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勒斯病且死矣。在这期间,美国一些资产阶级报刊议论纷纷,忽然大加恭维杜勒斯的“政绩”。有的还替杜勒斯编年表;有的则把他对各项问题的中心论点加以汇编,仿佛怕他的后继者忘怀似的。杜勒斯被描绘成为从来未有的最伟大的美国国务卿。明眼人一望而知,华尔街指挥棒下的这阵“合唱”,正是为了掩饰杜勒斯一贯坚持的战后美国“战争边缘”政策的破产,正是为了遏止因杜勒斯去职而引起的西方国家广大公众反对杜勒斯政策的愈来愈强烈的呼声。美国专栏作家季普曼写道:“我们目前所处的情况在美国现代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没有一个总统曾经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给予他的国务卿这么大的权力的。这种权力虽然是总统给予的,但在事实上已经  相似文献   

2.
今年4月22日赫脱继杜勒斯担任美国国务卿以后,美国国务院内部人事上也有某些调整。近一个时期,西方国家的通讯社和报刊,甚至一些当权人物,都在纷纷推测和喧嚷,说什么:赫脱不会象杜勒斯那样生硬,而趋向于比较温和的政策。又说赫脱具有更多的谈判者的气质,而不象杜勒斯的一贯耍弄战争边缘政策。他们还预料赫脱将采取比较灵活和现实的外交政策,美国的外交政策会因赫脱的上台而逐渐有所改变。……美国的对华政策是美国整个对  相似文献   

3.
今年4、5月间,美国副总统尼克松访问了南美八个国家;7月间,艾森豪威尔总统的弟弟密尔顿·艾森豪威尔到中美洲各国去访问;最近,国务卿杜勒斯在中近东形势正紧张的关头,又抽身去巴西进行了三天的访问。这一系列的忙碌活动,表明了美国对拉丁美洲包藏祸心,而杜勒斯的巴西之行,更突出地暴露了美国怀有迫切的不可告人的目的。在“间接侵略”的幌子后面杜勒斯在里约热内卢发表了一篇演说,其中强调所谓“共产主义的威胁”和“问接侵略”的危险性来进行恫吓。杜勒斯说:“间接侵略和为外国利益而煽起内战的技巧已经达到了完善的地步。  相似文献   

4.
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1955年最后一天发表了一篇“除夕声明”,对过去一年中美国推行“实力政策”的结果和新的一年继续这种政策的前景作了简短的申述。杜勒斯在声明里举出了美国在1955年的“军事联盟”的数目,就此证明美国“已经做了很多事情”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和对付苏联。杜勒斯鼓足了勇气替自己吹嘘说,1956年,“自由世界”还会“扩大自己的影响”。他表示在新的一年  相似文献   

5.
“大规模报复”和“有限战争”几年来,美国的军事战略是以“大规模报复”理论为基础的。它实际上就是拿核武器作为所谓“大规模报复的威慑力量”来进行恐吓讹诈,也就是杜勒斯曾经一度吹嘘而遭到各方面抨击的所谓“战争边缘艺术”。这是一种露骨的危险赌博。这种全面核武器战争的赌博既吓不倒社会主义阵营,西方国家也谁都不愿把自己的命运交给杜勒斯去作赌注。因此,恐吓讹诈的“战争边缘”手段不能轻易使用,用起来也不灵,还要引起内部的反对。这个战略还有一个十分重要而现实的弱点,就是很难不断拿“大规模报复”来向个别国家,在个  相似文献   

6.
据4月15日华盛顿电,杜勒斯开了一次记者招待会。在这次会上,杜勒斯对苏联把同艾森豪威尔总统的往来信件发表了,感到非常的“愤怒”。说这做法,是整个外交历史上“我还第一次知道”,把外交信件“糟塌成一种单纯的宣传工具”,“那就是在破坏世界和平常常赖以维系的几根脆弱的芦苇之一”。杜勒斯可真也善忘。为了宣传,杜勒斯本人不就发表过雅尔塔协定的秘密文件吗?包括谈话记录都在内。但杜勒斯确实是位精当的修词大家:在他的心目中,赖以维系世  相似文献   

