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鲁伊 《科学大观园》2010,(20):56-57
<正>"勇士与神兽"的希腊神话题材出现于西方艺术之中可谓司空见惯,然而同样的题材出现在1200多年前的中国唐朝皇后墓室的石椁上就令人意外了。专家研究认为,这些首次发现的以勇士与神兽为主题的石雕艺术,为考察中国唐朝文化中的西方艺术提供了鲜活标本。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可谓千古传颂。不过,在杨玉环出现前,李隆基还有位死后被追封为  相似文献   

2.
艺术与科学虽然分属于人类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但是二者就其本质来说是同根同源的。本文在分析艺术与科学具有同根性与统一性的基础上,考察了科学的艺术向度与艺术的科学向度。真与美既是科学也是艺术的目标,科学的历程往往是通过求真达到求美;艺术的"美"很多时候是以科学的"真"为基础的,艺术的形象思维使得她有时候具有比科学更加非凡的预见力,因而具有比科学看得更远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海峰 《科学大观园》2009,(14):45-46
屯兵艺术与布依文化的生动结合在安顺一带,只要有屯堡村寨就有地戏,地戏已成为屯堡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据介绍,地戏的起源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的“傩舞”,即先民们戴着神和猛兽的面具舞蹈,希望驱邪酬神,消灾纳福。“傩戏”则是蜕生于这种祭祀歌舞仪式的综合艺术。所谓地戏老百姓称为“跳神”,也叫“屯堡地戏”,属于军傩,  相似文献   

4.
《科学大观园》2010,(18):F0002-F0002,I0001
<正>从人类艺术起源开始就有了石雕的历史。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一二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期。在这漫长的历史中,石雕艺术的创作也不断地更新进步。就"彩色石雕"而言,首先是利用天然石材特有的纹理、色彩、质感产生的对比来表现主题;其次,忠实原型的体量、形态、颜色及生态习性特征;第三还需要作者具有娴熟的雕刻技法。因此,一件优秀的石雕作品不但能在艺术上给人享受,而且还能用它独特的艺  相似文献   

5.
智能技术参与艺术实践既有历史的根据,又有技术的智能化发展和艺术概念的泛化为其铺陈。智能技术得以赋能艺术有其本体论的根据、认识论的意志使然与知识论的可通达性以及审美境界—自由的高度契合。这种新形式使艺术面临着新的困境,但是艺术仍然保有自己的领地,并不会因此被消解或是取代。当下人工智能不再仅仅是表现艺术的方式,而是凭借“智能技术+艺术”的赋能模式给艺术注入活力并打开了人工智能艺术的新领地。这将是艺术实现自身的拯救方式,也有望成为人类未来更充分自由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 《科学大观园》2012,(22):30-31
提起英伦,脑海中便会浮现出众多经典的事物,文化艺术、王室浪漫、乡村风情等。此次从探访神探福尔摩斯故居开始,感受贝克街211号的神秘;之后体验了经典的英式园林艺术以及古堡庄园酒店,最后在充满诗画般的乡村中沉醉。贝克街211号伦敦值得一看的景点很多,而这次的行程中有幸去探访传说中的神探福尔摩斯的居所——贝克街211号。刚下过雨天空显得有些阴郁,贝克街两旁的建筑也透着湿润,  相似文献   

7.
虚拟空间中的"读图时代"——技术引发的美学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分析艺术记录方式的变化出发,分析了读图时代和文本时代的差异性。读图时代的代表是数字艺术,表现网络虚拟空间中,网络的特性使艺术的概念变得十分复杂,在网络中,现实被边缘化,因为它是一种虚拟的世界,由虚拟出发成就了一种秩序,这种秩序本身存在着文化观念,从分析虚拟等新技术所带来的审美变革与影响做进一步深入的理论探索,以及早回应新技术革命给美学理论所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9):118-123
为了提高科学工作者创造性的科学素质和文化修养,需要讨论历史上科学创造性的野性思维艺术并展现跨学科文化诠释的样例。为此,选取并揭示科学发现在早期依赖的数学与图形载体相结合的野性思维艺术、古希腊自然哲学家若干命题中的野性思维的科学逻辑,科学与艺术联姻的跨学科文化诠释的野性思维,进而提出创造性的科学素质和文化修养的基本功训练,应遵循"功夫不在功夫之内,而在功夫之外"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纳米艺术是近年来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而派生的一个科学艺术分支。由于该学科的发展仅有几年的历史,因此,许多相关的概念及术语都还不够成熟,尚未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文章就纳米艺术的定义、艺术形式,以及DNA艺术、碳纳米管与富勒烯艺术等纳米艺术相关的概念和词语进行了分析,最后还对计算机辅助纳米艺术的内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纳米艺术是近年来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而派生的一个科学艺术分支。由于该学科的发展仅有几年的历史,因此,许多相关的概念及术语都还不够成熟,尚未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文章就纳米艺术的定义、艺术形式,以及DNA艺术、碳纳米管与富勒烯艺术等纳米艺术相关的概念和词语进行了分析,最后还对计算机辅助纳米艺术的内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地动仪复原模型的造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动仪复原模型的造型设计是科学复原的一个重要部分,既是实现仪器功能的需要,也是展现汉代文化和艺术的一种方式,涉及到结构造型和艺术造型两方面的研究。文章回顾了史料和考古研究的新进展,介绍了筒状、钟状和卵状三类现有的造型。基于中国地震局和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所完成的新复原模型,分析了结构基形、悬挂点位置、调整结构和仪器稳定性等结构问题,对新模型的造型设计和研究思路做了具体介绍。  相似文献   

