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的禁忌避免了人类的大部分近亲通婚行为。然而,植物却依靠一种复杂的内部警报系统阻止这一悲剧的发生。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科学家终于搞清了这种植物“贞操带”到底是如何运作的。由于大量经济类植物已经丧失了预防同系繁殖的能力,这一发现有望帮助植物种植者避免同系繁殖,从而培育出更加健康的植物。科学家在20世纪初期便知道,许多植物不接受它们自己的花粉以及来自亲缘植物的花粉。直到20世纪80年代,研究人员在雌蕊或植物的雌株中发现了一类酶,它能够破坏“无法共存”的花粉。如果互不排斥的花粉进入到花蕊中,那么根据推理,这些名为S-…  相似文献   

2.
文化的禁忌避免了人类的大部分近亲通婚行为,然而植物却依靠一种复杂的内部警报系统阻止这一悲剧的发生。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科学家终于搞清了这种植物“贞操带”到底是如何运作的。由于大量经济类植物已经丧失了预防同系繁殖的能力,这一发现有望帮助植物种植者避免同系繁殖,从而培育出更加健康的植物。科学家们在20世纪初期便已知道,许多植物不接受它们自己的花粉以及来自亲缘植物的花粉。直到20世纪80年代,研究人员在雌蕊或植物的雌株中发现了一类酶,它能够破坏“无法共存”的花粉。如果互不排斥的花粉进入到花蕊中,那么根据推理,这些名为…  相似文献   

3.
《科学大观园》2010,(7):35-35
在全球范围内,有30多个地方存在沙丘“鸣沙”现象。这一奇怪现象多年来一直令科学家们感到迷惑不解,也激起了大批探险家和游客的猎奇欲望。“鸣沙”形成的场合很多。当沙丘出现沙崩时,就有可能会发出一种响亮而单调的声音,这种声音有的可能会持续数分钟,1600米外的地方都可以听得到。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以来,围绕科学的“计划”与“自由”发展这一主题,科学家、政治家、人文学者与社会民众展开了三次热烈的争论。在争论中,人们逐步达成一致的观点:政府应主导和组织科学发展,科学发展最终要体现国家目标。这些观点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科学政策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5.
美国太空望远镜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家2004年2月20日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宇宙至少还能再膨胀300亿年左右。神秘的“暗能量”1917年,爱因斯坦提出,宇宙间存在一种与万有引力相反的力量,使所有星系保持一定距离,这样宇宙才不会因星体间的万有引力而不断收缩。爱因斯坦认为这种与万有引力相反的力量是恒久不变的,并将之称之为“宇宙常数”。20世纪20年代,在埃德温·哈勃发现宇宙并非静止而是在膨胀之后,爱因斯坦放弃了“宇宙常数”,并称其为自己“一生中最大的错误”。然而,科学家后来从陆续发现的超新星中得出更多资料,显示宇宙中的确存在“…  相似文献   

6.
相传1590年,伟大的意大利科学家伽俐略曾在比萨斜塔的顶层做过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从此,人们同时记住了伽俐略和壮观且“斜而不倒”的比萨斜塔。然而,时间却使这座斜塔越来越斜了。20世纪80年代初,曾有人预言,此萨斜塔将在  相似文献   

7.
据科学家分析,著名的冰海沉船“泰坦尼克号”正在海底逐渐瓦解,因此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抢拍了纪录片《重返“泰坦尼克号”》,并于当地时间2004年6月7日晚9点,在全球电视网络中直播了此次拍摄的海底回传画面。中国观众会在7月份的《神奇的地球》节目中欣赏到这一精彩特辑。拍摄初衷:“泰坦尼克号”正在沉睡中灭亡“泰坦尼克号”是20世纪初最大、最豪华的客轮,在由英国南安普敦驶往美国纽约的首航途中,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沉入海底,船上1500余人丧生。后来的电影《冰海沉船》和《泰坦尼克号》都反映了这一事件。国家地理频道的负责人表示,最近的…  相似文献   

8.
《科学大观园》2005,(20):49
日本科学家最近将传感器嵌入塑 料薄膜,为机器人制成了“电子皮 肤”,使其对温度、压力有了类似人的 感觉。 日本东京大学的科学家在塑料薄 膜中嵌入两组晶体管,一组感觉压力,  相似文献   

9.
花费一生研究天文 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就提出观点“朱熹是一位深入观察各种自然现象的自然学家。”半个多世纪以来,尽管偶有学者对这一观点投出赞成票,但毕竟数量寥寥。而去年以来,厦门人学教授乐爱国多次撰文对朱熹的科学家身份进行了重申,并且认为朱熹住科学方面最大的贡献表现在天文学方面。  相似文献   

