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首先是强化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我国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还不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既是推进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温州市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技术创新政策和实施方案,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以企业技术创新为主体,科技服务体系为支撑,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互相协调,各创新主体关联互动、运行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鲁豫 《科技潮》2003,(12):56-56
北京市海淀区以科技智力资源密集而闻名于世,区域内云集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50多所高等院校,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200多个科研院所,联想、方正等9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精英荟萃。科技优势为海淀区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和支持。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对于海淀区而言构建海淀区域创新体系,已经成为新时期、新阶段科技工作的中心任务。推进海淀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就是要构建有利于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体系。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涉及到科学、技术、经济、体制、机制、人才、环境、政府…  相似文献   

4.
以国家需求为目标 以项目为载体积极推进协同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目引导是推进协同创新的驱动力 为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实施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提出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促进人才、资本、信息等创新要素的高度协同,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科技创新链条,促进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科技创新体系的形成。大力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已成为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5.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为此,围绕科技创新环境建设、科技经费投入、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企业自主创新等方面对焦作市的科技创新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详尽了解了本市的基本情况,深入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不足,并对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十一五”期间,是我市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实施“五大战略”,引领“和谐创业”,加快科技、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关键时期,建设科技创新体系在这一时期显得更为重要。一、十一五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重点⒈科技创新管理系统加强市委、市政府对科技创新工作和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领导,建立从市、区(县市)到街道(乡镇)三级科技管理网络。以党政科技进步目标考核和科技进步监测为抓手,建立科学的决策与绩效评估体系,提高科技工作的自觉性和科学性。积极调整杭州市科技计划管理思路,强调计划的公共财政性质和科技创新的目的,着重投向“两大创新、两大…  相似文献   

7.
一、呼和浩特科技工作情况 “十五”期间,我市科技工作的重点是建立推动科技进步的创新服务体系,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和自主研发的科技引导,以及为推进农业产业化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8.
今年以来,诸暨市的科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扣市委、订了政府工作丰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县市为核心,围绕“推进科学发展、建设幸福诸暨”的总体目标,深入推进科技创新,着力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积极搭建科技创新合作平台,规范完善工作机制,狠抓服务企业工作,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科技...  相似文献   

9.
从教育与科技创新谈校企合作的意义及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的科技工作既面临着许多重大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江泽民同志曾明确指出:"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抓紧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高等教育不仅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科技、知识创新的重要源头.所以,从宏观上讲,高等教育创新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从微观上讲,高等院校与企业进行技术合作,能较好推动教育创新和科技创新工作,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0.
陈宏 《安徽科技》2012,(9):15-16
今年以来,芜湖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局)以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为中心,紧紧围绕年初省、市下达的各项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任务,持续推进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通过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完善研发创新体系、健全创业孵化体系、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谋划重大科技项目等措施,为推进芜  相似文献   

11.
许涛  张春艳  吴君  陈延娜 《科技咨询导报》2009,(35):254-254,256
本文分析了高校学生科技创新现状,提出应该以制度建设为重点,深入推进教学改革,丰富和完善学生科技创新平台,构建科学有序合理的学生科技创新体系,深入推进高校学生科技创新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严伯刚  易均  刘峰 《江西科学》2014,(3):416-420
在介绍了科技协同创新的内涵的基础上,列举了科技协同创新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和科技协同创新推进成果转化的案例,阐述了在科技协同创新过程中加强政府职能的应用、建立有效的沟通和信任机制、促进各协同体的全面合作以提升科技协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时代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正式加入WTO ,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竞争。这对我省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积极抢抓机遇 ,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推进科技“三大工程” ,夯实地方科技工作基础 ,不断增强科技与经济实力和竞争力。一、把握重点 ,科学分工 ,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我省的科技创新体系已经形成初步框架 ,关键环节上取得了一些突破。比如 ,全省已有 6 0个企业建立了技术中心 ,建成 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其中有 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建成 2 1个…  相似文献   

14.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对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是支持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深化科研机构改革、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以及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本刊针对2006年以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以及许多领域专家对本领域的建议进行了综合报道。  相似文献   

15.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6.
今年以来,台州市科技系统紧紧围绕“三个台州”(内生台州、海上台州、市外台州)战略,从台州实际出发,把加快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大力推进平台建设;以“两年”(创业服务年、创新推进年)活动、“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为载体,在优化创新环境、强化科技服务上下功夫,台州市科技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构建创新体系,推进自主创新,争创全省科技强区和建设创新型都市新区,4月5日余杭区召开全区科技创新大会和首届科技创新成果展。创新大会总结回顾了近三年余杭区科技创新取得的成绩,部署了“十一五”时期科技创新的目标任务,提出用10年时间,把余杭建设成为创新城区的宏伟目标。会上公布了一批新认定的余杭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企业、专利示范企业和现代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表彰了10个科技工作先进单位,30名科技工作先进个人;评选出2004~2005年度科学技术奖32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  相似文献   

18.
余涛 《安徽科技》2021,(5):22-23
科技企业孵化器是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为宗旨的科技创新创业服务载体,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芜湖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本文对芜湖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并从优化政策扶持体系、推进孵化器区域协调发展、完善创新创业服务链、建立孵化器运行效率评价机制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就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坚持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完善和落实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并在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推进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长期持续开展,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本文基于高校二级学院管理的工作实际,探索以经费投入为前提,师资保障为重点,学术氛围营造为抓手,创新基地为载体,品牌赛事为突破,项目培育为途径的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长效机制,落实经费保障、师资保障和组织保障,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推进大学生在科技创新活动中提高技能、开发潜能、拓展智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