12.
熊焰 《科学大观园》2009,(20):11-12
发源于汉代的皮影,在唐代则为佛家所用,在超度亡灵时用以代替死者的灵魂。到了宋代,与民间说唱艺术融合后,皮影更为接近当代的艺术形态。清朝时,皮影戏已从皇家特权、摄魂术表演、超度亡灵变为百姓的日常娱乐,蓬勃发展成国内最有影响力和观众群的艺术形式,迎来了她的鼎盛时期。如今,这项我国重要的民间传统艺术,由于观众和演出市场日益减少,许多地区正濒临消失,许多著名的皮影戏班已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13.
杰出科学家的成功经验对于优秀科技人才的培养有重要参考价值.通过236位科学家传记的内容分析,研究发现:文理兼修是杰出科学家成长经历的共性特征;诺贝尔科学奖得主的人文艺术涉猎尤为突出;人文艺术熏陶强化和丰富了科学家科学活动所需的认知技能、思维方式、创造心境以及价值追求.据此,研究提出了鼓励科技后备人才多样化兴趣培养,增加...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中的技术与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与艺术的起源几乎与人类的起源一样久远,在其发展中关系十分密切.古代人的技艺与艺术活动虽然目的不同,但几乎采用同样的手段和工艺,而工业艺术设计则是工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产物.艺术为技术产品、技术环境提供优美合理的设计理念,而技术为各类艺术提供了基本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任何技术活动都离不开艺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技术设计与工艺、产品式样中的艺术表达也在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5.
艺术不仅仅是一幅画、一尊雕塑、一场音乐会,或一块涂满色彩的广告牌。如果是那样的话,艺术就变得很简单,变成操作性极强、克隆化极浓的一种制作方式。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的艺术创造表现在整体氛围中,就像花香融化在空气里,无处不在。那空气不是空调机里即时制造出来的冷风或热风,而是从遥远的历史中飘来,并能飘向未来。也只有这样的艺术氛围,才有着如此无穷的魅力和穿透时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现代科学传播并不是一种单纯知识性的传播活动,而是一个通过传播主体对科学内容传播的解读与延伸,复合思想理念、艺术价值、娱乐效果等文化属性的传播过程。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展示方式的不断变革,能够带来"沉浸式"体验的新媒体艺术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于科学传播之中。作为科学传播展示手段之一的新媒体艺术,只是科学传播的一种媒介,其创作与设计需以科学启蒙和科学内容传播为最终目的,以尊重科学传播主体、受众两个群体和他们的创造精神为基本要求,注重文化内涵的传递以及"人"的思考与价值。  相似文献   

17.
自敦煌莫高窟开凿第一个洞窟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经过十六圈,经过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都有开凿的洞窟。现存较完整的洞窟有492个,洞窟中仅仅历代壁画就有5万多平方米,是我国也是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内容非常丰富。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内容丰富,规模巨大,技艺精湛,特别是壁画中有一类名叫供养人的壁画,更是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20世纪20年代未和30年代初,斯大林在思想文化领域发动了一场“大转变”。这场从相对宽松的列宁文化政策的转向,从1928~1929年的反“右倾”斗争开始,对各个领域、各个部门的知识分子进行了一次次连续不断的清洗和镇压,以雷霆万钧之力威吓、震慑、压服了思想文化界。在“大转变”过程中解散了几乎所有以前的文化艺术派别和团体、90%以上的人文社会科学团体。  相似文献   

19.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8):114-119
所谓进化论美学就是用进化适应性原理,即自然选择理论和性选择理论,来解释美和艺术的发生、发展和影响。整体来看,美与进化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体美的标准与进化动因,二是自然美的特质与进化环境,三是审美偏好的进化根基与文化介入。而艺术与进化的关系也要分为两大部分来考察,一部分是动物的"艺术"与被动进化,另一部分是人类的艺术与主动进化。通过运用科学美学的研究方法,进化论美学研究不仅突出了人类审美偏好的进化根基,而且还总结出人类审美活动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20.
《科学大观园》2009,(4):F0002-F0002
关于皮影艺术的起源,目前大致有两种说法:一种曰:皮影艺术是“始于汉”、“兴于唐”、“盛于宋”。这就是说在距今2000多年前即有皮影戏了。另一种说法是以目前能查阅到的文字史料为依据,认为皮影戏是距今1000多年的宋代发明兴起的。前者以推理而立,后者以史料为据,当然有其道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