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双酰甘油(DG)和蛋白激酶C(PKC)作为指标研究绿豆黄化幼苗肌醇磷脂代谢.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玉米素、低温(0℃)和高温(35℃)胁迫均会引起DG水平的变化,而且,适当浓度(10-6mol·L-1)的玉米素与温度胁迫可协同促进肌酸磷脂代谢.外源或内源DG对PKC活性的影响均表现为低浓促进、高浓抑制.PKC活性与绿豆黄化幼苗下胚轴的伸长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利用放射性标记和薄层层析(TIC)分离发现2,4-D,GA3和6-BA可不同程度地促进肌醇-1,4,5-三磷酸(IP3)水平的增加.在最适浓度下的作用效果是:GA3>2,4-D>6-BA.但脱落酸(ABA)没有引起IP3含量的变化.低温(0℃)和高温(35℃)胁迫亦引起IP3含量的增加.2,4-D,GA3,6-BA和温度胁迫的共同处理对IP3含量的增加有协同作用.表明2,4-D,GA3,6-BA和温度胁迫促进绿豆黄化幼苗肌醇磷脂代谢,ABA也许不参与绿豆黄化幼苗肌醇磷脂代谢.  相似文献   

3.
徐天乐 《自然科学进展》2000,10(10):865-869
在新鲜分离的神经细胞模型上,运用制霉菌素(nystatin)穿孔膜片钳方法研究aa2及5-HT2与甘氨酸受体之间对话的分子机理,发现:刺激a2受体,抑制腺苷酸环化酶,减少cAMP的生成,合PKA活性降低,从而增强甘氨酸受体的功能;刺激5-HT2受体,激活磷脂酶C(PLG),增加甘油二酯(DAG)的生成.DAG增强不依赖Ca^2+的新型PKG(nPKG)的活性,从而增强甘氨酸受体的功能,a2及5-H  相似文献   

4.
以HPGMR农垦58S为材料,研究了光周期处理前、后Ca^2+/CaM依赖性蛋白激酶(Ca^2+/CaM-PK)活性及其酶谱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幼穗的发育,Ca^2+/CaM-PK活性均有提高,并且长日照和自然条件下的酶活提高程度大大高出短日照处理。不同时期、不同处理的Ca^2+/CaM-PK酶谱带数未见明显差异,但在总体上,不育植株(LD和ND)的酶带弱于可育植株(SD)。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稀土离子对肌质网(Ca^2++Mg^2+)-ATP酶活性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低浓度Gd^3+对肌质网膜上(Ca^2+Mg^2+)-ATP酶有激活作用,较高浓度Gd^3+抑制其活性,Gd^3+抑制纯化酶的活性,低浓度Gd^3+对磷脂酸(FA),心磷脂(CL)重组酶有激活作用,而对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胆碱(PC)与磷脂酰乙醇胺(PE)混合物(PC/PE)及磷脂酰丝氨酸(PS)重组酶  相似文献   

6.
外磁场对玉米幼苗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场强为1000,1400,1800GS的磁场处理玉米(ZeamayL.)种子,采收二、三叶期幼苗做为试验材料,以极谱氧电极法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滴定法测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比色法测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结果表明,经磁场处理种子后,玉米幼苗的叶及根中MDA含量降低,SOD和CAT活性提高,GSH含量增高.揭示了外磁场可削弱玉米幼苗脂质过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不同剂量^60Co-γ射线照射水稻种子,其幼苗,幼根生长明显受抑制,在一定剂量范围内,随剂量增大,SOD酶活性下降,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大幅度升高,酯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迅速积累,根系内全蛋白则随辐射剂量的变化明显出现“消长”现象,上述结果表明,受^60Co-γ射线胁迫后,水稻幼苗细胞膜受到损伤,而且蛋白质产生变化,但水稻也具有辐射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探讨肌醇磷脂代谢及其降解产物在大鼠输精管平滑肌收缩中的作用,用^32P对输精管平滑肌进行标记,用薄层层析进行脂类分类,用放射自显影方法对磷脂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去甲明上腺不能促进大鼠输精管平滑肌PI、PC、PA的代谢PKC的大分子抑制剂和氯丙嗪不完全地抑制其代谢。  相似文献   

9.
二烷氨基乙醇羧酸脂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结果表明:用二烷氨基乙醇羧酸酯(DA-6)不同浓度浸种,能够提高玉米幼苗的α-淀粉活性、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苗长、鲜重及根系活力,且以10mg·L^-1浓度的DA-6处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以水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深度的模拟污水中N、P对幼苗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EC1.11.1.6)、乙醇酸氧化酶(Glycolateoxidase,GO,EC1.3.3.1)、过氧化和物酶(Peroxidase,POD,EC1.11.1.7)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N、P浓度分别超过8.56mmol.L^-1和0-0.2mmol.L^-1范围)可诱导CAT活性增大,而后下  相似文献   

