批工程设计大师名单.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中心总建筑师、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赵冠谦,凭藉自己在工程建设中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突出的理论水平及卓著的成就,被授予建筑行业15位设计大师称号之一.得此喜讯,70多岁的赵冠谦先生更多的是平静,他说:"我谈不上作了重大贡献,只是自己以务实精神和对居住环境认真负责的态度,为开发普通百姓的安居乐园尽了一分力."  相似文献   

13.
我和丈夫冯伟于1991年结婚,他身材高大魁梧,给人一种威武有力的感觉。我小巧玲珑,是那种需要保护的女人。尽管我大学本科毕业,他仅读了三年电大,但我不在乎这些,只要男人有那么一种男人味,能呵护你,就足够了。他是个孤儿,10岁时父母相继病故,我看中他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与生俱来的独立自主能力。恋爱两个月后,我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喂,同我结婚怎么样?"几乎没容他反应过来,  相似文献   

14.
巴斯德去世已有95年了.但是后人却永远怀念他.他是法国人,怀念他的却是全世界.因为他在科学上的贡献永远造福于人类. 巴斯德的成就从何而来?他对青年人的教导,便是他的经验之谈. 巴斯德在人们庆祝他70寿辰的盛大集会上,有一段专对青年人讲的话:“当生活于实验室和图书馆的宁静之中,首先问问自己:我为自己的学习做了些什么?当你们逐渐长进时,再问问自己:我为自己的祖国做了些什么?直到有一夭,你们可以因自己已经用某种方式对人类的进步和幸福做出了贡献而感到巨大的幸福.”这段话,是巴斯德对青年们的殷切期望,也是他用自己的经验现身说法.当巴斯德年轻的时候,未必有人这  相似文献   

15.
10月26日,这天风和日丽,是出海打鱼的好天气.挪威一个小渔村的渔民纷纷出海,12岁的汤姆逊见父亲和哥哥正在收拾网具,妈妈忙着往船上搬食品,汤姆逊也上前帮忙,试探着对哥哥说,他想随着上船出海玩玩.刚20出头的哥哥别看年轻,却已经是一个久经风浪的"老渔民"了,他从十几岁就跟随父亲出海打鱼,风里来雨里去,早已成了独挡一面的好手了.他瞅了一眼铁青着脸的父亲对汤姆逊说,你问父亲,我可做不了主.  相似文献   

16.
正转移性皮肤癌患者因一项革命性治疗技术获得新生之希望。20年前,当吉德·沃尔乔克(Jedd Wolchok)开始钻研黑色素瘤时,该疾病的晚期患者的预期平均剩余寿命为6~7个月。而现在,他的候诊室里挤满了回来进行第三或第四年随访的人们。这些人与新患者分享自己抗癌重生的故事,但此类故事其实在十年前还是很少的。医学肿瘤学家沃尔乔克是帕克癌症免疫疗法研究所的所长。他说道:"这种改变会让你感觉自己的工作对人类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某先生的妻子 K:前几天我丈夫出差把 BP 机放在家里,有一个女子接连呼机,我拨机回问对方有什么事,那女子竟然在电话里说:"我要和你男人结婚。"丈夫回来后,我问这是怎么回事?他说那是一个歌厅的服务员,他俩只是玩一玩,不会结婚的.还说有的西方国家一个人可以有几个情人,谁也管不着。还要和我订什么君子协定,说是今后  相似文献   

18.
心理信箱     
《知识就是力量》2013,(10):28-28
老师:您好!我是一名在校的研冤生.刚上研一、最近,我在跟导师交流的时候,总感觉自己特别卑微.站在他面前,感觉自己的手都在抖,好紧张.就连说话也感觉是在刻意讨好他.可实际上我并不喜欢那个导师。  相似文献   

19.
铁托坐在一间幽暗的实验室里,刚手指点着电脑显示器上闪烁的光.在他的右边是几位神经科学家,他们正在研究铁托的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左边是他的母亲铁托·香玛,静静地看着她的儿子.14岁的铁托经常以尖叫来中止实验.他渐渐地平静下来,把手伸到黄色的便笺簿,写下了刚才那样做的原因"我在使我自己平静下来.  相似文献   

20.
我端着餐盘朝佳佳旁边的位子走去,一不小心碰到了一位"老人".我连忙转身说了一声"抱歉".抬头之际看到了他的脸.天呐,这是一张什么样的脸呀!如果我脸上是山谷沟壑,那也只能是从卫星看地球时的样子.而眼前这张脸,简直就是现实版东非大裂谷!这张皮肤在脸上呆了应该有一个周了吧,我猜想着.果不其然,他迈着坚定而有力的步子走向最角落的地方,那儿都是和他一样"年迈"的人.他们应该是汽车修理厂的维修工,只是他们铿锵的声音、健硕的四肢仿佛被装进了错误的皮囊,只能耐心等待每周一次把自己从苍老中唤醒.在黑暗的房间里除却旧皮囊,换上新皮来迎接重生. 这情景,仿佛在餐厅里,同时存在着青少年活动中心、中年交流中心和养老院.不过这个世界没有"敬老""爱幼"的概念."老"只是"无能"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