10.
"科学家”职业的演变过程及其社会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科学家从一种有闲人的“业余爱好”变成一种专门的社会职业,是一种历史的过程。科学家的职业化伴随科学的体制化演进,科学家在社会中担当了重要的社会责任。本文从科学社会学的角度,论述了“科学家”一词的来历、含义,科学家社会职业的历史演变,科学家在英、法、德、美等国发展的不同特点,以及当代科学家肩负的社会责任,特别是新的科技革命对科学家提出的道德责任要求。  相似文献   

11.
经过长达7年的漫长太空之旅,美国宇航局“星尘”号返回舱顺利落在犹他州的荒漠中。人类首次成功采集并收回彗星样本。目前科学家们开始了分析研究工作,而这些“星探”们有可能在彗星样本身上发现生命起源的奥秘。  相似文献   

12.
英国政府以及有关学术团体发表的关于“公众理解科学”的三个报告,探求Pus这一概念在英国的发展,说明了今天的“公众理解科学”已经不同于最初传统意义上的“公众理解科学”,即已经由科学家到公众的单向流动过程,转变成为由科学家到公众、公众到科学家的双向互动过程了。  相似文献   

13.
李芳 《科学大观园》2006,(12):62-63
2001年夏天,印度西部喀拉拉邦曾连续2个月下了一场神秘的血红色大雨,多年来科学家对红雨的成因一直众说纷纭。日前,印度和英国科学家对红雨的成分进行分析后得出惊人结论——红雨中也许包含某种“外星生物”。  相似文献   

14.
"看不见的手"与科学的繁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看不见的手”在科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科学家个人的自利行为可以增进科学共同体的利益。要发挥“看不见的手”的神奇作用,制度的设计与安排不可或缺。唯有科学制度有效地发挥作用,科学家个人的自我目标与科学的制度目标融为一体,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和谐一致,科学才会获得真正的成功与繁荣。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安德鲁.皮克林(Andrew Pickering)在其《建构夸克》中对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高能粒子物理学史所作的“社会建构论解释”,指出皮克林从一种新的视角来阐述粒子物理学的发展史,拟解释科学家在面对竞争的理论假说和不同的实验结果时的选择判断问题。他的解释导致了一些激进的结论,受到一些科学家及科学哲学家的批评。皮克林与科学家之间的主要分歧在于科学形象的两种描述模式之争。理清这一争论的实质对于理解“科学大战”的根源,对于沟通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必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闻晨报》刊登的《“反伪斗士”打假被指造冤》一文,报道了原国家计委副司长“严科学”严谷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宋振海等多位科学家对“反伪斗士“”科技打假”行为的质疑,以及“反伪斗士”对相关事件的回应。“三大冤案”究竟能否成立“?反伪斗士”们的种  相似文献   

17.
“隐身”一直以来都存在于人类的想象中。虽然在古代它经常出现在笑话与童话中,被认为是异想天开、痴人说梦。然而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个古老的梦想正一步步逼近现实。美国科学家日前开发出一种新型的“变色衣”,它能在特定条件下改变颜色。这种“变色衣”的出现代表人类通向“隐身之梦”的道路又多了一条,因为它最终将能像变色龙的皮肤一样,随时与环境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8.
如果您看过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一定会对奇妙的海底世界充满无限憧憬。同样,美丽神 奇的海洋也一直是科学家们探索的源泉。 1979年,科学家们首次在大西洋发现了“黑烟喷口”现象——海底喷涌而出的高温矿物热流 遇海水结晶后形成的黑色喷口为微生物提供了独特的生存环境。时隔20多年之后,科学家又发现  相似文献   

19.
"马力"探源     
功率单位“马力”这个概念传入中国是在19世纪中期,这个词的出现差不多也是在这个时期。它应该是英语horsepower的仿译。大约过了三四十年,“马力”在汉语中已经基本定型,不但在科学著述中使用,在普通文献中也经常能见到。后来“马力”还传到了日本。  相似文献   

20.
2005年被汤姆森科学信息研究所定为“庆祝之年”,原因之一是ISI的“世纪科学”项目完成并加入Web ofScience,ISI收录的科学文献数据因此回溯到了1900年。ISI出版的《庆祝之年》专刊列举了20世纪的突破性科学成就,克隆领域的突破中包括:中国科学家在1981年培育出第一条克隆鱼——鲫;1996年,第一只用成年羊细胞的DNA克隆的“多利”羊诞生;韩国科学家黄禹锡等在2003年培育出第一个人类克隆胚胎,并提取出干细胞——当时黄禹锡伪造论文的丑闻还未揭发出来——编者注。对培育出第一条克隆鱼的中国科学家来说,这一认可实在是太晚了。其实,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