11.
微丝重组对PKⅡ和PKA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丝解聚药物──细胞松弛素B(CB)对G0期小鼠C3H(10)T1/2成纤维细胞进行预处理,就微丝重组对细胞进入S期,进行DNA合成及蛋白激酶Ⅱ(PKⅡ)和蛋白激酶A(PKA)的活性变化进行了研究。CB处理可促进细胞进入S期,增强DNA合成。当细胞进入晚G1期时,PKⅡ活性显著上升,且核内PKⅡ活性上升速度更快,超过细胞质部分。细胞进入S期后,PKⅡ活性维持在晚G1期的高水平上,而PKA的活性变化趋势与PKⅡ相反,细胞进入S期后,其活性明显下降。CB预处理可刺激PKⅡ活性,抑制PKA活性,表明CB处理刺激细胞进入S期可能与PKⅡ和PKA在细胞周期进程中的活性变化有关,PKⅡ与PKA之间可能以相互颉抗方式参与调节。  相似文献   

12.
氯化镉致原代培养肝细胞脂质过氧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肝脏灌流、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大鼠肝细胞并作原代培养,向培养系统中加入CdCl2(0-500μmol.L^-1),动态监测细胞乳栈脱氢酶(LDH)、精氨酸酶(ARG)的泄漏,并在培养结束时测定细胞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等,探讨引起的脂质过氧化及其损伤作用。结果表明,当镉浓度分别大于10和5μmol.L^-1时,细胞内LDH,ARG泄漏显著增加,GSH-Px活力明显受抑制,GSH含量和MDA产生随着镉的剂量增大而增加(CdCl2≥50μmol.L^-1),证明镉对肝细胞的损伤和对细胞膜完整性的破坏,与脂质过氧化有关;镉处理后细胞中GSH增加可能与镉抑制了还原型谷胱甘肽向氧化型谷胱甘肽的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
玉米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测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植物的谷胱甘肽还原酶(GR) 在氧化胁迫反应中起重要的作用.为了找出测定玉米幼苗GR 活性最灵敏及最适合的方法,我们采用在28 ℃/25 ℃( 昼/ 夜) 、暗中生长1 .5 ~4 .5 d 的玉米幼苗,通过几种测定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对于研究玉米幼苗在环境胁迫中GR 活性的变化,方法2 是最灵敏、最可行和最实用的.  相似文献   

14.
干旱诱导作物叶片膜损伤和膜脂过氧化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聚乙二醇根际胁迫和自然干旱胁迫都使小麦、玉米和大豆幼苗叶片的膜透性增加、膜旨过氧化程度下降。PEG胁迫下抗氧化酶活性发生变化,中度胁迫时,小麦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上升,而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玉米SOD活性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15.
采用比色法,荧光和吸收光谱法研究了N-2,4-二羟基苯甲醛氨基葡萄糖希夫碱(DG)的铜(Ⅱ)锌(Ⅱ),钴(Ⅲ),铁(Ⅲ)配合物(MDG)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DNA的作用,结果表明,CuDG,FeDG和CoDG能显抑制超氧离子自由基的生成,抑制能力CuDG〉FeDG〉CoDG〉ZnDG此外,配合物CuDG和CoDG可与DNA有效结合,结合常数(K。)值分别为3.03×10^4mol^-1.L和1.  相似文献   

16.
低温胁迫后植物幼苗中POD、COD和ATP_(ase)同工酶的变化王振英,杨 ,陈育花,彭永康(天津师范大学生物系300074)中图分类号 Q945本工作以绿豆(P.radiatus.L.)、红豆(P.angularisWigth)和黄豆(G.max...  相似文献   

17.
SOD模型化合物对水稻幼苗抗寒性影响机理初探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用一定浓度范围(2.5-5.0mg/L)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模型化合物以浸种和喷洒相结合的方式处理水稻幼苗,以幼苗二叶一心期为低温胁迫期,结果表明处理能够维持低温胁迫后水稻幼苗体内较高的SOD活性,较低的MDA含量和电解质渗漏显示SOMC处理对低温胁迫苗的保护作用,然而稍高浓度的SOMC处理则有一定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8.
渗透胁近下小麦的膜损伤与ABA增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渗透势为-0.67MPa的PEG根际处理小麦幼苗,在24h胁迫期间,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和叶绿素含量下降,质膜透性于18g迅速升高,丙二醛(MDA)含量在12h后急剧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升高;而ABA含量在胁迫处理下的3h和15h出现两个高峰。表明渗透胁迫下ABA的积累在膜损伤之前。  相似文献   

19.
渗透胁迫下小麦的膜损伤与ABA增高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渗透势为-0.67MPa的PEG根际处理小麦幼苗,在24h胁迫期间,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和叶绿素含量下降,质膜透性于18h迅速升高,丙二醛(MDA)含量在12h后急剧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升高;而ABA含量在胁迫处理下的3h和15h出现两个高峰.表明渗透胁迫下ABA的积累在膜损伤之前.  相似文献   

20.
用0.001μg/LDATCD-A[1-异烟酰基-4'-氯代苯基)-氨基硫脲]溶液喷施黄瓜幼苗后,发现RuBiSCO的羧化活性增加,加氧活性下降,羧化与加氧比值上升。与光合碳还原(PCR)和光合碳氧化(PCO)有关的指标如光合速率提高,而乙醇酸氧化酶(GO)活性、光呼吸相对值、CO2补偿点均呈下降趋势。因此认为DATCD-A具有调节黄瓜叶片中PCR和PCO途径的作用,这可能是导致黄瓜增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