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业融合作为一种新兴的全球经济活动,其能有效地促进产业技术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因此,在产业融合背景下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但从本文研究来看,河南省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总体较低,内部结构不合理,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水平偏低,其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9,(5):105-109
生产性服务业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力.基于河南省2007—2017年的农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实证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子系统与农业的融合度.结果表明,交通运输、邮电业、信息服务与农业关联度较高,金融保险、科技服务与农业关联度较低,进一步提出加强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农业融合对策.  相似文献   

3.
基于产业价值链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产业链价值创造与实现机制,阐述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融合的过程,并提出了融合后产业价值链形成所引起的策略驱动。  相似文献   

4.
高孟立 《科技与经济》2014,27(5):100-105
根据2003—2012年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空间基尼系数、赫芬达尔指数、EG指数以及三市集中度对其产业集聚水平进行测度,并从产业内企业间集聚程度和产业地理上的空间集聚程度两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产业地理上的空间集聚程度与产业内企业间的集聚程度存在不一致性,产业地理上的空间集聚发展态势与产业内企业间的集聚发展态势也存在不一致性,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集聚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集聚相关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优化布局对于区域产业调整、制造业发展,促进河南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克鲁格曼专业化指数、空间基尼系数、区位熵等方法从区域和行业两个视角分析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①从区域视角来看,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在时间维度上,只有郑州得分一直呈上升趋势,且变化较大,其他省辖市则变化不大;在空间上差异明显,郑州集聚水平处于绝对优势.运用克鲁格曼专业化指数分析,时间维度上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程度不高,产业结构有异化的趋势,但从空间角度来看,除濮阳外产业结构整体变化不大.②从行业视角来看,在时间维度上,除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以及批发和零售业外,其他分行业和整个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都大致呈倒"V"形分布,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且知识和资本密集型行业集聚水平较高;从空间角度来看,市域范围内,整个生产性服务业及各分行业集聚格局整体相对较稳,局部变动明显.  相似文献   

6.
运用熵值法并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贵州省2000—2019年期间农村三产融合与农民增收的耦合协调水平进行测度。研究表明,贵州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与农民增收水平总体呈上升态势;通过时序分析,分为2000—2007年、2008—2015年、2016—2019年3个协调发展阶段,耦合协调状况从严重失调到勉强协调,最终实现优质协调发展;通过引用线性趋势线,发现在农村三产融合的多元形式融合中,一二三产业共同融合发展对农民增收的拟合效果最佳。基于此提出建议:应因地制宜培育特色农业,引进高新技术提质增效;推广生态旅游、建设数字乡村。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新型城镇化与现代服务业的相互作用,揭示两者的耦合协调发展机理,构建新型城镇化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并以安徽省为例,实证分析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和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与现代服务业相比,实现由滞后向超越转变;20052014年两者耦合度变化幅度较小,仍处于发展初期;耦合协调度呈现上升趋势,实现由失调向协调转变,但是总体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8.
《平顶山学院学报》2020,(2):106-112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出发点,基于生产要素视角,运用三阶段DEA模型测量河南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效率的动态和静态特征.结果表明,河南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地区差异明显,且受以下方面影响:一是内核因素软、硬件发展不均衡,二是外部因素如财政支出、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等环境变量的干扰.为加快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不仅要夯实硬件、提升软件,实现量和质的同步发展,还要对外部发展条件予以优化,并通过互联网+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魏烈 《广东科技》2013,(10):8-9
就生产性服务的概念、内涵和对制造业的促进机理等方面进行研究,试图通过创新链的角度对如何促进广东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进行政策方面的路径探索,也为创新体系理论的实践指向寻找落脚点。  相似文献   

10.
郭菁 《创新科技》2015,(11):40-41
本文结合产业梯度系数,将全省各市的物流业发展水平分为三个层次,其中郑州与漯河的物流业产业梯度系数较高,在全省处于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地位;最后给出了相关研究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7—2016年全国29个省份面板数据,以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模为主要解释变量,本文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模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模对制造业效率有明显的积极影响;分地区分析,影响程度排序为:西部东部中部;分行业分析,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和金融业发展对制造业效率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根据分析提出对策,全国要营造有利的政策环境;东部要注重制造业增加值的提升;中部应促进制造业外包;西部应重点发展区位影响小的生产性服务业。  相似文献   