7.
我国老一辈的外交活动家王炳南同志从去年开始撰写的这篇外交回忆录,现已全部脱稿,文长6万字。本刊将在第19期开始连载。这是国内外广大读者盼望已久的好消息。中美大使级会谈从1955年开始到1970年中断,长达15年,会谈了136次。谈判时间之长、次数之多、交锋之激烈,在现代国际关系史上实属罕见。在中美大使级会谈中,王炳南同志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代表同前后三位美国大使打交道,有着丰富的谈判经验。回忆录翔实而又生动地再现了当年中美大使级会谈的全过程,对三位美国谈判对手约翰逊、比姆、卡伯特,特别是对当年那一位态度僵硬冷漠的美国国务卿杜勒斯等,都作了  相似文献   

8.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理事会巴黎会议于1956年12月11日开始,14日结束。会前,这个集团的主要成员美、英、法、三国之间的关系空前紧张。美国在苏伊士运河问题上的两面三刀,引起了大西洋彼岸一片指责声。在英、法,人们公开质问所谓“英美联盟”和“大西洋政策”到底对谁有利。美国对这种情况不能无动于衷。解铃还是系铃人,美国代表杜勒斯行前说将设法“消除分歧,保证团结”。会议结果,杜勒斯为自己规定的这个任务究竟完成了多少? 一面要扩军备战,一面是力不从心杜勒斯这个任务并不轻松。这并非由于杜勒斯缺少才能,或者因为这位美国代表手不辣、心不狠,而是因为美国和它的大西洋“盟友”之间存在着难于调和的矛盾。杜勒斯的第一个任务,是如何阻止这个集团向非军事化方向的发展趋势。换句话说,就是怎样对付这个集  相似文献   

9.
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12月8日在芝加哥发表的演说中重弹“实力政策”的老调,他装作看不见美国外交政策到处碰壁的事实,而大事吹嘘已经发了霉的所谓“威懾力量”和“报復”政策。他誇耀北大西洋集团、东南亚集团之类的美国所拼凑的侵略集团,并且再一次表示德国统一问题必须按照美国的条件来解决,这就是由军国主义的西德来并吞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杜勒斯还竭力鼓吹美国的“传教士的精神”,表示美国必须用这种精神来传播美国式的“自由”的福音。一句话,杜勒斯死抱住不放的政策就是:继续以“实力”为后盾在全世界强迫推销奴役别国人民的“美国生活方式”。但是,杜勒斯的“理想”与现实是不是协调的呢?人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美国外交中,以“人权”作为筹码实现其既定外交目标的政策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种政策根源于欧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提出的“天赋人权”理论,发展于所谓的美国特殊地理环境与政治制度,但作为美国对外交往中服务于其国家利益的工具则是形成于20世纪初期,其后一直在美国外交中时隐时现,到70年代后期卡特入主白宫后,正式作为国家一项主要外交政策提了出来,“人权外交”由此得名,并且对后任总统的外交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卡特政府“人权外交”的来龙去脉进行探讨,是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老一辈的外交活动家王炳南同志从去年开始撰写的这篇外交回忆录,现已全部脱稿.文长6万字.本刊将在第19期开始连载.这是国内外广大读者盼望已久的好消息. 中美大使级会谈从1955年开始到1970年中断,长达15年,会谈了136次.谈判时间之长、次数之多、交锋之激烈,在现代国际关系史上实属罕见. 在中美大使级会谈中,王炳南同志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代表同前后三位美国大使打交道,有着丰富的谈判经验.回忆录翔实而又生动地再现了当年中美大使级会谈的全过程,对三位美国谈判对手约翰逊、比姆、卡伯特,特别是对当年那一位态度僵硬冷漠的美国国务卿杜勒斯等,都作了  相似文献   

12.
最近发生了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日本外务相重光葵访问美国的事情。重光葵访问美国的要求,是日本政府在四月一日向美国驻日大使艾利逊提出的。日本希望重光葵能在四月上旬到华盛顿和杜勒斯会谈。会谈的内容主要是:一、向美国政府“解释”日本政府对苏联和中国的政策,包括日本希望和中国扩大贸易的意图;二、削减日本对美  相似文献   

