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习书法必须从临摹入手,但临摹的目的是为了创作。临摹与创作是书法学习活动的两个最重要和最主要的环节。临摹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忠实性临摹;二是分析性临摹;三是印象性临摹。三个阶段由低而高,由入而出。创作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一家式的创作;二是百家式的创作。这两个阶段是由专而博,由他而我。  相似文献   

2.
徐艳丽  黄蔚 《科技信息》2012,(36):197-197
速写是现代绘画中的一门重要造型训练科目,与书法临摹中的意临较为类似,强调捕捉对象的造型神态。在书法学习中借鉴某些速写观察造型的方法,对书法造型的临摹学习有帮助。本文研究速写方法对书法临摹学习产生的作用,为书法学习提供了新的观察角度和实例,并对具体可用于实践操作的速写式书法造型写生进行探索,为书法的造型来源打开了新视野。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临摹在书法教学中的重要价值,从临摹意向和方法分析、关注临摹效度的体验、把握好临摹中的“守”与“弃”三个方面论述了临摹的技巧。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人们所尊奉的构思论书法创作观并不符合书法创作实际,我们对意在笔前、成竹在胸等书画文艺理论存在误读误解的情况。书法创作是一个自动化生成过程,而不是对事先构思好的艺术形象进行简单的复制加工的过程。当代书法创作要集体摆脱做书法的尴尬境地,实现书法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形式对人性的张扬,就必须走出构思论的阴影,回归书法的自动化生成的汉字书写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13,(5):F0002-F0002,F0003
书法,乃是中华文明之国粹也。在如今的书法大家中,一些书法家不再局限于“颜筋柳骨”的临摹,逐渐有了自己的神韵和笔法,林和风先生就是这样一位书法名家,四年磨一“笔”,独创的“三养字体”让入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6.
临摹是学习中国画的必经之路。本文就工笔花鸟画的临摹学习阐明了范本的规范性,对临摹过程中的诸多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讲解。针对宋人小品画的特点及作画的实际,指出为了下一步工笔花鸟画的创作,学习式临摹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人们所尊奉的"构思论"书法创作观并不符合书法创作实际,我们对"意在笔前"、"成竹在胸"等书画文艺理论存在误读误解的情况。书法创作是一个自动化生成过程,而不是对事先构思好的艺术形象进行简单的复制加工的过程。当代书法创作要集体摆脱"做"书法的尴尬境地,实现书法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形式对人性的张扬,就必须走出"构思论"的阴影,回归书法的自动化生成的汉字"书写"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美术教育在青少年全面发展中占极重要的地位,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目前中学美术教学主要是临摹,极少进行写生,美术创作更几乎是空白。 美术创作练习是美术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开阔思路,提高绘画技巧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临摹是照着美术作品作画,而写生是对客观真实事物进行美术创作.本文就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从临摹到写生转变过程中,模仿写生的地位、作用以及模仿写生选材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文章针对我国高等美术院校中国画人物画教学长期以来轻传统临摹而造成中国画人物画基础教学轻重易位的现象。从尊重中国绘画习画法的规律出发,就中国画传统临摹教学的规范化、体系化提出三点设想:(1)增加传统人物画临摹深深时;(2)构筑临摹教材规范化、体系化的基本框架;(3)促使临摹教师专业化。确立以临摹教学为“龙头”带动素描、速写、默写及国画写生和创作教学,构成“一条龙”系统。  相似文献   

11.
书法与诗歌,是南北朝两朵瑰丽的奇葩,二者关系甚密。南北朝书法兴起于秦汉魏晋书法的基础上,其创作,北朝尚碑,故碑书尤兴;南朝禁碑,文人习书,仅在尺素之间,故隶草盛行。其书法之美趣为“力”、“韵”、“意”,这既是他们书法创作的追求,也是他们用来衡量书法优劣的标准。南北朝诗人得此美趣之后,致力于诗歌理论的研究和艺术关的创造,并灵活处理了三者之关系,打通了书法同诗歌之关节。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晚明文人,徐渭坎坷的一生与他在文学艺术等方而取得的丰硕成果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本文结合晚明社会文化背景,在阐述徐渭人格状态的基础上,分析他的书法美学与书法创作,特别是对其行草作品的赏析以及对其独特风格形成原因的探析。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河南的书法事业从刚刚复兴时的较为后进的状态,逐渐进入被书坛人士称之为“书法大省”的行列,书法、篆刻创作和理论研究以及组织工作均取得了为世瞩目的成就。从30年书法发展的状况看,河南书法创作尽管已进入到高潮期,但离“高峰期”还有一段距离。  相似文献   

14.
孟萌 《科技信息》2009,(4):340-340
花鸟画是中国画中独立的表现形式,是高等师范院校美术专业中国画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花鸟画的教学从临摹开始,写生、创作循序渐进,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花鸟画的教学一直注重学习、继承优秀的传统,汲取前人的精华,同时也与时俱进,更新思维,构建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注重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艺术与市场的整合的趋势进行了思考。在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的今天,根据商品的硬性制约原理,书法创作中越来越多地存在着消费性的影响。我们无论反思还是抉择,都有必要走出当代书法创作中出现的狭隘圈子,去经受时代风雨的洗礼,去寻求演绎历史发展态势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卷首语     
<正>马克思说过大意是这样的话,既然夜莺和百灵鸟可以唱出不同的歌,人类丰富得无以伦比的思想,为什么只能有一种表现形式?宋人欧阳修读书有"马上、厕上、枕上"之誉,而清朝康熙年间"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书法上则有"舟中、马上、被底"之称。他临写了大量的汉唐碑帖,特别是临摹黄庭坚的"山谷体"惟妙惟肖。然而,"山谷体"依然是"山谷体",临摹者没有创新,更没有自成一体。说到"被底",郑板桥的书法造  相似文献   

17.
孙吉龙 《科技资讯》2006,(20):183-184
书法学习可分为“写字”、“书法”、“书道”三个层次,而书道是最高境界,书法学习通过确立目标、选贴、临贴和创作等过程也是感悟和追求书道境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王岳川的文艺美学思想经历了一个从"西学"转向"中学"的过程,其核心是书法美学。在继承前人相关见解的基础上,他提出了颇有影响的"文化输出"思想,其核心也是书法美学,并因此实现了文艺美学、书法创作与"文化输出"的融合。王岳川书法美学的突出特色是大———博大、正大与强大。  相似文献   

19.
书法创作中的雅与俗,作为评价书法好坏的标准,向来是书法家最在意的,作为另一种相对于文士阶层的"雅"而被区分为"俗"的民间书法,却是大书家创新书体的泉源。因此,从雅与俗的角度切入,观察书法典范的成立以至流派的兴衰,对于书法演变关键问题的理解,应有帮助。而且我们对书法创作中的雅与俗的反思,在格调上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其保持健康发展,就不仅是重要而且也是十分迫切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如何理解书法作品中的“功力”,是书法创作与欣赏的核心问题,首先,它强调书艺造型应像“铁画”、“银钩”那样,具有明确的形象与质感;其次,它要求在“银”和“铁”也即“文”和“质”之间求得对立的统一,充分显示书法作者对现实生活深入体察后所进行的高度提炼与概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