12.
基于投入产出表,采用赫芬达尔指数、区位熵和投入产出法,分析了西藏自治区2012年和2017年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和产业关联情况。结果表明:(1)根据中间需求率与实际发展情况界定的西藏生产性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2)2012~2017年西藏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度总体下降,空间格局以拉萨中心呈中心-外围特征。(3)从前向关联角度分析,西藏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一直是制约西藏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弱。从向后关联角度分析,西藏生产性服务业对其他产业的影响作用不明显,对生产数量和规模扩大的带动作用不强。探究西藏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与产业关联,有助于深入理解西藏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格局与水平,可以为高原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和产业经济发展提供战略引导。  相似文献   

13.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及其对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作用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以近年江苏投入产出表为基础,结合同期制造业、消费者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的发展,对江苏生产性服务业的水平、结构、特征、影响力及与制造业互动融合关系进行研究,并在解析制约江苏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基础上,提出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4.
15.
运用投入系数等指标,分析2002年以来中国农业的服务业和制造业中间投入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结果如下:(1)中国农业总投入以最初投入为主,中间投入比重虽小,但呈上升趋势.(2)农业的中间投入具有重物质、轻服务的特点,但生产性服务业投入近期有明显增长.(3)农业服务业投入总体上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传统的流通类服务投入较高,而现代化的科技和信息类服务投入相对较低.(4)农业制造业投入具有较高的行业集中度,以肥料制造业和饲料加工业投入最高;农业的制造业投入结构及变化反映出中国农业内部结构的变化,以及农业机械化、市场化、专业化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如何大幅度提高农民的收入。收入低下的根本原因是在农业的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中,农民一直只能获得第一产业的收益。近年来,虽然中央先后提出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第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方针,但迄今进展和成效不理想,突出表现为产业同质化严重、难以形成支柱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缺乏抓手。从古今中外有关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案例和经验着手,提出以“全生物链农业”为指导思想,充分利用新出现的生物质工程的契机,开发传统农业内涵以外的新领域,即充分利用以农业为主的各种有机残留/废弃物,并在边际土地种植灌木、草类,通过农村就地预处理加工与集中“生物炼制”结合,生产并在城乡销售高增值的生物燃料和生物合成材料,从而形成全新的“第二农业”。  相似文献   

17.
以价值链理论为基础,以澳大利亚著名农业综合企业艾德土公司为例,通过对其发展历程的分析,着重探讨其向服务业延伸的策略,以期对中国农业企业的发展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我国城乡发展及研究现状,构建了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发展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线性加权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山东省2008—2020年城乡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定量测度,并运用障碍度模型对乡村振兴的障碍因素进行诊断分析。研究发现:耦合协调度方面,山东省新型城镇化指数稳步提升,农村发展指数明显落后且稍有起伏;障碍因素方面,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和农业现代化水平是目前山东省乡村振兴的最大阻力。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区域创新与科技服务业之间的协调情况,推动科技同经济深度融合,首先在厘清区域创新与科技服务业耦合机理的基础上,构建区域创新水平与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两大系统指标体系;然后基于2011—2020年华东地区各省(直辖市)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对华东地区两大系统进行综合评价,并分别借助耦合协调模型和空间面板模型分析华东地区两大系统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化情况及其驱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10年来华东地区创新水平与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耦合度保持在较高水平;协调度呈上升趋势,各地区之间差异明显,表现为西低东高的空间格局;创新环境、服务平台、资本投入、科技服务业集聚对两大系统协调度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为此,各地区应强化各省(直辖市)间的联系,积极打造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立足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地采取针对性措施,以促进区域创新水平和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两大系统的均衡发展。本研究结果可为华东地区及其他地区提升创新水平和高效发展科技服务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高孟立 《科技与经济》2016,29(2):101-105
基于2003—2013年浙江省市域空间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从内部结构、外部环境两个层面,展开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效应对制造业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内部结构中,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效应下的产业规模水平、产业化水平能显著提升制造业效率;而信息化水平对制造业效率的提升虽然具有正向影响,但显著性不强。外部环境中,生产性服务业空间相关程度对制造业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制造业效率呈现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程度对制造业效率的提升呈现较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与已有研究的结论并不一致,原因可能在于二者的空间错配。最后就如何加强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的提升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