13.
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美国越来越注重实力外交;北约、日本也积极扩充自己的军事实力;世界各国又掀起一轮新的军备竞赛。这一形势的出现表明我国独立自主不结盟外交战略的基础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此,我国必须凋整战略,采取独立自主的“准结盟战略”,使之成为维护国家利益的预防性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4.
杜勒斯说了这么一句话:如果我是到中东去作战的一名美国士兵;我身旁要是没有英国和法国士兵,我会感觉安全得多。听听,这话多么蛮横。莫怪英国的“每日镜报”要骂杜勒斯是一个“十足的笨蛋”了。杜勒斯是在一种什么场合下,说了这么一句十足笨蛋式的话呢?原来前些日子,美国国会正在讨论艾森豪威尔主义。杜勒斯拼命吹嘘美国的力量足以在中东防止共产主义的“侵略”;如果美国单独担负起这种“神圣的”任务,就会方便得多;如果英法仍然插足中东,那么美国就不大方便。杜勒斯说得十分露骨,他是在继续逼迫英法退出中东。在美帝国主义分子看来,中东必须要有外来的统治者;英法退出中东,中东就会成为“真空地带”;而美国就应该掮起艾森豪威尔主义的大旗,进入中东“真空地带”,成为阿  相似文献   

15.
在伦敦会议失败以后,“五国委员会”的活动又失败了。美、英、法帝国主义企图从埃及手中夺取对苏彝士运河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政治外交阴谋,接连两次受到严重的挫折。这是埃及在保卫自已的独立和主权的斗争中的又一次巨大的胜利。“五国委员会”负有一个不名誉的使命,那就是向埃及推销“国际管理”苏彝士运河的杜勒斯计划。本来,在伦敦会议期间,情况已经很清楚;埃及方面对杜勒斯计划是断然拒绝的。“五国委员会”的活动事先注定要失败。美、英、法帝国主义也不是不了解这一点的。所以,在“五国委员会”在开罗活动的同时,英法采取了加紧军事恫吓和诱使外籍领航员离职的行动,并且加强了对埃及  相似文献   

16.
国际札记     
大棒和胡萝卜三月八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和英国外交大臣艾登分别在华盛顿和伦敦发表谈话。他们谈话中的一个共同内容,是台湾地区的局势问题。杜勒斯暴露出狰狞的侵略面貌,继续叫嚣美国不仅要侵占台湾和澎湖,并且还要“保卫”“有关阵地”。艾登则扮出一副“和事佬”的样子,主张甚么在台湾海峡“停火”,美国和蒋介石  相似文献   

17.
在叶利钦总统第一任期的几年中,俄罗斯外交政策经历了从“亲西方”到“大国外交”的转变。“大国外交”的实质是:在维护与西方合作大局、不与西方对抗的前提下,为维护国家利益与西方积极抗争,努力成为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一极,成为与美国等西方大国平起平坐的世界大国。因此,“大国外交”是带有战略性、长期性的政策选择,是俄罗斯在冷战后  相似文献   

18.
太平洋战争前夕,正值中国的抗日战争爆发,美国从本国的政治、经济利益出发,对中国、日本双方采取了“平衡外交”的政策,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权问题成为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人权外交”也成了一个颇为时髦的字眼。什么是“人权外交”?它有广义、狭义两种含义:一是泛指美国和某些西方国家所奉行的以“人权问题”作为其对外关系基石的一项外交政策;二是特指美国自卡特总统任职以来所推行的将“人权原则”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灵魂”的外交政策。本文主要是讲后者。形成过程“人权外交”这一名词,是美国前副国务卿戴维·D·纽瑟姆在1966年出版的《人权外交》一书中提出来的,作为一项外交政策,则是卡特政府制定  相似文献   

20.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外交中,有一项习惯成自然的“传统”,就是将一届政府的对外政策冠以总统之名。这种“命名法”从杜鲁门一直延续到了特朗普,也让其间每一位美国总统都有了专属干他们的“主义”。其中,有些“主义”诞生于美国需要做出重大抉择的历史关头,对整个世界都产生了显著的持续影响,有些则名不副实,甚至很少再被后世提及。执政刚满一年的拜登政府外交将属于前者还是后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